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渗透心理教育 促进高中政治教学

2023-07-27吴招云

高考·中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吴招云

摘 要:高中是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在此阶段都已经逐渐养成并趋于稳定。但受生活阅历的限制,此阶段的高中生在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够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造成他们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感到困惑和无奈,使之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甚至造成性格暴躁、情绪失控、自我封闭等,因此,在高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政治课程重要功能之一即培养学生健全心理品质,教师通过在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调节自我意识,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对此,本文从不同层面分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策略,望给予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政治;心理教育;教学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曾明确指出,健康不单单为躯体无疾病,更要具备良好道德、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心理健康。所以,现代人健康集心灵、心理、躯体、道德、智力、环境等于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个人心理问题开展的教育活动,换言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规律运用心理学知识有计划且有目的地正向引导学生心理状态,解决和预防学生潜在心理问题,促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全的人[1]。以往政治教师将重心倾向于知识传授,鲜少重视学生心理变化,以致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显性与隐性心理问题。当前,学生身心健康已成为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重要目标,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健康心理与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对未来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明确心理问题原因,开展心理教育

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阶段会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并趋于稳定。由于高中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受生活阅历局限影响还尚未成熟,未能准确判断分析现实生活,导致学生出现不同层面的困惑,表现出逆反、情绪失控、易怒急躁、学习困难、攀比心重、应试焦虑、自我封闭以及抗挫能力差等情况,并在上述行为中出现沉溺网吧、厌学逃学、酗酒抽烟等不良现象。再从认知层面分析,高中生因辩证思维能力薄弱且知识经验不足,看待事物较易偏激,出现上述情况与社会、家庭、学校等均有关。例如:在社会方面,近年来,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冲击青少年,导致青少年道德行为失范和集体观念淡薄,同时被不健康的报刊、游戏、网络等腐蚀心灵,造成部分自控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差的学生沉溺其中,影响思维认知[2]。在家庭方面,学生的第一任教师为家长,更是伴随其终身成长的教师,可以说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品德修养、家庭环境、生活阅历、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心理成长与品德,部分家长因自身因素鲜少与子女沟通,未能及时排除孩子心理矛盾,造成孩子身心发展畸形。在学校方面,虽然我国全面倡导素质教育,但考试成绩依旧是衡量教师和学校水平的参考标准,学校与学科的德育功能因为应试教育导向以及相关评价机制被忽略,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渗透心理教育还需要学校助力,即学校需高度重视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聘请专业心理教育教师协助政治教师定期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和宣讲青春期知识。政治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者,更是学生的朋友。高中生虽然经历初中叛逆期,但内心依旧存有较多需解答问题和情感宣泄,还需要倾诉各种苦闷与忧愁,需要他人理解自身各种异样行为。如果教师适当放下手中工作耐心聆听学生倾诉和宣泄并给予理解和解答,有利于缓解学生不良情绪[3]。大部分高中生十分抗拒传统说教式教育,政治教师可组织如“网络带来的影响”“我心中的班级”“感恩父母”等主题班会活动,促使学生在多元活动中消除负面情绪,通过和谐有趣的沟通交流打造良好人际关系,获得团结、自信、乐观、热情、互助与积极等健康心理,最重要的是从活动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培养良好心态。

二、挖掘政治教材资源,开展心理教育

纵观高中政治教材,《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等很多知识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政治可挖掘利用教材知识,指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挖掘教材资源设置问题。高中政治课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教师挖掘教材资源后可设置探究性问题增加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在问题引导下理解和掌握政治知识,凸显主体地位,也从問题引发深思,提升学习效率。以《人民当家作主》单元为例,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何为人民民主?”“民主涵盖全民吗?”“人民民主有哪些特征?”“是否能举出现实生活中与人民民主有关案例?”教师设置问题不仅归纳总结教材内容知识点,学生在问题引领下也可构建知识体系,深刻认识中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增强政治认同感。政治教师讲解与上述问题有关的知识后可继续设置探究性问题:“什么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涵盖哪些领域?体现民主何种特征?”学生在探究思考上述问题时会与政治教师形成和谐愉悦互动关系,对民主特征形成深入了解的同时感悟人民民主专政优势,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

其二,挖掘教材资源创设情境。教育因蓬勃发展的信息技术也不断改革,高中政治课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与现代技术结合渗透心理教育具有显著效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使知识内容更具有层次性。情境是现代课堂教学常用方式之一,尤其在创设情境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呈现集声音、图像、视频等于一体的课堂,使学生产生沉浸式学习体验,更能激发个人情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教学为例,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传统仁政思想阐述视频,并指导学生圈出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变化所需条件。紧接着政治教师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入热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片段,待学生看完后让其尝试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与变化的意义与条件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从上述两个视频中认识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4]。政治教师继续导入视频《24个字诠释中华民族精神》,视频中激昂的中华民族精神冲击着学生的心灵,使学生深刻感悟到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促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坚定决心。在教学结尾处,政治教师可让学生相互讨论和畅谈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促使学生正确、科学、客观且理性看待传统文化[5]。

其三,挖掘教材资源开展合作。高中生需具备的学科素养之一为理性精神,也是心理教育内容之一。现代教育创新突破的要点之一为合作教学,该模式改变以往一对多形式,凸显学生间沟通互动。和初中生小学生相比,高中生已具备相应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也基本形成价值观,在讨论高中政治课题时会附带个人认识以及提出不同建议。高中政治学科具有较强可讨论性,教师根据学科与学生特征采取合作教学模式,设置主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和辩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从以往的灌输者转为引导者与辅助者,学生在合作中相互交流和辩驳观点,点燃思维火花,提升综合素质[6]。例如:在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时,教师讲解完此章节内容后设置主题“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收集资料,课堂上从不同层面分析如何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例如:不能将传统文化与古代、现代文化相提并论,或中华传统文化并非永恒的以及传统文化创新,学生在讨论辩论中发挥主体作用,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紧接着教师转换课堂角色,邀请学生上台阐述自身观点,教师台下点评和补充以及适时提出问题,激发出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若课堂时间充足可组织辩论赛,设置辩论话题“传统文化究竟能不能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创新重要,还是传承重要”,每个小组随机选择辩题和对立方开始辩论,教师扮演裁判角色,竞赛后以投票形式选出最佳辩论小组。上述方式不仅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更在活动中提升综合素质。

其四,挖掘教材资源开展实践。高中政治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教材收录的知识涵盖不同领域,教师在核心素养培养引领下不仅要注重渗透心理教育,还要采取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前结合章节内容开展调查,了解学生兴趣点,由此一来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最重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拓宽知识视野。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渗透正确道德观念与价值观,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7]。以《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教学为例,政治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即学生以2人小组形式调查校外100名已工作人员的收入与工资构成,学生在实践调查活动中结合所学“按劳分配”知识了解工作者不同收入方式,如技术人员、私营企业工作人员以及个体经营者收入构成差异等。紧接着政治教师让学生以数据形式展示自身社会调查结果,学生分析调查结果或对我国收入分配中的“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体现进行归纳总结,深入了解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含义。学生在学习后询问父母收入,感悟现实生活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紧密联系,从中体会家长的艰辛与不易,形成正确思想道德价值观[8]。

三、发挥传统文化作用开展心理教育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多种多样,较为丰富,同时还涉及多个领域,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值得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发扬光大。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高中生,更具有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精神最深层的追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充分展现,更是我国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时可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作用,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获得心灵的愉悦和健康的发展,同时利用传统文化来鼓励和促使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念,自觉发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欲望。高中生经历小学、初中学习后已具备自主搜集资料、筛选信息以及探究合作能力。现代人们生活节奏因快速发展的社会而加快,高中生生活也被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娱乐性文化充斥,部分高中生不愿花时间领会和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教师需激发学生潜在学习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为主动探究学习,为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为例,教师先让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活跃学生思维。在正式授课之前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近代以来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等视频,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在正式教学中,教师结合现代社会背景提出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该如何发展”,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后与其他同学讨论寻找答案,学生从以往被动学习转至主动探究,使传统文化渗透效果得到大幅度提升。

其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我国有着近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至今其还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已成为中国人民追思和团聚的重要时刻,尤其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展示的凝聚古人智慧的24節气,国人因这些璀璨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产生强烈的文化自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使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政治工作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思想道德品质,同时了解传统文化精髓,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强化学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引领当代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既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也在现代经济社会延续中华优秀文化,二者高度一致。在政治教学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让学生学会做人,养成良好习惯,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生活是学生时代必经且重要历程,占据个体从幼儿园至大学毕业大部分时间。然而并非所有校园生活都会发挥积极影响和作用,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让学生产生温暖感。学校可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使与学生年龄特征相符且富有道德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构建温馨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由精神与物质环境两部分组成,需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打造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校园环境[9]。例如:发挥校园物质环境作用。校园绿化、班级布置、教学空间、校园建筑空间等均为物质环境组成,也是开展德育工作重要载体。如果在德育工作中充分利用上述载体则能推动学生思想道德发展。教育工作者需借助这一载体设计与学生年龄相符的校园环境,例如:在教室墙壁贴上名言警句或有利于学生品德修养与人格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达到润物细无声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效果。或将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或国粹制作为展板摆放在教学楼走廊,形成一条具有传播效果的文化走廊。再例如:营造校园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在学生品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班风和校风都是精神文化重要组成,也彰显学校软实力。对此,学校需强化学风、班风与校风建设,教师发挥榜样作用,引领学生明礼诚信,塑造良好班级和校园氛围。

其三,发挥多元协助作用,发挥家庭补充作用。家庭是学生除学校之外的接受教育主阵地,父母更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学生价值观念与生活观念会深受父母影响。所以,家庭应承担传播优秀传统文化重任,塑造良好家风,引导学生践行友善、和睦、慈爱、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谦恭待人、践行孝道、尊敬长辈,促使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良好道德品行熏陶,为树立正确价值观奠定基础。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已从传统层面过渡至新型校园教育。新时代对学校教育的愿景即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不单单要健全完善校园德育文化、科学建构教材及充实传统文化教师储备等,更需要学校兼具一定的社会功能。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因为分数高低已不能作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唯一指标,学生是否具备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素质等才是衡量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与家长紧密合作,运用QQ群、微信群分享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塑造道德作用。在定期家长会中相互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形成思想道德品质所发挥的影响,从不同层面发挥学校在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发挥社会引导作用。政府部门在引导正确价值观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要健全完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发扬价值、教育制度并合理规范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在大众社会生活中融入仁义、诚信、爱国等正确价值观,支持社会教育组织等多方力量举办如国画、书法、国学讲堂、传统礼仪、古典乐器等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使社会形成良好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风气。

四、注重情绪引领效果,开展心理教育

高中政治教师在渗透心理教育时需发挥情绪引领作用,因为良好情绪会持续激发个体参与积极性。政治学科具有较多的理论性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免会感到枯燥沉闷,教师即可通过情绪引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心理教育质量。

具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教师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为幽默,教师生动幽默、简洁明了地表达深刻内容,师生处于愉悦状态下高效进行教与学。教师音调节奏快慢与高低会产生不同听觉效果,如果教师具备丰富教学经验,会运用高声音和快节奏讲解一般内容,使学生迅速对所学知识形成印象。讲解重难点知识内容时则采用低声音和慢节奏,使学生在深入思考中理解知识。可以说生动有趣的语言魅力会传递不同信息,形成不同教学效果,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发自内心接受政治课程,从被动学习转到积极探究学习。其二,采用激励性评价。陶行知曾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通过眼神、语言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观察学生上课表现给予具体的多角度的鼓励。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多用一些正面的词句,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宽容的胸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欣赏和赏识学生,帮助学生调整内心的消极心理,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敢于挑战,由此一来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其三,培养学生进取心。任何一个有进取心的人都是有理想的,任何一个成功者的心中都有一个崇高的理想。理想指引着人们向着既定目标不断追求;让人们不畏艰难,敢于挑战权威;让人们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不达目的不罢休。在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可适时地给学生引入许多关于树立崇高人生理想的历史人物故事、国学经典和脍炙人口的诗歌等,同时告知学生成功不是获得多少掌声和鲜花,而在于克服困难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人生路上太多坎坷,少些抱怨和浮躁,也不要害怕失败与挫折,而是要在面对挫折与失败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自信心。

结束语

总之,政治教学是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引领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指路明灯,因此高中阶段的政治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还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给予学生更多的恒心、耐心、爱心,培养知识技能素养与心理健全的综合型人才。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围绕学科特征从不同方面渗透心理教育,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念,提升政治教育质量,实现预期教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融.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3(1):6-7.

[2]顾敏.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J].学苑教育,2022(33):59-61.

[3]李稳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的策略[J].求知导刊,2022(29):101-103.

[4]李红玲,支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2(26):13-16.

[5]李刚.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J].中学课程辅导,2022(21):27-29.

[6]毛全花.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解析研究[J].高考,2022(19):105-108.

[7]赵才,王美玲.高中政治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2022(17):87-89.

[8]王美玲,赵才.心理健康教育与高中政治教学相结合的有效策略[J].教书育人,2021(23):67-68.

[9]刘述国.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立德树人理念的实践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1(21):161-162.

猜你喜欢

心理教育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