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机制现状及对策探讨

2023-08-09魏玉升郭祥松王静

河北农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灌溉面积灌溉工程项目区

□文/魏玉升 郭祥松 王静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工程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水利部、财政部等部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指导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本文以某县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机制为例,分析现状问题,探讨对策措施。

一、项目区基本情况

(一)项目规划目标

某县根据要求,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三年主要目标,即: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5.95 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达到75.44%;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3.14 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达到45.83%,比重提高12.78%,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96 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比重为31.01%;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工程面积占该区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为54.69%,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5。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

(二)实施后成果

项目实施三年后经计算实际达到了上述目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15.98 万亩,比重提高0.02%,达到75.46%;新增节水灌溉面积7.04 万亩,达到53.14 万亩,占比提高了6.07%,达到45.83%;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12 万亩,达到35.96 万亩,占比提高了7.00%,达到31.01%;井灌区的管道输水灌溉工程面积占节水灌溉工程面积比例达到10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85以上;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1%以上。

(三)实施后效益

项目实施后,基本上完成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灌排体系,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达到了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达到增产增收、节地、节水、节能、省工的效果。

1.节水效益。项目实施节水灌溉后,与传统灌溉形式相比,管灌节水30%左右,经估算,项目区年总节水554.4万立方。

2.灌溉效益。项目实施后,灌溉周期缩短,浇水更及时,肥料利用率提高,并促使了作物增产。根据灌区内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增产效果,小麦、玉米、蔬菜、棉花灌溉亩产量增产分别为50 千克、30 千克、150 千克、25 千克。按照单价分别为小麦2.2 元/千克、玉米2.0 元/千克、籽棉8.5 元/千克、蔬菜等其他经济作物3.5 元/千克计算,考虑水利分摊系数0.40,年均灌溉效益为408.0万元。

3.节地效益。本规划节水灌溉形式主要是管道输水灌溉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模式,比渠道输水灌溉一般可节地1.0%~2.0%左右,经计算项目区共节地756亩,年节地效益约为84.45万元。

4.节能效益。由于灌溉用水量减少和电力线路输电能力提升,用电相应降低。据测算,整个项目年平均节能25%,亩均年节电25 千瓦/小时,总节电126 万千瓦/小时,按千瓦/小时0.58元计,年节能效益达73万元。

5.省工效益。项目建成后,灌溉用水量会普遍降低、灌溉时间减少,其机械化程度大幅度提高,降低劳动强度。每亩年灌溉用工量可省1~2 个,整个项目区年省工5.04万个,按每工日50元计算,省工效益252.0万元。

综上,规划项目年增效益为817.45 万元。通过比较发现建设项目已初步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及环境效益。

二、工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运行,在水利部门进行水利设施普查时发现农田水利灌溉项目效益逐年降低,水利设施未能持续发挥效益。经水利部门走访调研总结分析,主要有以下四点问题。

(一)技术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

工程产权、使用权及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均交由村集体组成的用水协会,水利站负责监管。但协会及水利站技术人员人数少、专业技术低,在灌溉设施使用过程中存在管理、使用不当甚至错误、暴力操作的现象,这些问题是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达标的主要因素。

(二)粗放式管理模式不科学

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模式较多,受技术和管理理念影响,管理效果也逐年下降。同时,农田水利的灌溉管理模式不完善,一些管理部门对本职工作缺乏重视,导致大量资源浪费,对当地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一定影响。

(三)后期养护经费严重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受益单位以及受益村民经济能力较差,用水协会收取的费用除去电费外仅够日常简单的维护用,后期养护经费投入不足。

(四)群众积极性较低

由于习惯了以往的个体式、大水漫灌的灌溉习惯,加上管理部门缺乏良好宣传教育和系统性的培训,导致用户积极性较低,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方案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三、解决对策

(一)加大资金支持,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的管理效率

协同财政、用水协会等部门必须提升财政资金利用率,采取多样化的融资手段,保证农田水利灌区的资金短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制订完善的资金规划,保证资金得到良好调配。在使用资金时,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大资金各个环节的管控力度,确保每笔资金得到高效利用,水利部门为工程共争取一次财政涉农资金208.14 万元、日常管护资金89.51万元。先后维修水泵41台套、更换水泵18台套、控制系统升级1套、变压器维修8台套、更换破损管道累计1万米、出水栓131套等。

(二)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技能讲座,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能手、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等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手把手教学,保证了每个用水协会均有3~5 人基本掌握水利设施的基本运管工作。

(三)加大宣传,增强群众认知度

联合多部门通过电台、电视台、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向用户宣传国家实施小型农田重点县的目的及意义、水利设施的使用方法、水利设施的维护与保养等内容,能够让农民全面认识到做好农田水利灌溉工作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调动农户的积极性。

(四)建立健全管护机制,保障工程持续有效

水利部门指导水利站及用水协会结合自身条件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奖惩制度、设备使用、设备维护保养等制度,同时要求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定期走访各个区域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农业发展情况,制定更为规范的管理体系,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五)加大群众参与度,增强群众主人翁意识

结合各地区实际情况,完善用水协会,让农民主动参与农田水利灌区的管理工作。在实际管理环节中,如果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农田水利灌区的用水户与供水单位有效结合,增加农户主观能动性,提升农田水利灌溉管理意识。

四、效果

通过水利等多部门分工协作、多头并进,对工程设施进行维修、维护等措施,工程已恢复原有功能,达到原设计目标。经运行1 年后估算项目区年总节水560.1 万立方,灌溉、节地、节电、省工效益合计约为1924 万元(未考虑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效益显著提高。

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小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实施,将成为激励人民奋发图强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体系机制,才能保证工程可持续发挥效益。

猜你喜欢

灌溉面积灌溉工程项目区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合阳县节水灌溉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凌河源项目区水土流失危害及策略研究
2016年河南省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2016年河南省己建成节水灌溉面积
灌溉面积
务欢池镇东村节水灌溉工程微喷系统的设计
河南省2014年已建成灌溉面积和新增耕地灌溉面积
华阴市农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