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山县玉米褐斑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

2023-08-09李汉杰陈红梅刘青刘智辉黄明辉张秀蕊

河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盐山县叶鞘褐斑病

□文/李汉杰 陈红梅 刘青 刘智辉 黄明辉 张秀蕊

2022 年7~8 月底,通过对盐山县韩集镇郑庄村、孟店乡流洼寨村等地实地调研和持续跟踪观察,有部分地块玉米褐斑病陆续发生,正在抽穗吐丝期的晚春播玉米、小喇叭口期的夏播玉米发病较为严重,该病害已经成为盐山县玉米主要病害,农民朋友必须注意观察,及时防治。

一、玉米褐斑病的主要症状

玉米褐斑病是发生在玉米上的一种常见病害。2022 年7 月底盐山县部分地块发病较重,品种之间感病程度差异较大,主要危害果穗以下的叶片、叶鞘,可造成叶片局部或全叶干枯,一般减产10%左右,严重时达30%以上。黄淮海夏玉米区因主栽品种感病,田间菌源增多,致使玉米褐斑病流行,近年来已经发展为玉米12 片叶以前的重要病害。

玉米褐斑病发病的部位主要在叶片、叶鞘、茎秆和苞叶上,重点危害穗部以下叶片。叶片上病斑圆形、近圆形或椭圆形,小而隆起,直径仅1 毫米左右,成片分布。病斑初为黄色,水浸状,后变黄褐色、红褐色至黑褐色、紫褐色。后期发病严重的地块病斑破裂,散出黄色粉状物(病原菌的休眠孢子囊)。病叶片可能干枯或纵裂成丝状。

夏播玉米褐斑病多在茎秆节间发病,叶鞘上出现较大的紫褐色黑褐色病斑,边缘较模糊,严重时,整个叶鞘变紫褐色腐烂。果穗苞叶发病后,症状与叶鞘相类似。

玉米褐斑病整体病程相对较短,大部分夏播玉米进入8 月20 号以后,症状逐渐减少减轻,病斑处干枯不再往坏处发展。个别易感高感品种,症状出现较晚,抽穗至乳熟期为显症高峰期。

二、发病规律

玉米褐斑病由玉蜀黍节壶菌引起,病原菌是鞭毛菌亚门,壶菌纲,节壶菌属。褐斑病分布较广,在高湿地块发病程度严重。玉米褐斑病病菌在土壤或者植株病残体中以休眠孢子形式完成越冬,第二年依靠气流传播分生孢子,当分生孢子遇到高温高湿、阴雨寡照等合适的气象条件时,形成侵染源,初次侵染玉米叶片、叶鞘等幼嫩组织,若不积极处治,病斑会越来越严重。

玉米褐斑病的一般发病规律:病程相对较短,重点在7 月中旬至8 月底,玉米叶片8~10 片,个别品种8~12 片叶。玉米长势差、土壤瘠薄,抗病抗逆性差;玉米长势粗壮、地力肥沃,抗病抗逆性强。2022 年盐山县12 片叶大喇叭口期的玉米,个别玉米品种部分地块发生严重。

三、发病原因

(一)褐斑病病原菌的不断积累

盐山县常年玉米种植面积50 万亩左右,由于一年两熟的耕作模式,致使玉米重茬连作面积较大。玉米收获的主要形式是联合机收秸秆还田,机收率达到92%以上,每亩秸秆还田量高达1000 公斤。病株残体和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会造成病原菌的不断积累,为大面积发病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高温高湿寡照的灾害气候条件

2022 年7~8 月份盐山县部分乡镇,累计降雨量400 毫米以上,占全年降雨量的75%,造成部分地块出现严重内涝现象。高温高湿阴雨寡照的不利灾害气候条件,为该病的发生提供了契机。

(三)自交系和杂交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

黄淮海夏玉米区大面积种植的郑单958、鲁单981等杂交种高度感病。据调查,白交系黄早4、掖478、塘四平头、改良瑞德系等高度感病。区域内感病品种的推广,加快病菌侵染的速度且使病情加剧。目前种植的品种大多属于竖叶上冲型高产品种,较易感染,发病特点早、快、多。

(四)虫害和病害的合并发生

2022 年盐山县玉米黏虫、棉铃虫、玉米螟等害虫,混合发生的程度较重,害虫大面积发生危害形成大量伤口,为病原菌入侵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部分病虫携带病菌也可直接造成传病。

(五)内涝严重偏施氮肥,杂草重生管理粗放

2022 年盐山县7~8 月累计降雨量400 毫米以上,达到过去常年降雨量的75%,加之农户田间地头的排水渠道大部分已经回填种植了庄稼,边沟支沟和主要干渠不通,排水严重不畅,造成部分地块内涝严重。

农民朋友们一般习惯偏施氮肥,为了降低成本,部分农户贪便宜使用碳铵、氯化铵,忽视磷钾肥的配合运用,造成玉米前期生长快,后期长势差,严重后劲不足,抗病性抗逆性差。

同时,因为许多农户打工时间紧,大部分地块管理粗放。由于怕费工费力,部分农户不打苗前除草剂,玉米5 片叶以后,赶上降雨频繁雨量大,出现了苗荒现象。苗后除草剂因杂草大、麦茬高等因素,造成处置效果差,诱发玉米褐斑病的发生。

(六)对褐斑病防治重视不足,防治不及时

作物病害必须勤于观察,一旦达到防治指标,及时除治,坚决树立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发病初期部分农户对褐斑病重视不足,认为无足轻重,错过了最佳防治适期,造成褐斑病较为严重发生。

四、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认真慎重选择抗病品种。品种是农业生产的芯片,选择种植抗病品种,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之一。目前盐山县抗病性较好的品种有:中科玉516、联创839、禧玉115、粒隆915、鲁单510 等。

2.清除田间病株残体,减低病源菌基数。玉米收获后,建议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或深耕深埋加旋耕。

3.采取轮作倒茬休耕的方式阻断病菌传播,减少病害流行程度。

4.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建议普通地块,种植密度应控制在4000~4500 株/亩以内,避免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植株互相隐蔽严重,提高作物抗病性,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

5.合理配方施肥,提高作物抗病性。施肥原则:稳氮减磷增钾配微的原则,合理配方施肥,均衡作物营养,提高作物的抗病性、抗逆性。

6.综合利用苗前和苗后除草剂,及时除治田间杂草。建议重视苗前除草剂的应用推广。

(二)药剂防治

1.玉米苗期、小喇叭口期提前预防褐斑病发生。玉米5 叶期以内,每亩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或25%戊唑醇悬浮剂20~30 毫升对水30 千克喷施,可防玉米褐斑病。也可以与苗后除草剂、高效氯氰菊酯或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菌剂,同时喷施。注意烟嘧磺隆系列苗后除草剂,坚决不能与有机磷农药混合使用。玉米8~10 片时,可以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玉米缩节药金得乐等植物生长调节,一起配合使用,防病防徒长防倒伏增产。

2.药剂喷雾。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药剂防治配方:(1)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吡唑醚菌酯+甲基托布津或者多菌灵、百菌清;(2)戊唑醇或者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甲基托布津或者多菌灵、百菌清等;(3)丙硫菌唑+戊唑醇。若褐斑病发生较重,可以每隔7~10 天再重喷1 次,若植株长势较弱、危害重,也可以药液中加入适量芸苔素内脂、叶面宝、磷酸二氢钾、尿素等叶面肥,防治效果会更好。

注意喷药时重点喷洒中下部叶片和叶鞘。每亩用药液量2 桶,每桶药液30 斤。施药时间应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 时以后,以避开高温时间,防止产生药害。

猜你喜欢

盐山县叶鞘褐斑病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高温多雨 注意防治苹果褐斑病
盐山县关工委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马兰飘香》杀青
楚雄州桑树褐斑病发生规律研究
河北省盐山县 组织召开春季学校食堂食安会议
苹果褐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稻秆叶鞘表面雾滴沉积特性试验
三氯异氰尿酸对香蕉叶鞘腐烂病的抑制效果
凤栖梧·植保员
晚清民初河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河北省盐山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