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式心理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的影响

2023-07-29张亮亮吕娅敏陈鲁玉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性心理阶梯式肺癌

张亮亮,吕娅敏,陈鲁玉

(河南省胸科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手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重要手段[1],肺癌手术患者常伴有显著的心理应激反应,常见焦虑、抑郁、精神病性、恐慌等[2]。有研究显示,肿瘤的生长与心理应激有一定相关性,且围术期负性心理可影响治疗及术后恢复效果[3]。实施有效的围术期干预,可缓解患者应激反应,调节身心状态,为手术及术后恢复奠定基础。恶性肿瘤会使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产生不确定感,进而影响应对方式,不利于康复[4]。本研究对肺癌手术患者实施阶梯式心理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21年6月1日~2022年6月30日收治的180例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内镜或影像学、临床及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意识清楚,有正常的沟通表达能力;可自行或在协助下完成相关量表评估。排除标准:无法耐受手术或肿瘤易发生远处转移、不符合手术指征者;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者;正接受抑郁症或焦虑症相关治疗者;有酒精或药物依赖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干预组男61例(67.78%)、女29例(32.22%),年龄(61.27±7.25)岁;付费方式:医保43例(47.78%),农村合作医疗31例(34.44%),自费9例(10.00%),其他7例(7.78%)。对照组男64例(71.11%)、女26例(28.89%),年龄(60.96±7.04)岁;付费方式:医保46例(51.11%),农村合作医疗29例(32.22%),自费7例(7.78%),其他8例(8.89%)。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研究对象入院第1天进行基线评估,评估结束后立即发放《肺癌围术期阶段性健康手册》并引导阅读。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围术期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鼓励患者与护理人员、病友沟通交流,主动表达情绪,出院后保持每周1次电话随访。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阶梯式心理护理。①护理小组构建、培训:小组包括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共12名成员,对其进行阶梯式心理护理培训,内容包括肺癌患者心理特点及需求,量表的应用及评价方法,阶梯式心理护理理论及实践方法。②第一阶段:观察等待。患者入院第1天,对其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了解其情绪及心理状态,为其介绍阶梯式心理护理流程,告知患者有问题及时主动联系护理人员,此阶段干预时间为1周,1周内跟踪观察患者情绪、心理状态。③第二阶段:指导性自助。第2周实施基于问题解决疗法的阶段性指导,在沟通中进行指导,同时获得患者反馈,引导患者主动诉说,并对其关注的问题进行分类:a.无实际影响的问题;b.对生活有一定影响,但通过努力可实现控制的问题(如术后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的恢复);c.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的问题。采用问题解决疗法六步法解决第二类问题,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头脑风暴提出解决办法、分析利弊讨论出最佳办法、具体实施、评估效果,在此过程中对患者予以充分支持。④第三阶段:心理咨询师面授指导。针对术前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认知干预,指导其阅读《肺癌围术期阶段性健康手册》,结合患者的一般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术前心理健康教育,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情绪。⑤第四阶段:专业心理干预。协同精神科医生进行强化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对术后康复的正确认知,解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术后康复需要经历的过程,强调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意义。

1.3 评价标准 ①心理应激[5]: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负性心理情绪进行评价。②心理弹性[6]:干预前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从乐观性、坚韧性、力量性3个维度对患者心理弹性进行评估。③疾病不确定感[7]:干预前后采用中文版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从复杂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不明确性4个维度进行评估。④应对方式[8]:干预前后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从积极应对、消极应对2个维度对患者应对方式进行评估。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CSQ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后出现情绪异常,部分患者会发展为影响生活质量的心理障碍[9]。肺癌患者由于对疾病预后、治疗效果的不确定,加上体质下降、手术创伤、经济压力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焦虑反应。焦虑、抑郁是一种心理应激反应,与躯体疾病相互作用,影响预后[10]。基于此,肺癌围术期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本研究开展阶梯性心理护理,针对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实施心理干预。在患者入院后,开展为期1周的心理状态评估与跟踪观察,在阶梯性心理护理内提出问题,确定干预目标,制订具体干预方案。阶梯式心理护理属于新型心理护理模式,按照干预成本由低到高,干预强度由弱到强的顺序,实施3步以上的心理干预措施[11]。早期予以低成本、低强度干预,若患者心理困扰未得到解决,则逐步予以更高强度的心理干预,例如药物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等[12]。

阶梯性心理护理具有最小限制性的特点,不受时间及经济成本所限,在护理管理者监测下实施,干预效果不佳则由管理者提供新的决策,必要时由精神科医生予以专业指导[1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1),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证实阶梯式心理护理对改善肺癌手术患者心理应激具有显著效果。正如两组干预前均存在明显的负性情绪,而常规模式下,即便进行了一定的心理干预,焦虑、抑郁情绪仍不同程度存在。心理干预依赖于医生、护理人员、患者的共同参与,而受限于工作时间、资源,医护人员通常难以充分把握每个患者的心理状况,对患者的心理异常也很难给予足够重视。常规心理干预以普遍性劝慰为主,并未针对肺癌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护理干预。阶梯式心理干预采用基于个体发展的干预措施,循序渐进地改善患者负性心理状态,提高适应环境和疾病的能力。

疾病的发生常伴随疾病不确定感,尤其是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14]。肺癌手术患者对手术效果和预后缺乏信心,对病情发展进程了解不足,缺乏自我诊断能力。疾病不确定感受多种因素影响,除疾病相关因素外,还与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密切相关[15]。应对是面对环境变化的自我调节行为,体现个体为了适应压力环境、减少压力,而做出的尝试[16]。应对方式是避免自身出现负性情绪、倦怠、耗竭等心理危机而采取的应对策略,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本研究中,观察组CD-RISC、MUIS、SCSQ量表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证实了阶梯式心理护理可增强患者心理弹性,减轻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对肺部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应用阶梯式心理护理可降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改善其应对方式,有助于负性心理情绪的调节,为手术及术后恢复奠定良好基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性心理阶梯式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个体化阶梯式疼痛管理模式在肿瘤晚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谈阶梯式朗读教学——以《天上的街市》为例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