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抗逆生成机制研究

2023-07-21廖志平

经济师 2023年7期
关键词:抗逆力生成机制高职院校学生

摘 要:当今时代,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同时教育改革工作的推进也使得学术教育、职业技能培养等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思路和理念,这也格外表明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作用。作为现代人才,其不仅需要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其需要具备比较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大量的职业教育实践案例都可以表明,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識和专业技能的时候会忽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其往往会被负面的情绪、情感压力、学习困扰等负性事件所影响,从而出现了诸多的不良心理问题。为此,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进行了分析,指出应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为理性地选择面对逆境的具体处理办法,促进个体以更加积极正确的方式发展,在增强抗逆力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健康与成长。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抗逆力 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F061.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7-152-02

引言

据教育部统计,截至2021年9月,全国共有普通高校3012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86所。另具教育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有在校生3285.29万人,其中普通专科在校生1459.55万人;全国普通本专科共招生967.45万人,其中普通专科招生524.34万人。高职学生其自身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不同于普通高校学生,他们比普通高校学生面临更多的压力,容易引发心理障碍。仍然有许多高职院校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甚感棘手,感到无所适从,干预效果不尽人意。高职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大学生群体,在心理健康和抗逆力方面也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将高职生存在的问题归类为:学习问题、负性情感问题、就业问题、实习问题等四类。高职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在认知评价、情感倾向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则不如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学习效率较低;在成就感与效能感降低研究中,高职学生表现出在学习上更明显的低成就感及低效能感(王岩,2018)。高职学生掌握与运用于学习中有助于提高其学习质量、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严重不足,负性情感问题在高职生中普遍存在,且具有普遍性、易感性和起伏波动性(魏荣,2016)。对于高职生就业焦虑状况的研究而言,高职生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待就业群体,其自身面临的就业焦虑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在对河南省高职生就业焦虑问题的研究中就指出河南省高职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就业焦虑情况,而且当这种就业焦虑超过了可控水平,就会对学生就业以及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颉璐,2015)。对于顶岗实习来说,高职生走上工作岗位是自我独立的新起点,他们的能力储备、社会经验、身心状态与岗位的要求存在着差距,职业适应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普遍存在,包括:从业前景压力和执行能力压力、企业文化适应压力、人际适应压力等(任怡,2017)。国内现有研究以正向发展性指标为工具对普通大学生抗逆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作用机制的系统化探索依旧有限,而高职生的抗逆力的研究更屈指可数。

一、高职学生抗逆力生成机制的思考与研究

高职生的抗逆生成机制是从动态角度理解抗逆力产生过程如何实现的。根据布朗分布鲁纳的生态系统理论,高职生微系统、中系统与外系统之间的关系博弈共同构建了抗逆力的生成。格林菲尔德的抗逆力模型指出,个体在与其生态环境交互作用中以能力发展、问题重构及压力释放等方式完成抗逆过程。因此在此部分要回答的问题包括:高职生微系统、中系统及外系统中诸内容如何帮助其成功抗逆的?各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如何促进或制约了高职生抗逆力的生成?在此部分的深入分析基础上,形成对高职生抗逆力生成机制的理论构建,完成对高职生抗逆力过程的解释,并可通过高职生三方面生成机制的分析预测其抗逆力结果,最终达成对第三层次的干预研究基础。

通过针对学生常见的负向行为予以肯定,实际上更加有利于提高对学生的认可度。所谓有意义的负向行为,其本身就是抗逆力的主要表现。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危险因素在后期投射到了学生的身上,从而对其产生的影响。只是作为学生,当他们发现之后知道自己的力量已经无法对抗那些危险的因素了,所以会选择一种非常规的处理以及表达方式。

通过针对上述提到的风险进行分析,需要格外注意要将问题和影响区分开来,即危险因素开始逐步对学生的正常生活与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大多数都是消极的、负面的,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干预很可能会造成这种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但是,这也并不是说学生在此过程当中真的存在某些问题,或者是说学生真的做错了什么。恰好相反,学生正处在一种自我挣扎以及不断抗争的过程当中,试图通过努力以及自发的表现,尽可能实现对自我的提升,并且想尽一切的办法,满足自己的目的,这是生命的本能反应,也可以从一定的程度理解为是对命运的不屈服,是对生活的不服输,更是对人生的不放弃。这一群体往往更加愿意探索生活的快乐,寻找快乐的源泉,体验成就的价值。所以,作为成年人往往认为这种偏差行为是存在问题的,但是实际上只是将学生和危险因素之间的连接判断错误,是对于整件事情的看待视角出现了偏差。问题视角下我们更关注的是事物的危险性,但是针对抗逆力的分析与研究,则更加需要注重保护性的体现。

在现实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作为教师并不希望看到学生利用抗逆力的方式进行表现,但是如果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成功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通过抗逆力,才能够更好地发现每一位学生在困境当中生存下来所具有的能量,也正是因为有困境才能够体现出一个人厚积薄发的力量。

二、从三个方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抗逆力机制建设

为了更好地顺应我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的推进趋势,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的结构优化调整,我国部分省份已采用政策性调整方式使半数青年在学考之后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以满足社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但是,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大学生受生源类型、文化水平差异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存在自制力弱、自卑和人际交往障碍等心理与发展困境,是亟需关注的大学生群体。抗逆力是同样遭遇逆境但仍然能够良好发展的能力,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抗逆力生成与干预路径的研究能够通过外部保护网络的构建和内在潜能动力的发挥,帮助他们顺利成长,良好发展,这对社会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心理支撑方面

加强个人心理资源的提升与建设,就要求学生在未来能够切实注重自身资源的保障,为获取资源提供更多的可能。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首先需要不断加强个人资源方面的积累,其中包括了个人的特质以及来自于个人的个体支持。从前许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个人资源当中,抗逆力、家庭社会的支持都会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个人资源的积累方面更是应该注重认知能力和方法的转变,通过建立起积极向上的认知方式,进而妥善处理问题,在行动方面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勇于克服困难。这样才能够不断扩大个人支持的网络环境,即扩大了家庭方面、同学、教师等多方的支持范围。

(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从服务体系的建设角度来看,高职院校需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确保学生可以得到比较全面的心理辅导和保障。高职院校的心理辅导工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应该切实关注学生的实际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应该切实将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作为切入点,并不是为了开展教育工作从而进行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要尝试多渠道的相互融合,比如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讲解与现场实践结合起来,进而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切实得到提升。现场的践行项目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团体讲解、辅导以及素质训练,学生们可以在相互的合作关系中积极改善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效提高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形成自我调适的能力,积极利用心理防卫机制减少负面情绪的影响。此外还需要掌握减壓的相关方法,比如及时的沟通与倾诉,或者通过运动释放压力,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寻求来自于教师层面的帮助。

除此之外,必要的知识技能保障也是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要体现。作为高职院校,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所以必须要注重在职业教育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探索。当高职院校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必须能比较熟练且尽快投入到工作角色当中,所以高职院校要注重将智能模拟训练作为主体,开发对学生心智技能的全面训练,其中包括了情感、认知以及态度三个方面的集合,也可以切实为学生提供情景体验、心理疏导、综合评估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全面的评估体系,为探索出更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发展的道路做出更多的努力。

(三)政策引导方面

要想尽可能避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陷入到负向情绪当中,作为院校就必须要充分结合国家在扶持高职院校发展方面的政策与计划,切实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谋求更多的社会外部资源支持。一方面,需要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在相关方面的经济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尽可能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为充分的就业保障机会,这也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职院校学生存在就业压力的可能,避免了其出现就业方面的负向情绪。另一方面,作为高职院校也不能够停滞不前,而是应该主动探索,完善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在社会层面的口碑以及认可度,这样学生也会提高对于院校的认可,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信心。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功能的体现方面要尝试进行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并且在人才的管理方面也应该加大创新发展和管理的力度,尽可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活动。比如现阶段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社工机构欠缺的情况,那么高职院校就可以主动创办社工机构。通过积极开展社工服务,进而有效保障就业工作的推进和开展,也可以鼓励青年自主创业。在创业的过程当中尝试给予更多的扶持与帮助。鼓励学生可以深入到一线企业当中实践和锻炼,这样就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用人需要,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合作与服务方式,为高职院校学生提高竞争力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几年当中,很有可能会经常面对应激性的生活事件,进而造成了学生很容易出现抗逆力水平偏低的情况。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抗逆力水准的研究角度来看,男同学相较于女同学来说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伴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其可能会面对到的应激事件数量也会有所增多,可是抗逆力本身的水准也没有呈现出相应的变化。这就说明面对困境,学生们的处理方式还有所欠妥,并且也没有因为困境的出现从而使得自身愿意提高认知能力,切实促进自身的发展。

所以,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加强相应的个体资源培养,是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抗逆力的关键,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未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职业院校的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调查的方式分析其抗逆力情况,摒弃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切实提高干预的效果。相信在教师、学校以及社会的多方努力之下,确实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抗逆力,使得学生在面对困境的时候敢于突破自己,这也是未来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人才培养、打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关键保障。

[基金来源: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南岳学者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抗逆力生成机制与干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NY2021-04)。]

参考文献:

[1] 谢华.马克思交往理论视域下高职学生抗逆力提升路径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05):40-41+44.

[2] 汤祝琼.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抗压抗挫能力分析[J].明日风尚,2016(23):185.

[3] 付超,姚敬宇.体育教育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资本干预研究[J].现代交际,2016(20):245-246.

[4] 周海明,时勘,马丙云.职业院校大学生抗逆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5(02):16-25.

[5] 卓加鹏,王宝玉,康颖.某高职院校学生抗挫折能力探析[J].安徽科技,2014(12):41-42.

[6] 袁庆华.试论文学欣赏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芒种,2013(07):221-222.

[7] 伍淑兰.高职院校困难学生抗挫折能力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师,2012(29):11-12.

[8] 彭梅,罗尉,刘芳芳,聂霞,黄芳,王晨,魏巍.高职院校困难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03):237-239.

[9] 王红时.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2):63-64.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5)

[作者简介:廖志平(1975—),汉族,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抗逆力生成机制高职院校学生
抗逆力视角下离异家庭子女研究现状述评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刑事犯罪现场的大学生犯罪心理生成机制探讨
“网络育人”价值生成机制建构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抗逆力挖掘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
优势视角下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抗逆力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