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的设计研究
——以邳州李超时纪念园片区为例*

2023-07-28王丹丹仲巧玲朱越李格曹志明

建筑与装饰 2023年8期
关键词:庄村遗存纪念馆

王丹丹 仲巧玲 朱越 李格 曹志明

徐州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18

1 红色历史遗存及其研究意义

红色历史遗存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活动所遗留的,具有纪念、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遗址、遗迹和实物,其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属于先进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因此,遗存空间与城市的融合、突出红色历史遗存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成为保护遗存特别是红色遗存的关键。通过研究红色历史遗迹边缘空间的设计方法,来探讨红色历史遗迹和边缘空间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实现红色历史遗存和边缘空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设计特色的形成和体现[1]。

红色历史遗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奋斗过程中形成并遗存下来的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的物质载体,如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大战役战斗遗存,党史人物旧居,革命烈士陵园,革命纪念馆,展览馆等。红色历史遗存也承载了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内涵。红色文化以共产党为主导红色革命时期,继承民族文化精神,汲取先进文化精髓,通过联系,融合与实践而发展所构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红色历史遗存表征着一系列的红色文化内涵,因此,它又具有特定意义的历史文化价值——红色文化价值。

2 李超时纪念园及其边缘空间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通过对李超时纪念馆及其周边的考察发现,纪念馆所在的区域位于邳州市碾庄镇才庄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乡村与纪念馆本身缺乏联系,主题红色文化精神涉及范围也较小,纪念馆本身也缺乏主题表达。对于所在乡村的考察发现,乡村核心景区发展不完善,与其外围红色主题的村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思路。

2.1 纪念园存在的相应问题

据考察发现,纪念馆外部建筑相对单一,缺乏李超时纪念主题特色,不具有代表性,馆内展示相对单一,陈列方式老旧,不具备吸引力。馆内空间相对狭小,设施也不完善,标识内容与实际存在不符,给人以单调、空洞的感觉,这一切都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纪念馆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前进导致落后,从而使得游客较少,影响力不足。要改善应从纪念馆外部建筑开始,建设独特的具有人物特色的建筑空间,再根据现代纪念馆具有的设施完善相关设施。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通过展馆内容的展示进行传播影响,根据李超时的人物事件打造个性化的展示区域,通过不同的呈现方式,使人身临其境感受李超时英勇献身大无畏的精神,红色文化精神得以传播。

2.2 乡村整体核心规划问题

在纪念馆所在乡村整体布置规划中,居民建筑、公共设施布置、娱乐活动区域没有明显的划分。功能设施、旅游观赏场所,以及特色红色文化展示区域的发展不完善,缺乏一个乡村的文化特色价值体现。居民及游客没有一个好的体验,无法满足人民的需求,且相关的导视标识不明显,无法明确指示路人所需前进的方向。如:超市、餐厅、杂货店等生活需求场所分布杂乱,没有明显的标识。整体划分的杂乱、标识的不明确、功能的缺失都将影响着乡村居民及游客。

乡村整体将以核心景区展开规划,建设一个城市化的新型乡村。开展以纪念馆红色文化为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规划乡村整体布局,完善相应的基础设施,打造多功能的特色红色乡村,吸引人们来旅游参观。满足居民的需求的同时带动经济,旅游行业的发展,促使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高红色文化价值的传播影响,让更多的人了解李超时,了解为革命牺牲的烈士,追悼且铭记在心。

2.3 村落边缘性问题

纪念馆所在村落边缘空间与红色文化链接相对缺乏,因此在规划村落的同时,也应重视村落边缘空间的布置。原始村落边缘相对荒芜空荡,与其他村落之间的交流也较少,对于来往的游客在外部接待方面也没有合理的安排,针对性的红色文化标识缺乏。由于缺乏吸引力,导致旅游方面发展滞后,没有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对于村落边缘空间的发展,应以李超时人物红色文化精神为主题,设立指示标识,指引游客走进乡村,增加其周边导向指示。建设具有李超时红色文化特色为主的接待、娱乐设施,创新发展对外的旅游行业,建设与周边链接的同时,也吸引游客的到来。边缘空间的建设有利于乡村旅游行业的促进,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特色乡村红色文化,营造红色文化气息[2]。

3 李超时纪念园及边缘空间具体改造设计思考

3.1 纪念园方面

李超时纪念馆整体地势平坦没有起伏,虽然毗邻国道也难以被人发现。可结合李超时入党时间(1926年)重新变换组合,将纪念馆划分为3个部分。并将其中最后一序列部分抬高,既作为整个纪念馆的结尾,又作为整个纪念园的制高点。从游客角度来说,在结束了较为沉重的参观后,为游客们提供了一处缓解心情,抒发心中澎湃感怀之处。从纪念园本身来看,纪念园设置制高点,打造视觉廊道,保证视线的可达性和通透性,更易于引导人们进入纪念园。

李超时纪念园周边人口众多,是才庄村主要的生活活动区域。所以,完善相关的功能区域,提高生活质量需求,打造美好乡村生活也是必然的条件。通过重新划分李超时纪念园的功能空间,将红色文化纪念、教育、休闲娱乐的功能融为一体,努力构建一个集文化体验,革命教育,休闲娱乐,生活设备完善的综合场所。

3.2 边缘空间方面

边缘空间作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存在,它起到了连接相连主体空间的作用。设计对象的两个主体一是李超时纪念园,二是才庄村。而二者之间的过渡空间即为边缘空间。同时因为李超时纪念园属于红色历史遗存,因此,二者之间的过渡空间又称为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它不仅仅要具备边缘空间的共性,还必须具备其他边缘空间所没有的价值取向,即红色文化。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的构建其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主题空间与历史遗存之间空间环境不协调,发展不协调,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通过边缘空间的构建,红色历史遗存的辐射与渗透,突出红色文化的主体地位。

3.2.1 功能融合。人们的需求是多样的,这也决定了边缘空间的多样性。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本身就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理应承担一部分与红色文化无冲突的生活服务、文娱教育,医疗卫生等功能。红色历史遗存空间因为有了相对的边缘空间而会变得更加贴近大众的生活。

李超时纪念园是徐州市委宣传部命名的“徐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考虑到受众中青少年占比较大,在李超时纪念园左侧设置红色研学体验学堂,将研学与旅行相结合,通过研学旅行,激发青少年对自然、国家、社会的热爱。

由于李超时纪念园属于红色历史遗存,并且处于整个才庄村的后方,有意将南侧边缘空间打造成为整个才庄村的红色文化休闲体验区,在其中安置游客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纪念礼堂,红色文化文化长廊等区域。并且考虑到背靠国道,交通便利的环境因素,在其中置入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等便民功能空间。

功能的融合既将红色历史遗存文化功能外延,创造以红色历史遗存为核心的场所,并且向外拓展与辐射,实现了红色文化的放大与外延。

3.2.2 要素提取。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的构造少不了对红色文化要素的提取,通过对相关历史遗存的文字符号、数字符号等,这些红色文化要素的提取,强化空间感知能力,引起公众的共鸣。

纪念馆外观的构建可提取李超时将军入党时间进行变化,边缘空间的构建可以提取人物相关事件要素。如,“八路围剿”主题事件提取出口袋阵的要素,建构口袋迷宫;“黄包车党支队”主题事件提取黄包车元素,打造黄包车停车场;构建云台山公园,突出扁担会发生的地域位置等[3]。

红色文化具有复合性,因此,红色文化要素的提取脱离不了相关历史遗存所拥有的地域与历史文化。不能仅仅简单复刻相关历史遗存文化,突出红色文化的同时,应加载历史文化信息,体现诞生红色文化的历史与地域环境。

3.2.3 空间诱导。所有的文化要素都要物化的空间来承载与支撑,通过加强边缘空间的诱导性与表现力,来引导公众选择最佳的感知路线。

通过要素的诱导,例如色彩,质感,建筑形式的延续或者明显的指示性符号来进行指引。红色历史遗存最有代表性的颜色就是红色,在周边建筑色彩上或多或少的加入与李超时纪念园相呼应的红色,人们进入边缘空间就能感受到李超时纪念园的吸引。

再者,可通过空间平面的转折,空间面积,形状,边界的变化,从心理层面组织流线,引导人们走向情景化,符号化的红色历史文化区域。在通往李超时纪念园的道路铺设红色地砖,即使不设置导向标识,人们也会不自觉的沿着地砖前行。这也就是心理层面的诱导。

3.3 外围主体红色村落方面

红色历史遗存边缘空间连接的不仅是李超时纪念园,另一个主体也不能忽略。李超时纪念园虽然坐落在才庄村,但是整个才庄村红色文化氛围并没有发展起来。想要整个村以红色文化为中心,发展成新兴的红色文化旅游村,必须要将红色文化与村民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才庄村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完善并美化村庄内的基础设施,打造休闲驿站,配备餐饮厨房、红色书屋,提升接待能力。积极策划户外拓展红色旅游项目,以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思路,打造体验式、参与式的研学、团建、少年军校等户外拓展式的红色旅游项目。不断提升旅游层次,争取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在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的同时,才庄村也要充分利用“红色美丽村庄”的生态资源效益,发展休闲体验、旅游度假、田园采摘等产业,不断拓展致富渠道。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能展现邳州当地独有的地域文化。

以李超时纪念园为核心吸引力,依托才庄村的生态田园资源,形成集红色文化游览、生态休闲骑行、乡野田园采摘等功能的红色村落。发掘红色美食,打造多条旅游路线,希望以李超时纪念园为点,盘活红色资源,辐射带动整个才庄村的发展[4]。

4 结束语

红色历史遗存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着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需要人们去学习、研究、保护和发扬光大。众多的红色纪念馆可以与其边缘空间经行相结合衔接,组合成一个具有纪念教育,精神信仰的价值空间。在其区域进行传承、不断的发扬,具有纪念性价值的历史遗存,不仅仅可以提供缅怀,悼念的作用,也可以在其相关的边缘空间建设具有大众性、娱乐性、故事性、传承性的文化场所与人们居住空间相结合统一的场所,使得红色文化与居民居住空间融合,协调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也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增添了新的色彩。

猜你喜欢

庄村遗存纪念馆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山西忻州兴旺庄村:蔬菜大棚变“聚宝盆”
关注盛会
萧军纪念馆
敢向绝壁要“天路”
——致敬当代愚公毛相林
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秋收起义纪念馆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温暖送村来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赴沈丘县南郭庄村扶贫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