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家校合作共同体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7-30石蒙格

文教资料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双减

石蒙格

摘 要:“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完善教育管理模式、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促进学生社会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基于“双减”背景,首先对家校合作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分别阐述了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内涵与特征;然后基于“双减”政策,为参与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主体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从而突出了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优势,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发展,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双减” 家校合作共同体 理论建构 实践路径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学业压力较大,课业负担较重,补习占据了中小学生的课余及周末时间,学生的学习处于过度饱和的状态,这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实施“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学业压力,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难题,因此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迫在眉睫。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需要学校及家庭的共同参与,老师与家长需要明确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各司其职,致力于学生的高质量发展,迎接“双减”政策带来的挑战,多方统筹推进,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双减”政策实施后,虽然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课外培训负担得以减轻,但也衍生出许多新问题。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视角对家校合作共同体进行理论建构,明确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内涵与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为参与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主体提供实践路径。

一、家校合作共同体的理论建构

(一)内涵

家校合作共同体是指以学校老师为主导,由家长、学生等主体共同参与学习过程、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的体系。该体系可分为两个部分来解析,分别是家校合作和共同体。

家校合作是指通过家庭与学校的合作与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新型模式[1],学生受到的教育主要来自家庭和学校两个主体,学校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家庭教育主要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家校合作即以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为中心,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合作方式,教师与家长相互配合,建立沟通的桥梁,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模式。家校合作不是一方努力的结果,而是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需要家校双方在社会背景下与现代教育的发展中相互信任與支持,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通过运行这种新型互动模式,来达到育人目的,进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家庭教育指导力,培养家长家校合作共育的意识,提升家长对孩子关注度,优化家庭教育模式等。

“共同体”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形成于实践[2],是由不同的个体组合而成,形成便于开展实践活动的、利于个体发展的一个整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各部分各司其职、互相配合,致力于完成社会实践任务,在此过程中,个体能力的提升是为了整体呈现的效果,而整体的效能促进个体的发展,只有当整体发挥效能,才有利于促进该领域的发展。“共同体”在教育领域衍生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正如共同体的定义,学习共同体不只是单方的参与与实践,而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学习共同体”,即个体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自愿、积极地参与合作建构,致力于提升个体的能力,建构知识与合作体系,促进学习领域的发展,在这一共同体内,本着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原则,个体需要主动探寻,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对真理的探寻达到提升学习者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共同体所反映的效能,促进学习共同体机制的良性发展,以此达到学习目的,完成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家校合作共同体可定义为通过学校、教师、家长等个体参与家校合作这一实践活动,以完善学校管理模式、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促进学生社会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共同学习的模式,建构学习共同体,自愿参与、共同分享,体现民主性与合作性,为达到个体共同的教育目标而不断探索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教育行业注入活力,完善我国家校合作新型模式,构建在“双减”背景下适合学生发展的高效合作共同体。

(二)特征

1. 民主性

家校合作共同体这一整体由不同的个体组成,需要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就民主性而言,构建这一共同体本着人人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需要人人参与实践。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不应“包揽”所有的教育任务,应充分尊重家长这一参与者的角色,听取家长建议。个体成员之间平等合作与交流,共享学习资源,使各方切实感受到在“双减”政策后,自身主动承担的责任与使命,自身对于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所作的贡献,给双方提供广阔的沟通平台及建议渠道,充分发挥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民主性,不断听取各方意见,支持家校双方的共育工作。

2. 同步性

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过程中,需要本着步调一致即同步性的原则。“双减”政策的实施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上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其有充分明确的认识,在了解“双减”带给家校的挑战后,双方需充分认识到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重要性。例如部分家长的观念停滞不前,认为“双减”政策提倡对孩子“放养”,孩子的成绩只取决于教师的教,这种观念无疑是对“双减”的不当理解,而教师需要改变家长这一观念。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同步性强调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等主体能积极应对教育的发展,跟随时代的主流,步伐一致,积极协商与协调教育计划来同步举措,只有让家长跟上时代的步伐,明确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跟随政策的变化与学校的应对措施,积极配合教师落实好政策的转变,各方步调一致,才能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立足,使孩子适应“双减”带来的教育行业的转变。

3. 发展性

随着现代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教育方面的政策来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例如“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都有一定的发展要求。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家校合作中的主导,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不仅需要针对“双减”政策制定对学生的教育计划,而且需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力,引导家长树立全面发展观,理性确定成长预期[3],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从大局观上来讲,更加致力于学校的教育管理发展以及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因而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发展性是采取构建活动的目标与本质特征。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一)落实“双减”政策,家校明确职责

在实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部分地区与学校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学校并未给“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可行化方案,部分教师仍加大作业难度与分量,家长仍以自己的工作为重点,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种种行为使“双减”政策失灵,不仅未给学生减压,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建构。因此在落实政策方面,政府应统筹与整合社会资源,拓宽“双减”政策实施的地区,发挥政府效能与职责;学校应积极响应政策,统筹规划好课后服务,拓展课后服务的内容,创新课后服务的形式,使课后服务行之有效。部分家长对于“双减”政策的理解不到位,对其认识尚有一定的偏差,从而在配合学校落实政策方面仍不到位。因此家长在育儿方面需要及时关注教育动态,关注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实施,针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实施的政策一定具有其必要性与可行性,家长需正确与认真解读政策,准确理解政策实施的两面性,把握政策实施的方向,配合学校与老师,在落实政策的过程中,有效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降低双减政策对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不利影响。学校与老师对于政策的落实也具有先导性,只有当学校与老师准确理解“双减”政策的含义并把握“双减”政策实施的方向与途径,才能更好地督促自身与家长落实政策。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如同一座桥梁,将学校、教师、家长与学生相联系,为了将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管理能力,作为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主导者,学校与教师需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分享教育动态,阐述“双减”政策的利与弊,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使家长与学校配合起来,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有效提高各方的学习能力与管理能力。

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初期,家校双方需明确自己的职责。在现代教育管理体系中,部分学校与家长漠视责任理论,缺乏对育儿职责的划分,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意识与观念淡薄。基于此,家校双方需基于责任理论明确自身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中的职责所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不仅需要学校与教师出力,而且需要家长的重视与配合。学校可通过举办讲座等活动的形式,邀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向家长宣讲在新政策即“双减”政策下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重要性,旨在通过活动使家长更具体地明确自己的职责,也为家长在育儿方面提供行动指南。举办活动也可使学校与教师受益匪浅,更加坚定自己的职责与使命,引导家长不断为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注入新的活力。

(二)初步构建合作体系,形成共育机制

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主导在于学校与教师,也需保证家长的充分参与。近年来,部分家长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过程中处于边缘性角色[4],在管理学生方面主要依靠学校与教师,而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学生的智育,家长寄希望于学校与教师,期待孩子能全面发展,这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压力,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不利于合作体系的形成。因此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初期,需要给家长提供一定的参与机会,部分家长刚开始对家校合作以及育儿工作的行动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提高家庭教育指导能力,其着力点首先在于機制[5],提高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力的目的在于构建合作体系,形成共育的机制,在学校这一平台内,需将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首先,使教师能够正确解读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力的意义,才能带领家长制订可实施的策略,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在教师带领家长了解“双减”背景下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必要性后,家长可根据自身能力强化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中的角色参与,避免边缘化参与的现象,家长是发展的个体,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给家长机会与时间来投入配合学校的共育工作中,在此期间,学校与老师要做好引导,并纠正与改善家长的育儿观念与方式,使家长不断强化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观念,在与教师的配合中,初步形成合作体系,双方共同制定育儿机制,达成共识。最后,双方可在“双减”的大背景下明确教育规律与学校的发展规划,充分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明确家校合作的目的,不断扩展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组织和优化教育活动等形成共育机制,为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提供行动指南。

(三)深入加强交流沟通,优化合作方式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为家校双方沟通提供了便利的平台,例如微信与公众号等平台搭建了家校双方沟通的桥梁,但家校双方仍缺乏利于学生与家校双方发展的有效沟通。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主要通过沟通来实现家校双方的共育理念,应建立家校沟通机制。首先,家校必须确立互相信任的关系,明确沟通交流的目的是互相反馈学生学习的有效信息,分享资源与经验,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次,沟通的方式也需要跟随与适应“双减”政策,传统的书面通知、家长会等沟通方式依然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一定的信息化方式进行沟通,例如公众号、网上家长会等,一方面,确保家长与老师实际参与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过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校、教师与家长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平台与方式,能够更快、更多、更广地获取学生信息,分享学习资源,便于双方交流经验。此外,沟通的内容也是“双减”政策包含的重点,家校双方沟通的内容不是只局限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状况,更要包括学生的心理状况,学校的制度与家长的需求也需重点沟通。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形成一种动态的良性的信息交流循环,比如在“双减”背景下,教师提高课堂质量与课后服务效率,将学生的在校信息有效反馈给家长[6],一方面,家长可通过沟通平台得知学校的动态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也可通过教师所反馈的信息对症下药,解答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培养与挖掘学生的潜能,在校外家长可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有效的社会经验,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相反,家长也可将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深入沟通与交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不断创新满足学生的发展,及时反馈与更新信息,这种有效的沟通机制符合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要求,同时也拓宽了家校合作渠道,在不断实践中优化了家校合作的方式。

(四)总结反馈学习情况,调整教育计划

在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这一阶段中,我们需围绕教育与受教育现象进行建构。家校合作共同体在尊重各主体自主性的前提下,需统筹关注集体利益,形成良性发展。针对学习情况,教师与家长应形成崭新的、适应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的内容不应局限于学习成绩,更应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建构。教师需要在“双减”政策下明确自身责任与使命,做好主导者工作,例如学生在校内进行课后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兴趣小组,进行多对多的学习竞赛,实行帮学制度,由优等生帮助中差等生学习,共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减轻工作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改善同学关系。通过学生反映出的学习情况,教师与家长首先需及时给予双方反馈,透过教育现象看本质,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疑惑,发现在“双减”的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不断总结教育计划的利弊。其次要根据收集的信息调整教育计划,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家校双方对学习动态需高度重视,因为学习结果虽不完全代表学习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计划的实施成果。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家校管理体系,因此,家校方需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分享经验,制定与调整教育计划,形成促进多方共同发展的良性机制。

参考文献:

[1] 杨翠霞.教师引领下的家校合作共同体探索[J].新乡学院学报,2014(7):62-64.

[2] 邵颖,王熙.家校共同体建设中的问题探析[J].北京社会科学,2021(12):54-66.

[3] 蒋立兵,王依然.“双减”政策落地的实然现状、矛盾冲突和治理路径[J]. 当代教育论坛,2022(6):10-18.

[4] 董梁,王燕红.家校合作中家长边缘性参与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9):61-63.

[5] 鲁士发.学校开展好家庭教育指导的五个着力点[J].人民教育,2022(19):47-49.

[6] 杨扬.新时代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0(3):49-52.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双减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