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2023-07-29刘淑华王凤云潘芳芳赵婷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刘淑华,王凤云,孙 哲,潘芳芳*,赵婷婷

(1.菏泽市立医院 山东菏泽274000;2.单县中心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负责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发放等工作,为临床一线提供消毒灭菌合格器械,是医院各科室无菌物品的供应部门[1]。随着外科手术器械种类不断增加,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关系各科室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安全,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一直是医院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体化护理是基于整体护理理念发展的一种优质护理模式,注重护理措施的连续性、完整性和针对性,对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管理质量有积极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更多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1月1日~6月30日200件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7月1日~12月31日200件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两组均为我院手术室使用后回收器械。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15名,男2名、女13名,年龄25~46(36.87±3.26)岁;受教育程度:本科2名,专科8名,中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6名、护士4名、消毒员3名。手术室护理人员13名,男5名、女8名,年龄24~45(34.54±2.86)岁;受教育程度:本科8名,大专5名;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3名。纳入标准:具备相关职业资格;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进修人员;孕期和哺乳期产妇;病假或事假3个月以上。研究期间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均未发生变动,且器械消毒灭菌所涉设备无变化。两组器械类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规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等工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护理模式。

1.2.1 成立质控小组 由手术室护士长、供应室护士长和手术室、供应室护理骨干组成质控小组成员。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准设计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量表,由质控小组人员根据量表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存放及发放操作流程进行评估,在已达标的条目后打“√”,未达标项目后打“×”,最后得出总分。每月由供应室护士长组织召开2次质控会议,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参加会议。根据评价量表评分情况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进行总结,对手术室、供应中心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开展科室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就质量问题持续改进成果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1.2.2 护理管理措施 对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手术器械进行一体化管理,并进行全程追踪、监督,由质控人员参与评估、核对工作。①器械回收: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与手术室器械负责护士做好回收工作的交接,清点手术器械后进行签字确认。器械回收过程中,精密仪器要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在回收过程中发生损坏。②清洗:清洗护士负责手术器械的分类、预洗、酶洗、超声清洗等,保证器械的清洗质量。质量控制小组人员按照器械所具有的特征,将其进行有效拆卸,并拍摄照片以制成图册,并标注对应的文字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③消毒、灭菌:按照手术器械的种类、材质、功能选择正确的灭菌方式,例如大型手术器材需延长灭菌时间,根据消毒灭菌标准保障灭菌效果;较为复杂、精细的手术器械应进行手工清洗消毒。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过程均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和质控人员全程参与,并且保证后期问题可追溯到责任人。④存放与发放: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符合相关标准,包括存放的空间、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指定专门负责人定期进行检测,做好过期无菌物品的处置工作。无菌物品发放过程中,应该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并且确认包装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与手术室责任护士做好发放的交接工作,清点完成后进行签字确认。

1.3 评价指标 ①观察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情况:包括精密度损耗、器械生锈、清洗不彻底、清洗时间不足。②观察两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湿包、破损、污染,不良事件发生率(%)=出现不良事件物品件数/总件数×100%,器械消毒灭菌结束后,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统计不良事件发生率。③观察护理人员满意度:采用我院自拟消毒物品满意度调查表对13名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消毒灭菌质量、无菌物品供应及时、职业防护、服务态度情况4个维度,每个维度的满分均为25分,总分100分,分值与满意度情况成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例(%)]

2.3 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比较(分,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医院重复使用诊疗器械、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尤其是手术室无菌物品的供应任务。随着医院接诊数量增加,医疗器械使用周转加快,对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3-4]。因此,探讨有效护理管理方案对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虽然消毒供应工作均有相关规定和制度,但传统消毒质量控制对消毒处理环节重视程度不足,消毒工作的具体操作步骤需要进一步细化。一体化管理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管理体系进行有机融合,将其公共要素整合在一起,在统一的管理体系架构下运行,是一种综合管理体系,其目的是提高管理效能,降低管理成本。

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为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统一管理的模式。消毒供应中心污染器械的清洗人员以护士为主、工人为辅;培训应简单明了,以通俗易懂语言为主;对价格昂贵、构造复杂的精密器械,质控小组人员按照器械特征,进行有效拆卸,将清洗流程制成图册并标注文字[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精密度损耗、器械生锈、清洗不彻底、清洗时间不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标准设计的一体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评价量表,确保了正确清洗、规范预处理措施,使清洗人员在操作时有据可依,达到统一化和标准化操作,提升了清洗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标准化流程基础上,细化分工、处理流程等工作,强调精密器械处理的标准化、精细化、规范化,增强器械管理效果,减少工作差错,能够规范精密器械处理流程,提高操作过程的准确性、安全性[8-9]。此外,促进手术室护理人员和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交流学习,有效规避器械不合理或者错误处理,降低了手术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室护理人员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医疗器械清洗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

猜你喜欢

手术器械器械供应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持续质量改进对手术器械供应及时性与准确性的影响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今冬明春化肥供应有保障
外来器械实行集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健身器械
供应信息
提高手术器械准备完善率
神经外科手术器械指南
外来手术器械不同管理流程的质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