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2023-07-20桂峰兰韩芳

党政干部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模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桂峰兰 韩芳

[摘  要]文旅产业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基礎上整合形成的产业,与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存在密切联系和差异性。当前,我国文旅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如体制机制有惯性,缺乏有效聚合;文化资源协同开发不足,创作宣传不力;缺乏专业服务团队,推动文化发展支撑力不够;旅游保护缺失,特色挖掘动力不足;等等。我国文旅产业应通过“文遗旅”“文园旅”“农文旅”“文影旅”“文体旅”等实践模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3;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23)06-0061-06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发展,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战略重点和工作任务。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文旅融合发展,为文旅产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各地推出大量的文旅融合产品和项目,为文旅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十四五”期间,我国既要突出重视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也要重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加快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1]

一、文旅产业的理论内涵

(一)文旅产业是“文化+旅游”并驾齐驱的新兴产业

文旅产业主要以文化为核心,注重文化产品、文化创新、文化传承和文化价值等,把文化作为旅游体验的重要来源和吸引点。同时,文旅产业强调旅游市场需求,以旅游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发旅游地产、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多元化产品,满足广大旅游消费者复杂多样的消费需求,从而建立起全新的旅游市场。文旅产业本质上是一种体验经济,能够实现旅游和文化的深度交融,打造跨越地域与民族的文化性旅游细分市场,促进旅游消费体验的提升。文旅产业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品和服务与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保持协调发展,坚持绿色环保和责任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文旅产业生态系统和公共服务体系。所以,文旅产业理论内涵的核心是“文化+旅游”,突出文化价值和旅游市场的融合,以企业价值、体验经济、可持续发展为保障。

(二)文旅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文旅产业是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基础上整合形成的,它的发展不仅会促进传统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而且也将影响它们在新阶段的发展方向。

1.文旅产业推动文化价值实现高效转化。文旅产业强调将文化表达和传递贯穿整个旅游体验的过程,从而使文化产业更加注重实现文化内涵的深耕和挖掘。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旅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文旅产业也鼓励和支持文化界不断开发和创新文化产品,传统文化可以在文旅产业的发展背景下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宣传,从而实现更高效的文化价值转化。

2.文旅产业提升了传统旅游业的内容品质。文旅产业是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旅游的个性化需求,强调旅游的文化和感性体验,提升了旅游产品的品质,更加注重旅游智能化、数字化和跨界创新等方面的发展。

3.文旅产业能够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够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同时能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文旅产业的发展将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创新,提高文化与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和感应度,推动旅游产品和文化价值的相互提升。

(三)文旅产业与传统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差异性

1.内涵不同。文旅产业强调“文化+旅游”的整合,以文化为核心驱动力,注重文化魅力、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价值等。传统文化产业重视文化产品、文化艺术、文化市场等,在文化表达方面强调的是艺术价值和经济效益。旅游产业则注重市场需求、客户服务、旅游品质等,在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方面强调的是体验质量和旅游效益。

2.目标不同。文旅产业将文化作为旅游产品的主要吸引点,以打造全新的旅游模式和旅游消费市场为目标。传统文化产业重在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寻找新的出路。旅游产业则注重提升旅游消费品质和旅游环境,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3.影响范围不同。文旅产业的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文化和旅游产业本身,还涉及科技、设计、媒体等多个领域。传统文化产业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艺术、传统文化等领域,旅游产业则以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市场为主要影响范围。

二、文旅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

文旅产业强调旅游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产业的旅游价值,将文化和旅游视为互补、互利的两个产业,同时也强调了旅游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交流。学界关于文旅产业的研究可以依据研究主题划分为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文旅产业的影响、文旅产业的需求与产业化四个方面。

(一)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研究

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重要资源,它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旅游开发的重点。因而,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最为丰富。郑雪莲、田磊、张淑娴认为,非遗与旅游融合有资源驱动渗透型、产品驱动重组型、市场驱动延伸型三种路径。[2]杨耀源通过研究推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实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共同发展,需要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和民族内涵,创新文化旅游产品。[3]田磊、张宗斌、孙凤芝通过研究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可以实现两个产业的相互渗透、彼此成就,但是并没有统一的模式。[4]

(二)文化创意与旅游融合研究

从全世界来看,近年来,文化创意在旅游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加速器、创新源、驱动力的作用,它能塑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价值,推动旅游市场创新,加速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唐庆提出,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文化需求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它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对知识产权进行的创新开发和营销,这种开发和营销是个人或团队依靠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进行的。[5]周雪、龚佳通过探讨旅游与文创产业的融合效应,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二者深度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6]杨永超提出,随着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消费成为其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源于产业经济、文化经济、市场基础等三个方面。[7]

(三)文旅产业的影响研究

文旅产业的影响与效应集中在文旅产业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的促进作用,文旅产业对旅游目的地发展的作用以及文化保护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等方面。李少惠、袁硕使用一般计量经济学模型和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等方法,检验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影响,在研究中发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改善了周边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有利于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提高。[8]肖洁、师小坤以扬州为例,提出经过文化、旅游两种或以上的要素相互结合、交叉渗透和整合重组,并且随着消费的升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突破了原有的产业领域,共生共赢形成新的文旅产品业态和产业体系。[9]季凯文、丁润青、王旭伟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单元,使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探究了2011—2017年省域文化资本存量与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关联特征,并分析了文化资本存量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空间效应。[10]

(四)文旅产业的需求与产业化研究

文化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互动融合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学者对文化旅游者的研究,主要从文化动机、文化感知、文化体验等角度来展开。同时,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早期单纯的文化与旅游关系研究逐渐淡化,基于产业视角探讨二者融合协调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产业融合和耦合协调两个方面。翟洲燕、安传艳、阿茹娜等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在2017—2020年的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投入与绩效水平及二者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投入与绩效水平整体呈现出从下游向中、上游省区递减的特征,投入与绩效水平耦合协调度不高,各省区之间存在“阶梯式”的差距。[11]张圆刚、张宏梅、何杨媚等通过研究发现,文旅融合与社会福祉之间存在有机联系。以高质量文旅融合推动社会福祉的内涵更加复杂,亟待理论更新,增强人民幸福感的要求尤为迫切。[12]

综上所述,学界关于文旅产业的研究成果较多,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文旅产业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文旅产业强调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要求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尊重和保护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价值,这对于文化、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传承提出了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文旅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面临较多的困境,其发展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创新。

三、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体制机制存在惯性,影响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要求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协同合作,需要对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在传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制下,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存在壁垒和利益冲突,导致信息不畅通、资源难以共享、协同合作困难等问题,阻碍了文旅融合的顺利进行。

(二)文旅资源协同开发不足,创作宣传不力

我国文化旅游产品单一、重复,难以形成整体优势,不同地区文化资源分布不均,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缺乏协同发展,导致文化旅游产品供应链不完整,影响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在文旅产业发展中,创作宣传不力导致文化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较小,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品创作过程中缺乏创新性,难以吸引游客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文化旅游产品的宣传手段单一、营销策略不足,缺乏吸引力,难以吸引游客关注和购买。

(三)缺乏专业服务团队,文旅产业运营和管理能力不足

在文旅融合发展中,缺乏专业服务团队,影响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营和管理。一是缺乏专业人才。文化、旅游、设计、营销等方面专业人才不足,影响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二是缺乏完整的服务流程。文旅产业运营中,一个完整的服务流程包括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等,缺乏专业服务团队导致文旅产业发展中服务流程不完整。三是缺乏标准化服务。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运营和管理需要一系列标准化服务,包括安全、卫生、环保等,缺乏专业服务团队造成服务标准不一致。

(四)旅游资源保護缺失,文化特色挖掘动力不足

旅游资源保护缺失是指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度经营、过度开发等行为,导致旅游资源环境被破坏、文化遗产受损严重等问题。一是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在旅游开发中,由于过度开垦、污染等原因,导致一些自然景观受到严重破坏。在一些旅游城市,由于过度开发,城市的森林覆盖率逐渐降低,水源和空气质量也受到影响。二是历史文化遗产受损严重。一些历史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过度开发、不当使用等行为,导致遗产的价值逐渐流失。在一些古城区域,由于过度经营,传统建筑逐渐被商业化,使得古城区的历史文化价值逐渐降低。三是生态系统失衡。旅游开发中,由于过度开发、不当使用等行为,导致生态系统失衡,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在一些国家公园中,由于游客过度干扰,使得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受到威胁,从而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四是文化特色挖掘动力不足。文化特色挖掘动力不足是指在旅游开发中,由于缺乏文化特色挖掘的动力,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吸引力不足。具体表现为旅游产品同质化、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旅游市场竞争力不足等。

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一)“文遗旅”形成发展新引擎

文化遗产旅游是将遗产保护与产业开发相结合,通过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解读和创新,既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又促进传统文化的复兴,构成独特文化吸引力,从而满足游客现代需求的一种文化旅游形式。[13]一是推动文化遗产旅游的国际化。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和旅游企业合作,推动文化遗产旅游国际化,扩大文化遗产旅游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二是创新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将文化遗产融入旅游产品中,创新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和文化认知。三是实现文化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同时,注重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14]四是发挥文化遗产旅游的支撑作用。将文化遗产旅游作为推动产业深度融合、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提升文化遗产旅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加强文化遗产旅游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文化遗产旅游的信息化、智能化,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文化认知度。

(二)“文园旅”引领户外旅游新趋势

文化主题公园是根据一个或一系列的主题设计的,加入文化符号与文化故事,体现人文关怀,让旅客感悟文化魅力,集游乐设施、景观、表演和展览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体现文旅融合新业态。一是多样化的主题。文化主题公园应该以各种受众的需求为导向,开发多样化的主题,比如科技主题、儿童主题、动漫主题等,吸引更多不同类型的游客。二是注重文化内涵。未来的主题公园应该更注重文化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主题公园的设计和服务中,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三是强调环保意识。文化主题公园应该强调环保意识,通过节能减排、废物处理等方式,保护自然资源。四是数字化服务。未来的文化主题公园应该注重数字化服务,比如引入智能化、自动化的管理系统,优化游客的服务体验,降低管理成本。五是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未来的文化主题公园应该注重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比如加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丰富游客的娱乐体验。

(三)“农文旅”擘画乡村振兴新场景

乡村文化旅游分为乡村文化景观欣赏和乡村文化活动体验两个主要内容,主要表现形式是传统村落、特色小镇、乡村遗迹以及农业活动等,既以旅游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又以乡村文化满足游客需求。乡村文化旅游是以乡村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旅游活动。乡村文化旅游建立在乡村文化原真性和独特性基础上,不仅有助于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还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是体验式旅游。乡村文化旅游应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通过乡村美食、民俗活动、手工艺制品等,让游客深度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和乡土风情。二是环保旅游。未来的乡村文化旅游应该注重环保,通过推广环保理念,减少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旅游和环保的和谐共存。三是农产品体验。乡村文化旅游也应该注重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通过打造农业体验项目、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促进当地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四是多元化服务。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应该注重服务体验的多元化,包括住宿、交通等方面的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体验。未来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在传承和保护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注重体验式旅游、环保旅游、农产品体验和多元化服务,推动文旅融合,实现乡村经济发展。

(四)“文影旅”拓展生活旅游新图景

影视文化旅游作为影视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旅游研究中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影视文化旅游是以影视作品为主题的旅游活动,通过游览影视拍摄地、参观相关博物馆、体验电影主题乐园等方式,深入了解电影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丰富游客的文化体验。一是建设更多的影视基地和博物馆。应该加大对影视基地和博物馆的建设力度,打造更多具有代表性的影视旅游景区,提高影视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可以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电影的魅力。二是加强对影视作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播。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游客了解影视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三是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提供更加便利、贴心的服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四是加强市场推广。应该加大市场推广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推广,提高影视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文体旅”释放城市发展新活力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体育旅游也是旅游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细分市场之一。体育文化旅游是一种将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相结合的旅游形式,它将旅游和体育两个产业结合起来,以赛事和运动为媒介,通过游览体育场馆、参观体育博物馆、观赏体育比赛等,向游客展示体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色。一是丰富旅游产品和体育赛事。可以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如马拉松、足球比赛、篮球比赛等,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赛。同时,可以开发更多的体育文化旅游产品,如观赛旅游、运动健身旅游等。二是建设体育博物馆和主题公园。可以借助体育博物馆和主题公园,通过展品和体验设施等,向游客介绍体育文化的历史和发展。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数字化技术,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

参考文献:

[1]杨惠玲.酒店文化与员工服务行为的关系探讨[J].商展经济,2022(11):106-108

[2]郑雪莲,田磊,张淑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特征及旅游融合路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7(8):998-1002+1024.

[3]杨耀源.文旅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J].社会科学家,2021,288(4):64-69.

[4]田磊,张宗斌,孙凤芝.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21,309(5):123-128.

[5]唐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评《理论与实践: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22,37(5):115-116.

[6]周雪,龚佳.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399(7):59-60.

[7]杨永超.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消费机制研究[J].学术交流,2013,233(8):208-211.

[8]李少惠,袁硕.文旅融合对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影响:本地效应与空间溢出[J].图书馆建设2022(1):1-16.

[9]肖洁,师小坤.文旅融合对社会福祉的影响——以扬州为例[J].旅游学刊,2019,34(7):6-8.

[10]季凯文,丁润青,王旭伟.文旅融合新视域下文化资本对旅游业的影响效应——基于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5(3):314-323.

[11]翟洲燕,安傳艳,阿茹娜,等.文旅融合背景下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产业成效测评与发展构想[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40-50.

[12]张圆刚,张宏梅,何杨媚,等.文旅融合发展的社会福祉效应研究:逻辑诠释、测度与机制框架[J].经济地理,2022,42(5):233-240.

[13]邵明华,张兆友.国外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与借鉴价值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8):37-46.

[14]杨丽霞.对我国文化遗产旅游发展的一些思考[J].旅游学研究,2007(2):212-215.

责任编辑  魏亚男

[收稿日期]2023-05-05

[基金项目]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国家课题转列项目“‘十四五时期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主持人桂峰兰。

[作者简介]桂峰兰(1984—  ),女,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韩   芳(1986—  ),女,辽宁沈阳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民营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模式创新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
基于手机应用软件的幼儿园家园联系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