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 血管造影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2023-08-0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颈动脉颈部造影

孙 涛

(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内一科 山东 德州 253500)

脑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致死率,同时也是导致患者大脑循环紊乱、弥漫性或局部性脑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1]。脑梗死多发生在50 ~70 岁的中老年人群中,其特征是发病突然、病情严重、发展迅速、可损害患者神经系统,严重时还可导致患者死亡,所以临床需对其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治[2]。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标志,它比大脑中的脑动脉、冠状动脉病变更早,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患者病变。颈部的血管超声是一种常用的血流速度和方位测量方法,能够在床旁实施相关操作,其特点是即时、无创伤、直观、成本低、可反复使用等,患者更易接受[3]。CT 血管造影(CTA)可以定性、定量分析患者头颈部的血管,清晰地反映患者颈动脉斑块位置、大小和性质,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血管中的斑块[4]。过去已经有对CTA、颈部血管超声的相关研究,但对颈动脉斑块的联合检测的报道还很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12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的113 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12月德州市陵城区中医院收治的113例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2例,女51例,年龄60 ~78岁,平均年龄(68.23±3.43)岁;基础疾病:33 例高脂血症,25 例糖尿病,46 例高血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证实,76 例患者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首次发病;②无颈部血管超声、CTA检查禁忌证,并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临床资料不全者;③依从性差者;④造影剂过敏者。

1.2 方法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rtiszee III floor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患者采用仰卧位,使两侧腹股沟完全裸露,皮肤常规消毒,局麻;导丝引导下,使用Sedinger 技术对股动脉进行5F 导管鞘穿刺,造影部位包括颈动脉、椎动脉、颅内动脉、颈内动脉、主动脉弓、锁骨下动脉,选择通用电子制药(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碘帕醇注射液(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93;规格:100 mL:37 g)进行造影,取肘正中静脉进行碘帕醇注射液注射,速率为4.0 mL/s,在血管造影后观察其动脉狭窄、动脉斑块。由两位具有较高临床资历的放射科医生对颈动脉的狭窄情况进行独立判断,并采用AVA 软件对其进行评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标准为颈部血管内存在局限性缺损。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仪器选择飞利浦IU22 型多普勒超声波诊断仪,探头频率范围为(3 ~9)MHz。检测前3 天内禁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测试时患者采用仰卧位,颈部后方放置枕垫,头部向后倾斜,使受检位置完全裸露;双侧横纵扫描颈动脉,将颈内动脉的长轴切段显示出来,并稍稍外倾探针,以此来超声检查颈动脉的分叉部、颈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内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冠状动脉壁上皮层中的斑块进行形态学观察。首先做二维超声检查,由下而上,对血管的走向进行一次扫描,以此查看管腔内壁的状况,确定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同时测定动脉内径;应用多普勒超声对动脉的血液流动进行全方位监测,以确定是否有扭曲、狭窄、斑块和阻塞。如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1.2 mm,且颈部动脉隆起,则能够判断为存在颈动脉斑块。

CTA 检查:扫描仪器选择西门子64 层螺旋CT,患者取平躺姿势,双肩下垂,整个检查期间不允许有吞咽活动。用高压注射器用3 ~4 mL/s 的速率向病人的肘部静脉注射碘帕醇,从足部到头部,从主动脉弓到颅底的Wills 动脉环,设置管电压为120 kV,层间距0.45 mm,层厚0.9 mm,检测器准直器宽度以64×0.625 mm 进行排列,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层间距为2.0 mm,层厚为2.0 mm,以横截面图像检测病变为依据,采用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局部血管壁增厚、局部管腔狭窄,提示有颈动脉斑块。

颈部血管超声及CTA 联合检测的方式同上,对检测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纪录。

1.3 观察指标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对颈部血管超声、CTA 单独以及二者联合应用检测颈动脉斑块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诊断效能,包括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部血管超声、CTA 及二者联合诊断结果

113 例脑梗死患者中,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有76 例检出颈动脉斑块,37 例未检出斑块。CTA 检出颈动脉斑块73 例,颈部血管超声检出73 例,CTA 与颈部血管超声联合诊断检出75 例,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颈部血管超声与CTA 单独及联合应用诊断效能比较

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A 诊断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 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n/m)]

3 讨论

目前,对于脑梗死的病因尚不明确,分析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脑内供血、供氧障碍有关。由于不稳性斑块的破裂,会造成血小板在其上凝聚,当血栓掉落后,就会造成大脑的远端血管阻塞,进而引发脑梗死[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且与病情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高,发病风险越大,病情越严重,主要是因为颈动脉斑块引起的颈动脉狭窄,会导致脑部血管内血液循环不足,引起脑血管粥样硬化,进而诱发缺血性脑病[6]。由于颈部动脉位于浅表,很容易被发现,所以它是寻找动脉病变的一个关键窗口,也是脑血管系统中最容易出现狭窄的地方。有研究指出[7],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是脑梗死的主要病因,因此需对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疗效和预后的效果。

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诊断“金标准”,但该诊断方法属于有创伤性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方法在临床的普及。颈动脉超声可直接显示狭窄区域的异常血流,不仅能显示血管壁形态、位置和内部构造等情况,而且精度高,它不会被患者自身和其他多种因素所影响,具有显示范围广、操作简单,安全无创、分辨率高、可重复操作且费用低等优势,因此在临床广泛应用[8]。目前诊断脑梗死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包括颈部血管超声、CTA 等,这些方法均有着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局限性在于,不能发现颈动脉盲区,尤其对于高位骑跨型颈动脉球的患者,更是难以确诊。由于颈动脉回流造成的涡流、特定解剖位置以及操作者的技术等原因,也会对颈动脉斑块诊断结果产生干扰与影响。CTA 以成像快、时间与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主要是利用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能清晰反映血管病变、区分斑块特性、判断冠状动脉内病变、判断冠状动脉狭窄[9];另外,该方法的显示区域广泛,后处理能力强,具有很高的图像质量。分析斑块成像特点,斑块位置、成分等,均能够早期预测脑血管病变,并能够有效鉴别活动性斑块[10]。CTA 无法反映出新生血管、炎症、溃疡等方面的生物特征,且无法反映出斑块的体积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根据颈动脉超声与CTA 的优点与不足,有学者认为两者结合能够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这两种检查方法的优势,提升临床对颈动脉斑块的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信息[11]。

在本次研究中,113 例脑梗死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有76 例检出颈动脉斑块,37 例未检出斑块。颈部血管超声联合CTA 诊断的准确率、阳性预测值、特异度、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 与颈部血管超声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该结果提示颈部血管超声结合CTA 对颈动脉斑块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获得较单纯颈部血管超声更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为:颈部血管彩超通过测量血管狭窄程度和内-中层膜的厚度,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病变的性质。此外,该检查还可以观察到斑块内部的新生血管状况,以便更好地评价斑块的危险程度,确定颈动脉的狭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有斑块。同时颈部血管彩超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进行的特点,可动态监测患者的颈动脉的血流动态,从而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诊断。CTA 可以对颈动脉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了解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分布,同时头颈部CTA 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楚地显示颈动脉和血管的解剖情况,可以直观地观察与判断颈动脉的狭窄情况[12]。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共同发挥出来,因此能够更好地判断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情况,以便临床及早发现患者病变,并及时对其实施有效干预,降低患者脑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将颈部血管彩超与CTA 进行联合诊断,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患者颈动脉斑块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颈动脉颈部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改良颈部重要外敷方法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