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中南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经验*

2023-07-29石红宾李中南陈明月彭甜甜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李师肾气瘀血

石红宾,李中南,陈明月,彭甜甜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安徽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近年来,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的同时,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第3 大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随着糖尿病病程进展,可出现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血脂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系统等多种慢性并发症[2],终致失明、截肢、肾衰竭等,严重危害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近年来,伴随中医药不断研究发展,其通过多靶点、多途径防治糖尿病及并发症已得到临床认可,取得显著成果。

李中南是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安徽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内分泌代谢病临床、教学、科研40 余年,坚持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有独到见解。李师在分析了历代医家对糖尿病的论述后,认为糖尿病并发症的病因病机多以气虚血瘀为主,强调益气活血法“通补结合”的治法特点,采用益气活血、温补脾肾、祛痰利湿等治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脂代谢异常等,临床疗效显著,下面简述之。

病因病机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医家论述繁多,认为与气血相关。在气表现为脾肾气虚,在血表现为瘀血阻络。

1 脾肾气虚

脾脏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致水谷精微运化失常,水谷不能输布于全身,酿生水湿、痰浊等病理产物,此为消渴的重要发病基础。《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言:“脾病者,身重善饥”,晋《脉经》云:“消中脾胃虚,口干欲饮水,多食亦饥虚。”明代戴元礼言:“三消……久久不治,气极虚”,指出消渴病与脾虚密切相关,认为脾气虚是消渴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上重视健脾益气[3]。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纳气,若肾之气化开合失司,封藏失职,日久可发展为阴阳虚损之消渴。东汉张仲景则将消渴病的主要病因归结为肾气虚,创肾气丸治消渴病;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提出消渴为“原其发动”是肾气虚发展而来,《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随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疲者,肾痟也。”均认识到肾气虚为消渴并发症发生的病机关键[4]。

2 瘀血阻络

中医学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相互作用,气可推动血液运行,若气少乏源,津液运行缓慢无力,血行受阻则致瘀血,进一步发展导致血虚、血瘀的病理变化。因此,历代医家均重视瘀血在消渴发病中的作用。张仲景提出瘀血致消渴病,其在《金匱要略》中简述瘀血作渴的特征,“病人胸满,唇萎舌青,脉微大来迟,口干燥而渴……是瘀血也”。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言:“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而为瘀”。概括了气虚血瘀为本病的重要病因病机[5-6]。

李师强调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机特点是脾肾气虚为本,瘀血为标,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病多因消渴迁延不愈,致气血失和,阴阳失衡,久则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脉络瘀阻,进而加重瘀血的形成,终致并发症发生。临床中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脂代谢异常,如不及时预防调治,则形成一个因虚致实、虚实夹杂相贯的恶性循环。

益气活血法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应用

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李师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的理论,治则上注重标本兼顾,调和气血,通补兼施,采用益气活血为基本治法,治疗上常用健脾补肾、化瘀通络药。实践证明,益气活血法不仅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还有改善气虚症状,提高免疫力之功。同时能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黏度,减少尿微量蛋白漏出,且疗效肯定,无明显毒副作用[7-9]。李师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病,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疗效甚佳。

1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较早出现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中医称为“水肿”“肾劳”“虚劳”[10]。《外台秘要》云:“其久病变,或发痈疽,或为水病,又云之渴,饮水不能多,但腿肿,脚先瘦小,阴痿弱,数小便者,此是肾消病也”。其发病机制多因病程较长,血糖控制不良,肾气虚肾失封藏,精微摄护失职,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或肾气虚致气化失司,水湿停聚发为水肿[11]。李师指出肾气虚反映了糖尿病肾病的核心病机特点,因气血亏虚,湿浊血瘀,使机体失于气血充养。临床上糖尿病肾病Ⅱ-Ⅲ期,常见尿微量白蛋白漏出增多,尿ACR增高等,均是糖尿病肾病信号,及时用中药调整,可逆转病情或延缓发作[12-13]。

糖尿病肾病常见症状为倦怠乏力,腰膝酸痛,畏寒怕冷,面足浮肿,纳呆便溏,夜尿增多,或有泡沫尿,舌质淡暗红,苔白腻,脉沉细无力。治疗上宜补气健脾滋肾,化湿活血通络。李师常选用参芪地黄汤加活血通络药调整,中药:黄芪30g,太子参15g,熟地黄15g,怀山药20g,山茱萸10g,丹皮10g,茯苓15g,泽泻20g,白术15g,桂枝10g,丹参20g,地龙10g,大黄4g。加减:尿白蛋白持续存在不易消除者,加芡实10g,五味子10g,金樱子10g,桑螵蛸10g;口唇紫暗、舌下络脉瘀紫等瘀血甚者,加红花10g,水蛭3g,全蝎3g;水肿甚者加猪苓15g,玉米须30g,茯苓15g,泽泻20g,薏苡仁30g,以祛湿消肿。

2 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症或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常见血管并发症,是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早期标志,也是溃疡不愈合和大截肢的预测因素[14]。清代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提出“半身不遂,亏损元气”是其本源,强调气虚是致病本源的观点。李师分析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病因病机,多由于消渴日久,伤阴耗气,导致气阴两虚,气虚血瘀,痰凝互阻。气虚则运化无权,水液不归正化,留而化为痰浊水湿;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运不畅,致血流缓慢而成瘀血;痰瘀之间可相互影响,血行不畅又致瘀阻,反之瘀血内阻,久之可聚而成痰。总之气虚、痰湿、血瘀相互作用,阻于脉络,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血管病变。其主要发病机理为血液黏稠度增高,致血液长期处于高凝状态;其二为代谢紊乱,常因高血糖、高脂血症致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其三为内分泌紊乱,激素调节失常,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病变,终致血流紊乱,血液理化特性改变[15]。

常见症状为患肢发凉麻木,间歇跛行,腓肠肌为间歇性疼痛。皮肤紫暗,干燥,脱屑,久则下肢疼痛,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减退,汗毛脱落,肌肉萎缩,趾甲增厚变形,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晚期肢端可发生感染,溃疡或坏疽。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痛。李师选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药如下:黄芪3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10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10g,鸡血藤20g,牡丹皮10g,桂枝10g,延胡索20g,乳香10g,没药10g。加减:脾虚者加白术30g,苍术15g,薏苡仁30g,茯苓15g;肝肾亏虚加山茱萸10g,首乌10g,肉苁蓉15g;气虚加党参15g,加大黄芪量至40g;血脂高者,加泽泻20g,虎杖15g,山楂20g;瘀血明显加水蛭5g,土鳖虫10g;阳虚者加桂枝10g,淫羊藿10g;阴虚甚者加女贞子10g,墨旱莲10g。

3 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

糖尿病与血脂异常之间关系密切,目前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患者明显增多,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约有20%~90%合并不同程度脂代谢异常,且脂代谢紊乱是加速糖尿病动脉硬化进程、诱发冠心病的重要因素[16]。本病属中医“膏脂”“膏浊”范畴,《灵枢·卫气失常》中所言:“人有膏、有脂、有肉”。李师认为,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病机主要是人体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运化,聚集体内,或由于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津液输布紊乱,凝聚成痰,阻滞气机,气虚不行则血流淤滞,日久痰瘀互为因果,相互转化。糖尿病合并脂代谢紊乱最常见血脂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及脂肪肝等。

常见症状为形体肥胖,大腹便便,头昏重胀,口苦口黏,心悸胸闷,肢体沉重,脘痞纳少,大便溏薄,双下肢麻木,舌体胖大,苔白腻,脉弦滑。治则:益气活血,化痰祛湿。常用方为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物:黄芪30g,黄连10g,法半夏9g,竹茹10g,枳壳10g,陈皮10g,茯苓15g,苍术15g,白芥子10g,薏苡仁20 g,石菖蒲10g,胆南星10g,丹参20g,地龙10g,川芎10g。加减:合并脂肪肝加山楂20g,泽泻20g,荷叶10g;瘀血明显加红花10g,水蛭5g;肾阳虚明显加仙茅10g,淫羊藿10g,桂枝10g;阴虚明显加女贞子15g,生地15g。

病案举隅

陶某,男70 岁,2019 年10 月21 日初诊。主诉有糖尿病病史15 年,长期口服降糖药,近1 年出现神疲乏力,腰酸,眼睑、双下肢轻度浮肿,多次查空腹血糖8 ~9mmol/L,餐后血糖12 mmol/L,小便有大量泡沫尿,血肌酐:101umol/L,尿常规提示:尿蛋白(++),诊断糖尿病肾病III 期,曾在外院治疗,予降血糖,扩血管护肾等对症处理,好转后出院。近1 月,因劳累再次出现双下肢浮肿,空腹血糖9mmol/L,尿常规提示:尿蛋白(+++),24H 尿蛋白定量>0.5g,症见疲劳乏力,口干口渴,手足心热,尿频数,尿中泡沫增多,大便干结,伴神疲乏力,舌质红,苔白腻,脉细滑。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中医诊断:消渴,肾消,气阴两虚夹瘀证。西药予人胰岛素30R 10U/早餐前,8U/晚餐前,皮下注射。中医采用益气活血、滋阴补肾治法,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中药:黄芪30g,党参20g,熟地黄10g,山药20g,山茱萸15g,五味子10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15g,牡丹皮10g,丹参20g,水蛭4g,红花10g,益母草15g,生地黄10g。10 剂,水煎,日1 剂,早晚温服。

2019 年10 月31 日二诊。诉服药后神疲乏力,下肢浮肿略减轻,尿常规示:尿蛋白(++)。原方加桑螵蛸10g,芡实10g,六月雪15g,继服14 剂。

2019 年11 月15 日三诊。诉服药后双下肢浮肿基本消除,体力增强,复查尿常规,尿蛋白(+),原方又服14 剂。

2019 年11 月30 日四诊。药后浮肿消除,但午后或劳累后仍然有下肢轻度浮肿。原方加玉米须30g,白茅根30g,14 剂,再次复查尿常规:尿白蛋白+。之后以此方加减治疗6 个月,尿蛋白转阴,肾功能正常,体力恢复。

按:该患者依据症状体征,辨证为消渴(肾消),气阴两虚夹瘀型。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党参益气健脾,扶助正气以固本;入熟地黄性甘微温,滋阴补肾、益精填髓,山药性平补涩,补脾益肾、养阴益气、固精缩尿,山萸肉、五味子酸甘微温,善补肝肾、收敛固涩,四药合用既滋养肾阴,又能固精缩尿;加泽泻、猪苓甘淡渗利,善泄相火、清利湿浊,茯苓性平甘补,健脾气、渗利水湿,牡丹皮性苦微寒,泻肝火、退虚热,四药相合,清降相火、渗利湿浊,填补真阴而不腻,清降虚火而不燥,固肾涩精而不滞,有滋阴补肾之功;丹参、水蛭、红花、益母草,活血通络消瘀;生地黄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二诊中加六月雪,配合猪苓、泽泻淡渗利湿,加强利尿消肿之功,桑螵蛸、芡实收敛固涩,与五味子、山茱萸配伍,减少尿蛋白尿漏出。四诊加玉米须、白茅根意在养阴利尿,消除蛋白尿。全方合用共奏补肾养阴,健脾益气,清利水湿,活血化瘀,收敛固涩之功,取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之意。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简要回顾历代医家关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论述,李中南主任指出气虚血瘀是其关键病机,并着重阐述了糖尿病肾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病因病机特点,总结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辨证要点、治法方药。证实益气活血法可纠正气血阴阳偏颇失衡,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临床经验及理论依据。

猜你喜欢

李师肾气瘀血
从“痹症有瘀血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李乃庚辨治小儿久咳临证心悟*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卒被损瘀血候”导引法
夜雨初夏(外一首)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足部采血后瘀血减少的影响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