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型肺癌及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价值

2023-08-06张德忠吴立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征象影像学支气管

张德忠,吴立安

(1 沂南县中医医院医学影像学CT 室 山东 临沂 276300)(2 沂南县中医医院医学影像学磁共振室 山东 临沂 276300)

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lung cancer,PLC)主要是指肺段支气管以下部位所发生的肺癌,多与吸烟、职业和环境接触、电离辐射等因素有关,该病的发病部位与肺门距离较远,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多无典型症状,常表现为咳嗽、胸部不适等,症状明显时已进入晚期,死亡率较高[1]。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主要是由于肺泡内纤维蛋白未完全吸收,慢性未消散性肺炎若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则会形成OP,患者以肺部孤立性结节、肿块为主要表现,常会伴有咳嗽、胸部不适等症状[2]。临床上,PLC 与OP 患者的症状极其相似,诊断中极易出现误诊等情况,影响后续治疗,威胁患者生命。病理检查为鉴别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但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依从性较差。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具有扫描范围大、分辨率高、扫描速度快等优势,可清晰地发现病灶,诊断价值高[3]。为进一步探讨PLC、OP 的影像学表现及多层螺旋CT 鉴别诊断价值,本文选择PLC、OP 患者各60 例,展开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沂南县中医医院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病理确诊PLC 患者60 例为PLC 组,选取同期收治的60 例病理确诊OP 患者为OP 组。PLC 组中男性32 例,女性28 例;年龄38 ~74 岁,平均年龄(56.00±7.56)岁;体质量指数18 ~25 kg/m2,平均(21.50±1.42)kg/m2。OP 组中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年龄37 ~74 岁,平均年龄(55.50±7.58)岁;体质量指数19 ~24 kg/m2,平均(21.50±1.20)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均为病理确诊患者;②具有咳嗽、胸部不适等症状;③首次出现病灶、既往未进行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②具有其他肺部或心脏病者;③存在MSCT 检查禁忌证;④碘对比剂过敏者;⑤癫痫、神经系统疾病患者;⑥严重甲状腺功能亢进;⑦精神类疾病或病史者;⑧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1.2.1 多层螺旋CT 检查 应用64 排128 层螺旋CT 机(荷兰飞利浦公司,Brilliance)检查,叮嘱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屏气后开始扫描,扫描范围:肺尖至肋膈角,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视野为35 cm,层厚与层距均为5 mm,分别进行矢状位、冠状位重建,对所有的病灶图像进行薄层(1 ~3 mm)重建。以高压注射器[柯惠医疗器材制造(上海)有限公司,BQ20-A25],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造影剂碘海醇注射液(上海司太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257)100 mL,注射60 s,之后进行静脉期扫描。

1.2.2 图像分析方法 对横断面图像上病灶的最大径进行测量,分析并对比PLC、OP患者病灶的CT征象(病灶部位、形状、分布特点、与胸膜关系、与肺组织分界、毛刺、支气管充气征),选择病灶的实质部位测量CT 值,并于同一个位置测量增强前、增强后的CT 值。检查完毕,由影像科2 名高年资医师作出诊断结果,若结果不一致,经商讨达成一致,得出诊断结论。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MSCT 检查,分析MSCT 对两种疾病的检出率,并对比两组影像学表现特征、增强前后CT 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MSCT 对两种疾病的检出率

MSCT 检查灵敏度98.33%(59/60)、 特异度96.67%(58/60)、 准 确 率97.50%(117/120),Kappa=0.95,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见表1。

表1 MSCT 诊断结果 单位:例

2.2 对比PLC、OP 患者病灶的CT 征象

两种疾病在病灶部位、分布特点、与胸膜的关系、毛刺、支气管充气征、管集束征、空洞、钙化等CT 征象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疾病在形状、与肺组织分界、晕征、空泡征、液化与坏死、局部胸膜增厚、纵隔淋巴结肿大等CT 征象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PLC、OP 患者病灶的CT 征象[n(%)]

2.3 对比两组疾病增强前后CT 值

PLC 组患者的动脉期CT 增加值、总增加CT 值均低于O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疾病的平扫CT 值、静脉期CT 增加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疾病增强前后CT 值(± s)

CT 值平扫CT 值/HU动脉期CT 增加值OP 组(n=60)19.85±6.1230.25±7.40 PLC 组(n=60)20.02±6.5019.22±6.54 t 0.1478.651 P>0.050<0.001 CT 值静脉期CT 增加值总增加CT 值OP 组(n=60)19.88±6.3041.22±10.12 PLC 组(n=60)18.25±6.3531.60±9.22 t 1.4125.443 P>0.050<0.001

3 讨论

PLC 为临床常见的一种肺部肿瘤,在肺癌疾病患者中占比高达25%左右,该症患者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较低[4-5]。OP 亦称隐源性机化性肺炎,主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炎,好发于50 ~65 岁中老年群体中,男性多于女性,症状具有隐蔽性[6-7]。PLC 与OP 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具有较高的相似度,经常规CT 检查均显示为肺内孤立性病灶,鉴别困难,误诊率较高,影响后期临床治疗工作,不利于患者预后[8]。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MSCT 在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逐渐应用[9]。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MSCT 检查灵敏度为98.33%,96.67% 特异度, 准确率97.50%, 提示MSCT 对于鉴别诊断PLC 与OP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主要是因为,相较于常规CT,MSCT 可弥补其CT 横断位观察图像角度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显示支气管截断、管壁增厚等情况,还可更清晰地显示病灶的内部结构情况,在临床鉴别诊断PLC 与OP 中,可提供全方位、准确、细致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提高诊断鉴别准确率[10-11]。

李雨铮等[12]报道发现,不同大小PLC、FOP 的MSCT 征象具有差异性及特征性,可作为临床鉴别诊断此病的可靠参考。本文结果显示,两种疾病在病灶部位、分布特点、与胸膜的关系、毛刺、支气管充气征、管集束征、空洞、钙化等CT 征象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李雨铮等研究具有一致性,认为MSCT 检查PLC、OP 的CT 征象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因为,OP 病灶大部分分布于肺外带,这可能是因为肺外带的支气管引流不畅,机体长期伴有炎症。OP大多呈长毛刺、多与胸膜紧贴、呈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原因可能为,病灶部位炎症于恢复期间,其周围的渗透物被吸收、纤维等所致[13]。此外,OP 患者CT 征象中空洞征象占比更高,可能是因为,病灶体积越大,空洞风险越高,OP 与PLC 病灶区的炎症液化成分吸收明显不同,其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所不同,从而空洞更明显。

本研究还得出,PLC 组患者的动脉期CT 增加值、总增加CT 值低于OP 组(P<0.05)。结果表明,OP患者于动脉期增强扫描下,其病灶会出现显著强化的病理特点,可作为准确鉴别OP 与PLC 的有效指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OP 大多为长毛刺,而PLC 主要为短毛刺,长毛刺会导致周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促使动脉期增强扫描下、病灶明显强化的情况[14]。采用MSCT 进行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增强前后两种疾病的CT 值变化情况,为临床准确鉴别疾病提供可靠性参考[15]。

综上所述,OP、PLC 病灶的CT 征象具有明显差异性、特征性,MSCT 检查可准确显示CT 征象特点,还可有效检测增强前后CT 值,为临床准确鉴别诊断OP 与PLC提供可靠参考,MSCT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建议继续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征象影像学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Ki-67、p53、CerbB-2表达与乳腺癌彩色超声征象的关系
急性球形肺炎的CT征象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