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阴阳平衡理论浅析动气针法治疗腰腿痛的意义

2023-07-29熊胜琳李淑怡潘江梅农泽宁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5期
关键词:腰腿痛患处针法

熊胜琳,李淑怡,潘江梅,农泽宁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临床医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0

腰腿痛作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常发生于中老年群体。其临床常表现为腰、臀及双下肢等部位的疼痛,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时可使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给患者心理、生理及经济上形成沉重的负担。目前临床上针对本病的治疗主要包括中西药内服、针灸、推拿、小针刀、手术治疗等,其中,因针灸治疗具有“疗效快、不良反应小”的优点,成为了腰腿痛的首选治疗手段之一[1],而如何更好地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腰腿痛则变得格外重要。动气针法作为一种针刺得气后一边行针一边活动患处的针刺方法,临床上集中应用于疼痛性疾病的治疗[2]。而阴阳平衡理论不仅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纲目,还指导着针灸学对疾病的辨别与防治,本文拟基于阴阳平衡理论分析动气针法在治疗腰腿痛中的刺法特点、选穴规律、作用机理等,为动气针法治疗腰腿痛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中医对腰腿痛的认识

中医常将腰腿痛归属为“痹证”的范围,此病亦别名为“痹症”“腰脚痛”“腰尻痛”等。而对于腰腿痛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学典籍早已有详尽记载,如《黄帝内经·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又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篇》)、“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刺法论篇》),提出痹症的发生除了有外邪入侵,更重要的是人体正气的虚弱,使得风寒湿邪侵袭虚体,当邪气停留于肌肉、经络及关节时,则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疼痛发作。《素问·本藏篇》:“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俯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俯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俯仰”,《文堂集验方》载“腰痛有湿、热、寒、滞、肾虚之不同,然患者起于真阴不足者多,故宜培养肾气”,《医宗说约》曰:“先天之本惟两肾,位在腰间藏精应,房劳过度两肾虚,邪气客之腰痛病。肾虚为主有瘀血,或湿或痰或郁热,风寒挫闪总能疼”,指出腰部疾病的发生与肾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并认为肾虚是腰痛发作的根本病机,风寒湿等外邪则在本病发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直指方·腰痛方论》则明言此病与肝脾两者也存在联系。中医认为疼痛产生的原理是“不通”或“不荣”,该病迁延日久则伤及肝脾肾,并以肾虚为本,以感受外邪及外伤等为标。

阴阳平衡理论在针灸中的应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自身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这样的和谐统一依赖于人体内阴阳的互相协调与平衡,即所谓的“生之本,本于阴阳”(《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素问·生气通天论篇》则明确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提示阴阳平衡是机体保持健康状态的关键,当机体受到外邪入侵、自身劳损或情志失调等致病因素从而致使阴阳出现失衡时,便意味着疾病的发生。此外,中医学认为“左为阳,右为阴”(《素问·方盛衰论篇》),此处所言“左右”本义原为古代地理方位,即坐北朝南时的左为东、右为西,在中医理论将其合于人体、赋予阴阳而用以诠释人身脏腑气机的运转变化后,便形成了我国传统医学中的“左阳右阴”思想。而左右作为阴阳之道路,根据“天人相应”学说,将其与自然界中太阳东升西降的自然规律相应,则演变化生出了人体气机的左升右降理论。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又因西北方为阴,故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东南方为阳,故人左手足不如右强,说明人体气机运行遵循着左升右降的规律,进一步形成了身体右侧上虚下明而左侧上明下虚的生理特征,说明机体左侧阳气与右侧阴气处于相对偏盛的局面。故在阴阳平衡理论的指导下,后世有医家指出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平补人体左右阴阳以使其相互既济,才能使人体处于动态的阴阳平衡中,从而达到治疗目的[3-5]。

而针灸学作为中医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对疾病进行辨证论治时亦离不开阴阳平衡理论,它在探索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互藏、消长以及转化的过程中,寻求着能够纠正机体阴阳失衡的方法,并促进了“知调阴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疗原则的形成[6]。正如古语有言:“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针刺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刺激穴位与经络后,使经气得以激发,从而扶助正气、祛邪外出,使机体的状态由原先的阴阳偏颇向阴阳平衡发展。清代喻昌言:“凡治一偏之病,治宜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左引右,从右引左,盖观树木之偏枯者,将溉其枯者乎?抑溉其未枯者,使期荣茂,而因以条畅其枯者乎?”是阴阳平衡理论指导针刺疗法治疗疾病的生动说明。针灸疗法中的巨刺法、缪刺法、动气针法、平衡针法等均是此观点的集中体现,上述特殊针法均通过右病治左、左病治右、上病治下、下病治上交叉取穴来“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动气针法在腰腿痛治疗中的作用

1 动气针法的来源及操作

1.1 动气针法的来源 动气针法最早由杨维杰教授1975 年出版的《针灸经纬》提出[7],董氏奇穴的创始人董景昌首次在临床使用此针法并获得了显著效果。该针法取“动而得气”之意,通过采用交经缪刺或巨刺的远处穴位后再配以局部运动,往往能即刻消除疼痛。为古代导引术与针刺的结合,临床常将其归为运动类针法的范围。

1.2 动气针法的操作流程 操作前先确定针刺穴位,进针捻转至患者出现酸胀麻等现象后,提示已得气,此时可在捻针的同时嘱患者活动患处,若症状减轻,则不再行针,并视患者当时状态决定留针或出针;留针期间可行针数次以行气,且需配合患处的活动来引气;当病变部位在胸腹部等不能活动的部位时,可采用深呼吸、按摩或提肛缩小腹等方法[8-9]。

2 动气针法治疗腰腿痛的作用机制

近年来,受到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腰腿痛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有腰椎间盘突出、慢性劳损及腰椎椎管狭窄等,这些致病因素致使腰部出现一系列的病理性改变,导致腰椎内外失去平衡,从而引发腰腿痛症状。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神经根机械性受压、化学性神经根炎、自身免疫反应[10-11]。所以腰腿痛的针灸治疗应以调节机体的神经和体液为主。有研究显示[12-13],疼痛主要是通过人体的各种感受器将信息传到大脑中枢并分析后所产生的主观感受,疼痛的发作与心理、神经等因素密不可分。在疼痛时针刺能够激发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此时针刺可刺激人体产生电流信号,细纤维的痛觉传导能力因粗纤维对电流信号的传导而受到控制;此外,针灸还可促进人体类吗啡样物质的释放,从而阻断疼痛信号的发送,这为针灸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治疗腰腿痛提供了科学依据。现代医学还认为[14-15],针灸疗法在腰腿痛的治疗中,可直接作用于与腰腿部相对应神经节所支配的区域,并通过改善微循环和脊椎生物力学,提高痛阈,松解粘连,促进腰腿痛患者神经的新陈代谢,使腰腿部组织的延伸性得以连接,从而纠正神经压迫、疼痛及麻木等,使该病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而有研究提出[16],针刺及运动这两者在止痛方面具有显著的协同和增强效果,两者配合能够更好的发挥针灸的疗效。动气针法正是强调通过针刺配合患处的有效运动,使人体感觉传入受到运动传出的抑制,脊髓上位中枢发放的下行冲动被运动的传入信息激活后,又进一步加强下行抑制,使得针刺止痛效果有效提升。此即中医理论中所谓的“动引其气”,在使用此针法治疗腰腿痛时,通过活动腰部患处,使针气能够快速到达病所,当患处之气与针刺处之气相互贯通时,其经气运行与活血通络的功效得以加强,达到疏导与平衡的作用。在这过程中,患者会因针刺的物理刺激而高度集中于自己的身体感受,当患者由被动转变为有意识的主动运动时,会增强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活动,使得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加,通过对低位中枢调控能力的加强,有效抑制或剥离患处组织的肌肉粘连,从而抑制疼痛[17]。

3 动气针法治疗腰腿痛的选穴规律

经络作为针灸治疗疾病辨证选穴组方的基础,从经络辨证来看,腰腿痛以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发病最为常见。传统针刺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取穴原则,临床上多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穴位[18]。而董氏针灸在治疗腰腿痛时,选穴依据的基本理论原则是“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标幽赋》),最常以健侧远端的灵骨、大白穴为主穴,从全息理论来看,正象对应灵骨治疗下焦腰腿,倒象大白亦可治疗下焦腰腿,两穴合用治疗腰腿痛效果极佳[10]。后再根据经络分型配穴,如足太阳经型可配腕顺一、腕顺二,足少阳经型:中白、太白[19];从传统针灸经络来看,腕顺一、腕顺二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中白、下白处于手少阳三焦经上,其起效的原理是中医的同气相求理论,该原理来源于《易·乾卦·文言》,这意味着事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若在事物某一点上存在相同时,那么在事物质和量的某一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亲和召感、互补顺应及协调有益的关系和作用[20]。此理论在针灸学中则表现为同名经同气相求,故在针刺同名经时,因同名经之气相通应,故能够有求必应,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功用。此外,亦可选用十四经穴当牵引针,如足太阳经型可加用患侧足太阳膀胱经的输穴束骨,足少阳经型则用足少阳胆经的输穴足临泣等[10],因“输主体重节痛”,最后再辅以动气针法,起到痛止于顷刻的作用。

由此可见,动气针法在腰腿痛的治疗中,不只局限于选取董氏奇穴,还可采用十四经穴,且在不明虚实症状前也可使用,便于操作[21]。这充分说明,动气针法在临床中的实用性与广泛适配性。

阴阳平衡理论指导下动气针法治疗腰腿痛的意义

阴阳平衡理论作为贯穿整个中医理论的纲要,指导着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故腰腿痛的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盛、阴阳失衡,总的治疗原则应以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为主。而针灸治疗在调节阴阳平衡方面亦有其完善的理论依据,并具有成熟的诊疗措施和良好的疗效等优点,动气针法作为针灸疗法中的特殊针法之一,其治疗腰腿痛的根本原则与阴阳平衡理论指导针灸治疗腰腿痛患者本质相同。

动气针法的选穴原则与缪刺或巨刺法相似,均为“以右治左,以左治右”,动气针法选穴还以健侧远端穴位为主,这是由于经络“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即经脉在人体大多数都是有其左右交会的腧穴,所以脉气能够交相通贯,不论是左经还是右经有病,取其对侧相对应的腧穴均能获效[22],人体上下左右均是相互维系的动态平衡,故动气针法采用上下左右交叉取穴的方法能够治疗痛症,这也符合阴阳平衡理论。腰腿痛患者常因气血的瘀滞或失养从而出现患处疼痛、麻木无力、活动障碍等症状,此即中医学中常说的“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动气针法强调以“动”贯彻整个治疗过程,在施治者方面表现为主动运针,而在患者方面则表现为患处的主动或是被动的活动,此能有效减少传统针刺中留针时间久导致的气血流行不通畅从而加重患处疼痛及麻木等不良反应,使得气行血行,经络疏通,疼痛自止。这种独特的取穴方法能在临床取效,在现代医学研究中也获得了肯定,康泰隆等[23]发现在针刺健康人的一侧肢体时,可在其对侧肢体肌电图的相应肌群上看到肌电位变化,而针刺患者的健侧肢体时,则发现患侧肌群的肌电图变成正常肌电位。故言此针法能发挥针刺调和阴阳、疏经活络、消炎止痛之功,提高针刺疗效。另外还有临床研究[24]证明动气针法对腰腿痛有确切疗效,与传统针刺相比具有特异性,但针对其发挥作用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善,故从阴阳平衡理论为出发点开展对动气针法特异性机制的探讨,为腰腿痛患者提供有效临床治疗方案具有深远意义。

猜你喜欢

腰腿痛患处针法
浅议无极针法之九元气血针法
针刺结合艾灸仪治疗寒湿腰腿痛的临床观察
医针灸综合治疗颈肩腰腿痛的临床效果
中药透皮技术治疗颈肩腰腿痛
治斑秃
颈肩腰腿痛独特蜂疗 创造外敷治愈前列腺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
鸡眼的中医外治方法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