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赏识教育的探究

2023-07-18段春燕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开展途径赏识教育小学语文

段春燕

摘  要:开展赏识教育能够发现学生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级阶段,教师的鼓励和支持能让他们获得成就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积极地迈向更高的学习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借助本学科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内容中的相关因素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赏识教育;开展途径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周弘老师都提倡赏识教育,这是一种在承认和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开展的教育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获得自我价值感及增强学习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都渴望被教师理解和尊重,如果他们长期处于被赏识的学习环境中,会萌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会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开展赏识教育,使賞识教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力支点,借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从而更积极地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获得能力的提高和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从赏识教育的含义入手,对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赏识教育的意义和具体途径展开了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师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不是表扬,而是在看到他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后给予的重视、赞扬等,是对他人某些能力、优点的欣赏或赞赏。因此,从字面含义来理解,赏识教育就是一种将认识、欣赏、教育融为一体的教育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认识是前提、欣赏是过程、教育是目的。同时,应该认识到,赏识教育不是单纯的表扬和鼓励,而是通过赞扬学生的行为结果来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正确行为,通过欣赏学生的行为过程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的正强化教育,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更明确的发展方向。

二、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赏识教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学生克服自卑和恐惧心理

小学生因年龄小,生活阅历缺乏,知识积累较少,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是比较敏感的群体,常常会因为没有做好某件事而产生自卑或恐惧的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采用有针对性的手段来引导,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恐惧等不良心理,以免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赏识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和恐惧心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进步,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教师要向他投以激励的目光或肯定的眼神,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这样他就能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并逐渐克服不敢回答问题、害怕回答错误的恐惧和自卑心理。

(二)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教师是权威、是主体,而学生通常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对教师通常是怀着敬畏或畏惧的心理,师生间缺乏交流和沟通,也缺乏相互的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学氛围是沉闷的,学生也提不起学习兴趣,学习效率自然也不太高。而开展赏识教育,教师会主动与学生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鼓励和指导学生,这样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是平易近人的,也会主动亲近、交流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就会建立起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能进一步加强师生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进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发散思维,有效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特性和潜能。针对学生的这些特性,小学语文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心态和能力,对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多给予正面评价,鼓励他们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得到表扬和鼓励后,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和探索中,他们的学习潜能在这一过程中能得到挖掘和发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观察和认识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性,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就感,进而以更积极的状态投入语文学习。

(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够彰显出一个人的修养与学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其做一名优秀文明的好公民奠定基础。学会赏识他人本身就是一种高素质的体现,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做好表率。赏识教育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更多的语文知识,如主动阅读优秀书籍,看与优秀人物相关的视频等。这样可以慢慢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逐渐形成较高的语文素养,同时,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也能逐步得到培养和锻炼。

三、小学语文课堂开展赏识教育的途径

(一)创设开展赏识教育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环境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创新意识更强烈,和教师、同学的交流也会更多。基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要想保证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从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入手,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地表达自己对某个人物、某段文字的认识和理解,或者对某件事的看法,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客观的评价,主要以正面评价为主、提醒启示为辅,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赞赏,并在教师的赏识教育中获得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例如,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时,让学生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小虫子的实际情况。具体的游戏过程为,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讨和表演出小虫子在不同环境或情形下的动作、神态,而且要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这样的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且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在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根据各组的表演给予相应的评价,当然要多看到学生在表演中的优点,以正面评价为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激发,学习热情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能突破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获得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

再如,当学生回答完问题或发表完自己的看法后,不论他们答案或观点是否正确,教师都要对他们积极发言的行为给予肯定,并表达自己的欣赏,以此来让学生受到鼓舞、得到认可,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被赏识教育的氛围包围,他们就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之后的语文学习中,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二)为学生提供被赏识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他们学习或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有快慢之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差异,不能要求每位学生都能达到统一标准,而应当为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学习任务和评价标准。尤其是对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教师更要多关注,如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难度,争取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都能有一定的收获。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教师应主动给学生提供被赏识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接受赏识教育的平台,让他们都有机会得到师生的赏识、赞扬,进而体会到被鼓励、被表扬的兴奋感和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产生更高的热情,有更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了得到更多的赏识会更加积极进取。

例如,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堂教学目标是唤醒学生保护地球的意识,让学生知道地球只有一个,必须要爱护地球,并付诸实际行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自己在平时是否会想到要爱护地球,具体的实际行动有哪些。学生都知道保护环境就是爱护地球的表现,所以他们会争先恐后地发言,如“看到地上有垃圾,自己会随手捡起来。”“在户外玩耍时,不随意践踏草坪和攀折树枝。”“看到有同学在教室里、校园里乱扔垃圾,会告诉他这种行为是错误,爱护环境要靠大家。”“用妈妈洗菜的水浇花。”……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要对学生各种爱护地球的做法给予肯定、表扬,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是值得被赞扬和学习的,自己也能成为同学和家长的榜样。同时,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赏识和赞扬后,会对语文学习更有热情,形成环保意识,并且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通过多种方式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三)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闪光点开展赏识教育

开展赏识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手段,而要想高效地开展赏识教育,教师必须要发自内心地赏识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借此来赞扬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入地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赏识教育不仅要肯定学生、表扬学生,更重要的是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结合学生真正的闪光点进行恰当的表扬,让学生认为自己获得的成就感和自己的实际能力是匹配的,这样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咏柳》这首古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所表达的内容,有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较差但擅长绘画,所以用画画的方式把古诗的内容、意境描绘了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这一闪光点,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表扬他们对古诗的内容理解正确。有的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背诵整首诗,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学习该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有了教师的赏识和赞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会更积极主动,他们的更多闪光点将会展现出来,进而给教师开展赏识教育提供更多的切入点。

(四)遵循适度赏识的原则,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赏识不是单纯的表扬和鼓励,开展赏识教育,教师要把握好赏识的“度”。人们常说“过犹不及”,若教师只是为了让学生高兴而一味表扬,不仅无法带给学生真切的情感触动,也会逐渐使学生对赏识教育“免疫”,甚至会使学生对自我认知产生偏差。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教师应在学生获得必要的成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赏识,这有助于学生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来认识自我,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目的是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各个学生的特长,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发现,有的学生“浑水摸鱼”,在小组合作中并未参与讨论活动。针对这种情况,在各组展示完讨论结果后,教师应坚持赏识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组进行指导,不仅需要向他们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给予其鼓勵,还要重申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纠正学生游离于小组之外的行为。

四、结语

赏识教育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赏识教育,能够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支点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能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开展赏识教育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多没有预设的精彩,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艳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赏识教育[J]. 科技研究,2013(03):138-138.

[2]袁琼.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赏识教育[J]. 速读(上旬),2016(04):193-194.

[3]孙万才. 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J]. 学周刊,2017(02):57-58.

(责任编辑:淳  洁)

猜你喜欢

开展途径赏识教育小学语文
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初中阶段三人制篮球运动开展的意义及途径研究
浅议如何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给“赏识教育”踩刹车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如何开展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