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2023-07-25姜燕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老年教育定位功能

[摘 要]发展老年教育是现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新时代老年教育定位和功能的变化,指出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需求导向、形式多样、赋权增能、积极成长”的老年教育发展策略,从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创新老年教育供给形式、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路径。

[关键词]老年教育;定位;功能;路径

[中图分类号]G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23)03-0045-05

引言

发展老年教育是现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新时代老年人多样化学习新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质,促進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老年教育定位和功能的变化

我国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8.7%(人口老龄化标准为10%),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人口老龄化标准为7%)[1]。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占比都在增加,正在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和社会结构。

早期的老年教育主要面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离退休老干部,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养生等方面,旨在改善老干部的离退休生活质量,老年教育的定位是面向有限的受众,发挥的是社会福利性的功能。但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的定位和功能也在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指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指出“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并将“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作为一个基本规划目标。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实现老年教育的现代化。

由此可见,老年教育的对象、属性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一是老年教育的对象从离退休老干部扩展到所有老年人,受教育权成为所有老年人的一项法定权利。二是老年教育从一项福利产品到纳入终身教育体系,在研究和实践中,老年教育也在成人教育的议题下进行讨论,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社会功能不断凸显。三是老年教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社会地位和重要性得以提升。

二、老年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要促进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推动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笔者走访调研了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的老年大学、开放大学和社区学院后发现,我国老年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在实现老年教育大众化、数字化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一)存在供需矛盾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在“老有所养”的基础上接受老年教育,追求“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成为老年人的新时尚[2]。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目前老年教育入学率约为10%,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难以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人求学需求,一些老年人还没有机会接受老年教育。此外,由于一些地区的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老年教育的场地、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难以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新需求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虽然,近年来依托老年大学和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快速增长的老年人口对教育的需求、不同类型和层次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与老年教育的现代化要求相比还有差距,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一些地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困境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十四五”时期,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超过20%,随着老龄化形势的加速,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亟需得到解决[3]。

(二)教学管理亟待优化

教学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员管理、专兼职教师管理和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例如,在学员管理方面,由于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办学主体缺少相应的对策,导致出现部分学员长期占用部分学习资源、其他老年学员想参与课程学习却没有名额的现象。在教师管理方面,老年大学专职教师队伍力量不足,一些学校的专职教师比例低于10%,专职师资队伍不足导致老年教育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难以与时俱进,教学效果需要提升。兼职教师的管理不够规范,老年大学、社区学院的兼职教师占比较高,人员结构复杂,难以统一有效管理。此外,社区老年教育还存在经费不够充裕、教学条件有限等不足。

(三)多方合力不够

面对数量庞大的老年教育需求,老年教育单靠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的力量,难以达到好的效果。目前,开展老年教育的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社区学院大多是政府投入,这种以政府为办学主体的单一的老年教育运行模式,难以满足各区域老年人教育的需要。因为当前缺少对社会组织和个人投资举办老年教育的有效激励机制,一些行业企业和高校举办老年教育的积极性不够高,老年教育中社会力量、社会组织的参与力度不足,仅靠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难以解决老年教育的供需矛盾,亟待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多方合力办好老年教育[4]。

(四)教学内容存在同质化现象

教学内容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地区老年教育的教学内容相似度较高,缺少具有当地特色的课程资源;二是部分老年大学、开放大学、社区学院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不同办学主体,在老年教育专业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存在同质化现象,老年教育课程虽然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但教学内容集中在健身操、瑜伽、模特表演、舞蹈、智能手机应用、声乐等方面,课程设置重复,相似度较高。目前,老年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老年人对健康、娱乐和休闲的需求,针对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人力资源开发开展的较少。政策法规宣传、解读、答疑等有利于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课程和讲座也不多,缺少针对有参与公共事务意愿的老年人的管理类课程和形势政策课程,这与国家倡导的学习型社会和积极老龄化尚有距离。

(五)数字化建设亟待提高

数字化建设是衡量老年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许多地区的老年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校园网络信息全覆盖,近年来,通过开发慕课、制作微课等方式,教育受众面得到提高。各地按照《规划》要求,建立了“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老年大学网络,通过课程共享、师资共享和其他教学资源共享等形式提升了基层老年教育的水平,但受专兼职教师力量不足、经费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有的线上微课、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教学内容未及时补充和更新。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丰富、老年人数字化运用水平不够高等因素,也导致了部分老年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三、老年教育发展的突破路径

老年教育通过多措并举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效,但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满足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才能达到积极老龄化的目标要求。未来一段时期,老年教育的发展应该遵循“需求导向、形式多样、赋权增能、积极成长”的发展策略。促进老年人的积极成长,是老年教育的目标,也是积极老龄化的基本要求。老年人需要接受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事务,实现新时期的“再社会化”,与时代共同成长。“需求导向、形式多样、赋权增能”就是实现目标的手段,都在为积极成长的目标服务。其中,“需求导向”考虑的是需求,“形式多样”考虑的是供给,通过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满足多元化的教育需求,从而实现供给总量的增加和供给结构的优化,努力做到供需匹配,从而实现“赋权增能”和“积极成长”。“赋权增能”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它既是实现“积极成长”的手段,又是“需求导向”和“形式多样”的目标,更是对教育过程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要围绕“赋权增能”展开[5]。为了推进这一发展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突破。

(一)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为了全面推动老年教育发展,需要在政策制度方面作出安排,完善顶层设计。一是要出台老年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地方可以考虑出台老年教育的专项法规,提高老年教育的地位,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法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相关政策的延续性和权威性。二是要加快成立老年教育发展协会。吸纳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高校、热心人士等作为会员,整合分散的力量,共同为老年教育发展的出谋划策。第三是要可以适当增加中老年人参政议政的数量和比例。老年人口日趋增多,与之相应,中老年人参政议政的比例也应该与之相匹配,让老年人建言献策,充分反映老年人群体的呼声,实现“赋权增能”。第四,教育部门联合相关专业部门和机构制定老年教育发展专项规划,确保老年教育发展目标落地,每年或两年一次编写区域老年教育发展报告,汇总经验、总结进展。

(二)加大老年教育资金投入

当前,老年教育供给呈现出总量上的不足和结构上的不足的特点,供需矛盾是主要矛盾。因而,需要基于“需求导向”的原则持续加大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教育事業的发展是与区域经济实力相适应的,应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促进教育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现有水平表明,具备进一步加大老年教育投入的经济基础,能够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供给能力,保障老年教育的快速和高质量发展,扩大教育覆盖面,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教育服务,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缓解老年教育供给问题,实现老年教育“教其所需,授其以益,学中有乐,丰富生活,促进健康,有益社会”的办学目标。

区域内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随着老年教育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供需机制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地区的老年教育要在贯彻落实上级文件要求的基础上,把握地区内老年人口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分析老年人教育需求,研究地区内老年人学习动态调整规律,从而强化政府的顶层设计职能,鼓励社会组织和市场共同参与老年教育,提供丰富多彩的老年教育服务,形成老年教育发展的新格局[6]。

(三)整合优化教育资源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老年教育各有各的特色和创新之处,但共同之处在于利用高等院校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老年教育活动,以获得好的教育效果。《规划》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向区域内的老年人开放图书馆等资源,积极接收有学习需求的老年人,鼓励院校利用自身教育场地、设备、师资等资源举办老年教育(学校),鼓励高校结合学校特色为老年教育提供特色课程服务,开发特色教学资源与老年人共享。普通高校和开放大学均有服务社会的职责,有开展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的职能,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优质资源,应鼓励高校合理规划,在寒暑假和其他时间对外开设适合老年人学习的课程,鼓励老年人走进大学校园,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也有利于营造和谐进步的社会环境,将对区域积极老龄化产生深刻而有意义的影响。

面对加快的老龄化和需求巨大的老年教育,模式单一的教育资源和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满足老年教育的需求,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市场参与老年教育,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老年教育,鼓励多元办学,多方兴学,形成《规划》要求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新格局。

(四)创新老年教育供给形式

除了增加资金投入、整合优化现有教育资源,还应创新老年教育的供给形式。以老年大学为龙头,建立“市—区—街道(镇)”三级老年大学网络,通过课程共享、师资共享等形式提升基层老年大学的水平,共享市、区级老年大学的优质资源,实现三级老年大学网络内的教学资源共享和效益优化。在此基础上,将街道或镇一级老年大学打造为枢纽型老年教育平台。街道或镇一级老年大学有自己的师资,能开展正常的老年教育教学,但其主要职能是协调政府、高校、企业、个人的教育资源,将自身打造为资源汇聚的平台,借助社会资源推进老年教育。比如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其将街道老年学校与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相结合,创建“养教结合”的街道老年学校,老年人既可以在老年学校学习,又可以在养老中心活动、学习和用餐,这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广泛认可。

此外,街道或镇一级老年教育机构在发挥枢纽型老年教育平台功能时,也可以参考高校教育的形式,如选课人员达到一定人数时即可开课,根据学员的需求安排相关课程,利用周末时间授课,以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目前,各个社区活动中心都有会议室、活动室等场地,有的场地处于闲置状态,可通过“兼职教师、社区场地、统一管理”的形式满足老年人就近学习的需求。此外,还可以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小组或社团,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以实现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的目标[7]。

(五)根据现实需求安排教学内容

老年教育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的教育,其目的是增长老年人知识、开阔老年人视野、增强老年人体质。老年教育的对象是老年人,受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文化层次的影响,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也不同。单一的老年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下老年教育的需求,应针对老年教育的多元化、多样化、高端化、个性化等不同需求,分层次、分类别开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课程安排要做到“需求导向”,可以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及时了解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和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还要根据新形势、新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回应社会的热点问题,比如针对电信诈骗、以养生的名义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等现象,及时开设有关防范电诈的课程;对于有再就业意愿的老年人,安排再就业方面的技能培训课程;对于有参与公共事务意愿的老年人,安排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方面的课程;对于参与抚育下一代的老年人,可以安排相关的养育教育课程等。总之,课程要关注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关注当前的热点问题,增强课程的时效性、实用性,帮助老年人与时代同步发展。

(六)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

老年教育应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线上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教学模式,大力推进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为老年人创建学习资源优质丰富、学习方式灵活可选的终身教育平台,通过教育数字化实现老年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这是老年教育实现全覆盖的新路径,是老年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要取代传统面对面的授课形式。对于许多老年人而言,參与教学活动本身也是其参与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老年教育的目标和初衷就是要鼓励老人主动参与社会交往和社会事务,而不是退出社会生活。因此,推动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变化。

四、结语

总之,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推动以老年大学为载体的老年教育网络化和平台化、需求导向的教学内容安排以及老年教育数字化转型等对策措施,将在推动“需求导向、形式多样、赋权增能、积极成长”的老年教育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化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8],是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共同愿景,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老年人有效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提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R].2021-05-11.

[2]王三秀.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我国教育养老服务模式初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7(1):73-74.

[3]邹波.中国老龄化的现状与积极应对[J].中国民政,2017(10):42-44.

[4]张慧.积极老龄化视域下我国老年教育工作的转变[J].职教论坛,2017(9):67-68.

[5]许道祯,王媛,马晓斐.近二十年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综述——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J].成人教育,2021(6):36-37.

[6]国卉男,秦一鸣.普惠性老年教育的特征、现状与发展建议——基于上海老年学校的调研[J].教育与职业,2021(6):56-60.

[7]张红兵,孟祥彬,吴亦繁.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应用困境及弥合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22(11):41-44.

[8]孙立新,乐传永.近年来成人教育研究的主题分析与问题考量——基于2015—2017年的文献梳理与分析[J].教育研究,2018(5):106-109.

[作者简介]姜燕,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老年教育、继续教育。

[责任编辑 韦志巧]

猜你喜欢

老年教育定位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