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山区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的措施与成效

2023-07-19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牧局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3年6期
关键词:机具全程示范区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农牧局

□ 任启顺

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指以机械化为主导、玉米田间生产各环节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的玉米高效生产技术,主要环节包括:机械化耕整地、机械播种施肥、机械除草施药和机械化收获。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可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良种、肥料等生产要素的增产作用,显著提高玉米单产,有效实现玉米种植的标准化、规模化,大幅度提高我国玉米市场竞争力。我国粮食总产30%来源于玉米,稳定和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和规模效益,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当务之急。

一、主要推进措施

松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赤峰市中南部,年平均气温7.5 ℃,年日照时数2950小时,年降水量400mm 左右,无霜期110—135 天,处于东北春玉米黄金产业带,是玉米优势区。多次被国家农业部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粮食产量居赤峰市之首,全国200 个产粮大县之一。松山区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自2014 年实施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专项项目起开始推广。

1. 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安排部署玉米全程机械化推广实施

根据松山区玉米播种分布情况,每年制定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编写技术培训材料,建设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落实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模式,在组织实施、技术指导、资料整理、技术培训、宣传发动、数据监测等各方面,把责任落实到人。

主要措施有:对示范区服务主体人员进行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宣传指导,印发技术明白纸、政策法规宣传单等宣传资料;分期组织技术培训班,对农民、农机操作手进行培训指导;引导选型购置机具,完成机具配置;召开春季现场会,进行玉米机械春耕春播工作引导;召开药物除草机械中耕除草现场会推广机械中耕技术;召开机收演示会推广机械化收获、还田技术;定期进行监测,包括苗情调查(查苗、定苗、补苗),土壤水分,温度测定,收获后测产分析总结。

2.结合实际,制定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有效方法

2014 年,通过农业部立项申请安排中央资金50 万元,依托太平地镇洼子村松山区金秋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太平地山前村富农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2 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示范区,示范区面积2 万亩,每个示范区建对比试验田面积100 亩。主要流程:确立推广大型联合整地→机械播种(免耕播种)→田间管理(机械中耕、除草+化学除草)→机械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015—2016 年,继续开展玉米机械化生产推进行动,进一步标准化、规模化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

2017 年,制定了松山区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整乡推进行动实施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在安庆镇、太平地镇建立2个玉米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安庆镇北道村、皇姑屯村和太平地镇山前村、碱洼子村、大五十家子村,提升玉米机收和产后烘干机械化水平和产中机械化作业质量,主攻高效低损收获、烘干机械化。

2018 年,制定了松山区整乡推进主要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实施方案,在安庆镇北道村、皇姑屯村,太平地镇山前村、碱洼子村、大五十家子村,哈拉道口镇王家地村、哈拉道口村,示范种植面积5 万亩,重点提升玉米种植机械化装备质量和作业水平,主攻粮食烘干、玉米籽粒直收、标准化深松整地、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技术。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2014 年以来,通过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实施,农机合作社全程机械化水平迅速提高,区域农机社会化水平得到提高。

1.机具配置趋于合理。全程机械化实施以后,减少了农机资源浪费,提高了农机使用率,而且,农机户认识大有改观,许多农民对农机装备的科学配置、购买意向、有效利用不再盲动,向合作经营靠拢的意向不断增强。值得一提的是,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以后,其工艺路线与农机农艺技术要点、工艺流程有机结合,不但辐射带动了规模化种植,农民对土地流转观念进一步加深,数据显示,经济效益提升了15%以上。

2.社会效益显著。随着新机具、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近70%的农民可从传统农业中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很好地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改善。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以后,通过秸秆还田、深施化肥、机械深松等技术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疏松了土壤,减少了水分和养分流失,区域生态效益显著改善,对于增加粮食产量、减少焚烧秸秆、减少环境污染发挥有效作用。

4.实现了节本增效。经过连续五年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及推广,带动了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据统计,松山区各项农机化指标达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评价标准,其中,玉米机耕率达到98.28%、机械化种植率93%、机械化收获率74%、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率89.4%;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60.6%;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84%。不仅如此,标准化作业实现了节本增效。五年试验数据显示,玉米亩增产5%左右,亩均增产40 公斤(原亩产800公斤);节约种子1.5 公斤/亩,节约化肥5 公斤/亩,节约费用35 元/亩;使用化学除草技术,减少用工费用20 元/亩,节本费用55 元/亩。

三、主要经验

总结五年实施主要经验,离不开加强组织领导,依托服务能力强、发展规模大、规范化管理的农机合作社,示范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

一是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根据各个示范区实际情况,一定要形成规模化种植。

二是抓好玉米机收秸秆直接还田环节。示范区统一实施机械化收获作业,签订作业合同,逐一落实作业任务,按照标准和程序进行作业。

三是推广机械化深松技术。示范区统一实施农机深松作业并进行机械整地,组织签订作业合同逐一落实作业面积,按照补贴标准和程序进行作业补贴。

四是抓好机具选型和配套工作。制订机具配套方案,把购置补贴资金向示范区所需机具和承担作业任务的农机服务组织倾斜,达到要求所需配套水平。

五是开展技术培训。组织承担示范区作业任务的农机手,特别是新机操作手进行技术培训,人机对号,不留盲点,结合农时,开展系统培训。

六是制定技术模式与路线。农机与农艺相融合,制定各生产环节机械化作业规范、规程,确定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作业模式和路线。

七是制定职责。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加强监督,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宣传。

实践证明,玉米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降低劳动强度,而且能够确保各种农业技术措施实施到位,提高玉米产量,实现农业节本增效。通过玉米全程机械化技术在松山区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农民群众的传统观念逐步改变,为松山区早日实现全程机械化的现代化农业积累了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机具全程示范区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