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支架搭建策略

2023-07-17王晓张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阅读支架的方式,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体验多样的阅读活动,做到读有所获。鉴于此,文章以通读支架、深读支架、辅助支架和评价支架为重点,详细论述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支架搭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阅读支架;搭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1737(2023)17-0023-03

引  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中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任务群之一。同时,《课程标准》指明此任务群重在引导学生体验语文实践活动,依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问题,储备阅读经验,养成阅读习惯,增强整体认知水平[1]。学生是参与整本书阅读的主体,为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搭建不同的支架。支架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的帮助、指导,或合理的临时干预[2]。有效的支架可以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如何做”,发挥自主性,制订阅读计划,

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与他人分享交流阅读心得,从而达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要求。一般情况下,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通读支架、深读支架、辅助支架和评价支架。

一、搭建通读支架,激趣、感知

学生只有对所阅读的内容产生一种心理期望,才会自觉走进整本书中,梳理文章内容,初步建立整体认知,为进行深入阅读做好准备。对此,教师可以搭建不同的通读支架,调动学生兴趣,助力学生整体感知。

(一)搭建情境式支架,激发阅读兴趣

情境式支架是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的特定的情景作为支架。建构主义观点指出,学习者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会产生兴趣,自觉重构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内容,利用语言、信息技术等方式,搭建情境式支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同名电影片段,动态、直观地展现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学生被精彩的电影片段吸引,认真观看,了解发生在保尔·柯察金身上的故事。在电影片段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在‘致敬精神楷模读书交流上,如果让你向大家介绍这部作品,你会如何介绍呢?”在问题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迁移已有认知,试着概述故事内容,踊跃表达。其他学生在倾听时自发地提出问题,如“保尔·柯察金是怎样在监狱中生存下来的?”“保尔·柯察金想过放弃吗?”种种问题使学生增强了兴趣。教师趁机鼓励他们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生带着问题,走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边阅读边思考,推动了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

(二)搭建图表式支架,整合文章内容

图表支架是以思维导图、图表为主要形式的支架[3]。

在图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可以站在整体角度,整合文章内容,建立整体认知,做好细读整本书的准备。因此,教师可以依据整本书内容,选择适宜的方式,搭建图表式支架。

以《骆驼祥子》为例,该作品塑造了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如祥子、虎妞、小福子、杨妈等。人物关系推动故事发展,通过梳理人物关系,学生可以建立整体认知。于是,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请大家自读《骆驼祥子》,厘清祥子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其他人对待祥子的态度,并据此建立思维导图,详细呈现人物关系。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将图表作为工具,一边阅读文本内容,一边梳理人物及其关系。

在思维导图的支撑下,学生了解了不同人物及其之间的关系,做好了整本书阅读准备。同时,学生也因此产生兴趣,迫切地想知道发生在不同人物身上的事情。如此,学生便会自觉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并深入剖析。

二、搭建深读支架,自读、交流

整本书阅读教学讲求“吃透”重点内容。深读是学生走进整本书进行深入品读的活动,自读、交流是学生深入品读的具体表现。教师要依据重点内容,搭建不同的支架,引导学生自读、交流,进而实现深读,

建构良好认知。

(一)搭建任务式支架,自主阅读

任务式支架的核心是教师根据教学重点提出的任务。明确的任务式支架可以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尤其,在任务式支架的推动下,学生会进行自主阅读,建立一定的阅读认知。

以《西游记》为例,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人公之一,在西天取经的过程中逐步成长、变化。同时,作者以孙悟空的成长变化为切入点,寄托自己的写作意图。学生通过梳理孙悟空的成长变化,不但可以整体认知故事内容,还可以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建立良好的阅读认知。于是,教师以孙悟空的成长变化为线索,搭建任务式支架——“西天取经委员会”准备为孙悟空举办一场个人表彰大会,为他颁发“成长进步奖”。现在,“西天取经委员会”想请各位同学作为调查员,调查孙悟空西天取经的经历,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事例。在具体任务的作用下,学生兴致高昂,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寻找与孙悟空有关的事例,并分析时间、地点、经过、结果等,甚至深入探寻这些事例对孙悟空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不少学生主动以表格的方式展現阅读成果。

(二)搭建对比式支架,交流阅读

对比式支架是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的支架。对比是学生发现异同之处的方法,通过发现异同之处,学生可以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但是,在认知差异的影响下,学生的对比结果不尽相同。交流可以使学生展现认知差异,碰撞出思维火花,达成统一认知。由此,在整本书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围绕阅读内容,搭建对比式支架,引导学生对比、交流。

以《骆驼祥子》为例,作者塑造了大量性格不同的人物。对比人物性格可以让学生增强对人物的认知,同时感受作者的创作意图。例如,作者塑造了两个女性形象——虎妞和小福子。她们是外貌、性格、出身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却有着同样的命运,值得深思。于是,教师搭建对比式支架——请自读《骆驼祥子》,找出与小福子和虎妞相关的章节,认真阅读,试着对比二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支架的作用下,学生走进整本书,有针对性地搜寻相关内容,认真品读。在品读时,部分学生试着从出身经历、对爱情的看法这两方面进行比较,探寻虎妞和小福子的不同之处;从最后的命运入手,分析虎妞和小福子的相同之处。如有的学生提出:“虎妞家境优越,性格泼辣;小福子出身不好,但温柔善良”“虎妞在喜欢上祥子以后就大胆热烈地去追求他;而小福子较为含蓄”“她们最终都没有逃出被毁灭的悲惨命运”。立足于此,教师鼓励学生思索造成二人悲惨命运结局的原因。在思索时,不少学生回想时代背景,感受到当时社会的“吃人”本质,由此建立深刻认知。

三、搭建辅助支架,监控、协助

辅助支架贯穿整本书阅读始终,能助力学生制订阅读计划,使用适宜的阅读方法。在辅助支架的助力下,学生可以进行持续性阅读,增强整本书阅读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搭建计划式支架和学法式支架。

(一)搭建计划式阅读支架,监控阅读

计划式支架其实是元认知支架,是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自主审视、监控、调整阅读行为的支架。在计划式支架的助力下,学生可以依据自身情况,设计整本书阅读计划,并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时审视、监控、调整阅读行为,实现持续性阅读。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阅读前,教师为学生发放整本书阅讀打卡表(见表1),借此搭建计划式支架,

使学生自主监控阅读过程。

学生受此驱动,制订阅读计划,自主阅读并审视阅读情况,填写表格,认真反思,了解自身整本书阅读情况,及时改进不足,推动整本书阅读持续发展。

(二)搭建学法式支架,协助阅读

学法式支架是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阅读的支架。整本书阅读强调使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但是,部分初中生缺少整本书阅读经验,在阅读整本书时,不知使用何种方法,导致整本书阅读受阻。对此,教师可以依据整本书阅读内容,搭建学法式支架,引导学生使用不同方法进行阅读。

以《水浒传》为例,第七回到第十二回提到了“白虎堂”“沧州道”“山神庙”“梁山”这些地点,展现了林冲的行踪变化。林冲的行踪变化恰好体现出了他上梁山的历程。于是,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教师以此内容为重点,搭建学法式支架,要求学生研读回目,了解林冲的行踪变化。在阅读回目内容时,学生将视线集中在不同的地点上,自觉联系林冲的行踪变化,初步了解林冲上梁山的历程。同时,学生因此产生兴趣,想要深入了解林冲上梁山的历程。教师把握时机,鼓励学生精读第七回到第十二回内容。在进行精读时,学生发挥自主性,迁移阅读经验,自觉使用预测策略、批注式阅读策略、提问策略等,找寻关键内容,一步步梳理具体内容,同时建立思维导图,展现林冲上梁山的历程。同时,学生因此扎实掌握不同的阅读方法、策略,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

四、搭建评价支架,展示、反馈

(一)搭建练笔式支架,展示阅读成果

练笔式支架是进行读写结合的支架。读写结合的方式多种多样,如仿写、续写、写读后感等。整本书阅读教学注重“整”,重在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知情况。练笔正是学生展示阅读理解和感知情况的“工具”。教师要依据学生的阅读情况,选用适宜的方式,搭建练笔式支架。

仍以《西游记》为例,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梳理发生在孙悟空身上的事例,了解了他的成长经历,感受了他的变化。立足于此,教师要求学生为孙悟空书写获奖感言。在书写之前,大部分学生回顾阅读内容,再次梳理与孙悟空有关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他的成长情况。之后,学生化身为“孙悟空”,站在他的角度,书写获奖感言。有一位学生写道:

“在西天取经的路途中,我和师父、师弟们一共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后,我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从一只‘泼猴成长为‘斗战胜佛,这里少不了我的‘对手们的帮助。尤其是白骨精,在她的帮助下,我实现了真正的“成长”。在遇到白骨精之前,我都是直来直去,毫无城府的。在遇到白骨精后,

我意识到我之前是多么的幼稚。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要动脑子,还要遵守规则。”

如此内容,细腻地展现出了学生的个性感受。同时,学生也由此锻炼了书写能力。

(二)搭建交流式支架,反馈阅读情况

交流式支架是学生与他人进行交流的驱动。在交流式支架的驱动下,学生会走进读书交流活动,与他人共享各自的阅读感受。而每个人会结合自身阅读情况,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反馈彼此的阅读情况,互帮互助,协同发展。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教师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合作,体验读书交流活动,共享各自的阅读感受。有学生在交流时说道:“我们要向保尔学习,做一个‘大写的人。”其他组员在倾听时,提出问题:“什么样的人才是‘大写

的人?”学生就此描述保尔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组员在倾听时进行补充。通过这样的交流,学生互相借鉴,

弥补阅读不足,增强了对保尔精神品质的认知,强化了阅读效果。

结  语

总之,有效搭建支架可以使学生达到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要求。所以,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为本,以整本书阅读内容和过程为基础,发挥教学智慧,搭建多样的支架,让学生获得整本书阅读机会,使用多样方法进行阅读,建立良好认知策略,巩固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锻炼阅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增强整本书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施学贤.整本书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6):9-11.

许霓.初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支架应用策略研

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2.

赖丽燕.支架式教学在初中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与思考[D].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2.

作者简介:王晓张(1984.4-),女,江苏南通人,

任教于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