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减负的策略

2023-07-30周海军杨银权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双减政策

周海军 杨银权

摘 要:自2021年“双减”政策正式出台后,如何高效利用课堂教学,从而减轻学生负担是中学历史课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分布情况和初中历史教材呈现出的课程内容多、时空跨度大、知识范围广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应该从“增效——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和“减负——落实学生的减负目标”两方面入手,使“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关键词:“双减”政策 初中历史 课堂减负

依据我国现行的学制,升入初中的学生,年龄在12岁左右。这时,他们的思维从直接经验中“解放”出来,认知结构日臻成熟。[1]可见,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的思维正处于活跃、发散的阶段。而升入初中后,历史成为他们的一门新课程,从历史课程之中,他们能学到许多以前所未知的知识。基于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历史课程的特点,初中学生会主动寻求知识来解答心中的疑问,如“人是从哪里来的”。历史课上老师就会告诉他们,人是由猿猴逐渐进化而来的。但是,面对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丰富的历史事件,我们如何有效落实初中历史的课程目标,回答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历史教师必须首先思考和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要使学生持续保持探究历史知识的好奇心,从而对历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我们首先要从教材内容的分布、教材的特点入手,进而探讨初中历史的减负策略。

一、初中历史教材内容分布

以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为例,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从史前时期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七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整个七年级历史教材的编排以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为顺序。八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八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到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整个八年级的教学内容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主。九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从古代亚非文明到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九年级下册的内容是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到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整个九年级学习的历史内容为世界历史。纵观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八年级学习的内容为中国历史,九年级为世界历史。

二、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特点分析

(一)课程内容多

在统编版七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中,教学内容共有7个单元,共计43节课,内容从史前时期一直到明清时期,包括了整个中国古代史。而在统编版八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中,教学内容共有14个单元,共计47节课,包含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整个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统编版九年级的教科书中则涵盖了整个世界历史。

(二)时空跨度大

以七年级学习的中国古代史为例,从史前时代至明清时期,主要部分囊括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在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中,主要讲述内容为“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巩固”,总共有7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学习自秦到两汉的重要历史事件和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特征。以第十一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的讲授为例,学生需要了解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文景之治和休养生息”。但在古代史的教学过程之中,教师需要引用大量的文献史料作为支撑,而这些文献史料大多摘自经典古籍,对于刚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但如果不采用文献史料作为讲授材料的支撐,则又与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相去甚远。这一教学冲突从侧面反映出历史知识时空跨度大这一现实问题。

(三)知识范围广

以九年级学习的历史内容为例,整个九年级的学习内容为世界历史,从九年级上册的古代亚非文明至九年级下册的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涵盖的内容包括了古代亚非、古代欧洲,封建时代的欧洲、亚洲国家,近代的西欧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近代世界历史的内容涉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后世界的变化、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九年级的历史教材所包含的历史知识范围非常广,从古代的世界历史到近代的世界历史,其中包含了古代文明的产生、近代国家的演变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诸多方面。

三、“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增效与减负策略

基于上述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存在的课程内容多、时空跨度大、知识范围广的学科特点,在“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笔者认为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增效与减负两方面入手。

(一)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增效策略

1. 利用多媒体教学提升教学效率

现今,大多数学校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视频、音频、图像、历史漫画等诸多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在历史教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既体现了现代教学的模式,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正确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必然会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高,也符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2. 厘清教学主线,把握重难点

初中历史课程内容多、时空跨度大、知识范围广,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教学时间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备好教材,厘清教学主线。以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为例,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重难点是休养生息政策与文景之治。本课应该围绕此重难点展开,相较而言,对于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的介绍可以从简。通过对本课重难点的把握,大部分学生会从统治政策、社会原因等方面对比得出答案。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运用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要素。

3. 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历史知识以掌握具体的史实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长久以来对历史学习的方法停留在“背多分”阶段。诚然,历史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但绝对不是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模式只会使得学生逐渐丧失对历史学习的兴趣,陷入记忆的苦恼。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有方法,历史学科自然也不例外。记忆历史时间既是历史学习中的一项任务,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难点。[2]以七年级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为例,首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用示意图的方式总结出中国古代朝代沿革顺序表,总结出帝系传承示意图。这样的学习方法会使得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有整体的感知,从而也会有持续学习的兴趣。其次,要想了解某一时期的历史面貌,学生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执政者的政策、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因素。将这些方法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历史学习素养,从而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自然也会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二) “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减负策略

1.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历史是连接过去、书写现今、彰显未来的一门学科,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内涵。然而在历史课堂上,总有学生说:“我们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针对此种情况,历史教师需要进行反思:是我们的教学方式过于刻板了吗,是我们的语言过于枯燥了吗,还是我们的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在课堂上完成所学知识的巩固,从而为课后减轻负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首先要创新教学方式,实行探究式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式问题教学的操作程序大致包括:创设历史情境——提出要探索的问题——研究资料并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展开讨论阐释及交流看法。[3]其次要形成自己的讲课风格,让学生易于接受。最后要对自己的教学不断进行反思,对教学的具体环节进行优化设计。例如,以八年级上册第一课《鸦片战争》的课堂导入为例,教师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对具体的教学环节不断地进行尝试,既可以用林则徐的销烟史实进行导入,也可以用销烟的地址虎门进行导入,还可以用中英签署的《南京条约》照片进行导入。总之,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在不断的教育尝试中,观察哪种最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此作为导入的优先方式。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反思与总结,围绕教学的重难点不断地创新,找到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历史课堂,无形中减轻学生的负担。

2. 精心布置课后作业

“双减”政策强调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过去的作业设计方式,对作业进行精简。[4]给学生减负不是不布置作业,而是要有重点地、精心地给学生布置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双减”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5]精简课后作业的布置,也是“双减”政策的应有之义。教师要布置一些弹性化、具有思考价值的作业,减少重复抄写类的作业;可以给学生布置课程结构图之类的作业,避免学生陷入题海战术的困境;善于利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和求知欲来达到布置作业的最优方法。以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为例》,教师在讲授完课堂内容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三层作业:第一层为基础知识类,主要包括秦的政治制度、秦统一的措施、秦统治的疆域范围等知识;第二层为提升素养类,主要利用历史教科书中“材料研读”这一板块的相关材料,例如“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去得出自己的见解;第三层为自主探究类,主要是学生自行选择感兴趣的方面,可以用写小短文、看相关纪录片、做流程图等多种方式去完成。这三层作业的布置,既巩固了基础知识,避免了题海战术,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还激发了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求知欲。

3. 创新课后辅导方式

温故而知新。在初中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受历史课时量所限,学生往往存在前学后忘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做好课后辅导是关键。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历史活动课,创设一些相关的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6]“双减”政策下,教师要利用好课后服务的时间,科学规划,满足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各种需求。首先,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在课后辅导时,因人而异,布置相应的任务进行辅导。其次,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历史话剧等诸多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历史参与感,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最后,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下,历史教师可以在班级群里制作历史知识小视频,用微课的方式将课程重难点进行讲解。

四、结语

“双减”政策出台后,基于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内容和特点,本文通过增效和减负两个方面给出初中历史减负的策略,使“双减”政策根植于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培养之中,真正地起到为学生减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美]瓦兹沃思.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M].徐梦秋,沈明明,译.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152.

[2] 张云.善用记忆技巧给历史学习减负[J].中学教学参考,2013(18):54.

[3] 谢志芳.新课程背景下“提质、减负、增效”策略探析——探究式问题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历史教学问题,2010(1):122-125.

[4] 吴松钦.“双减”背景下的初中歷史单元作业设计[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2(2):20-23.

[5] 高菲菲.基于“双减”政策谈初中历史教学的“减负” [J].甘肃教育研究,2022(4):62-65.

[6] 朱仁杰.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几点尝试[J].考试周刊,2010(24):170-171.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