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路径研究

2023-07-23周琳

传媒 2023年12期
关键词:指导意义融媒体思想政治

周琳

摘要:新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融合型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系统梳理了新时代背景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方略,进而探讨如何在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将高校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落实、落细、落小。

关键词:融媒体 高校 思想政治 指导意义

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和新时代的教育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透过新媒体视域探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路径,是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多元共生、开放融合的思想政治大课堂,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效开展高校工作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从新媒体时代背景看高校思政工作

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当下的5G、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深刻地改变了社会日常生活方式,受众逐渐成为“赛博格化”的人;甚至影响社会各方面的规则和制度,为顺应传媒发展的趋势,政府积极推动建设全媒体传播格局。

这样的媒体环境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信息化浪潮带来更多诱惑和挑战,引导高校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工作中的关键;二是文化的多样性使凝聚共识、统一思想的任务更加繁重;三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社会交往形态和舆论生态,网络与现实的界限日益模糊,赛博空间的交流互动更加隐蔽、多样,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新时代对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新生代高校青年群体的特殊性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目前,高校青年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90后”和“千禧一代”,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有鲜明的网络印记。一方面,他们对于海量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最多的一代,他们自我意识相对较强,部分青年叛逆意识较重,对“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的理解和落实不足,更需要进一步通过新兴网络教育,提升高校青年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奋斗决心。

二、高校思政工作传播系统的构建

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媒介技术的变革背景之下,高校思政工作系统的构建需要遵循新的媒体发展规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1.重构传受关系。鉴于受者在传播过程中地位的变化,高校思政传播体系中的传播者需要克服说教性语气,与学生平等交流,广泛开展融媒体教育活动和文化活动。一是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在网络育人内容上落实“两学一做”,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理论学习”“红色教育”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朋友圈打卡、公众号宣传、网络课堂构建立体式覆盖,引导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在文化活动中做到“三个充分”,即充分利用校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优势资源,搭建面向全体的线上线下讲座平台体系,做到资源共享,融合开放;充分借助校内各种文化活动,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宣传,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充分借助校内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利用LED宣传栏、弹幕墙、公众号互动等线上线下场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内容,营造宣传氛围。

2.重建传播场域。传统媒体时期的传播场域往往是命令式和单向度的,传播者话语权高,接受者话语权低。新媒体诞生之后,人人都有传声筒,用户可以利用互联网自由社交,发表自己的言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新媒体场域内的权力平等。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足时代背景,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相关工作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规划了蓝图,构建开放融合的思政工作的实践路径。为此,需要通过对课程主体、课程领域与课程形式等呼应热点的内容创新,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提供丰富的实践成果支撑;构建开放融合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体系,为当代中国高校青年的发展提供思想引领。

新媒体的传播场域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需要树立明确的思政教育责任意识,坚定不移“听党指挥跟党走”,确保在多元观点激荡的新媒体场域中发挥“主心骨”的引领作用;需要进一步在网络融媒体视域下构建理论学习与实践平台,用以引导和丰富高校青年的学习成果;充分利用Vlog、直播等碎片化的网络传播方式有效填补宣传空缺,丰富对高校青年政治素养的培育,提高当代高校青年的政治觉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营造新型教育方式。高校思政传播应将传播效果的优化作为逻辑起点,在传播方式上加以改进。在内容上,增强趣味性,如发布学生的实践内容,广泛开展高校青年线下志愿服务驱动活动,研究制定志愿服务积分制,引导学生走进基层,在服务社会中增长才干等。在形式上,多使用视频、漫画、动图等多媒体形式,减少文字形式的稿件,充分借助校内各类文化设施,如LED宣传栏、弹幕墙、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场所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关内容,营造宣传氛围。

三、构建高校思政工作传播系统的策略与做法

如今互联网信息泛滥,质量良莠不齐,敏感性的话题很容易在互联网传播中发酵为舆情。大学生是互联网社交平台的主力军,高校需要严守意识形态阵地。

1.加强新媒体宣传队伍和平台建设。宣传队伍方面,一是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作用,提升新媒体运用技能,使他们成长为正能量的网络“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二是推进思政队伍与校园“网红”的联动,第一时间关注重大舆情,做到回应有力,引导高校青年正确看待热点问题,组建文明学生示范队伍,强化正面引导,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三是强化媒体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网络自控力、辨别力和免疫力。宣传平台方面,整合校内各院系资源,搭建移动网络思政教育新平台,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学习强国”“灯塔-党建在线”组成的“三微两端”,开展好线上和线下教育。此外,开发网上培训课程,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学习培训;注重学生上网监管,重视舆情分析,研究青年学生移动互联网活动规律,主动提高应变能力;做强新媒体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地制作教育内容,解决高校青年思想“苗头”问题,注重开发微演讲、知识点游戏通关、答题微竞赛等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教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内生动力。

2.打造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在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要努力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一是引导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党媒官微,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等,用以指导个人实践。二是强化对教师队伍的培训,构建立体的培训体系,增强“学马、讲马、信马、用马”的能力。三是引导教师提升课堂掌握能力,发掘一批先进典型大力推广,切实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理论研究的支撑作用,推动形成“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在学生骨干队伍方面,须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是鼓励引导学生干部经得住考验,辨别得了是非,在做好学生服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领导作用、桥梁纽带作用和助手作用,做好网络行为的表率示范。二是强化学生骨干的思想政治建设,将学习新思想、贯彻新理念落到实处,补足精神上的“钙”。三是评选、宣传一批新媒体实践的学生典型,强化朋辈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促使周围同学形成浓郁的学习实践氛围。

3.合理运用创新传媒技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传统主流媒体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各类信息,因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新媒体结合的优势,及时有效地向公众传递所需的信息,发挥了良好的宣传引导作用。以短视频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新媒体平台,俨然已成为高校青年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要做好高校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思政工作者建构新媒体视域,善于运用新媒体传播技术。具体方法包括:一方面,积极利用如“慕课MOOC”“雨课堂”等智能课堂APP,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主体地位,针对思政教育的关键问题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学习与研讨,提升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对思政知识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等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进行思政内容传播,通过社交媒體平台“微博大V”、微信公众号等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媒介,使高校的思政工作不拘泥于课堂之上、推进思政教育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广泛传播。

作者系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本文系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专项课题“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0-ZXGJ-32)、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重点项目“吴天明‘人民性电影的跨文化比较与推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BXWJ01)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卞成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J].中国高等教育,2019(Z1).

[2]顾明远.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3]李博,倪松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教学新模式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2).

[4]宋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四维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06).

[5]孙冬青.习近平高校青年工作重要论述:演进逻辑、理论特质与价值意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4).

【编辑:甘露】

猜你喜欢

指导意义融媒体思想政治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术中快速冰冻对判断食管癌切缘范围的指导意义
健康教育对高原地区剖宫产患者的指导意义
血乳酸检测对引起呼吸衰竭常见疾病的临床指导意义
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篇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