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性非均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双万计划”的比较分析

2023-07-21王文锋曲芮萱

教育传媒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万计划省域赛道

王文锋 曲芮萱

【内容摘要】“双万计划”,即教育部“双一流专业”计划,是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赛道、不同省份、不同专业类别对三年“双万计划”的实施展开分析。

【关键词】“双万计划”;新闻传播学;专业类别;省域;赛道

为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做强一流本科、建设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决定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并于2019年4月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①“双万计划”的建设目标是在2019—2021年,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原则为,面向各类高校,在不同类型的普通本科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面向全部专业,覆盖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分年度开展一流本科专业点建设;突出示范领跑,建设示范性本科专业,引领带动高校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专业建设质量提升,推动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分“赛道”建设,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地方高校名额分列,向地方高校倾斜,鼓励支持高校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两步走”实施,报送的专业第一步被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开展专业认证,通过后再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2022年6月,教育部辦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②至此,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双万计划”迎来收官之日。三年来,教育部共确定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2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8个,86个来自中央赛道,122个来自地方赛道;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4个,17个来自中央赛道,87个来自地方赛道。③基于2019年和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结合2021年“双万计划”专业建设点认定情况④⑤,本文从不同赛道、不同省份、不同专业对三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的“双万计划”建设点进行比较分析,力图多维度、多层面呈现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特征,发现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结构优化规律,进而引导和促进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一、不同赛道的比较分析

“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采取分赛道评选的方式,中央赛道与地方赛道名额分列,分别由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组成。从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面,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赛道认定情况如图1所示。

从总体规模来看,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地方赛道入选“双万计划”的数量远高于中央赛道。其中,中央赛道入选共计103个,占比33%,而地方赛道入选共计209个,占比67%,约为中央赛道的2倍,充分彰显了“双万计划”向地方高校倾斜的政策目标。

从不同赛道的入选层级来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入选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首先,从赛道来看,三年来中央赛道的高校均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主,共入选86个,占中央赛道的84.3%,而地方赛道的高校国家级与省级建设点比重相对均衡,分别占地方赛道的58.4%和41.6%,说明中央赛道入选的建设点绝大部分是国家级的,而地方赛道入选的建设点虽然国家级的还是大多数,但省级入选的比重相对中央赛道而言明显增加。其次,从入选层级来看,省级层面主要是以地方高校入选的为主,占比83.7%,而国家级层面地方高校入选的比重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相差不大,分别为58.7%和41.3%,说明尽管地方高校入选的国家级数量依然高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但所占的比重相对省级而言显著减小。

从三年入选的趋势来看,地方赛道入选建设点数量总体呈明显递增趋势,特别是省级的入选数量在第二年有显著的增加,增幅达到89.5%,只是第三年反而略有减少,其中原因可能是入选省级的如再入选国家级则按国家级公布,空缺名额延至下一年统筹使用的政策缘故。中央赛道入选建设点数量总体三年起伏不大,但省级与国家级呈现差异明显的趋势变化。中央赛道的省级入选数量是逐年增加,特别是第三年环比增加近三倍的入选数量,而国家级入选数量在波动起伏中呈递减趋势。可见,“双万计划”始终保持向地方高校倾斜的政策导向,且倾斜力度逐渐增大。

二、不同省份的比较分析

“双万计划”实施三年来,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份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如图2所示。全国31个省份(港澳台除外,下同)平均入选10.1个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北京、湖北、广东、湖南、上海、浙江、江苏、四川等省份常年位居前列,其CR8值为57.7%⑥,表现出一定的集中寡占性,特别是北京、湖北基本代表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头部省份。

由图2可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与所在省份传媒行业乃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无论以北京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还是以上海、江苏、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东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由湖南、湖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都是当前中国新闻传播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的区域。而入选建设点数量较少的宁夏、青海和西藏等省份,地处偏远,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新闻传播业也不很发达。

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来看,2019年首批遴选,山西、福建、海南、宁夏、青海、贵州、西藏等7个省(区)没有一所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2020年这样的省(区)减少至5个,2021年进一步减少至2个。可见,随着“双万计划”的逐年推行,最后一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遴选更多统筹考虑,向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育较不发达的省份倾斜,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省份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此外,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的29个省份中,平均每省7.2个入选,其中高于平均建设点数的只有9个省份,表明新闻传播学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总体不均衡,特别是北京呈现明显的一极,是平均数的4.3倍,是最少省份的31倍。这种分布基本与我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总体分布相呼应。

从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分布来看,有黑龙江、青海、西藏三个省份没有高校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在入选的28个省份中,平均每省入选3.7个,几乎只有国家级的一半。相对于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而言,各省份省级建设点数量普遍较少,这可能与相当部分高校先期是省级一流,后期又升级为国家级而空缺了省级名额有关,说明了我国诸多高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持续高质量发展。在入选的28个省份中,高于平均建设点数的有9个省份,说明省级层面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分布总体相对较均衡,这种相对性大体是与所在区域新闻传播行业的发展程度相关。

三、不同专业的比较分析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新闻传播学类包含10个专业,分别是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时尚传播、国际新闻与传播、会展。其中最后三个专业是近几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目录(2012年)》基础上批准增设的目录外新专业。“双万计划”实施三年来,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专业的数量比较如图3所示,不同专业的层次比较如图4所示。

在入选数量和覆盖面方面,“双万计划”实施三年来,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共计入选312个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了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等8个专业,只有新增设专业时尚传播与会展两个专业没有入选,覆盖率达80%。入选的8个专业中,新闻学始终位居榜首,共计入选124个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总量的40%,约是位列其后的廣告学专业的1.8倍,且2019年数量最多,与其他专业的差距最大,约占当年建设点总量的62%。2019年以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选取开始向其他专业倾斜,尤其是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网络新媒体专业,数量占比都有明显的增长。特别是2020年开始入选第一个数字出版专业建设点和第一个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建设点。而这些专业,一方面适应当前我国新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和国际传播需求相匹配。

在入选层次方面,除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外,其他7个专业的国家级建设点数量均高于省级建设点数量。其中,新闻学专业共计入选92个国家级建设点,不仅是所有专业入选国家级建设点最多的专业,接近位居第二数量的广告专业(国家级建设点42个)的两倍,而且几乎是新闻学专业自身省级建设点数量的三倍。这说明在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中起步相对最为久远的新闻学专业,不仅在许多高校开设,而且是作为高水平高层级的重点建设。同样作为传统专业,编辑出版学入选国家级建设点的数量虽然是其自身省级建设点的四倍之多,但与其他专业相比相对较少,仅多于新设专业数字出版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入选数量,这一定程度说明编辑出版学与新闻学不同,更多偏向小而精的专业建设模式。另外,2019年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没有入选国家级建设点,而时至2021年,该专业已拥有15个国家级建设点。这说明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顺势而为,发展势头很好,明显强于同年新增设的数字出版专业(只有2个国家级建设点),也许是后者就业面向相对垂直导致开设高校不如前者广泛。

四、不同赛道与省份的交叉比较

“双万计划”实施三年来,有29省高校入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赛道与不同省份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交叉比较,见图5和图6。

从国家级层面来看,如图5所示,首先,共计16个省份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国家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就省份分布而言,北京、上海、广东和湖北四省市,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数量远高于其他省份,合计入选56个,占比65.1%。除此以外,中央赛道建设点在其他各省份的分布状况基本相差不大,约为1-4个。北京作为全国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最为集中的省级行政区,自然集聚了最多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遥遥领先位列第二且同样高校云集的上海。而且,北京、上海等地区还拥有多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2个及以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如北京地区的中国传媒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分别拥有6个和5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上海地区的复旦大学也拥有4个国家级建设点。还需要提及的是,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较多,且新闻传播教育水平比较发达的省份,仍有部分地方高校冲出重围拿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属不易,如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大学、湖北大学等。

其次,共计28个省份有地方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相较于中央赛道,地方赛道不仅入选数量规模更大,且省域分布范围更广,也更为均衡,除海南外,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份皆有地方高校入选。特别是,由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比较稀缺,安徽、河北、河南、江西、山西、云南、贵州、天津、内蒙古、广西、新疆和黑龙江、宁夏13个省份,仅有地方高校入选国家级建设点,且部分省份数量还不少,说明这些省份的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入选将进一步提升这些地区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水平,进而促进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省级层面来看,如图6所示,全国共有28个省份入选省级新闻传播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仅有西藏和青海两省没有入选。就省域分布而言,湖北超越北京,以15个建设点位居榜首,湖南、浙江、广东三省仍然占据数量优势。就不同赛道而言,入选省级建设点的地方高校数量明显高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此外,28个省份入选的建设点中,湖南、四川等20个省份入选的省级建设点全部是地方高校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没有一所。

五、不同赛道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不同赛道与不同专业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交叉比较,见表1。

从入选专业在不同赛道的分布来看,除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完全是中央赛道高校以外,其他7个专业在不同赛道均有分布。但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以及编辑出版学等5个专业的地方赛道高校入选数量都高于中央赛道,而传播学、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与传播等3个专业则是中央赛道高于地方赛道。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以及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相对更偏向实践应用,地方赛道高校相比中央赛道更“接地气”,更注重专业应用。另一方面,传播学因其专业理论性相对较强,不面向具体的职业岗位,还有国际新闻与传播作为2020年新增设的新兴专业,开设时间较短,所以这些专业入选的更多是具有优势学科基础和办学积淀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

从赛道在不同专业的分布来看,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覆盖了所有参选专业,而地方高校没有一所入选国际新闻与传播一流本科专业,其他入选的也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以及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无论中央赛道还是地方赛道,入选专业主要还是偏向比较传统的建设基础较好的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专业,而传统专业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相对较少,可能是缘于要么专业偏理论性,要么专业覆盖面基数较少。在新兴专业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发展迅猛,也是新兴专业中入选高校最多的。

六、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国家级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见下页表2。

由表2可以发现,从入选专业的省域分布来看,新闻学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域分布最广的专业,遍布29个省份,但北京、湖北、上海等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省份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这说明新闻学专业一方面几乎是所有建设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省份的高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另一方面说明新闻学专业在各省份的发展很不均衡,极差有11个。还有,广告学、广播电视学专业的省域分布也比较广,涉及17-20个省份,而且在各省份分布也比较均衡,一般在1-4个。网络与新媒体和编辑出版学专业省域分布则比较窄,只涉及不到一半的省份,而且各省份入选也一般在1-3个左右。传播学专业分布更窄,不到入选省份的四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北京,占入选总数的近三分之一。新兴专业数字出版,特别是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只是个别省份入选,且基本集中在北京。

从入选省份的专业分布来看,北京是唯一覆盖专业类别最齐全的省份,包含所有参选的专业类别。其次是上海和浙江,只有新兴专业数字出版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没有入选,其余全部入选。再次是广东、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省份入选5个,覆盖了大部分参选专业类别。从省份入选专业总量规模来看,北京一骑绝尘领先,是位列其后的上海、广东和湖北的近两倍。可见,北京是全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中心,还有上海、广东、湖北等高等教育强省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门类建设也比较齐全,具有一定规模,且发展水平较高。相对而言,其他省份入选专业类别比较单一,依据各自办学定位与历史积淀,各有偏重。

(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

省级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比较见表3。

如表3所示,从入选专业的省份分布来看,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闻学依然是分布省域最广的专业,覆盖16个省份,覆盖面达55.2%,而且在各省份的分布相对国家级比较均衡,一般在1-5个。其次是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网络与新媒体,覆盖面分别有51.7%、41.4%和37.9%。覆盖面相对较少的是编辑出版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只涉及1-3个省份。编辑出版学专业入选很少,可能是专业本身发展特别是专业面临的就业压力所致,而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是2020年以后新增设的专业,建设时间短、办学积淀少,再加上专业偏重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省域高校的分布针对性很强。

从入选省份的专业分布来看,各省份大多集中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和网络与新媒体四个专业。前面三个专业是传统专业,行业属性也很明显,而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则顺应了新媒体发展浪潮,许多省份高校纷纷顺势而为,加大了新媒体传播人才的培养力度。

七、结论与发现

第一,从不同赛道的总体规模来看,全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地方赛道入选“双万计划”的数量远高于中央赛道,但就入选层级而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入选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一方面,中央赛道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绝对主体,而地方赛道的国家级虽然总量上还是多数,但所占比重显著降低。另一方面,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以地方高校为主,而国家级层面地方高校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入选数量相差不大,但如果考虑地方高校基数远高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可以说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入选上,中央赛道入选的概率远大于地方赛道。

第二,从不同省域的分布来看,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总体呈现非均衡状态,但省级建设点的分布相对国家级而言表现出相对均衡性。“双万计划”三年实施中,尽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努力统筹考虑,尽量向新闻传播教育不发达省域进行必要倾斜,但省域分布仍具有明显的集中寡占性,特别是北京呈现突出的一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总体相对较均衡,而且与所在省域传媒行业乃至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呈较强的正相关。

第三,从不同专业的入选来看,“双万计划”覆盖了绝大部分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类别,但无论入选数量还是高层次发展都更多集中在传统专业类别,而且表现出新闻学专业的一枝独秀。除了2020年新增设的两个专业(时尚传播与会展),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其余所有专业类别,但主要集中在新闻学(占总量的40%)、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历史积淀久远的传统专业。同时,新兴专业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以及国际新闻与传播入选数量也有显著增长,说明多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守正创新,立足国情,不仅及时回应新闻传播行业发展需求,而且积极观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着力培养卓越新聞传播人才。

第四,从不同赛道与省份的交叉分析来看,中央赛道新闻传播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主要以更高层次的国家级为主,省域分布比较集中,而地方赛道主要承担省级层面的建设,省域分布相对比较均衡,基本与当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相适应。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北京、上海、广东和湖北四省是中央赛道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头部”省份,尤其是北京、上海还拥有多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入选2个及以上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相比中央赛道,地方赛道新闻传播学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域分布范围更广、更均衡。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地方赛道明显占据优势,特别是湖南、四川等大部分省份全是地方赛道的高校,没有一所是中央赛道的。

第五,从不同赛道与专业类别的交叉分析来看,面向明确职业岗位、偏实践应用的专业(如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编辑出版学)在地方赛道入选的数量高于中央赛道,反之,不面向明确职业岗位、专业理论相对较强的专业(如传播学)或新设专业(如数字出版、國际新闻与传播)在中央赛道入选的数量高于地方赛道。中央赛道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范围最广,涵盖包括数字出版和国际新闻与传播两个新兴专业在内的8个专业类别,说明拥有雄厚教育资源和优质人才培养基础的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在新兴学科专业建设上实现高起点高层次发展更具优势。地方赛道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数量最多,但近一半主要集中于新闻学专业。这表明作为最大基数的地方高校中,不乏新闻传播教育水平良好、发展潜力较大的高校,他们契合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已然成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囿于自身资源和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地方高校仍以新闻学、广告学等人才培养模式相对比较成熟的传统学科专业为主,较少发展新型学科专业或发展力度不够。

第六,从不同省份与专业类别的交叉分析来看,不同专业类别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域分布存在结构性非均衡,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相对均衡。新闻学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域分布最广,且集中在北京、湖北、上海等省份,而其他专业类别有的省域分布广且较均衡,有的分布则很窄且比较集中,比如北京。另外,无论国家级还是省级,不同省份入选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的专业类别存在明显的不同。无论覆盖专业类别还是入选专业总量规模,北京都是绝对高居榜首,其次是上海、广东、湖北等省份,专业门类建设比较齐全且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他省份则覆盖专业类别比较单一,各有侧重。

八、讨论与启示

“双万计划”实施的三年,充分揭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的结构性非均衡发展趋势。这种结构性非均衡主要表现为三种状态:一是专业间的非均衡;二是高校间的非均衡;三是地区间的非均衡。第一,传统老牌专业与新兴增设专业以及有职业面向与无职业面向的专业之间的非均衡发展。“双万计划”的名额分配方式是,综合考量不同专业数量和办学质量,在不同专业类按比例分配建设点的名额,然后在名额范围内择优。显然,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传统老牌专业办学历史久远,积淀相对深厚,入选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更多,而数字出版、国际新闻与传播等新兴增设专业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全国布局建设点自然也就较少,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表现不俗,反映该专业近十年新增设以来顺势而为,发展迅速。还有,虽然也是传统老牌专业传播学,但与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等有明确职业面向的专业相比,因专业理论性更强又无明确职业面向,该专业无论从全国布局还是从发展建设而言,都不及上述传统老牌专业。未来,随着媒介生态的深刻变化,传媒行业的转型与重塑,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也许可能缓解或调整这种专业间的结构性非均衡。第二,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存在结构性非均衡发展。一方面,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数量众多,也是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主体,无论国家级还是省级,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规模总量都要远高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另一方面,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特别是国家级)相比不同赛道高校总量而言,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比值显然远高于地方高校,尤其是在国家级的高层面建设。也就是说,中央部门所属高校与地方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既存在规模总量的非均衡,也存在高质量发展的非均衡。“双万计划”始终保持向地方高校倾斜的政策导向,且倾斜力度逐渐增大,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的战略考量。第三,经济社会发达地区与非发达地区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建设存在非均衡发展。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省域分布呈现不均衡状态,与所在地区的教育水平、传媒行业乃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入选逐渐向新闻传播教育较不发达的地区倾斜,很大程度是解决当前我国新闻传播教育不平衡发展矛盾的必要观照。未来,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如何找到合适的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路径以缓解地区间不均衡问题,仍是一项严峻挑战。

“双万计划”已降下帷幕,各地各校几多欢喜几多愁,入选的当然一定程度具有专业建设的相对优势,但没有入选的也未必建设水平“低人一等”。事实上,一些学校的有关专业建设水平绝对实力很强,但由于地域、高校或专业的统筹权衡而被“平衡”掉,也或许由于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在本校内相对处于边缘弱势地位而根本冲不出学校,特别是一些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的专业更是如此。当然,入选的专业也并非拥有了“铁饭碗”,还需要经过建设及验收才能正式获得一流本科专业的认证,因此,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获批只是建设起点,未来的建设任务任重道远。总之,“双万计划”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评选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参照系逐渐从“国家”转向“世界”,高等教育的重点建设政策由计划性转向竞争性⑦,给全国新闻传播高校和专业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发展契机,甚至有助于反向推动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进而优化新闻传播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突破当前新闻传播界人才供需不适配的困境。

参考文献:

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4/t20190409_3

77216.html,2019年4月4日。

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广东财经大学网站,https://jwc.gdufe.edu.cn/2022/0613/c4162a161612/page.htm,2022年6月13日。

③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平台以及一些地方政府与其他新闻媒体发布的消息,还有极个别数据经访谈相关专业负责人采集获得。

④王文锋、孟令坤:《示范与引领:2019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6期。

⑤王文锋、孟令坤:《适度调整与均衡:2020年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报告》,《教育传媒研究》2021年第5期。

⑥CR8表示排名前8个省份的新闻传播学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包括省级与国家级)占全国建设点总数的比重。

⑦王建华:《关于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思考——兼评“双万计划”》,《重庆高教研究》2019年第4期。

(作者王文锋系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韩国湖西大学联合博士生导师;曲芮萱系湖南理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韩勇】

猜你喜欢

双万计划省域赛道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赛道”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征服蒙特卡洛赛道
基于“双万计划”的“野外损伤的救援与处置”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思考
浅析“双万计划”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类金课建设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森林工程专业课堂实物教学探索
“双万计划”背景下商务经济学专业建设内涵探讨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无人驾驶,先上赛道如何?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