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对冠心病PCI治疗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的影响

2023-07-29陈卫平罗胜兰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心内科病区围术

陈卫平,肖 晖,罗胜兰

(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 江西赣州341100)

心血管疾病为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临床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于年轻化,引起各界广泛关注[1]。冠状动脉为心脏血液循环的主要供血动脉,此处发生粥样硬化改变可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影响正常血液循环从而诱发冠心病。既往统计学研究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共有1139万冠心病患者,为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2]。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是冠心病患者主要的微创治疗方式,可通过置入支架或血管穿刺疏通阻塞血管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围术期需给予对应护理干预措施[3]。但常规护理下手术前后由病区护士实施护理,术中由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实施护理,未做到整体连续性护理,且病区护士心血管介入相关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因此护理效果不佳。本研究中,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冠心病PCI患者围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21年7月1日~2022年8月31日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PCI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4];②于本院接受PCI治疗;③居住本市,可配合定期随访。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合并听力障碍等原因导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者;③合并其余系统严重疾病者,如心力衰竭等。将2021年7月1日~2022年1月31日的4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0~80(62.28±10.36)岁;将2022年2月1日~8月31日的52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41~82(63.27±11.57)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传统护理模式。病区护士为患者讲解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协助主治医生联系介入室,将患者安全转运至介入室。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负责PCI术中介入器材的清点与管理、介入室无菌环境的管控,手术开始前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如姓名、手术类型等),并在术中协助医生完成手术治疗,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随时准备配合抢救,术后完成介入室消毒及手术器械的清点核对,并将患者安全转运至病区,向责任护士详细交代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注意事项。入病区后由病区护士进行并发症管理,给予患者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

1.2.2 研究组 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的围术期护理。①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培训:选择心内科高层级护士(在心内科工作5年以上)至三级甲等医院介入室专科学习心内科介入相关知识并获得相关资质;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由心内科护理组分管;科室护士长再次加强对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相关培训;科室制订详细的冠心病PCI患者围术期护理常规,明确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及病房护士的职责并组织学习、考核。②术前访谈及术前教育:包括PCI治疗基本流程、术后常见并发症、PCI治疗目的及基本作用机制等,健康教育过程中重点强调日常生活习惯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帮助患者戒烟、戒酒,指导患者预防并发症的方法,严密观察患者病情,评估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并及时采取措施。③术后护理: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术后送患者回病房,除常规交接班外,要求参与患者病区护理,如每日查房等;与病房护士、医生共同制订针对性心脏康复运动方案,指导患者有氧运动,如呼吸运动、四肢运动、快步走、八段锦等,指导患者每周至少运动3次。出院时,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共同制订心脏康复运动计划,每周运动5次,每次30 min;通过平板运动负荷试验,评估患者最大运动耐量,专科介入医生根据患者运动耐量,结合患者偏好制订运动康复计划。出院后,给予患者每周1次随访,询问患者运动计划完成情况,并指导患者自我情况评估,如出现呼吸急促、胸闷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生帮助,调整运动强度。

1.3 评估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护理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质量:采用住院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5]评估患者护理质量,该量表包括保证性(9个项目)、响应性(9个项目)、关怀性(8个项目)、可靠性(3个项目)4个维度,每个项目1~4分,量表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生活质量:采用冠心病心绞痛生命质量问卷(APQLQ)[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活动(6个项目)、躯体症状(6个项目)、情绪困扰(5个项目)、生活满意度(5个项目)4个维度,每个维度1~7分,量表得分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

2.2 两组住院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住院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APQLQ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APQL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医学统计研究显示,1990-2016年我国死亡患者中有17.8%死于缺血性心脏病[7]。冠心病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需给予PCI治疗扩张狭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缺氧状态[8-9]。但冠心病患者病情复杂,且接受PCI治疗者多为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故PCI治疗危险系数较高,因此制订PCI患者围术期最佳护理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临床研究热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情况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手术指标主要取决于患者基础生理情况及病情,护理干预对其影响相对较小,且两组术中均有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参与,故无明显差异。研究组住院患者感知护理服务质量评价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PCI围术期护理的质量更高。分析原因: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不仅具备PCI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并且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PCI手术过程,能够掌握患者情况并提供护理方案,更好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通过对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进行培训,提高了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相关知识水平、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配合度及工作效率,故护理质量更高[10]。常规护理中,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仅负责介入手术过程中与手术医生的配合、手术过程中协助医生实施PCI专科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而术后交接至病区护士完成后续护理,故常规护理缺乏整体性及连贯性[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APQLQ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PCI手术护理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培训后,其护患沟通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均提高,故可为冠心病PCI患者提供更好的专科护理服务,关注患者心理健康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12]。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如指导患者积极补充血容量防止术后低血压,制订运动康复计划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同时,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PCI治疗的护理方案整体性更好,因此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内科专科介入护士全程参与冠心病PCI治疗患者围术期整体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心内科病区围术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依托皮肤科独立病区开展皮肤科住院医师规范化教学查房探讨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基于循证的层级管理模式在手外科病区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闭环管理在儿科病区医院感染防控中作用研究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