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背景下思辨型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2023-07-26陈昌邦

高考·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教学

陈昌邦

摘 要:在新课标中新增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学习任务群,明确提出要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读写教学中渗透思维培养,让学生通过对语言的综合运用和锻炼,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辩证性。在新高考改革中,其作文命题也更多地注重对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考核。因此,将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和新高考作文命题导向相结合,积极探索思辨型作文的教学对策,对推进新高考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断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命题导向,对学生在思辨型作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思辨型作文写作的需求能力,研究了新高考背景下思辨型作文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够对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思辨型作文;教学

在新课标中的“思辨性閱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明确指出了教师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辩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顺畅的表达能力。而在新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中,例如全国甲、乙卷、新高考I、II卷等试题,都强调了“思考与感受”这一核心主题。作文题目材料、思想和问题虽然各不相同,但都要求学生从个人体验和认识的角度出发,突出个人的思考与感受,突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命题特点充分体现了新高考的考核核心是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评价考核。因此,加强对思辨型作文的教学重视,从新高考的命题导向、思辨型作文特征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创新思辨型作文教学方法,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向。

一、新高考背景下作文命题导向

从命题形式上分析,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命题主要是命题和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类型,以及最新发展出来的新型材料作文,例如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其中材料作文的比例有较大的增长,成为新高考改革中的主要命题形式。材料作文指的是题目给出文本、故事、图画等材料,让学生从中提炼主题思想,自设论点、自拟标题进行写作。后来发展出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例如任务驱动型作文,更加注重写作的开放性和选择性,不限角度和文体。从命题形式的改变中可以看出,新高考作文需要学生针对命题材料提炼出深刻、新颖的立意,并展出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结合学生自身感悟,写出结构严谨、逻辑通顺、立意深刻的作文,更加注重对作文的思辨性和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核,进一步提升高考作文的深度和广度[1]。

从命题内容上分析,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命题多集中于社会生活、个人成长和哲理思考等领域之中,融入了大量社会元素构建简洁真实的命题情境,并为学生给出了越来越广阔的写作空间。一方面,命题内容凸显时代精神和家国情怀,与时事热点紧密相关,例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内容为“疫情中的距离与关系”,给出了“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和“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两方面的材料,要求作文选准角度,确定立意;命题考查了学生的多角度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相反的两种现象中找寻其中存在的同向性联系,实现对抗疫中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的深度思考,是对学生的思辨能力的有效考查。另一方面,命题内容更加贴近日常生活,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突出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和表达,更加关注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核。例如,2021年全国Ⅱ卷的作文内容为“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材料给出了汉代扬雄以射箭比喻对理想的追求:“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让学生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考查了学生对当代如何追求理想,让学生从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和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阐述,是对学生个性化思想和逻辑思辨能力的有效考查。同时,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思辨性作文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属于自己的写作体系。文章也会更加具有思辨性和创新性,并且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有效拓展自身的语文知识视野,深化高中思辨性作文写作课堂教学开展的意义[2]。

二、学生在思辨型作文写作中的常见问题

(一)理解不深,生搬硬套

在思辨型作文写作中,学生必须要对作文主题中涉及的概念内涵进行明确认知和界定,作文立意要深刻、独到,才能提高作文价值。但部分学生对主题的概念内涵没有深刻的理解,或者理解非常浅薄,只能写一写大而化之的表面理论,胡乱找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进行生搬硬套,导致作文出现立意偏差,质量不高。例如在2021年的浙江高考中,作文主题是“得失是起点、终点还是过程”。在写作前,必须要对“得失、起点、终点和过程”的内涵进行明确定义。首先要明确对不同人而言,得失的内涵不同,对于同一个事件,一个人认为有所得,另一个人反而会认为有所失;而起点、终点和过程是对立、统一的,三者可能互为表里、互为始终。整体的主题内涵要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定义、思考和论证。但部分学生没有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辨析,将其理解为“得失是起点、终点和过程,哪一个是正确的”,陷入了简单的二元论之中,没有充分体会到其中的辩证思想,自然偏离了命题[3]。

(二)结构混乱,逻辑缺失

学生在写作中的作文结构混乱、逻辑缺失的问题非常普遍,学生难以对自身的逻辑进行有序梳理,写起来颠三倒四,表达混乱,让教师难以快速把握作文中心论点、论据和逻辑,就只能给出低分。学生先提出论点,然后简单地将论证列举出来,最后得出结论,其论证过程缺乏逻辑性。例如,论点为第一段“应当做A”,然后顺序列举三个论证为第二、三、四段“做A,有好处甲”“做A,有好处已”“做A,有好处丙”,最后得出结论为第五段“应当做A”。整篇文章突出一个“平滑”,其问题一方面是论证之间互不相关,缺乏联系,或是前后逻辑关系颠倒,顺序不通,另一方面是与结论是否成立不构成充分关系,整体文章就显得没有逻辑。文章没有逻辑性,就是不能充分发现事物中的内在规律,不能完整有序地表达自身的逻辑思想,体现的就是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不高,作文的价值就不高[4]。

(三)缺乏论据,大而无当

思辨型作文要求学生拥有个性化、深刻独特的思想理解,而作文命题往往较为广大、多元化、形而上,需要学生对其进行自主分解和重构,提炼观点,总结论据,然后对其进行缜密论证。但部分学生缺乏提炼主题的能力,没有解析出题目中的个性化观点,反而全面“务虚”,就大道理泛泛而谈;论据也不够充分,“车轱辘话”来回说,导致整篇作文空泛乏味,出现了“因为A所以B、因为B所以A”的问题。学生提出的论据不足以支撑其广大的论点,就会让作文显得大而无当,空洞乏味,缺乏思辨性,也就难以体现自身的思维品质。

三、新高考背景下思辨型作文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转换思辨型作文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要明确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为写作教学提供指导方向,毕竟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讓学生的作文分数尽量提高。在新高考改革中,作文命题更加开放,限制条件更少,鼓励学生个性化思考,命题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社会中方方面面。教师要明确高考的作文命题导向,在写作教学中重点融入对社会生活内容的解析和辨证教学;鼓励学生多关注社会时事、勤于思考、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将重点关注在思维品质的培养上,而不是应试技巧的教学上;要为学生讲明新高考作文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教师要明确应对高考并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高考作文需求和写作教学不应该相互桎梏,反而应该相互促进[5]。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写作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兴趣,让教学彰显出新时期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灵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写出的文章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灵性,能够充分体现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反而能够提升高考作文的质量和分数,实现两者之间的共同促进。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辨写作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学理念、指导思想和教学资源,有助于提高思辨型作文的教学质量。统编版髙中语文教材注重“读写融合”理念,将阅读和写作融合起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实现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教材中的写作资源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其一是在单元学习任务中对阅读、鉴赏和写作进行有序的整合和统一,其写作任务与课文密切相关,同时还有深入的写作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对学生读写能力的综合培养;其二是综合实践,构建真实的生活情境,利用项目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综合素养。教材中的思辨写作资源主要集中于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和必修下册第八单元之中,例文丰富,任务设置合理,写作要求清晰,具有层层递进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着明确的指导。例如在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其单元主题为“学习之道”,收录了《劝学》《读书:目的和前提》等六篇与学习相关的文章,其文体包括了文言文、杂文、散文、演讲稿、随笔等多种类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准确把握课文的行文结构、论证方法和表达技巧,并在写作提示下以《劝学“新说”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实现迁移和应用。在单元学习中渗透思辨型作文教学,让学生从阅读出发,深入挖掘议论文的说理艺术,学习其中的思辨思想和写作技巧,对学生的思辨作文能力有着良好的培养作用[6]。

(三)树立学生的思辨思维

教师首先要在思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构建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开口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在表达训练中,教师要选择轻松、趣味性、学生关注或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题目设置,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意见表达之中;教师要规定每次表达的时间,以一到两分钟为宜,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清晰地使用口语表达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表达意愿和论点论据,鼓励学生积极表现,为学生提供表达动力,培养学生的表达欲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意愿;要尊重学生看似不正确的论点论据,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鼓励学生提出异议并实现逻辑自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型作文本身就是自主思考辨析和个性化表达的作文类型,学生必须要有充足的质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多角度思维和理性思维,实现对问题的多维度解析,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辨作文写作能力。例如,在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鸿门宴》一课的写作教学中,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通常来说,学生会认为项羽是个悲情英雄,武力上天下无敌、精神上视死如归,会使用正面语言去描述项羽,惋惜其垓下之围。但在思辨型作文的写作任务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和质疑,对项羽本身的内在矛盾进行解析[7]。鸿门宴上项羽刚愎自用、骄傲自大,放过了刘邦,刘邦后期坐大,反而导致垓下之围,使其自刎乌江;四面楚歌时,项羽激进、悲观地认为“楚地尽失”,自刎之前,认为“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思维不清、无自知之明的思维品质问题;等等。让学生以事实为依据,开拓思维、大胆质疑,在思辨作文中表达自身的独有观点,对提高作文质量、培养思辨能力有着良好的教学作用。

(四)利用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

通过针对性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作文材料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逻辑思维,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论据材料,在写作时能够更好地发挥论点,充实文章内涵,有效提升作文质感。因此,教师要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的解读文章,锻炼辩证思维。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鼓励学生打破成见,勇于质疑经典和权威,敢于提出非主流的意见和看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

例如,《六国论》中的观点就是正确的吗?“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观点是否属实?秦能够一统天下没有其他的更加真实的原因吗?引导学生质疑经典,并自主收集、阅读、分析史实资料,提出自己认为“六国破灭”的原因,形成论点、填充论据、厘清逻辑关系最后形成思辨型作文,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文本中的矛盾之处,在逐步的分析和论证中实现对矛盾点的揭示,在过程中形成辩证思维。例如在《孔雀东南飞》中,讲述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通常认为其主旨是控诉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两人的深厚情感和反抗精神,但对于悲剧产生的原因没有定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各种解析的逻辑和矛盾之处,让学生在理性、客观、深入的分析之中得到辩证思维的有效培养。

(五)利用推理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思辨型作文写作教学中,利用逻辑思维理顺论点和论据、论据和论据之间的关联和顺序,构建逻辑自洽、结构精巧合理的文章,对提高思辨型作文的写作质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好用的推理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实现迁移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例如演绎推理法,指的是在明确一般性原理的情况下,通过正常的逻辑推导顺序得出结论,符合人的正向性、一贯性的思维特点,能够有效保持思维的严密性。演绎推理法的使用过程主要是“提出大前提—提出小前提—推理出结论”三段式的方式,可以将其大前提定义为:A理论在某范围内是正确的;小前提定义为:假设B行为受A理论支配;结论为:B行为的规律是A理论。例如,在《鸿门宴》的写作教学中应用演绎推理法,论证“刘邦是英雄”和“刘邦不是英雄”两种观点。

观点一:刘邦是英雄

大前提:英雄不拘小节,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际的贡献和人们的整体认知。

小前提:刘邦缔造了汉朝,是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开拓者。

结论:刘邦是英雄。

观点二:刘邦不是英雄

大前提:心怀天下、品德高尚才能称之为英雄。

小前提:刘邦为了逃跑三次推子女下车;欲“分一杯羹”;道德品质不高。

结论:刘邦不是英雄。

使用演绎推理法的三段式结构,既能够为学生的作文提供逻辑思路,也能够为作文提供行文结构,理顺作文的逻辑性,对思辨型作文的写作质量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利用思维工具帮助学生理顺思考路徑

熟练运用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审题立意、清晰文章逻辑,有助于思维逻辑的有效构架和延续,对写好思辨型作文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教导学生集中常用的思维工具,让学生能够通过工具的运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实现思辨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PCQ表格。P是支持的理由,C是反对的理由,Q是根据分析提出的新的问题。使用PCQ表格,让学生学会审视思考过程,检查逻辑漏洞,保障作文整体的逻辑严密、观点清晰,让学生对作文命题材料进行更加全面、深入、富有逻辑的思考和辩证,培养更加全面、准确的逻辑思维。或者使用思维导图法,将思维活动直观化,以树状结构模型梳理思路、推动逻辑发展,让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明确、直观,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论据中的逻辑关系。例如,2020年的髙考全国卷作文,材料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相互成就的历史佳话,要求学生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人物发表见解,写一篇800字的作文。学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厘清人物关系,归纳人物品质、分析个人感受,确定作文立意论点;再此基础上绘制提纲,明确逻辑关系,添加论据内容,防止偏离论点,最后完成作文。

(七)创新训练方法提升思辨写作能力

创新写作训练方法,让学生进行真实情境下的多角度思辨写作,是锻炼学生思辨型作文学做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例如创建微情境,利用课文内容或生活日常构建微情境,让学生的感受更加真实、深入,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篇幅短小的作文练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提高语言精练能力。或者使用转换角度式改写训练,让学生针对特定的课文内容转换写作角度、顺序、体裁、人物地位等进行改写,可以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例如利用《背影》进行思辨性作文教学,将原文中的第一人称视角转换为父亲视角或旁观者视角等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视角转换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角度的情感体验,提高写作的真情实感和逻辑构架,提高思辨型作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综合来看,在新高考背景下,作文命题正在向着理性化、发展性、全面性和辩证性等学生个人思维品质的考核方向发展,命题材料更加多元化、多维度,让学生进行更加多角度的价值、立意等方面的深度思考,更加突出对学生的逻辑性、多元化、辩证型、创新型思维的考核,作文的逻辑性是否严密和思想性是否深刻成为评判作文质量的重点。思辨型作文的写作特征就是鼓励对命题材料进行多角度、多思维逻辑的个性化解读,强调对论点的深刻揭示和清晰严密的论证,因此,思辨型作文成为充分满足新高考作文需求的重要类型,提高对思辨性作文的教学质量,对强化学生语文素养培养、提高高考作文质量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本华,朱于国,汪锋,等.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新启示:专家点评“老高考新课标卷”适应性测试语文作文题[J].中国考试,2023(3):27-35.

[2]方凤英.核心素养下理性议论文写作中巧渗逻辑思维刍探:以2022年全国Ⅰ卷高考语文作文为例[J].作文,2022(48):62-64.

[3]王彦明.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思考分析[J].作文,2022(44):61-62.

[4]史静雪.宏大情境中的微观言说:以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乙卷作文题为例谈“融入自我”[J].语文教学通讯,2022(31):82-84.

[5]周丽蓉,王元亨.以考促教教考合: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与思考[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22(Z2):69-71.

[6]严雪萍.巧用写作支架生成深度之文: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Ⅰ卷语文作文题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8):7-9.

[7]秦粲.基于思维发展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究:以2022年全国新高考语文Ⅰ卷作文为例[J].语文教学之友,2022,41(7):5-7.

猜你喜欢

新高考背景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的实践分析
高中教师针对新高考背景下听说考试的教学应对对策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生涯规划课程在新高考背景下的实践与思考
初探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实施融入新题型的阅读教学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英语词汇语篇教学法思路初探
谈新高考背景下改善普通高中学生中华传统经典阅读现状的方法与举措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