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增强MRI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2023-08-06桑节峰谷佃宝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良性恶性乳腺

桑节峰,韩 磊,孟 钢,张 虎,谷佃宝(通信作者)

(1 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江苏 连云港 222100)(2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甲乳外科 上海 202150)

乳腺癌目前已成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多发生于40 岁以上的女性并有年轻化趋势,症状表现主要为乳腺疼痛、乳腺肿块、乳腺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早期缺乏典型临床表现[1]。早期诊治是提升患者5年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2]。目前,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方式主要为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乳腺X 射线摄影和磁共振成像技术等。乳腺X 射线摄影检查由于分辨率低,无法了解肿瘤血供,导致某些病变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3]。相比超声、X 线等影像学检测手段,MRI 具有多参数、多序列、功能成像等优势,可对肿瘤的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组织功能代谢改变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尤其是增强MRI 可对乳腺癌病灶定性分析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传统增强不能获得反映组织血管通透性及局部区域血流灌注等微观功能的信息,显示的是静态的时间点上组织强化的情况。而动态增强成像主要依赖于病变、组织的微循环改变,通过连续、快速的成像序列,获得能够反映在注入对比剂各时期组织强化情况的一系列连续动态增强过程的图像,通过软件后处理可获得反映组织微循环功能的定量参数,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本研究以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MRI 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8 例乳腺病变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8 ~70 岁,平均年龄(45.46±6.58)岁;乳腺肿瘤平均直径(2.34±0.72)cm。患者及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均符合MEI 平扫与MRI 动态增强扫描适应证;②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乳房可触及结节;③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①乳腺内植入假体者;②采取MRI 检查前,采用内分泌与放射治疗;③ 存在血液系统疾病;④患有精神障碍疾病者。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公司生产的型号为1.5T Signa HD 的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乳腺病变患者行MRI 扫描,选择乳腺8 通道相控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将其肩、腹部垫高后,可举双臂,使其双侧乳房自然垂于线圈内,确保患者呼吸平稳,胸部紧贴线圈,以减少伪影,扫描范围为双侧乳腺及腋下,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和横断位扫描,扫描序列为T1WI(TE 7.7 ms,TR 400 ms)和T2WI(TE 108.8 ms,TR 3 200 ms);两种扫描序列的层厚、层间距均为4.0 mm 与1.0 mm;视野和矩阵分别为30 cm×30 cm、320×192;激励次数:2 次;以上MRI平扫完成后,进行DCE-MRI 检查,使用高压注射器将0.2 mmol/kg 钆喷酸葡胺注射液注射于患者肘静脉处,注射速率为2 mL/s,采用多期动态增强,一般6 ~10 期。先扫描蒙片,注射造影剂后30 s 开始连续扫描,并将扫描图像传送利用FUNCTOOL SER 进行动态增强曲线后处理;利用IVI对减影序列进行病灶和血管的三维后处理。选择2 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独立阅片,判断患者乳腺肿块性质,如果两位医师意见不统一,则共同商讨决定。

1.3 观察指标

①以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MRI 平扫、DCE-MRI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比较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②比较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MRI 影像学表现,并更新典型病例影像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Kappa值≥0.75 表示一致性良好;0.4 ~<0.75 表示一致性尚可;<0.4 则表示一致性较差;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病理结果

88 例乳腺变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现97 个病灶,其中良性39 个,恶性58 个。良性病灶中包括16 个纤维腺瘤、3 个乳腺增生、7 个导管内乳头状瘤、13 个乳腺囊肿;恶性病灶中包括7 个原位癌、8 个浸润性小叶癌、16 个导管内癌、27 个浸润性导管癌。

2.2 MRI 平扫与DCE-MRI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结果

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I 平扫结果显示良性54 个,恶性43 个;DCE-MRI 检查结果显示良性57 个,恶性40 个。MRI 平扫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53),DCE-MRI 诊断与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0.873)。见表1、表2。

表1 MRI 平扫的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 单位:个

表2 DCE-MRI 检查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结果 单位:个

2.3 MRI 平扫与DCE-MRI 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

DCE-MRI 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MRI 平扫,其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MRI平扫和动态DCE-MRI检查乳腺良恶性病变效果对比[%(n/m)]

2.4 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MRI 影像学表现

乳腺恶性病变患者MRI影像学图像显示边界不规则、毛刺样强化、结节或肿块以及周围组织受累占比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但光滑或分叶占比显著低于乳腺良性病变者(P<0.01),见表4。

表4 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MRI 影像学表现[n(%)]

2.5 典型病例影像表现

见图1。

图1 典型病例影像表现

3 讨论

乳腺疾病作为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患者在发病早期如果未能及时进行诊治,会导致乳腺良性病变恶化为乳腺癌,对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为了能够早日确诊乳腺疾病的良恶性,还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式[4]。MRI检查作为影像学诊断技术,能够从不同方位,采取不同序列和多个角度对乳腺组织进行观察,可以多层面反映出乳腺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DCE-MRI 检查作为具有较强时间与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对乳腺病灶结构形态、血流动力学特征进行动态反映[5-6]。而且,DCE-MRI 检查与传统的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超声诊断技术相比,其阳性率更高,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包膜、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和新生微血管等,诊断准确率也更高。因此,在乳腺疾病良恶性诊断中广受好评。

乳腺恶性病变者的DCE-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缘不规则、边界模糊,乳腺良性病变者DCE-MRI 影像学表现为边界清晰、边缘规则;表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DCE-MRI影像学特征存在诸多区别,能够为诊断提供依据,且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质有诊断价值。在本文研究中,MRI 平扫结果显示良性病灶54 个,恶性病灶43 个;DCE-MRI检查结果良性57 个,恶性40 个。MRI 平扫诊断结果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53),DCEMRI 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一致性良好(Kappa=0.873)。DCE-MRI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MRI 平扫高,其中准确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表明DCE-MRI 能够准确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分析其原因,主要为MRI 平扫在诊断乳腺癌软组织时,分辨率低,难以与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进行有效区分,不易发现乳腺微小病灶[7]。而采用动态DCE-MRI 扫描,主要是根据强化后的形态、血流动力学特征来鉴别乳腺病变性质,对乳腺软组织分辨率高,在显示快流速血管及大血管结构方面也比较敏感。主要是因为肿瘤血管数量变多,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和动静脉瘘是强化乳腺癌增强扫描的病理基础,在正常成熟的血管内,造影剂弥散速度会减缓,但其在新生血管内的弥散速度则会加快。而动态DCE-MRI 能够通过连续、快速的成像序列,获得能够反映在注入对比剂各时期组织强化情况的一系列连续动态增强过程的图像,通过软件后处理可获得反映组织微循环功能的各种参数,恶性肿瘤高代谢生长能够在相应程度上导致肿瘤周围微血管密度增加,血管内皮不成熟和血管通透性呈现出快进快出式的流出型强化曲线[图1(f)]。同时,恶性肿瘤早期会刺激机体产生血管因子,导致机体血管通透性发生变化,致使造影剂渗出信号增强。

张力莹等[8]在相关研究中指出,增强扫描后乳腺病变各定量与衍生值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可能与对比剂特性与肿瘤组织微血管环境有关。主要是因为静脉注射Gd-DTPA 6 min 后,恶性病变代谢旺盛,导致大量新生毛细血管、血管基底膜不完整,且内皮细胞间隙较大,毛细血管通透性也比较高,对比剂在恶性肿瘤微血管内流速较快,对比剂迅速廓清,从而使病变T1值逐渐恢复,良性病变对比剂聚集在病变中。衍生定量值两组间统计差异显著,是反映乳腺病变特征的最佳参数。范莉芳等[9]也在研究中表示,DCE-MRI 影像学分析对判断肿瘤良恶性和预测乳腺癌组织病理分级以及乳腺癌脉管侵犯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主要是DCE-MRI 扫描能够充分利用病灶强化特点及其方式,根据病灶内血流动力学、形态学变化进行判断,相比于MRI 平扫的方式,动态DCE-MRI 扫描能够对病灶进行全面检查,获取的影像学图像质量也更好,分辨率高,图像更清晰,能够使检查医师对病灶进行多方位观察和分析,从而对乳腺病变的性质进行准确鉴别[10]。

综上所述,动态DCE-MRI 扫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能够显著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适合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良性恶性乳腺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呼伦贝尔沙地实现良性逆转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体检查出乳腺增生或结节,该怎么办
得了乳腺增生,要怎么办?
基层良性发展从何入手
甲状腺良性病变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甲状腺结节内钙化回声与病变良恶性的相关性
容易误诊的高回声型乳腺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