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水路运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23-08-03符宣宗海南中油深南能源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3年11期
关键词:水运码头港口

符宣宗 海南中油深南能源有限公司

1.水路运输发展现状

陆路运输在我国的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但受到多项因素的影响,陆路运输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在我国领土区域内,河流体系较为发达,长江、珠江两大内河水系横贯东西,沿海领域包括渤海、黄海、南海和东海,其中渤海属于内海,为我国水路运输提供了先天条件。在新时期为了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满足不同行业的物流需求,就应当进一步优化水路运输体系,大力发展水路运输。目前在珠江、长江等中下游主要港口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了造船业、修船业的同步发展,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水路客运量与货运量都在不断上涨,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水运发展体系[1]。

第一,我国水路运输的整体潜力较大,同时也能有相匹配的运能,在水路运输中其主要工具为船舶,而现代运输中船舶的种类较为丰富,尤其是海运,不仅运输规模大,运能也较高,比如4级航道的运能远远要高于相同条件下的公路运能,这也就表明通过发展水路运输,能够缓解陆运运输的压力。尤其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水路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经济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在“一带一路”的支持下,引进的大型海轮越来越多,水路运输逐渐实现了江海轮大型化发展,推动了水路运输行业的进步。

第二,水路运输的占地面积更少,无论是河运还是海运,只是要在水路上进行即可,其唯一的要求就是需要建设港口用地,而港口用地的占地面积较小,与公路、铁路相比,所耗费的资源较低,而且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也更小。陆运运输不仅需要建设公路、铁路,同时也需要保障陆运运输的运输量,在各个城市的特定区域内,需要加强内部建设,通过交通要道的有效建造,完成陆运运输体系的构建[2]。而水路运输只需要占据城市的小部分土地资源,完成装卸港口的构建后,则可有序进行运输。

从能耗的角度出发,水路运输与汽车火车相比,所带来的能源消耗更低,而且在海上运输过程中,不用担心公路运输的交通堵塞问题,也不用担心铁路运输的调运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节约运输时间。而且水路运输的性价比要高于陆地运输。水路在运输过程中主要借助江、河、海等天然航道来进行运输,通航的能力不会受到限制,而且投资较小、成本较低,能够实现长距离运输,尤其是对于大宗货物而言,是开展国际贸易的主要运输形式。除了能够运输大宗货物以外,与铁路公路等运输形式相比,其带来的经济损失更低。

2.水路运输面临的发展机遇

2.1 经济文化发展机遇

陆运运输受到土地资源人口数量的影响,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阻碍,而河流分布更为广泛,无论是长江、珠江,还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都为水路运输提供了先决发展条件。为了充分发挥水路运输的优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水路运输体系,不断优化水路运输管理模式,而位于长江、珠江流域以及各大港口城市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还带动了远洋产业与造船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愈发紧密,除了传统的运输模式以外,水路运输为各国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进一步带动了现代经济水平的提升[3]。除了经济发展机遇以外,水路运输也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支持。随着世界多元化文化的同步发展,我国的文化优势在世界中逐渐得到彰显,而水路运输更是为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

2.2 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与陆运运输不同的是,水路运输会结合我国海域以及内河的情况,制定更为完善的水运线路,而水路运输的先决条件是需要完成港口的建设,而港口建设所耗费的资源往往要低于陆地运输。陆运运输需要完成公路与铁路的建设,同时也要构建完善的线路网络,水路运输不同的是只需要占据城市的小部分空间,完成港口的建设,即可有效节省土地资源,而在建设过程中所耗费的其他能源也相对较低。在建设现代化港口时,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也对建设方案作出了调整,部分城市的港口建设并不会直接占据于民用地。许多地区为了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保护居住地一般会选择填海工程,使得港口对陆地资源的侵占降低。而且与陆运运输相比,水路运输所消耗的资源更低,船舶在运输时运输量可高达成千上万吨,铁路与公路难以比拟,而且公路与铁路运输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更大,水路运输的污染较小。总之,水路运输在多个方面都存在着优势,而此类优势可作为未来水路运输注重发展的重点。

2.3 其他机遇

新冠肺炎影响到水路运输量,尤其是对于跨国经贸业而言,需要经过层层的检验,这就要求水路运输,要积极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根据新冠肺炎的严峻形势提前做好准备,在未来面对更严峻的事件时能够有所防备。而且,在疫情背景下,集装箱运费有所回落,水路运输单位可做好准备。此外随着新时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航运与自动化码头实现了水路运输管理的高效化开展,而且先进的货船一方面增加了运输量,也能够保障运输时效,随着新航线的开辟,未来使运输可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增加了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水路运输要抓住这一契机,开拓更多航线,获取更多收益。

3.水路运输面临的发展挑战

3.1 码头容量较小

我国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地域广阔,拥有着宽广的海岸线,而在沿海的周边也都建立了诸多码头,有些地方码头虽然数量多,但是修建年代较为久远,设备设施老旧,而且港口的容量及规模也难以满足新时代的运输要求。此类码头只能够停靠小型船舶,满足一些较小货物的运输,如果吨位非常大的石油或煤炭,则难以有效运输,而且码头前沿的水位也难以支持船舶停靠。当前的码头港口正在不断修建与完善,虽然能够满足普通货物的装载需求,但对于一些特殊货物的专用码头,还尚存不足。比如部分沿海海港或位于长江中上游的码头,此类码头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更新与修缮,无法保障码头基础设施的完善,甚至有的码头已经停用。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货物运输需求越来越高,但过去的码头靠泊负荷,难以满足当下江海轮船舶大型化的要求,专用码头也无法满足货物运输的需求。少数码头因为规划不合理,逐渐成为不合格码头,或者逐渐停运,影响了城市内部的货物转运规划,也无法实现水路与陆运运输的互补,使得现有的货运交通体系不够完善。

3.2 内河航运等级结构

要想充分发挥出码头的价值,就应当积极优化内河航运的等级结构,充分发挥不同结构设计的功能,使得内河航道能够按照不同的需求与不同的船舶进行恰当调整。对于一些较为低级别的航道而言,由于运程相对较短,不需要建设更长的运输河道,所以容易导致航运资源浪费,而对于较高级别的航运通道而言,由于在内河航运是缺乏必要的等级划分,从而无法保障航运资源的充分利用[4]。针对内河航道的等级设计,工作人员未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使得内河港口,码头的机械化水平难以满足现代化管理需求,也无法保障运输工作的高效开展,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出港口码头的航运价值,也难以保障内河航运的合理规划。

3.3 船舶运力架构

我国船舶运力架构还有待完善,在架构管理中仍然存在内部船舶等级与数量失衡的现象,而且由于船舶的总体管理技术相对较为落后,现代化水平还不够先进,所以在船舶承载数量方面,液体货物往往要低于固体货物船舶。在选择船舶建造材料时,所制定的标准尚未统一,尤其是对于内河小型船厂而言,仍然缺乏统一的建造标准,从而导致内河上所行驶的船舶船型建造材料不一,管理相对较难。近几年来,船舶使用报废的船舶钢板作为原材料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此类船舶存在巨大的安全问题,如果运输满载,或者遇到恶劣天气很容易导致断裂的问题。在船型设计时也存在不足,比如所获得的船舶动力不足,转向巡回性能相对较差,稳定性较为薄弱,导致船舶在避让过程中容易出现风险问题,从而影响水路运输的安全性。

3.4 水路运输管理需不断提高

在我国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工作中,由于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同时存在诸多阻碍因素,使得水路运输管理还不够专业。由于水路运输管理涉及海事、港航等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职能未能很好衔接,实现信息共享等问题无法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5]。另外法律制度不够完善也直接影响了管理水平,水运交通运输的发展存在诸多阻碍。各个地区对水运交通运输的管理标准存在差异,缺少专业管理人员,不同基层工作人员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手段也存在不同,甚至部分地区所选择的管理方法相对较为落后。通过引入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水路运输的管理水平。

3.5 其他挑战

新冠肺炎的影响下,使得水路运输机会减少,与国外之间的贸易也受到疫情影响而减少。集装箱运费与疫情前相比,仍然处于高位,而且在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下,部分航线的压力较大,而且随着旺季的到来,集装箱海运价格可能会再次回升,因此要提前做好准备。除了集装箱运费以外,油轮运费竟暴涨800倍,这主要是由于全球能源供需格局发生改变导致,尤其是随着俄乌冲突爆发以后,欧洲地区逐渐减少了对俄罗斯原油及天然气的进口,远距离运输原油及天然气的需求不断增加,自从冲突爆发以来,许多远航船舶都用来运输石油及天然气,液体散货船运力不足,运费随之上升。随着油轮及LNG运输需求的增加,油轮及LNG船的运输价格也会持续上涨。此外,自动化码头的构建需要注意,航运企业要做好充足准备,优化软硬设施,争取做到与时俱进,而不是被时代所淘汰。

4.新时期水路运输的发展对策

(1)科学管理港口、航道与码头。为了保障水运运输工作的有序进行,需要落实必要的管理工作,从通过管理细节优化管理内容,保障各项管理职责的全面落地,做到不同部门、不同工作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协同合作,通过设立长远的目标,保障各级工作人员认真履行个人工作义务。首先要整合海岸线与岸边的资源,结合一些有价值的项目,制定更为科学的发展目标,并做好规划与管理工作。对于一些国际化码头,则要设立专业的集装箱,不断优化港口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实现港口工作的专业化开展。针对存在秩序不明的港口与航道,要及时优化规定加强管理,通过建立高质量港口以及对年久港口的修缮,保障港口工作的有序进行。随着港口航道与码头的全面管理,能够满足水路运输的各项需求,促进水路运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水运市场管理模式。为了保障水运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应当积极构建完善的法律保护机制,加强对水运市场的管理,同时也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保障各项管理制度的全面落地。水路运输管理制度的建设需要围绕着法律规定而展开,同时结合水运主干线可对组织框架加以调整与完善,并结合鼓励政策实现港口综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并逐渐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6]。此外,新时期的水路运输工作也要关注环境保护制度,既要追求水路运输商业化发展,也要不断利用与开发清洁能源,积极遵守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将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政策放在首位,保障日常运输过程中能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构建专业化船舶体系。新时期,水路运输管理工作应当将重点放在大型海运船舶建设上,通过构建具有远洋能力的船舶,促进水路运输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可积极建设大型油轮或者货运商船,针对已经报废的船舶要及时淘汰,如果船舶的现代化程度较低,也要积极优化相应的管理模式,做到及时更替与创新,推动水运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水路运输也应当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标准化管理目标,围绕着现代化标准船舶的建立标准保障石油运输的安全性,而在构建专业化船舶体系时,也要将我国水运体系现状作为重点,围绕着水运体系对陈旧的管理内容与船舶运输体系加以改善。比如针对小型船舶与大型船舶的具体停靠方案与停靠时间,要制定出明细的管理规定,保障运输工作的有序开展。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路运输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究未来的发展机遇,结合当下的发展挑战,不断优化管理方案,通过对相应管理制度与监督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健全,保障各个行业运力的全面调动,结合陆运运输体系,对水运运输管理机制进行不断优化。同时也要不断加大航道建设与港口建设的力度,确保港口建设的现代化,提高水路运输的现代化水平,适应新时代提出的各项要求。此外,在水运运输过程中,也要将环保意识放在首位,遵循国家政策与国际公约,推动水路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水运码头港口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港口,屹立东方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港口上的笑脸
惠东港口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
图说水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