APP下载

爱吃蔬菜有密钥

2023-08-13潘长鹭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技师编辑覃静

父母必读 2023年8期
关键词:关键期苦味口味

文|潘长鹭(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技师)编辑|覃静

孩子不爱吃蔬菜确实有原因:儿童的味蕾比成人多很多,因而蔬菜自带的一些苦味成人感觉不到,孩子却品尝得出来。但是蔬菜营养丰富,是膳食宝塔中不可或缺的一层,必须找到让孩子接受蔬菜的密钥。

不吃蔬菜相亲相爱,一吃蔬菜人仰马翻!绿油油的蔬菜虽然看起来很养眼,但在孩子的眼里却一点儿也不招人喜欢。怎么让孩子喜欢吃蔬菜,成了困扰不少家长的难题。

不爱吃蔬菜的正当理由

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吃口蔬菜这么困难呢?这还要从远古说起。远古时,人类祖先为了能活下去,会将历尽千辛万苦猎捕到的各种动物和采集到的各种果子奉为神物,渐渐地,这些高营养、高能量的食物就刻进了人类的DNA里。时至今日,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香喷喷的肉类以及酸酸甜甜的水果,而对于味道寡淡甚至有一丝丝苦涩的蔬菜,会本能地排斥或拒绝。

其实,这种对于苦味的回避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大自然中,甜味往往来自碳水化合物,代表着能量,是生存的基础;苦味则代表着有毒、有害,需要回避。孩子的味蕾比成人要多上许多,对于味道的感受更加敏感,所以,他们确实在蔬菜中尝到了我们成人所无法理解的苦涩,回避、拒绝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虽说孩子天生不喜欢吃蔬菜,但把握住孩子口味形成的关键期,再用一点点小技巧,是可以让孩子顺利接受蔬菜的。

把握口味形成的关键期,让孩子顺利接受蔬菜

第一个关键期:胎儿期

孩子口味形成的第一个关键期可以追溯到胎儿期,这时候就可以对孩子进行接受蔬菜的“胎教”了。从孕16周开始,胎儿就可以在吞咽羊水的过程中感受到味道,因此,如果想拓宽孩子的食物谱系,养育一个不挑食的孩子,孕妈妈一定要做到饮食均衡、不偏食。

第二个关键期:6个月~2岁

从开始添加辅食到2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二个味觉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不会对食物产生强烈的抵触或厌恶,把握好“蔬菜优先原则”,不断尝试,反复坚持,大多都可以让孩子逐渐爱上蔬菜。

有研究显示:对于孩子最初不喜欢吃的蔬菜,随后连续8餐都给他吃,可增加他对这种蔬菜的接受程度;一种新食物可能最多需要尝试15次,才能被孩子接受。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孩子慢慢接受蔬菜。

蔬菜的添加量应由少到多,哪怕孩子只吃了一小口,家长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积极正面的回应与鼓励往往可以更大地激发孩子的进食欲望。要让孩子在顺应喂养的基础上,最终养成规律进餐的好习惯。

此外,家长还应做到“三不”:

● 不强迫进食;

● 不频繁进食(每天安排3次正餐,2~3次加餐即可);

● 尽量少吃甜食。

第三个关键期:2~6岁

这个阶段是学龄前期,随着孩子自主能力、自我认知的提高,更容易出现挑食、偏食的情况。这时家长需要用一些小技巧来帮助孩子安全平稳地度过这一段挑食期。

让孩子接受蔬菜的小技巧

孩子大一些了,有自己的主意了,家长不能和孩子正面硬刚,要采取战略战术,让孩子和蔬菜和解。

好看的外表。可以通过烹调、摆盘改善蔬菜的口味、外形,可以将蔬菜的苦味“隐身”,用好看的外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勾起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孩子去尝试。

有趣的灵魂。除了好看的外表,还要给蔬菜注入有趣的灵魂。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蔬菜“百家姓”,比如洋葱、洋芋都姓“洋”,它们是从海外引进来的吗?番茄、番薯为什么都姓“番”?胡萝卜、胡椒是不是“一家人”?……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看一些有趣的绘本,比如《肚子里有个火车站》《好吃的蔬菜逃跑了!》《蔬菜集结号》……蔬菜有了可爱的形象,可以激发出孩子无限的兴趣。当孩子愿意去听,去想,也就愿意去尝一尝蔬菜的味道了。

参与的快乐。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动手,设计每周食谱,学会科学搭配;打造阳台上的蔬菜阳光房,观察记录种子生根、发芽、结果的过程;去田间地头采摘应季蔬果,感受收获的快乐;让孩子拥有简单的烹饪技能,感受到食物在制作过程中的奇妙。

习惯的养成。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家长耐心地帮助孩子从小慢慢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虽然没有一种灵丹妙药能让孩子立时爱上蔬菜,但在家长的用心与陪伴下,孩子顺利接受蔬菜并不是难事。

猜你喜欢

关键期苦味口味
新口味为什么会“第二杯半价”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关键期”对0-3岁儿童早期家庭教育的启示
北汽姜德义: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务实深耕关键期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4种苦味抑制剂对3种苦味成分的掩味效果
多种口味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口味换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