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析寓言之物象 悟寓言之思想

2023-08-10刘统滢

课外语文·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物象寓言道理

刘统滢

★寓言是一种古老的体裁,往往通过隐喻性的故事或者生活当中的物象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和思想,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小学阶段我们已经接触了很多寓言故事,像《乌鸦喝水》等,它们往往隐藏着耐人寻味的生活道理,值得细细品味。那么如何学习寓言才能体会当中蕴含的道理呢?本文以课文《坐井观天》为例,带领同学们感受寓言之趣和思想之美。

一、自我分析,剖析学情

虽然同学们在逻辑思维和语言思维方面仍处于萌芽阶段,但课堂学习状态已经开始稳定下来,开始喜欢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我们喜欢听故事,往往会扮演倾听者去听老师和同学讲生活中有趣的事;我们喜欢讲故事,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每当看到或者听到什么,就喜欢讲给同学或家长听,这是大家最骄傲的事情;我们喜欢提问题,那些没有展现出来的、似懂非懂的东西,我们总是好奇,总想刨根问底。总之,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大家都会认真反思、领会,因为这些知识有利于自身价值观的正确形成,寓言的学习也是如此。

二、教材分析,张本继末

《坐井观天》题目本身也是个成语,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庄子·外篇·秋水》。这则寓言故事阐明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道理:在生活和学习中,看待问题、认识事物,眼界要宽、站得要高,这样才能看得更加全面。这个深刻的寓意对于我们低年级的同学来讲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毕竟此时的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很有限。此文言简意赅,用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织全文,推动情节发展,生动有趣,让我们在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同时,获得思想启迪。

三、物象解读,纲举目张

寓言往往通过生活中的事物揭示某种道理或思想,《坐井观天》这则寓言就提到了青蛙、井、小鸟,并围绕青蛙和小鸟简短而传神的对话以及争论展开叙述。我们不妨从文章中的物象出发,去探索其中的思想道理。

(一)不做青蛙——善做一个反思之人

青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首先,它是正义的。从小我们就被告知青蛙是“益虫”,因为它经常做抓害虫的正义之举。其次,青蛙是可爱的动物,时时刻刻都是两腮鼓鼓、蹦蹦跳跳。很多同学应该也吟诵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尤其在夏季,当我们行走在公园里,无时无刻不听到热闹的、自由自在的蛙声,这是一件多么惬意、自然的事。但是寓言里的青蛙则具有不一样的秉性:它是消极情绪的代表,是鼠目寸光的体现。我们不妨联想一下这样的情景:在小鸟到来之前,青蛙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做一个“井底之王”,别提有多惬意。但是小鸟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当小鸟渴了想到井里喝水,却遭到青蛙的反唇讥笑:“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青蛙用反问句强调了“天只有井口这么大,飞不了一百里那么远的”,言外之意,就是说小鸟在说谎,夸夸其谈。同学们,你们看,书本中的这只青蛙是多么无知啊!天怎么会只有井口那么大呢?所以,这只可怜的青蛙真是太“自以为是”,像极了生活中那些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我们要时刻告诫自己,不要当“青蛙”,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孤陋寡闻,不然真的将贻笑大方。

(二)坐井观天——勇做一个自知之人

青蛙固然有其浅陋的一面,但是我们也要学会辩证地认识青蛙所处的环境,因为那口“井”并不是它的选择。它自身无力改变,所以对“天”的认识自然存在偏差。那么,这只青蛙就应该被嘲讽吗?其实也不尽然。毕竟我们难以改变外部的生活环境,那么就应该辩证看待青蛙的孤陋寡闻,换句话说,青蛙对“天之大”的认识相对于它自己来说并没有错,更不应该成为大家嘲讽的对象,只是说,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了青蛙思维的闭塞。其实,“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如果实在走不出原来的环境,也不妨碍我们做一个“高瞻远瞩”之人。接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

第一,要敢于承认无知。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开阔,对于生活和学习还有很多不明白、弄不清楚的地方,因此会偶尔犯错误。这些错误的发生,就是“无知”的表现,但是“无知”本身并不可怕,大家也不必深深自责,要学会反思自身,这样,将来才会不犯类似的错误。

第二,要善于填补无知。既然错误难以避免,那么如何才能脱离“无知”呢?同学们应该认真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技能,让自己变得有学识,逐渐远离“无知”。

第三,要勇敢走出无知。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那些难以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解答问题的时候,不妨多请教老师、同学、父母,通过自己诚恳的提问和虚心的学习,总能获得更多,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这样,就不必陷入“无知”的困窘。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我们才能勇敢地乐观面对。同学们,是不是发现只要往深一层解读文本,我们获得的思想体会也会更深一层?是不是比学习寓言故事本身更可贵?因此,多从生活的角度和自身的角度去看文章,收获总是满满的。

(三)敢当小鸟——应做一个追梦之人

我们既然知道了青蛙的无知,也知道自己并不愿做青蛙,那就不妨看看另一个物象——小鸟。这是文中充满积极意味的描写对象,那它究竟是怎樣的形象呢?又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呢?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小鸟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它有什么样的特点?毋庸置疑,小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动物,校园内、树林里、天空中总有它飞过的踪迹。而我们对小鸟的认识应该是:第一,它是自由自在的。所谓“万类霜天竞自由”,小鸟在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正是它自由自在的表现,也正因为如此,它看到过青蛙终其一生都没有看过的事物,也去过青蛙从没有去过的地方,因此,小鸟的视野是非常宽广的,它的生活经历也非常丰富,对生活有发言权。第二,它是勇敢无畏的。小鸟作为如此小的动物,居然敢飞到“百里之外”,飞过高山、飞越田野、穿过森林、跨过河流……它是如此勇敢,难道小鸟经过的这些地方不会有困难和危险吗?它是否想过放弃?不会的,因为它有勇于追求的心,这样的心态恰好与青蛙自身的无知形成鲜明的对比。也就是说,小鸟的“百里之行”是勇敢无畏的行为,它敢于直面和挑战这些困难和危险,以成就自身的成长。那么,我们不禁要反问自己:愿意做小鸟,还是做青蛙?愿意留在井底,还是飞向远方?我们当然愿意做小鸟,勇敢飞翔于蓝天白云之上,勇敢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不愿意当青蛙,固守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忽视了生活的精彩,忽视了自身的成长——同学们,勇闯天下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我们是不是恍然大悟:原来学习寓言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启发,是不是觉得寓言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只要我们能从寓言故事本身出发,从里面谈及的物象出发,再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多开动脑筋,多思考问题,就能收获人生启示,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我们每一位同学在处理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事情时将会更加成熟,为人处世也会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猜你喜欢

物象寓言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寓言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