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构思
——以南京某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

2023-07-28王必成

建筑与装饰 2023年8期
关键词:住宅景观建筑

王必成

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4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工程规划用地面积:43397.77m2,总建筑面积约82206.7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56217.05m2,地下建筑面积25989.65m2。最大建筑层数11层,建筑高度为33.7m。计容积率面积:56217.05m2,容积率1.30,建筑密度15.78%,绿地率30.01%,机动车位602辆,非机动车位1247个;项目由9栋高层住宅、1栋多层配套服务用房、附属用房(地下车库、设备用房等)及市政设施(配电房、开关站等)组成[1]。

2 设计理念

通过对项目地块的解读,根据规划依据、区位条件和功能定位的整体要求,项目的设计力求探索建筑在特定区域条件下的自然表达。遵照以人为本,科学为用的设计理念;注重功能布局、内外环境,因地制宜,在布局上注意现实性和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达到与周边环境协调,并力求营造一个高标准、高品位、高价值、布局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充分体现精致、典雅的设计理念。总体设计理念完整、科学、合理,规划理念包括有如下几个方面。

2.1 和谐住区

规划从整体出发,强调各栋住宅日照和景观的均好性。这种均好性体现在3个方面:①朝向均好,所有楼栋均为正南北朝向,且间距基本一致,保证均好的日照朝向和通风采光。②户型均好,每种面积要求对应的是同一种户型,不存在面积一致,户型有优劣之分的问题,根本上避免了保障社区中分配不平衡的问题。③景观均好,每栋住宅都有均好的组团景观和公共交流活动场地。整个规划对外强调基地内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和谐共生性,对内强调内部结构的系统协调。社区功能、道路系统、景观环境相互协调,空间过渡合理自然。构筑整个社区整体有效、和谐共生的空间形态,圆人们一个和谐的“居住梦”。

2.2 活力舒适

规划注重营造社区的文化氛围和生命活力,追求生活品位和质量,高雅、实用而不奢华,住宅设计中充分体现温馨、舒适、精致的居住气息,注重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以简洁的处理取得良好的整体效果。地库出入口靠近小区入口设置,地面停车集中布置,避免机动车对小区环境的影响,便捷的人车流线高效地串联整个小区。中心景观和组团景观的渗透、视线的连通和人们的活动都被交互串联起来。设计强调融合和引入,以提高居住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居住者的生活及交流需求,营造环境。创造空间,激发活力,创造人性舒适的交往空间。

2.3 绿色人居

基于项目地理位置的特点,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景观秀美,基地东、北侧临近秦淮河,南侧有30m宽城市绿化带,设计方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努力打造宜人的景观,将住宅和绿色融为一体,将建筑向环境打开,把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引入住区。充分考虑把基地的自然环境,与周边的城市道路景观结合,设置街角绿化,为城市透绿、共生,通过科学确定规划指标和组织多层次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塑造生态型的绿色人居环境[2]。

3 总体规划设计与布局

3.1 总体设计

总平面规划总体将围绕“一轴两片区多组团”展开,“一轴”即贯穿地块南北的中心景观主轴,“两片区”即以住宅片区及配套服务片区,“多组团”即住宅间形成多景观组团。总平面布置规整,有利于地下车库的排布,节约成本,同时各栋住宅景观空间均质,符合安置房均质特点。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2000m2,其中地上56000m2中,包括了住宅约53000m2,配套服务用房约3000m2。地下26000m2中,机动车库按35m2/辆测算,约19000m2,非机动车库约7000m2。目前地面机动停车配比约10%,仅在配套服务用房区域及两大片区交界处的适当位置布置了地面停车,满足临时停车用,尽量避免机动车对小区内部环境的破坏。规划设计主要体现以下5大特点:①限高要求的极致利用,提升小区景观品质。住宅充分利用限高要求,层数建至11层,尽可能减小建筑占地,多留景观空间提升小区品质。②规划空间的均质性考虑。规划整体原则考虑安置房特点,尽可能保证每栋住宅景观空间的均质性,仅在环路以内的中心区域空间做了适当的放大,活跃整体规划布局形态。③商住功能脱开设置,互不干扰。配套商业和物业养老等服务等功能集中布置,同时保证住宅与商业脱开设计,避免相互干扰,保证住宅的生活品质。④人车分流,减缓高压路段。地下车库出入口与小区出入口结合设置,尽量做到人车分流。⑤健康运动的生活理念。结合十乐主题空间,小区内设置运动场地、室外健身器材及健跑环道,体现出“运动就在家门口”的生活模式,进一步提升小区生活品质。

3.2 道路系统规划

依据现有的交通条件,在地块东南沿滨湖西路一侧设置进入小区的主要人行入口,在地块东北角设置小区次入口,布局合理,使用便捷。①小区的静态交通由地面停车和地下车库停车两部分组成,地面停车主要位于最北侧住宅和商业中间,减小对住区交通的影响。小区内部设置环形路网,入户步行和景观道路贯穿设计,提高回家路线的便捷性。住宅均为北入口,每栋住宅楼的北面设有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通过环形消防车道串起所有消防支路,个别消防支路尽端设回车场,确保消防设计满足要求。②结合道路系统,小区设计一层地下车库,小区合理设置两个车库出入口,配套用房停车位于商业后场,方便就近使用。满足住户停车需求。③商业机动车停车位于商业后场,使用方便。④访客车位位于北侧次入口附近,环形停车场内,使用便捷。⑤在小区主入口及商业前场设置共享单车停车点,方便居民使用[2]。

3.3 景观和绿化

小区景观采用“中心景观+带状轴线”的结构布置,既突出核心,又达到小区景观环境的均好,注重外部自然景观的延续。小区内环境设计本着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原则逐步推进并具有以下特点:①由于该小区结构上采用核心+延伸的方式,因此核心景观突出,绿肺作用明显;沿街住宅楼都能受到绿化渗透,以阳光、绿地、树林来营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②房前屋后的宅间绿化,小巧精致,设有凉亭、棋台、廊道、石凳以供老人休憩。设置儿童游戏场和室外活动场地,满足不同的游玩需求。

本方案的绿地率为35%。绿化设计与环境设计紧密结合,功能上净化与调节基地内的空气质量、降低外界噪音,改善小气候。采用大片的草坪、低矮灌木、高大乔木,合理搭配树种,形成优美整体的居住环境。在中心区适当增加中心绿化提供公共活动空间。沿道路适当设置街道绿化用以降低车辆对区内的影响,营造安逸舒适的步行环境。

4 单体建筑设计

4.1 户型设计

本项目住宅为11层住宅,设计中考虑住宅的舒适性、合理性与经济性。本案主要户型段为:60m2、120m2。设计考虑到安置房的均好性特点,尽量少户型种类,且达到要求的户型配比,所以每个面积段户型只有一个,这种做法更有利于装配式设计及施工,降低造价,利于安置分配。

4.2 配套公建

在规划地块中设置配套服务用房和市政配套设施,在满足相关配套设施规范规定的同时,配套设施的位置具有很好的可达性,便于居民使用。

4.3 户型平面设计

量少而经典,经济而实用。减少公摊面积提高住房利用率,减少空间浪费,节约项目施工成本。朝向方面,能够做到户户有景观,户户有良好朝向。中央景观带的打造与组团级景观的营造,实现景观层级化,均一化。

4.4 建筑立面设计

住宅立面造型采用简洁的现代元素,运用现代主义的立面设计手法,强调水平线条的延展性,实现居住区建筑简洁大气的性格特点。建筑细节做了很多优化设计。材质选用真石漆,主墙面采用米白色为主搭配咖啡色真石漆,门厅局部使用米白色花岗岩石材和深咖啡色氟碳喷涂铝单板,阳台栏杆、空调百叶采用金属漆,虚实结合的立面色彩,既经济又美观[3]。

4.5 商业造型设计

方案立面采用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结合徽派建筑的构造特点,并经过了优化和改进,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设计在实现造型品质的同时,节省立面成本,在工程做法,材料选择,细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推敲。配套服务用房整体呈“U”字形布局,与周边建筑布局形成呼应关系,并在东侧面向城市自然景观打开,形成环抱式广场空间,做到最大化的景观渗透。在建筑形式上,采用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手法,利用形体之间的穿插延伸和水平线条延展,营造一种动态均衡之美。

4.6 建筑节能设计

4.6.1 围护结构节能技术。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隔热保温性能,降低建筑的供暖与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热环境,提高建筑物室内热舒适度。项目节能设计采用外保温系统,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高5%以上。住宅采用标准化外窗,非标准化外窗在物理及热工性能指标、外窗立面型式、主辅材应用、标准化附框应用及干法安装等方面与标准化外窗系统完全一致,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

4.6.2 室内自然通风优化。采用自然通风是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空气流动及其对热舒适性的影响是室内环境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通过室内外空气的交换使人们从室外获得足够多新鲜空气,保障人体健康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气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热感觉起着直接作用,通过对室内风速、湿度等参数影响也会间接地对人体产生作用。项目通过改善外窗的开口位置及大小,促进夏季、过渡季室内利用自然通风;改善室内布局,将非主要功能房间设置在冬季主导风向下建筑的迎风侧,减少冷风向主要活动房间的渗透,有利于冬季防风节能。

4.6.3 自然采光优化。自然光是最为经济、极为宜人的光源。利用自然采光能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理念。自然光在建筑设计中能创造出丰富的空间效果和光影变化,给人立体的感觉、层次的感觉、开敞的感觉以及温暖的感觉。优化建筑开窗布局和大小,在满足规范标准的同时,尽可能利用自然采光,降低建筑照明消耗,改善室内自然采光质量[4]。

4.6.4 可调节外遮阳。外遮阳是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夏季阻挡太阳辐射热进入室内,冬季避免室内热量损失的建筑节能设计有效方法之一,外遮阳装置同时能提高居住建筑室内的热舒适性和光舒适性。本项目住宅部分采用活动百叶外遮阳。

4.6.5 建筑隔声性能。主要功能房间的外墙、隔墙、楼板和门窗的隔声性能,或相邻两房间之间的空气声隔声性能、楼板撞击声隔声性能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中的低限要求。分户墙、分户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性能大于45dB,卧室、起居室外窗空气声隔声性能大于30dB,卧室、起居室(厅)的分户楼板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75dB。

5 结束语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小区的整体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这给住宅建筑整体规划带来了一定挑战。设计师应充分了解当代人对住宅小区的需求,及时掌握先进科学技术,转变设计理念,加强积累的经验与设计技术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他们还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更现代、更舒适的住房。

猜你喜欢

住宅景观建筑
景观别墅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Jaffa住宅
火山塑造景观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沙子的景观
建筑的“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挂在“树”上的住宅
MHS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