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空中神炮手”和他的“神炮中队”

2023-07-19叶青松

党史博览 2023年7期
关键词:志远空战射击

叶青松

1964年,毛泽东接见空军某部指战员。前排左一为鲍寿根

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坐在观礼台上的浙江省金华市军队退休干部鲍冬梅,看到阅兵战旗方阵中出现“神炮中队”荣誉军旗时,心潮澎湃。“神炮中队”荣誉称号是她父亲鲍寿根任中队长时获得的。鲍冬梅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勤学苦练,在初级教练机上实现了放单飞

1949年5月6日,第二野战军第12军35师从严东关(今属浙江建德市)渡过富春江,沿兰江东岸向兰溪进军。34师由万松镇(今属建德市)沿兰(溪)寿(昌)公路追歼南逃的国民党军,钳击兰溪。两个师于当日午后挺进至兰溪城北地区,旋即沿金(华)兰(溪)铁路展开,先头部队从北门突入城中。接着,两个师兵分两路,从北门、东门整队入城。兰溪宣告解放。

出生于浙江兰溪的鲍寿根,时年18岁。鲍冬梅对笔者说:“我父亲是1931年出生的。父亲9岁那年,爷爷在逃荒中吃了霉烂的粮食,中毒身亡。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我父亲进入地主家的大门,放牛、砍柴。沉重的扁担把我父亲的左肩整整压低了3厘米。直到解放后,他才第一次感到人间的温暖。兰溪解放第3天,我父亲参加了自己的队伍,拿起了枪。”

1951年3月,鲍寿根在陆军部队当上了排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朝鲜进行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

身为步兵连排长,鲍寿根和战友们一起,接连3次向上级打报告,请求参加志愿军。鲍冬梅说:“我父亲要求上前线,结果终于批准了。出乎我父亲意料的是,不是让他去朝鲜,而是让他去航校,学飞行。所以,他走的时候,步兵那些战友们跟他说,原来咱们一块在地上打,现在你上天了,你好好打。因此,我父亲下决心,要好好学飞行。”

1951年11月,鲍寿根来到空军长春第一航校学飞行。他成了新中国第3批飞行员中的一员。

到航校学习飞行,横在鲍寿根面前的第一道难关是航空理论课。鲍寿根从小就没有上过学,参军以后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在部队也仅学了几百个字,现在要他学习非常复杂的航空理论,要学会计算公式,特别是跟空气动力学有关的那些公式,不要说让他背下来,他连听都没听说过。

鲍寿根进航校的时候,中央军委发出“向文化进军”的号召,要求全军实施文化教育,一场以文化教育为训练中心的热潮,正在全军各部队掀起。这样一来,航校为飞行学员专门配备了专职文化教员,给鲍寿根开了小灶。鲍寿根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和钻研航空理论。上课时,他专心听讲。许多理论知识,他白天想不通,就晚上接着想,躺在床上,一边想一边用手指在身上画,星期天还找专职教员补课。

鲍寿根学飞行,如同赶鸭子上架。鲍冬梅说:“一开始,我父亲也想打退堂鼓,但是说句实在话,他起这个念头的时候,也在反思:我为什么来?我为什么参这个军?我为什么打这个仗?我为什么要学这个飞行?当所有的这些东西在我父亲心目中有一个非常清晰答案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他也要咬牙闯过去,所以最后他学成了。”

那么,鲍寿根清晰的答案是从哪里找到的呢?鲍冬梅说:“道在圣传修在己。当年航校的大队长给了我父亲找到答案的金钥匙。”

航校大队长李玉信对鲍寿根等学员说:“党培养我们工农同志学飞行,有着战略意义。飞机驾驶杆要掌握在你们的手里,人民的江山要靠你们来保。你们只要有志气,再大的困难,也不会被吓倒。”

鲍寿根

鲍寿根听了李玉信的话后,在日记中写道:“飞行是党的事业,一定要飞起来!党在陆军基础上建设空军,以工农为骨干建设空军,为什么呢?因为人民江山要靠我们工农骨干保!”

在航校,鲍寿根对每一个定律、公式,不论有多么深的道理,最后总是把它弄通。在学习理论的幾个月里,他星期日不休息,平时不看电影,几乎占用了一切休息时间,克服了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以全部5分的成绩,结束了航空理论的学习。

鲍寿根突破了一个难关,又遇到了另一个难关。在初级教练机上带飞的时候,尽管他苦心练习,但是手脚总不听使唤,操作动作达不到要求。鲍冬梅说:“理论和实践是两回事。我父亲对我讲过,当时他上到那个驾驶舱的时候,就是眼花缭乱。”

鲍寿根第一次驾飞机上天的那一天,第一个起落。刚上天,教员问他:“机场在哪里?”鲍寿根东张西望,就是找不到。他下了飞机,脚一着地,就呕吐起来。这一切,鲍寿根坚持着逐步适应,丝毫没有动摇学飞行的信念。可是,就是手脚不听使唤,起飞方向老是保持不好,教员带飞了70多个起落,他还是不能放单飞。

鲍冬梅在采访中对笔者说:“当时,一般学员由教员带飞40个起落,就可以单独操纵飞机上天,而我父亲呢,由教员带飞了70多个起落,还不能放单飞。有的同志替他担心,猜他一定要灰心丧气了。可我父亲一不吱声,二不皱眉头,三不叹气,还和往常一样,埋头苦学技术。”

教员帮鲍寿根找难点,他自己也把起飞时的动作一点一点地讲给教员听。教员听了鲍寿根的介绍,发现他手脚动作配合不好,精力分配不当,起飞时头部偏向,天地线看得不正,所以方向保持不好。原来这是因为小时候在地主家挑担把左肩压低了,造成了左肩低右肩高,导致整个人的视线也倾斜了,自己还浑然不觉。鲍寿根向教员保证说:“毛病找到了,我一定能克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鲍寿根终于掌握了动作要领,在初级教练机上实现了放单飞。

1954年9月,鲍寿根航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人民解放军航空兵第6师16大队2中队担任飞行员。一年后,他被提升为2中队中队长。

左右开弓,成为“空中神炮手”

鲍寿根任中队长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提高空中射击技术水平上。他对全中队飞行员说:“只能驾驶飞机上天,不能以准确的射击消灭敌人,就算不上一个合格的歼击机飞行员。但是,掌握高超的空中射击技术比掌握驾驶飞机的技术更加不容易。就拿打空靶来说吧,由目标机拖着的直径0.8米的靶袋,这在攻击机的瞄准具上,像铜钱一般大的光环里看起来,就是一根细长的香烟那么大;在射击的一刹那,要将这根细长的‘香烟稳稳地套在铜钱般大的光环里,差一丝就打不中,更何况双方的飞机都在大速度地运动中呢!”

在掌握技术的过程中,鲍寿根带领他的中队从不走捷径。他对于每一次飞行中的经验体会,都会在飞行之后一个不漏地记下来。

几年下来,鲍寿根光记录飞行体会就用了厚厚几十个笔记本。每隔一段时间,鲍寿根还要把这些笔记系统地加以整理。正是鲍寿根注意总结经验,每一次飞行都有新收获。长期的飞行实践,让鲍寿根积累了一整套发挥飞机性能的操作经验。他操纵飞机得心应手,飞机完全听他使唤。射击练习器是个简单的工具,但鲍寿根不仅练习它,还设法改进它,使其速度接近空中的速度,以提高地面苦练的效果。机场上长的狗尾巴草,样子很像拖靶,鲍寿根就经常采下来,插在图囊上,一有空就拿出小飞机模型对着狗尾巴草练习攻击。有时候,他还和别的飞行员用两辆自行车,一辆上面拴上一块板子当拖靶机,一辆当攻击机,相互练习跟踪瞄准。

1956年,鲍寿根在27次对空靶射击中有24次命中靶标,完成率达88.9%。同年11月,空军在天津杨村组织有各军区空军代表队共48名优秀飞行员和机组参加的空中射击、轰炸校阅比赛。鲍寿根取得空靶射击第1名的好成绩,被授予“优等射手”荣誉称号。

1961年,鲍寿根以30发炮弹命中15发的成绩,打破了由他创造的空军空靶射击最高纪录。但是,他并不满足于这些成绩。空靶射击按照习惯都是从右边进入攻击。鲍寿根想:难道在空战中,敌人总是乖乖地让你从右边攻击吗?如果当时只有从左边进入攻击的机会,而自己偏偏没有掌握这个本领,岂不贻误战机?想到这里,他下定决心:为了在空中消灭敌人,一定要练好左右开弓的本领。

当鲍寿根把这个想法告诉战友们后,有人怕他丢了“原有本领”而打不好,影响成绩,有损“空靶射击第1名”的声誉。鲍寿根说:“我们是为了实战才练兵的,2分也好,5分也好,只有在实战中打下敌人飞机才能算数。”

当鲍寿根把“左右开弓”的训练计划上报后,上级领导大力支持,很快批准了。

尽管领导很支持,但中队还是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左右开弓好是好,就是‘剃光头不好看。”

鲍寿根说:“‘剃光头有什么不好看,我们不能像泥瓦匠干活,齐不齐,一把泥,现在剃几次‘光头,找出原因,就会在将来的实战中让炮弹长上眼睛。”

在第二次实弹射击中,由于鲍寿根还没有熟练掌握从左边进入攻击技术,果然剃了个“光头”,没有打中空靶。他一连熬了两个夜晚,反复寻找原因,终于精确地画出了从左边进入攻击的方案图。

鲍寿根拿着新攻击方案图,反复进行演练。

实弹校阅又开始了。那一天,拖靶机拖着长长的白色靶袋,升上天空。紧接著,鲍寿根驾驶着银鹰腾空而起。在空中,鲍寿根施展了左右开弓的射击技术,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直向靶袋飞去。

半个小时后,拖着靶袋的飞机朝着机场飞来。飞行员一按电钮,靶袋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向机场滚坠下去。在机场等候的人们一起拥向靶袋。训练参谋一面数靶袋上的窟窿,一面画记号。最后,训练参谋大声宣布:“鲍寿根同志,炮弹命中15发!”

整个机场轰动了,人们赞叹说:“鲍寿根一下子就打了5个优秀,真是空中神炮手!”

“空中神炮手”向“铁杆僚机”请教

1962年5月,鲍寿根受邀到兄弟部队传授“空战”经验。

鲍寿根知道,兄弟部队有一个很有名的僚机飞行员叫徐志远。徐志远当僚机以来从来没有掉过一次队,素有“铁杆僚机”之称。出发前,鲍寿根就想把徐志远的经验学到手。

经上级批准,鲍寿根和徐志远同时上天“空战”。

“空战”开始后,鲍寿根在前面飞,一连做了几个摆脱动作,都没有把徐志远甩掉。后来,二人交换位置,徐志远也没有甩掉鲍寿根。

“空战”结束后,鲍寿根由于射击照片数不够,只得2分,而徐志远则攻击3次命中1次,得5分。消息传出,人们都说“空中神炮手”败给了“铁杆僚机”。

鲍寿根内心则充满喜悦,因为他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向徐志远取经的。在休息室,鲍寿根一再对徐志远道谢。当晚,他把徐志远的经验详细地记录在笔记本上。

鲍寿根回到2中队后对大家说:“这回在好手面前又暴露了一个缺点,可解决了跟踪的一个大问题。”

鲍寿根和队友进行反复研究和试验,不仅熟练地掌握了徐志远的操纵动作,还使动作有了新的发展。

3个月后,徐志远接受邀请到16大队交流经验,二人又进行了一次“空战”。与第一次不同的是,鲍寿根攻击3次,3次命中,徐志远却始终没有找到攻击机会。

鲍寿根不仅向老飞行员学习,还向新飞行员学习好的飞行经验。有一次,16大队大队长在讲评会上提到,3中队飞行员崇恩才拉盘旋很快,鲍寿根就立即登门求教。

鲍寿根不但仔细听,还认真地用笔在小本子上记下来。鲍寿根有些东西没有听明白,就提议崇恩才再说一次。后来,经批准,他们两人飞了一次“空战”。鲍寿根从崇恩才身上又学到了新经验。

鲍寿根不但好学,还善于用脑。有人抱着找窍门的心态向他讨教射击经验,鲍寿根说:“你见过打乒乓球吗?推来挡去,就是那么几下,可是下的功夫不一样,打得好坏也就大有差别。射击动作就那么几条,就看你练得到不到家!”

“神炮中队”在鲍寿根(右一)带领下探索新的战术战法

为了练习打得准,鲍寿根各种办法都用上了。射击练习器是一个简单的工具,可鲍寿根与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坐就是半天。在机场值班时,他拔根狗尾巴草,插在图囊上,用飞机模型比画着练习攻击。有时还和飞行员骑着自行车拖块木板子,互相练习瞄准。就连抽烟的时候,他都拿着飞机模型对着燃烧的烟头瞄几下。对于鲍寿根来讲,不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时间,只要有机会就练习。有一次,鲍寿根看杂技表演的时候,那个耍盘子的表演的熟练技巧吸引了他,看得出了神。回部队的路上,他对同伴萧志高说:“你看人家这手硬功夫,全是练出来的。咱们应当很好地向人家学习!”

经过几年的训练,鲍寿根在空军部队名气越来越大,只要一提到他,人们都知道是一个打得准的“空中神炮手”。1963年3月23日,空军举行对直线目标进行攻击空战技能竞赛。那一天,鲍寿根在8000米高空,就像老鹰捉小鸡一样,一头猛扎下去,在短短的几秒钟就瞄准了目标,进行了精确射击。

自此,鲍寿根成为全军颇负盛名的飞行技术尖子。《解放军报》《空军报》连续报道他的事迹。空军党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部队学习鲍寿根的飞行经验。《空军报》还专门开辟了学习鲍寿根的专栏,每天都用大版的篇幅登载鲍寿根的事迹和照片。

鲍寿根不仅在部队出了名,还让国民党空军闻风丧胆。退据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不甘心失败,叫嚣着要“反攻大陆”,国民党空军飞机不断窜犯大陆沿海领空。中央军委决定,空军各飞行大队轮换入闽作战训练。1963年夏,鲍寿根所在的16大队奉命入闽作战训练。鲍寿根首次起飞迎战,国民党空军的指挥员就在话筒里喊:“中共‘空中神炮手鲍寿根起飞了,我机立即返航!”

与2中队同时被授予荣誉称号

1963年底,从福建轮换作战训练回来后,空军多次组织交流空战训练经验,鲍寿根作为空战射击能手,在交流会上传授比武经验。比武带有考核性质,谁都希望自己得胜,但是鲍寿根每次交流,总是公开自己的“绝招”,详细地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动作,一点也不保留。每一次比武都是如此。鲍冬梅说:“我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他和40大队副大队长余耀忠进行‘空战表演的故事,流传很广。”

鲍寿根和余耀忠都是空军部队的尖子飞行员。以前,他们多次“交锋”,在空军部队参加多次机组校阅比赛,可以说是一对旗鼓相当的优胜者。其实,他们在沈阳军区空军组织的射击试点班学习时,成绩出众,就难分伯仲。这次,他们一个是16大队的中队长,一个是40大队的副大队长,进行空中比武,真是“棋逢对手”。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鲍寿根一见到老战友余耀忠,就把自己“空战”的全部“绝招”端了出来,连准备好的几套动作都和盘托出。

余耀忠一听,也说出了自己的对策。鲍寿根听后,还向余耀忠提出建议,要他用什么动作来对付自己最有利。两人推心置腹,越谈越投机。他们不仅谈空战动作,还谈训练指导思想。他们交流后,上天“空战”。他们比了3个回合,结果余耀忠输了。鲍寿根针对余耀忠的动作缺点,坦率地谈自己的看法。鲍寿根和余耀忠比武传经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还登上了《解放军报》。

荣誉军旗“神炮中队”

鲍寿根说:“一个人的本事再大,只顶一个人用;大家的本事都过硬了,才能打胜仗。”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队一度出现计较分数现象,相互之间不好好研究,到了天空不讲战术,生拉硬拽,都想找一个比自己弱的对手飞,怕丢分多,影响评先进。鲍寿根的僚机飞行员张秉治,连续两次得了2分,就沉不住气了,对鲍寿根说:“咱不是你的对手,以后咱俩别在一起飞‘空战吧!”

鲍寿根从张秉治的意见中及时发现了苗头,在讲评中对单纯追求表面成绩,不讲实际效果,追求个人荣誉的思想,提出了严肃批评。为了让大家深刻认清这种思想的危害,鲍寿根运用过去战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去激发大家钻研技术的积极性。鲍寿根在讲解击伤国民党空军上校副大队长汪梦泉的战例时说:“敌人是很狡猾的,我们平时训练,脑子里要有活的敌机,而且要练在敌人前面,才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如果只想轻轻松松地捞个5分,打起仗来就要吃大苦头。”张秉治后来成了一名优秀僚机长。

鲍寿根总是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问题。一次,大队组织集体讲评会,2中队飞行员边金声在飞行中接连出现违反规定的现象,受到大队长的批评。边金声不但不接受批评,还表现得很不冷静。鲍寿根知道边金声的身世和个性,回到中队后,没有直接批评边金声,而是从提高阶级觉悟入手,启发边金声认识自己的错误,说明大队长的批评完全是出于同志间的感情,是为了党的事业,是为了同志们的进步。鮑寿根一直说得边金声流下泪,承认了错误,主动在支部大会上作了检讨。

在支部大会上,鲍寿根指出党员、飞行员盛士法对别人提意见时不冷静,接受别人意见不够虚心,分析这个缺点的危害性,提出克服办法的建议。盛士法觉得鲍寿根讲得很有道理,便在本子上经常把鲍寿根的话记下来。

鲍寿根在中队经常开展民主练兵活动,人人献计献策,想尽一切办法缩短训练时间,结果1年的飞行训练任务,只用3个月就完成了。在他的精心传教和带领下,全中队掀起比学赶超的练兵热潮,机场、宿舍、教室、饭堂,甚至往返机场的汽车,都成为钻研战术和苦练技术的场所。他带领2中队运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战例,学习经验,从苦练摆脱和反击动作入手,经过地面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飞,改进了战术技术方法,实弹射击成绩不断提高。2中队在1963年底考核中,有9人被评为“一级射击能手”。

1964年全军开展了大规模的练兵和比武活动。各部队分别组织比武和军事汇报表演,把大比武同开展创“三手”(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抓尖子,带动部队整体素质的提高。鲍寿根带领部队参加全军大比武空中射击比赛,30发炮弹命中15发,创造了空军最好成绩,获得了全空军第1名。1964年9月29日,人民解放军空军授予2中队“神炮中队”荣誉称号,同时授予鲍寿根“空军神炮手”荣誉称号。鲍寿根先后4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鲍冬梅(右一)在国庆70周年阅兵观礼台上

正史是這样记载“神炮中队”事迹的:空军第6师16大队2中队,组建于1950年。2中队在国土防空作战和日常战略训练中,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战术技术,以敢于拼搏、射击准确而闻名空军。1956年11月8日,参加空军组织的空中射击、轰炸校阅比赛,中队长鲍寿根取得空靶射击第1名。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全中队掀起练兵热潮,有50%的人员被评为优秀射手。他们还认真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和国土防空作战中的典型战例,学习其他部队经验,从苦练摆脱和反击动作入手,经过地面反复研究和多次试飞,改进了战术技术方法,实弹射击成绩不断提高。1963年有9人被评为“一级射击能手”。1964年鲍寿根又以30发炮弹命中15发的成绩,打破了由他自己创造的空军空靶射击最高纪录。同年9月29日,空军授予2中队“神炮中队”荣誉称号,授予鲍寿根“空军神炮手”荣誉称号。

鲍冬梅说:“我父亲调到山西临汾第12航校当飞行处副处长后,空军党委为了发挥他这个老先进老典型的模范作用,准备提升他为北京军区航空兵第17师副师长,后经北空(北京军区空军)党委研究,决定任命他为北京军区空军副参谋长。1977年11月17日,我父亲飞行完最后一个飞行日就要去上任了,不料为了获得完整的试飞资料,在带飞高难度动作‘乌比斯反螺旋飞行训练时,因飞机失事牺牲了。那一年,我父亲才46岁。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我看到天安门广场上百面阅兵战旗乘车开过来的时候,心里默默地向我父亲报告,你亲手打造的荣誉军旗‘神炮中队在队伍中,‘神炮中队继承了你的遗志,发扬着你的光芒,正阔步走在新时代建军大道上!”

(作者声明:本文由《党史博览》独家编发,未经允许,不许转载、摘编、上网等)

猜你喜欢

志远空战射击
画与理
最强空战王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Atom interferometers with weak-measurement path detectors and their quantum mechanical analysis∗
空战之城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
香喷喷的年哟
“85:0”的叙以空战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and Its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