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贝拉唑联合内镜下治疗对老年胃早癌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3-07-26杜志成王亚雷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4期
关键词:贝拉胃肠功能内镜

杜志成 王亚雷

(1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2海军安庆医院消化内科)

胃早癌是在癌症病灶扩大及侵袭周围器官、组织及淋巴结前的病理状态,其在老年群体中发生率较高,但由于胃早癌患者大多仅伴随轻度胃肠功能不适或消化系统症状,容易与老年患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而延误诊断及治疗〔1〕。如何在早期诊断并启动治疗是延缓胃早癌进展、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预后的重点。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传统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基础上联合内镜检查能有效提高胃早癌的诊断率〔2〕。对于明确诊断胃早癌的老年患者,手术治疗仍是临床一线且唯一可能根治疾病的治疗方法〔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老年早期胃癌患者最常应用的微创治疗手段,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定位准确、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极大提高了老年胃早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4〕。但临床中仍发现部分患者由于手术器械损伤、免疫炎症水平增高等原因在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胃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5〕。雷贝拉唑作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预防、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胃肠道溃疡及消化道出血,其在原发性胃溃疡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关于其在胃早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尚少〔6〕。本研究旨在探究雷贝拉唑联合内镜下治疗对老年胃早癌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老年早期胃癌患者136例。纳入标准:(1)经病理活检确认为胃早癌;(2)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能够接受内镜下剥离术治疗;(3)病灶局限在胃黏膜层且无远端转移或周围淋巴结侵袭;(4)患者及家属对于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本研究制定的治疗方案。排除标准:(1)合并任何类型的急、慢性感染性疾病;(2)合并其他任何部位、任何类型的良恶性肿瘤;(3)合并胃溃疡或胃穿孔;(4)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5)患者无法耐受内镜下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平均年龄(65.7±1.96)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为(23.51±1.20)kg/m2,男41例、女27例,既往存在吸烟史36例,饮酒史45例,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压18例,存在明显消化道症状47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5.9±1.93)岁,平均BMI(23.50±1.03)kg/m2,男40例、女28例,既往存在吸烟史34例,饮酒史46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高血压19例,存在明显消化道症状患者50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组后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均采用全麻,内镜下探寻胃部病灶,其中范围及边缘均清晰的病灶可直接标记并在距离病灶边界0.5 cm范围内进行切除。对于镜下范围模糊的病灶采用靛胭脂染色及切除,所有切除的病灶黏膜经负压吸出并送病理检验。待确认手术创面平整、无明显出血灶、胃穿孔或残留病灶后退出内镜。其中对照组在术后进行常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2317,10 mg/L)口服治疗,10 mg/次,1次/d。所有患者连续治疗7 d后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1.3.1胃肠功能相关指标 于患者手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5 ml,在室温下以1 200 r/min离心15 min后分离获得上层血清,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及胃动素(MTL)的表达水平。

1.3.2体液免疫功能相关指标 于患者手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离外周血并离心获得上层血清,通过全自动双光径浊度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M、IgA及IgG的表达水平。

1.3.3血清炎症相关指标 于患者手术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分离外周血并离心获得上层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2及IL-6的表达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手术前两组血清SS、GAS及MTL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相关指标比较

2.2两组体液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对比 手术前两组血清IgM、IgA及IgG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对比

2.3两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变化对比 手术前两组血清TNF-α、IL-2及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2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症相关指标变化

2.4治疗后患者血清MTL水平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治疗结束后患者血清MTL水平与血清IgG、IL-2水平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171、-0.250,P=0.046、0.003),与血清IL-6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172,P=0.045),与血清IgM、IgA及TNF-α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r=-0.140、0.009、0.149,均P>0.05),见图1。

3 讨 论

胃早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具有起病隐匿、症状轻微的临床特点〔7〕。其中老年胃早癌患者由于对自身症状的不重视及可能合并基础消化系统疾病,常导致胃早癌被其他疾病掩盖进而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时机,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及预后〔8,9〕。近年来,随着胃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胃早癌的诊断率逐渐提高。同时,内镜下治疗也逐渐成为胃早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10〕。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为代表的内镜治疗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治疗费用低等特点,对于耐受程度较差的老年胃早癌患者也提供了根治胃早癌的方法〔11〕。尽管内镜下治疗已将手术创伤降到较低水平,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能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如何预防并治疗术后并发症对于提高老年患者伤口愈合、加快恢复速度并提高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2,13〕。雷贝拉唑作为质子泵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相关酶的活性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降低各种原因导致的胃溃疡及胃出血发生率〔14〕。因此,探究雷贝拉唑联合内镜下治疗对老年胃早癌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对于更好地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胃肠激素是反映患者胃肠功能的重要标志物且胃早癌患者普遍存在胃肠激素水平异常〔15〕。其中GAS主要由胃窦G细胞产生,以往研究发现胃底腺息肉和胃癌患者血清GAS水平会显著升高,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示意义〔16〕。而MTL及SS作为与消化系统功能和状态密切相关的指标,其在胃早癌患者中也呈现异常增高,且与患者病情加重、疾病改善程度相关〔17〕。本研究结果说明,联合应用雷贝拉唑更有利于改善老年胃早癌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紊乱。除了胃肠功能紊乱外,胃早癌患者大多会伴随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及炎症水平的异常升高。Ig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研究胃早癌患者血清IgM、IgA及IgG均存在一定程度降低,且随着疾病进展或发展为胃癌时Ig水平会进一步降低,反映了患者免疫功能损伤程度加重〔18〕。TNF-α和IL-6作为促炎性细胞因子,在胃部病灶区大量分泌可能会加重胃黏膜内皮细胞损伤并破坏黏膜屏障,进而增加患者胃溃疡及胃出血发生的可能性〔19〕。IL-2作为一种抑炎性细胞因子,具有降低炎性因子合成及分泌的作用,但以往研究发现不论是在消化道溃疡还是胃癌患者中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降低,间接提示患者机体处于高炎症反应状态〔20〕。本研究结果说明联合应用雷贝拉唑更有利于改善老年胃早癌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并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老年胃早癌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后应用雷贝拉唑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有利于患者免疫功能恢复及机体炎症水平降低,对于提高患者术后恢复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贝拉胃肠功能内镜
四磨汤口服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改善的作用分析
眼内镜的噱头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老狗贝拉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四十九条围巾
雷贝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腹膜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HPLC法测定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的有关物质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