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四融”路径探索

2023-08-10潘峰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四个融合”路径:与企业导师融合共建“双核心”导师团队、与专业教师融合共建“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与行业专家融合共建“专家型”创新创业专家团队、与高职学生融合共建“榜样型”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以为建设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创业教师队伍提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师资队伍“四融”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5-0066-04

国家关于创新创业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实施,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持续深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保持与国家要求相适应,关键在于能否构建一支能够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步发展的“双创”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政策的实施,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众多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研究。倪群(2020)在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意义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多元协同的路径:“政行企校”四方联建“双创”师资队伍,共同提供“全程指导、差异服务、精准帮扶”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多级倍增效应,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成为撬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王洪才(2023)认为创新创业为新型工业化强国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创新元素的形成,需要技术成果转化驱动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供给,形成“科技—人才”双轮驱动新常态,此过程需稳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供给,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许玲等(2019)认为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及其师资队伍建设有所欠缺,未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

高职院校持续深化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使其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代相适应,与国家“双创”要求相适应,与创新创业自身发展相适应,构建一支能够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步发展、真实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的高质量“双创”教育师资队伍是重中之重。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在持续进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非要求学生立刻投身创业,而是让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有更加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未来能够帮助企业再创业以实现共同发展。这需要一支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来引导和推动,但目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

(一)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薄弱,难以保障教育精准指导

在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毫无疑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一支素质硬、质量高的“双创”师资队伍是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坚实保障。国内的高职院校在有关部门和文件的要求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构建一支真正意义上能够指导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专职教师队伍,有些院校甚至仅设置1名创新创业干事撰写各类文件以应对上级的检查,并没有实质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谈不上对创新创业教育展开系统、深入的研究。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普遍缺乏高素质的对口专职教师。现有的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大多是从其他专业转型而来,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或企业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更缺少从事创新创业的实践经历,因此难以系统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完成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或者在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下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相关比赛,很难给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提供实质性的指导和帮助,更难以推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观念滞后,难以保障专创融合有效开展

受长期以来固有观念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通常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而轻视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认为学生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可以为企业工作服务。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面对二次创业、持续再创业的挑战,企业更加迫切地需要既掌握专业技术技能,又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就需要更深层次地开展专创融合(专业和创新创业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教育管理部门和很多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但创新创业教育的综合性强,包含创新创业基础、专业知识技能、企业经营管理等内容。一方面,诸如机电、汽车等专业教师,虽然他们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功底,但是长期的教学惯性导致其专注于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专创融合”教育理念意识不强,在专业教育中未能同步引入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整体分析。另一方面,“双创”专职教师虽然能够相对系统地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但是受自身专业和课时的限制,难以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对接融合创新创业项目,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还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开展。

(三)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对学情了解不深,难以培育高质量项目

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不少高职院校会从企业聘请兼职导师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服务,以此解决现有师资难以指导“双创”实践活动等问题。通常是邀请企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讲座,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进行指导;有的学校会邀请企业导师组织创新创业专项培训,对学生已有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相对系统的实践指导和评价。从企业聘请的兼职导师虽然具备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实战经验,但是对职业教育的了解有限,对创新创业的教育方法了解甚少,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了解更少。大多数企业导师只能凭借自身经验对学生的“双创”项目进行讲解,而难以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开展“双创”教育指导活动,这种情况下难以培育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院校在开展高质量创新创业活动的过程中欠缺既懂专业理论知识,又懂创业实践的复合型教师,要使创新创业项目有突破,就必须打造一支“专创融合”的教师队伍,同步开展专業教学和指导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此全面推进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四)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示范引导效能较低

高职院校现有的“双创”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示范引导,因而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说服力和表现力。部分高职院校将社会创业者直接引入学校,并开设了工作室,但是这些创业者普遍没有系统学习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缺少理论高度,即使拥有丰富的创新创业实践经历,但多数仅能展示创业实践过程,而难以引导学生寻得创新创业的本质。另外,高职院校历经多年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众多人才,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正在开展创业实践,他们在校期间学习过“双创”课程,对创新创业教育有一定的体会。然而,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往往止步于校内,并没有给这些正在进行创新创业的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帮助,更没有利用好这些毕业生资源。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四融”路径

针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可采取“四融”建设路径:与企业导师融合共建“双核心”导师团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稳定的高水平师资;与专业教师融合共建“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团队,为全员推进专创融合提供有效保障;与行业专家融合共建“专家型”创新创业专家团队,为开发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有力支持;与高职学生融合共建“榜样型”创新创业示范团队,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圈。

(一)与企业导师融合共建“双核心”导师团队

学院可在校内挑选有企业从业经历和专业教学能力的“双师型”专职创新创业教师,同时精心挑选在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中有号召力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聘任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某集团的技术总监等为创新创业教育兼职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专兼结合的“双核心”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导师团队充分利用产教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深度协同的校企创新创业教育关系。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团队进行磁流变液线控技术的创新性研究,并从项目商业性角度进行系统设计,同时,学院聘请某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为兼职导师,与专业教师结合地方企业实际联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项目成果“智动科技——磁流变液线控技术缓速先行者”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斩获职教赛道金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另外,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人才特区”,以打造“双创”领军人才,“特区”汇聚了教学名师、柳州某有限责任公司柳州机械厂铣工技师、优秀高技能人才、地方知名企业家、优秀毕业生等,形成既能传授创新创业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活动的“双核心”导师团队。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由校内专业导师对学生开展专业教学指导,尤其要求新入职五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从专业角度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启发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同时聘请地方知名企业的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导师,对学生意向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实践指导,引导学生结合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情况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有进一步培育潜力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则配备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持续、深度指导学生开发与完善创新创业项目。加大力度推进创新创业“双核心”导师团队建设,定期组织专项联合研讨、联合备课、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参加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培训,制订校企相互聘任制度,整体提升“双创”教育双核心导师团队水平,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稳定的高水平师资。

(二)与专业教师融合共建“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团队

针对部分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专业不精、对创新创业现状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双创”教育引导,让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时能够有意识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另一方面可以从各专业中挑选教学经验丰富且有企业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与创新创业专职教师组成能够指导学生开展专创融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的两支参赛队伍荣获两项国家级银奖。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学院所构建的“双师型”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学院机电专业教师负责在专业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寻找创新创业项目,并指导学生运用工业机器人技术开发夹具,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则负责指导学生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商业分析与优化,以此形成专创融合“双师型”师资团队,共同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和商业角度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持续改进;对有实际发展潜力的优秀项目,教师团队则会指导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对有意向进行进一步研究或有实力“真做”的项目团队,教师团队则对其进行专业指导,并申请专项资金予以扶持。

学院还支持专业教师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提升高职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例如,为“双创”成绩斐然的许明教授建立“创新创业优秀人才工作室”,指导校内专业教师提升“双创”教育教学能力,牵头承接社會服务项目,促进专创融合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组成创新创业团队,教师的主要责任是推动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推进专创融合重点项目,有效攻克“双创”项目的关键专业问题。“双师型”教师团队广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教育,指导学生组成团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形成一批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师生参与创新创业赛事的积极性。

(三)与行业专家融合共建“专家型”创新创业专家团队

针对具有发展潜力或行业意义的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院校应给予进一步的培育。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大学生KAB创业社团促进毕业生与在校生的沟通交流,多渠道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开展的实际情况,为从事创新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咨询、帮扶等各种支持。学院针对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给予更高端、更专业化的帮扶,帮助大学生进行项目专利申请,对具有商业价值潜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孵化培育条件,助其入驻大学生创业园或众创空间,辅助大学生团队成立公司并进行市场化运作,进而打造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

为了开发与培育高质量项目,学院聘请具有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大中型企业科研负责人、专业“双创”培训机构培训导师等,与校内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融合共建“专家型”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如学院优秀毕业生肖杰夫毕业后返乡创业,创办某服装企业,专门从事牛仔服装水洗。在创业过程中,学院创新创业教授与武汉纺织大学国家级牛仔实验室教授组建成“专家型”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对其进行“一对一”重点培育,并针对业务特点进行技术开发、专利申请等一系列帮扶。为培育“专家型”创新创业导师团队持续提供整体支持,使重点创新创业项目实现了高质量突破。学院还进行“一案一师”专项精准培育,并以此为基础,围绕项目专利申请,对重点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持续优化提升,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始终向着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迈进,进而形成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项目。

(四)与高职学生融合共建“榜样型”创新创业示范团队

在持续开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通常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创业学生,他们的创新创业事迹鼓舞、激励着更多学生投身于“双创”事业。高职院校应利用好这些资源,一方面,可通过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挑选获奖的优秀学生团队,或从现有在校生中挖掘从事“双创”活动的优秀学生,由教师和这些优秀学生组成校内“榜样型”创新创业师范团队。团队应不断从新生中吸收有志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在持续完善创新创业项目的过程中,为新加入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指导,同时树立创新创业典型榜样,在精心培育和持续开发下助推项目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历届毕业生当中,有很多优秀的毕业生从事着创新创业,他们有些在大中型企业中担任创新研发主管,有些毕业后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有少数毕业生创办的企业甚至已经发展成行业领域的头部企业,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这些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邀请他们与校内教师融合共建外围“榜样型”创新创业团队。

例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学生文连军,他在毕业后运用所学专业技术帮助父老乡亲利用水肥一体自动化滴灌种植香蕉,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积累了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对此,学院创新创业团队邀请文连军等一批优秀毕业生为新入学的在校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并与文连军等人组建了“榜样型”创新创业师生团队,共同撰写香蕉种植项目案例并引入课堂,创新性地实现了“一案到底”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他们为在校师生树立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榜样和教学范式。与此同时,文连军的创业项目“跃晟香蕉——香蕉科技产业振兴者”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国家级银奖。

由专职教师与优秀学生组成的“榜样型”创新创业示范团队,教师为学生牵线搭桥,为其提供合作交流、共同发展的机遇;创业学生则为更多在校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资源和支持,带动他们共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院积极孕育诸如“匠心柳职”等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圈。

参考文献

[1]倪群.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其改善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20(27).

[2]王洪才.创新创业能力评价: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真正难题与破解思路[J].江苏高教,2022(11).

[3]许玲,汪高.高职院校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師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19(5).

[4]农铮.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路径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32).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教育评价改革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2022ZJY656)、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基于‘专创融合视域的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圈研究”(GXGZJG2020B180)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潘峰(1976—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创新创业、经济管理。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高职院校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师资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