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老年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

2023-07-28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张佳张茜宇

保健医苑 2023年7期
关键词:餐后如厕低血压

◎文/北京医院保健医疗部 张佳 张茜宇

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多见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据统计,体位性低血压在年龄大于65 岁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5%,在大于75 岁老年人中的患病率上升至30%~50%。国外研究显示,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患病率为36%~70%;国内数据也表明住院老年患者餐后低血压患病率高达86.66%。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不仅增加老年患者跌倒和骨折的风险,也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通常与高血压并存,增加了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难度,因此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

体位性低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站立不稳、视力模糊、软弱无力等,严重时会发生大小便失禁、出汗甚至晕厥。餐后低血压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吃饭以后,胃肠道系统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促进胃肠蠕动消化,导致回心血量相对减少,心输出量下降,引起血压偏低。一般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的无明显症状者不需要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那么,在日常的居家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呢?

预防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服药方面:药物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较常见,应高度重视。遵医嘱按时、按剂量服用降压药物,避免出现超剂量服用、服药间隔时间短等行为。如果存在药物漏服的情况,绝对不能在下次服药时双倍剂量服用,这样会增加低血压的发生风险。若出现药物控制血压不佳的情况,须及时就医调整降压药物,不可私自改变降压药物。服药时可取坐位,以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行为方面:体位的变换也是影响血压波动的主要因素,改变体位过快极易引起低血压,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增加跌倒风险。因此,要逐渐变化体位,给身体一个适应期,遵循“三个1 分钟”的原则:早晨起床前,先做1 分钟轻微的四肢活动,促使身体血液良好循环;然后再缓慢由半卧位变换至坐位,移动至床边坐1 分钟;之后再逐渐过渡到站立,为预防站立时发生头晕跌倒在地,在站立前应确保身边有能够扶靠的地方,站起1 分钟后没有任何不适再继续抬腿行走。平日卧床时可适当增加枕头或抬高床头,使头部略高于心脏及下肢,这样能够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及刺激自主神经。除起床外,如厕及沐浴也需要十分注意。患者常因便秘、上厕所蹲的时间过长,突然站立时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应保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应用缓泻剂,避免长时间如厕,如厕之后,要缓慢地站起身。沐浴时,水温不可过高,避免引起血管快速扩张,出现血压急速下降。在洗澡间可以放置小椅子,让患者坐着淋浴,以避免长时间站立。如需站立,建议间隔3~5分钟适当活动一下,因为年龄越大的患者,肌肉泵功能越弱,长时间站立腿部将会聚集约500 毫升的血液,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发生低血压症状。如采用坐姿洗澡,结束后不要马上起身,仿照起床时的原则,由坐姿逐渐过渡到站立。特别是用过热的洗澡水洗澡后,患者全身血管扩张,此时快速转变体位,极易导致老年患者发生低血压症状。

运动方面:日常可适当锻炼身体,维持肌肉功能,但应做一些低强度、小运动量、慢节奏的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运动前要做好热身,活动四肢,最好排空大小便。运动时间不宜过长,时间在30~60 分钟为宜,不可做突然弯腰、直立等动作,且不可做出汗过多、剧烈的运动。

预防老年餐后低血压

除了上述三方面的注意事项,预防餐后低血压还应在饮食方面特别注意。患者每日应少食多餐,每餐7 分饱,不可暴饮暴食,不可大量饮酒,在用餐前可摄入少量的温水。饮食种类应减少糖类的摄入,多摄入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保证热量供应。用餐后,应保持坐位或卧位休息片刻,避免突然站立或立即运动。

如果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了以上方面,仍不慎发生了低血压,感到乏力、头晕目眩、视物模糊或微暗,应尽快蹲、坐或平躺,避免跌倒继而发生擦伤、骨折等,给身体带来更严重的伤害。积极控制血压,预防低血压意外的发生,可以帮助老年朋友们提高生活质量,享受美好晚年。

猜你喜欢

餐后如厕低血压
下期预告:如何帮助幼儿愉快、轻松地进行如厕训练?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