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光照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及对疼痛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2023-07-26陈菁李玉良易圣刚彭圣炽彭艳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红光神经痛带状疱疹

陈菁 李玉良 易圣刚 彭圣炽 彭艳萍

(萍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西 萍乡 337000)

带状疱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皮肤病,若长期潜伏在机体局部的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患者会伴随明显的神经性疼痛,对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2〕。临床调查显示,一般在患者机体免疫系统薄弱时容易激活病毒,包括免疫力下降、免疫抑制及免疫缺陷等,病毒经过大量复制后引起临床症状〔3,4〕。该病常规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通过遏制病毒的发展缓解症状,同时配合止痛及营养类药物,降低神经疼痛程度,促进病情的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一些光疗设备渐渐应用于此类皮肤病中,通过一定疗程的针对治疗,改善皮损情况,帮助患者病情痊愈〔5〕。红光照射是一种利用红外和近红外波长的光进行治疗的技术,作用于皮肤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同时能够缓解疼痛。本研究探讨红光照射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疼痛及淋巴细胞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萍乡市人民医院皮肤科2016年9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60~73岁,平均(67.28±3.51)岁;病程1~17个月,平均(8.65±2.35)个月。研究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60~74岁,平均(67.45±3.48)岁;病程1~16个月,平均(8.59±2.4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皮肤性病学》〔6〕中相关标准;②有带状疱疹病史,病情痊愈后持续神经痛超1个月;③近期无相关治疗经历;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肝肾功能异常;②免疫、凝血异常;③合并精神、意识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采用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甲钴胺等营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2 w。研究组给予常规治疗+红光照射。采用红光治疗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设置波长(633±10)nm,功率65 W,输出功率12 W(单光源),输出光功率密度300 mW/cm2,治疗深度:皮下3~5 cm,照射时距离皮损8~10 cm,每次治疗20 min,1次/d,治疗2 w。

1.3观察指标 (1)T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经过离心取上清,样本在-20 ℃条件保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并计算CD4+/CD8+。(2)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治疗前、治疗1 w、治疗2 w患者疼痛程度。(3)临床疗效。显效:VAS为2分及以下,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有效:VAS为2~5分,疼痛显著缓解;无效:疼痛无缓解,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心理状态。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SDS量表:53~62分为轻度,63~72分为中度,>72分为重度抑郁;SAS量表: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两项量表得分与心理状态均呈负相关。(5)生活质量。治疗后随访半年,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包括躯体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日常生活4大方面对患者进行评价,总分100分,分数与生活质量呈正比。

2 结 果

2.1T细胞亚群水平 治疗后,两组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CD8+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T细胞亚群水平对比

2.2疼痛程度 治疗1、2 w两组VAS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2 w两组VAS明显低于治疗1 w,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及心理状态对比分,n=30)

2.3心理状态 治疗后两组SDS、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其中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其中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8例;χ2=4.706,P=0.030)。

2.5生活质量 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SF-36评分对比分,n=30)

3 讨 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一般程度较严重,患者常疼痛难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疼痛的持续时间常因人而异,需要根据患者自身免疫情况、身体素质、临床治疗方案区分,同时一些合并的基础疾病也有可能对病情造成影响,如免疫系统疾病、全身代谢性疾病等,引起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加重病毒感染,患者的症状就越严重。研究〔12〕认为,患者的年龄也是影响临床病理特征的因素之一,年轻患者一般症状较轻,疼痛时间较短,经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可在1个月左右恢复,年老体弱的患者由于可能伴随其他基础疾病,因此恢复较慢,长的可能花费半年或两三年时间才能够恢复〔7,8〕。该病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有阿昔洛韦(外用)、伐昔洛韦(肌注),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对机体免疫的损伤。其他辅助治疗也包括止痛、营养神经、减少皮肤刺激作用等,但是对于后期的神经痛症状无明显的改善作用,患者还是会表现出烧灼、针刺等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西医建议,带状疱疹患者痊愈后需接种疫苗,以此降低后期神经痛的发生率〔9〕。除了药物治疗之外,现临床还有尝试采用光疗设备进行治疗的方案,如红光照射疗法,通过这种低水平激光作用于皮损部位,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新生皮肤组织细胞生长。

研究表明,低水平激光具有抑制自身免疫、升高抗体水平、促进褪黑激素分泌等功能,在多种皮肤疾病中,利用此类激光照射作用在人体细胞中产生光生物及光化学效应,能够显著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和代谢,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人体免疫功能〔10,11〕。本研究结果提示,红光照射能够改善患者免疫水平,促进人体免疫对抗病毒感染。红光照射治疗时常设置对皮下5 cm以内的细胞产生作用,虽然对深处的器官组织作用小,但红光的作用能够波及皮肤浅层的血管内各种免疫细胞,从而使受到红光照射的免疫细胞中能量代谢作用增强,在此过程中,线粒体ATP合成量上升,从而提高免疫系统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情况较好。在病毒激活后产生的炎症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破坏损伤因子,而红光照射不仅能够增强抑制病毒活动的能力,同时也能降低炎症因子、抗氧化因子等消极物质水平,从而减少相关的细胞氧化损伤。研究〔12〕认为,红光照射还能够促进细胞再生,有助于皮损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提示,红光照射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疼痛性质比较特殊,预后产生的神经痛较严重,因此患者会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恢复也有负面影响〔13〕。红光照射疗法显著改善疼痛症状,缓解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改善生活质量。随着临床治疗思路的扩展,红光照射不仅用于各种皮肤疾病中,因其对着血液循环的促进作用及对免疫功能的提高作用,也被应用于感染类疾病和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14〕。今后相关研究需要扩大治疗范围,进一步探讨红光照射疗法的应用前景。

综上,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应用红光照射疗法有助于提高免疫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红光神经痛带状疱疹
发红光的蔬菜
带状疱疹诊治释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先锋引领致富路
——记嘉荫县红光乡燎原村党支部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