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技小院的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8-11袁军曹受金袁德义王耀辉师艳林

科教导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袁军 曹受金 袁德义 王耀辉 师艳林

摘要 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紧密结合,辐射带动全国涉农高校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本研究以科技小院林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从课程设置与产业链条联动、生产实践和产业需求互动、学位论文和产业瓶颈共融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旨在推动林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快速提高,为其他涉林院校林业硕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硕士;科技小院;课程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9.007

1改革背景

科技小院最早是由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的张福锁于2009年提出,并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1]。目前,已有30余所涉农高校在广西、四川、云南、内蒙古等29个省(区、市)陆续建立了 300多个科技小院,涵盖了经济作物、养殖、林业等各地特色或者主导产业。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单位瞄准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把专业学位研究生长期派驻到生产一线,将理论知识学习、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部分内容或者全部内容放在科技小院,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022年7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确定对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2]。因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集合一体,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受到各培养单位、科技小院联合建设单位的积极响应。然而,科技小院模式在农业专业硕士培养中应用较多,在林业专业硕士培养中还未见到成功案例。当前,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正面临创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的问题,本研究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技小院建设为契机,从课程设置与产业链联动、生产实践和产业需求互动、学位论文和产业瓶颈共融等方面对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推动林业硕士培养质量的快速提高,为其他涉林院校林业硕士的培养提供参考。

2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草事业是践行“两山”理念的主阵地。当前,我国林业建设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林业面临的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需要大量的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和科研中,很少接触林业生产,不了解林业,没有培养出林业情怀。同时林草事业往往在山区发展,条件艰苦,薪资较低,林业高层次人才不想也不愿意到山区就业,学林不爱林、学林不从事林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何解决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现代林业产业发展脱节的问题,成为当前要破解的首要问题。

2.2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严重

林业硕士专业学位与林业学术学位相比,专业学位主要面向林草事业的专业需求,培养具有较好职业道德、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林业行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然而,由于林业专业硕士开展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学生甚至指导教师都不清楚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的区别,不能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培养模式及人才质量标准,很多学校的专业学位和学术性学位除了课程不一致,其余培养环节基本一致,或者简单地将专业学位作为学术性学位的替补,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同质化严重[3]。

2.3课程体系与产业链条脱节

在传统林业硕士培养过程中,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田间”[4],在研究生论文抽查日益加强的情况下,很多老师和学生为了避免抽查不合格,加大了对林业相关理论课题的研究,对一些技术性的论文保持审慎态度。同时,由于学校提供的实践基地少、类型单一,导致学生的田间锻炼少,不能在生产实践中得到锻炼,无法掌握林业产业链条中的相关技能,毕业后到工作单位不能准确地解决相关林业问题,也导致学生学林爱林、立志服务林业的职业理想不坚定。

2.4校内学位论文和产业瓶颈关联性不强

林业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课题往往来源于指导教师承担的相关科研任务,当前教师因考核等原因,承担的很多科研任务为纵向课题,理论性和创新性较强,因此毕业课题往往也存在研究对象、目标、内容侧重于论文发表,对破解产业瓶颈的应用技术开发不太重視。而教师承担的横向课题往往为调查、规划设计、技术咨询等相关内容,按照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林业硕士学位论文类型、要求及评价指标》,林业硕士学位论文可将试验研究、规划与设计、产品与技术研发、调研报告、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作为主要内容,并以论文形式表现[5],但是这类型的论文很难获得外审通过。

3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本次课程体系改革是以林业科技小院的建设为契机,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林业人才的职业理想、专业技能和素养为目标,以科技小院林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探讨当前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和现存问题,从课程设置与产业链条联动、生产实践和产业需求互动、学位论文和产业瓶颈共融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一是完善林业专业硕士的课程体系,增加实验实践类和方法类课程,实行校内外教师合作授课;二是将科技小院融入生产实践和学位论文,构建培养环节和产业动态、产业需求和学位论文共融的发展机制,推进完善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以及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图1)。

4改革内容

4.1构建基于科技小院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调研收集知名农林院校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历年研究生课程体系等相关材料,特别是筹建了科技小院的相关院校的相关资料,整理分析影响当前培养课程体系的因素和现存问题,注重研究生课程与本科课程的衔接,以注重扎实基础理论和知识点、较高的技术与技能、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科技小院的平台优势和特点,构建基于科技小院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充分利用当地林业资源如国有林场、林业龙头企业等,吸纳科技人才、技术推广人才、国家林草乡土专家等智力资源进入实践课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在产业链条中不同环节的优势和特色,传授驻院学生更多、更接地气的专门技能和方法,极大地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见图2)。

4.2創新科技小院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环节的融合机制

针对当前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能力不强,鼓励导师将自己的研究课题基地设在科技小院所在地区,加大导师与小院的科研合作力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主导或合作的科研项目,不断训练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平台,实现校内创新平台和校外实践平台的共融发展,将生产实践等培养环节部分或者全部布置在科技小院,增加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将研究生在科技小院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到课堂,推进课程进小院、进田间地头,联合当地林业技术人员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考核(见图3)。

4.3探索科技小院所在地产业技术需求与学位论文结合机制

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瞄准科技小院所在区域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产业生产中亟须解决的瓶颈问题作为论文选题,通过科技小院首席专家、地方技术人员、产业主体与学生共同确定研究内容题目,将课题任务实施、当地产业技术需求进行有机衔接,由学校导师、基地导师、地方技术人员共同组成指导小组,由校内学术导师、基地实践导师组成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提高学位论文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升林业研究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取得的改革成效

5.1人才培养质量逐步提高

发展林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必然要求。林业要振兴,人才是关键,然而当前各地普遍面临林业人才队伍老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的问题。从筹建科技小院以来,共有17名研究生进驻科技小院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和生产实践,其中6名研究生留在科技小院或者科技小院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非常高。在科技小院研发的油茶、山核桃、水果等相关科研成果,80%以上可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驻院研究生发表论文26篇,人均1.5篇。报考林业专业硕士的人数2021年首次超过计划数,生源质量进一步增加。

5.2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

通过科技小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开展,建立了一支由指导教师、科技小院合作单位技术人员、驻院研究生组成的技术服务队伍,极大扩展了社会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建立科技小院以来,学校先后与怀化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长沙市林业种苗中心、湖南洪盛源油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1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年均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500人次以上,发放技术宣传材料6000份以上,技术服务林业面积200万亩以上,涵盖油茶、油桐、山核桃等多种林业主导产业,受到企事业单位和广大林农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3教学资源逐步聚集

截至目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在靖州、浏阳、武冈等地建设科技小院9个,建立包括资源收集、育种育苗、高效培育以及营销管理等林业全产业链的实践实习基地23个,先后承担各类纵向和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聘任了国家林草科技人才、企事业单位技术负责人等11人担任课程实践教学教师或者研究生指导小组成员,取得了极大的成效,获得各方一致好评。积累了一批适宜于林业专业硕士培养的生动实用案例,联合20余家林业行业龙头企业,筹备编写《经济林产业化生产及案例》规划教材,极大拓展了林业硕士的教学资源,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

基金项目: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设项目“基于科技小院的林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LYJZW-YJ202211)。

参考文献

[1]张宏彦,王冲,李晓林,等.全日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科技小院”培养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1-5.

[2]教育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EB/OL].(2022-07-29).http://www.gov.cn/ zhengce/zhengceku/2022-08/23/content_5706491.htm.

[3]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EB/OL]. (2022-12-23) .http://www.moe.gov.cn/ srcsite/A08/moe_740/s3863/202212/t20221207_1023667.html.

[4]闫东锋,桑玉强,刘震.“三位一体”林业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20(3):94-98.

[5]全国林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林业硕士学位论文类型、要求及评价指标[DB/OL].(2014-12-03). https://wenku.baidu.com/ view/8ec57a91df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89.html.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