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测评:培育数据意识的一种路径

2023-08-12李亚群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统计图

李亚群

【摘 要】当今社会,良好的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养。而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形成数据意识应是整个小学阶段统计领域学习的核心目标。若要利用测评题的导向作用,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中,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几道统计图测评题,通过提供数据获取、分析与运用的空间,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价值,体会到数据分析在学习、生活中对决策的作用,从而逐步形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关键词】数据意識 过程测评 测评题设计 统计图

教学质量监测的目的在于“诊断”“指导”“改进”。在纸笔检测占主要地位的当下,测评题是对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质量考查的重要工具。好的测评题应源于教材,聚焦关键能力考查,立足核心素养提升,从而发挥以评促教的导向作用。

统计领域的学习重点是数据分析观念和数据意识的培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观念由原来的数据分析意识、数据处理能力、随机性逐渐构成了新的关注点:形成大数据意识、提高数据甄别能力、聚焦相关关系、发展推理能力等。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了几道关于统计图的测评题,目的是在测评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据意识。

例1:图1、图2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的是两个同学的踢毽子成绩,你认为哪个同学的踢毽子成绩好一些?为什么?

[考查内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征,理解“以一当几”的表达。

[设计说明]该题属于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初步认识。图1的折线起伏变化小,图2的折线起伏变化大,学生有可能会认为A同学的踢毽子成绩更稳定一些。这是两张折线统计图给人的第一直觉。了解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征后,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两幅图的纵轴没有刻度,也就是说1格表示多少没有说明。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判断哪个同学的踢毽子成绩更好。由此,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基本认识逐渐深入:(1)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不应受到“视觉误导”,而要关注统计图的本质特征:刻度变化会引起折线的变化。这远比直接呈现刻度让学生进行解读更有意义。第(2)图2的“省略部分”是什么意思?在充分思考后,学生逐步理解省略一部分刻度的真正目的是留出空白,放大差异,也方便做出比较。通过这样的对比,突破了传统描点、连线练习的局限,逐步加深学生对折线统计图认识的理解。

例2:仔细观察图3,回答两个问题。

(1)你认为小明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2)你认为小芳的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考查内容]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设计说明]扇形统计图的本质是直观表达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第(1)小题,考查的是对扇形统计图基本特征的理解。在同一个整体中扇形所占面积越大,表示的数量就多,从甲城的扇形统计图(见图3甲城)中可以看到,喜爱篮球的占26%,高于其他运动的人数。也可以结合对百分数的认识回答:在总量一样的情况下,所占百分数大的,表示的数量就多。因此,小明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能提出这样的观点即是合理的。第(2)小题,很多学生受“直觉思维”干扰,很有可能认为乙城的人数多,即42%大于26%。但是深入思考后可知,两幅统计图的单位“1”不一样,无法确切地比较其中两个部分量的多少。应该说,对数据的合理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数据意识的发展。通过数据分析,学生不仅应从中提取相关信息,还要在数据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获得对数据的深层理解,从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例3:仔细观察图4和图5两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比较这个班级四年级时和现在的全班同学视力情况,你有什么发现?

(2)根据以上信息,你预计初三时这个班同学的视力情况会怎样?

(3)观察以上数据,你有什么建议?

[考查内容]考查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主要包括读取数据的能力及根据数据发展趋势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

[设计说明]第(1)小题是引导学生合理描述和分析四年级时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通过两幅条形统计图的数量比较,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可以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第(2)小题通过比较四年级和现在全班同学的视力情况数据,预测初三时这个班的视力情况,这一过程是引导学生根据统计结果做出较为合理的分析,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第(3)小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数据进行理性分析,提出有效降低近视率的办法,感受统计为生活服务的价值。三个小题层层深入,以视力为数据的真实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方面能提高学生情感参与度,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据分析的必要性。

例4:选一选。折线统计图如图6所示,你认为该图用来表示(    )情况更合适。

A.嘉兴市1~5月份气温变化图

B.5个学生的跳绳成绩情况

C.运动员参加比赛后的心跳情况

[考查内容]考查对折线统计图基本特征的认知。

[设计说明]该测评题看似是在学完折线统计图的基本特征后完成,其实隐含了对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优势的理解。图6的折线统计图上没有提供刻度,也没有呈现统计数据,学生在解答时,需要从两个角度思考:(1)对折线统计图的本质意义有充分的理解,即折线统计图的主要功能是表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根据数据的发展趋势可以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2)根据三个选项回溯统计图的特征。选项A,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了解到随着月份增加,气温逐渐上升,故不适合用该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气温变化情况;选项B,5个学生的跳绳成绩情况选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更合适,条形统计图一般表示数量的多少,将不同类别事物的数量进行比较,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离散量,用该折线统计图显然不是最合适的。选项C,根据生活基本常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剧烈活动后心跳先快后慢,再趋于平稳,用该折线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以此引导学生与图对话,用图进行简单的决策分析,增强用数据分析的眼光看待与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据分析的价值。

例5:小丽双休日想去看动画电影,她和家人在某电影网站查看了一些图表数据,请仔细阅读下面的信息并回答问题。

(1)小丽发现《犬之岛》评分(平均数)最高(见图7),以这个统计图数据作为选择影片的唯一依据合适吗?为什么?

(2)妈妈找到了该网站评分人群年龄分布的统计图(见图8),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3)爸爸搜索到了2010到2016年动画电影占全国电影总票房百分比的统计图(见图9),动画电影票房占比呈现什么样的总体趋势?思考:是儿童观影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吗?请联系图8的扇形统计图说说你的分析。

[考查内容]考查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认识,以及利用统计图进行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说明]小学阶段主要认识统计图的类型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该测评题设计的亮点是运用三类统计图的特征,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小丽想看动画电影)。第(1)小题是对条形统计图特征的分析。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根据直条的长度可以看到:《犬之岛》的评分最高。如果只提供该图,很多学生可能就会陷入“直白回答”的陷阱——认为选择《犬之岛》这部电影最合适。实际上,对“图”的认识与理解,不能从单一视角进行分析,这也是数据观念强调的“整体性”与“相对性”。统计方法没有简单意义上的对与错,只有“好”和“不好”。第(2)小题呈现的是电影评分的人群年龄结构,从结果分析来看并不难,可贵的是从对电影评分的单一视角走向到评分人群的关注,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来思考统计结果。如果说第(1)、(2)小题是打开学生的统计视角,第(3)小题就是结合动画电影的占比折线统计图,综合考量并解决“在动画电影中,儿童观影人数是否越来越多?”这一现实问题。相比只呈现某一种统计图的测评题,该题更注重统计图的联系与比较。统计图的价值不仅仅是统计结果,而是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从各类统计图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通过数据之间的关联与对比,发现数据背后蕴含的信息。因此,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认识到数据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数据意识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史宁中,张丹,赵迪.“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议——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之五[J].课程·教材·教法,2008(6).

猜你喜欢

统计图
用统计图绘出数据魅力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走出统计图的“误区”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走出统计图的“误区”
一堂有趣的数学课
各式各样的条形统计图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