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2023-07-18张志航杨静

大学·课外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

张志航 杨静

摘  要:为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的深度融合机制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文章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的政治核心优势施展不充分、缺少榜样作用、没有完善的考评机制等问题,采用归纳法等方法分析提出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优势、构建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健全保障机制等建设性的建议,以期最终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深度吻合,开创“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全面育人格局,为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的融合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建设;支部党建;深度融合;育人格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5-0081-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高校应通过加强和改进教师党支部建设,积极自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偏,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的引领,让教育者先受教育,建设起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高素质教师队伍再继续培育下一批队伍,直至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素质高业务强的党支部建设者和传播者。

高校应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新时代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必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筑牢教师党员共同理想信念为根本,以提高教师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重点,以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大学生为目标[1]。在这个过程中,建设课程思政体系非常必要,要想党建好,必须有思政元素作引导,要想思政课程建设好,必须有强有力的党建作支撑,两者关系很密切,因此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深度融合十分有必要。

一、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支部的党建工作离不开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同样也离不开党的支部建设。在促进两者融合的过程中,主要问题是基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施展不出来,缺少榜样的标杆作用,思政教学效果不理想,思政教育落地环节存在不足等[2]。党建与思政建设两者相互依赖,离开任何一方,另一方的建设就显得难上加难。具体分析如下:

(一)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施展不充分

目前,多数课程思政建设都是以课程为单元、以教师为主体单独推进,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也有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代表的,按照课程组的形式在专业体系内局部推进,这种方式逐渐趋于大众化。虽然都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还无法彻底解决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难题,虽然基层党组织在促进思政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个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必须发挥基层教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优势、组织力优势和体制优势,基层党组织有着政治觉悟高、组织力强、体制比较完善等优势,但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这种优势并不明显。基础支部并未意识到这一优势,导致优势发挥不明显。支部基本都知道对学科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坚持OBE理念,以结果为导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凝练本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充分施展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力量,更好地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3]。

(二)缺少榜样作用

课程思政是教育终极价值的回归,但目前对终极价值的体现缺少鲜明的榜样加以说明和强化。课程思想政治体系建设是新时期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但是,目前仍缺少明确的榜样与之相匹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产生;202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把课程思政明确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高校应该思索在教师与学生党员群体中,有没有强有力的模范和榜样作用,如果有,宣传力度是否科学,是否在恰当的时机推广而不显得突兀等[4]。在师生群体中,可以作为榜样为楷模的学习对象不多,不突出,学习圈子太小,也缺少相对应的榜样学习宣传等,不可忽略榜样的力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三)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构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课程思政体系,不是靠某门课程或某位教师就能达成的。学科课程思政具有分布范围广、涉及学科多、紧跟时代步伐等特点,也决定了必须站在学科课程体系全局的高度,科学统筹繁杂的课程与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合理拓展不同类型课程的广度、深度。对教师的育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不断提升自身的修为。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教师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将会推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提升教师育人的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抓手。关键在于唤醒和培养各专业课教师树立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与能动性,以前是要求教师的专业能力多一些,而现在需要的是同时具备专业能力与政治素养的综合性人才。

(四)在思政落地环节存在不足

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深度吻合,这是党中央交给每个党员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需要,事关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課程思政建设正逐步在高等院校推进和实施,虽发展迅速,但在实践层面仍存在问题。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因此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科研上;另一方面,部分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存在偏差,虽然具备课程思政意识,但自身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造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够合二为一同时产生效果的问题,以致于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不太容易令学生接受,不能够让学生明白在课程里融入思想政治元素的真谛是什么。

二、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良性融合举措

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两者的融合应是良性的,融合的不好会产生种种不足。针对党建与学科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以下对策:

(一)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优势,构建学科课程思政体系

由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工党支部牵头,组建一支政治觉悟高、业务做得好并有一定的积极性的骨干教师团队,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规范科学思政范围,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主线,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落脚点,融汇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工党支部要组织好团队,创造氛围,积极带头投入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要有任劳任怨的精神,确保本专业的课程思政总体目标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传授学生正确的思想政治价值观,推动学生的进步。

(二)发挥好党员教师骨干先锋模范作用

高校应依托基层教学组织修订课程大纲,落实每门课程的思政重点,发挥好党员教师骨干先锋模范作用,带动专业全体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全员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进行必要的专业化培训,可定期开会总结,让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和经验总结,科学规划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公共基础课程要重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专业教育课程需要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5]。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指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党组织要善于激励骨干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让骨干教师能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其他教师能够从骨干教师那里受到感染和激发,主动地学习模范。

(三)建立综合评价机制,树立榜样,建立良好激励制度

高校应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落地,评价机制要结合培养目标来确定。应用型工科类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强化对学生的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6]。高校应建立合理的绩效激励制度,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树立榜样,以激励更多的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在学期末的教师考核评价、评优奖励等各类表彰奖励当中,给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优秀的教师一定的加分奖励,从而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引导更多的教师投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中,让高校教师有激情有干劲儿,最终达到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目的。

(四)健全保障机制,促进教工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为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校要明确规定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党建工作重点,同时作为党支部书记履职评价和党员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为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观能动性,可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保证门门课程有思政,思政走进专业、走进课程,最后走进师生的心中,在日常的行为规范中体现出来。高校要以健全的保障机制做基础,比如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氛围,具体可以建立良好的思政校园文化,宣扬思想政治品德规范,为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等。

三、目标展望及行动指南

针对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政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解决措施,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促进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最终达到三全育人格局的目标。

(一)以党建为核心,构建学科课程思政体系

首先基层的教工党支部,要有高于其他教师的觉悟,对党的立场要坚定,要带头研究课程思政,在自己的大脑中形成学科课程思政的体系。然后由基层教学组织的教工党支部牵头,鼓励其他教师参与,并给予实际性的指导,组织一批政治强、业务精、干劲足骨干教师,使队伍不断壮大,感染更多优秀的教师,然后吸纳进队伍里。最后是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培养方案中,规范课程思政的范围。

(二)落实课程思政评价机制

首先,全过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对所有的课程进行思政效果考核,一方面对教师课堂上的讲授进行听课打分,并对教师的授课计划进行抽查;另一方面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以及考试情况,以此作为依据来评估思政教学的效果。其次,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可对师生两个群体进行评价,并设置评价的权重,将两者的评分进行加总,对量化后的分值进行比较。最后,确保课程思政教学成果落地,鼓励在校教师进行课程思政课题的研究,并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做得比较好的教师展开经验交流等。

(三)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保障机制

面对教师在课程思政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党支部应给予支持,让积极参与的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同时,让那些从前不积极的支部书记和党员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最后不管是党员还是非党员,都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最终形成习惯。

四、结语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课程思想政治的建设都是十分重要的,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基层党组织支部具有能动性,它具有组织好课程建设的优势。而课程思政的建设也将影响着支部的发展,将不断地给予组织内动力,不断促进组织的发展。两者若融合得好、配合得好,将会教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支部党建与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它们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科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中,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和契合度,是辯证统一关系。推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深度吻合,这是党中央交给每个党员的政治任务,是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需要,事关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关系着高校的未来发展以及育才观点,关系着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支部党建与学科课程思政体系深度融合,还需要继续探索和践行。

参考文献:

[1] 向晋文. 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路向[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39-41.

[2] 周兰珍,刘金芝.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9-11.

[3] 蒋占峰,刘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多维审视[J]. 现代教育管理,2022(09):111-118.

[4] 陈山杉. 以“课程思政”理念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研究——评《高校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2, 42(16):256.

[5] 王国桢.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课程化建设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5):36-39.

[6] 肖晓哲. 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问题探讨[J]. 农业技术经济,2022(07):146.

(荐稿人:张慧贤,洛阳理工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学秘书,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建设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视角下思政教育与工程教育的融合发展研究
医学院校实验动物学课程思政建设探析
高职院校广告创意类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浅析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基于新农科建设背景下的《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初探
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课程思政建设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