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校发展中实现“生命拔节”

2023-07-17刘婷

江苏教育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校发展集团化办学学校管理

·人物档案·

刘婷,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教育局副局长,徐州市第三十中学校长,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期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她从教30多年,扎根基础教育一线,做了14年班主任、12年业务副校长。2013年,她担任教育集团总校长,坚持立德树人,带领团队溯本求源,以文化立校,推行“最儿童”教育思想;领衔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协同育人项目、“新时代先生”好教师团队建设等11个省级项目课题,3项成果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构建“五统一、三共享”的集团化办学新格局,突破办学瓶颈,实践多元融合共同体,共绘优质均衡同心圆。10年间,先后对2所涉农村小进行托管、改薄,对接了6所新建校,引领徐州市云兴小学教育集团和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的11所学校创新课程育人路径,促进各校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关键词】学校发展;学校管理;集团化办学

【中图分类号】G47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23-0086-06

我于1989年参加工作,从教30多年,做了14年班主任、12年业务副校长、10年集团总校长,经历了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教育集团、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教育集团等11所学校的发展与变迁。这11所学校,有企业子弟学校,有薄弱村小,有百年老校,也有城市新区的新建校。回望过去,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让我如数家珍。

从一所企业子弟学校的发展说起

我工作的第一所学校是企业子弟学校——江苏省徐州铁路第三小学(以下简称“铁三小”)。我在此工作了28年,见证了这所企业子弟学校的发展历程,我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正是从这里开始。

追溯学校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调动企业积极性,并对办学制度做了调整。时任校长李晓青认为,要紧跟国家建设来谋划学校发展。李校长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和教育政策,非常重视引导教师练就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每周坚持带领全体教职工进行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各教研组先自下而上以提案形式征集教学问题线索,经学校核心教研组提炼形成学习主题后,再围绕每周学习主题进行读书、实践、讨论,行政管理人员定时进组参加教研,定期择优在教师大会上交流。这些源于教师的真实问题和成长需求,是真实、纯粹、有参考价值的。

主动担当成为全体教师的事业共识和教育信念,学校改革有序推进。学校先扩大办学规模,解决教职工子女及周边居民子女入学问题,然后实施“全科合作教研”包班、走班教学,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破解师资不足难题。自主革新的时代担当、创新的全科教学样态,促进教师增强了变革教学方式的行动力,学校形成了全员专业发展的局面和整体育人的改革热潮。各班教师发挥所长,自主组织校外专家、特长学生、特长家长参与开发丰富生动的兴趣小组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成为徐州主城区教育规模大、教学质量优的企业子弟学校,其在素质教育改革社会化、生活化方面的蓬勃发展,在当时产生了一定的示范作用。李校长引领的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让我领悟到学校教育发展要与时俱进,要有迎难而上的时代担当,要有自主定位、自强不息的事业信念。

1997年前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时任校长何健带领学校对照江苏省各层次学校的办学规范标准,自查整改,让学校再次走上自主定位、革新发展的道路。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学校请来李蒙钤、王兴荣等特级教师常驻学校指导教学。学校办学质量每年迈进一步,成功被评为“徐州市模范小学”“济南铁路局规范化学校”。

那是一段颇为艰苦的改革历程。学校主动革新的创建发展,赢得了上级部门的高度认可,办学条件获得很大改善。学校转型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历练的平台和机遇,有心自我錘炼的人会在全身心投入中不断成长。2000年,学校成功创建为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也是在这一年,我被任命为学校的业务副校长,而后12年业务副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激发教师自主发展

2000年之后,在时任校长钱薇、书记王凤琴的支持下,我和全体教师投入“简约高效”——新课程改革的校本行动中。我们积极推动回归教育本质的教育科研实践变革,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倡导“心育育师,育人育心”,让变革从“心”开始。我们通过“教师心理减压”系列专题讲座、“心灵与职业共同成长”团建活动、校长心语赠言、心灵邀约谈话等,提升了教师“心育育己,育人育心”的意识,促进了教师团队道德生命的自由成长。在那段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坚持基于校本实施改革策略,坚持基于学情扎根课堂,进行“问题—计划—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

当时,我和我的团队围绕教育教学问题的诊断和解决,提出校本培训要指向三个目标:一是重塑教学文化,构建教学改革的机制,拓宽教学改革的广度、提升教学改革的高度、加深教学改革的深度;二是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关注学生持续发展;三是去繁从简,实施有效教学。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在科学规范的研究过程中探索意义、把握实质、寻求突破、提升理念。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专业发展档案袋,让教师每节课后有一次反思,每周向小组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每月向学校提供一个研究个案,每学期上一节校本研究课、撰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提供一份学科资源、为学生每人建立一份成长档案袋。经历江苏省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实践,我们实现了全员教育科研基本规范的系统普及。我想,新课程改革就是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课程质量,让师生养成积极践行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改革是充满精神活力的实践过程,师生将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经过时代的洗礼和专业的锤炼,我们充满信心地朝向未来。2005年,铁三小更名为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以下简称“云兴”),由徐州市云龙区政府管理。云兴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的实践标准,着力研究“人”和“物”信息化融合的高效课堂,提出“让设备用起来,让资源活起来”的理念,深化课程改革成果。2006年,云兴在徐州市率先推行信息化教学班班通的教学改革,倡导教师教学反思“十问”对话互动,促进教、学、技、研、评一体化,探究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主体主题式”幸福课堂模式。2008年,根据学校学科建设需要,我从语文教学转岗至科学教学,并提出“从小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教学主张,与科学教师团队共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科学教育。2012年,我被评为江苏省小学科学特级教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校。2017年,“幸福课堂”研究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自我革新精神让教师成为精神明亮的人,令学校的教育生活充满蓬勃活力和欣喜,也在我的心中悄然扎根。

绘就优质均衡同心圆

2013年春天,我被任命为云兴的校长,适逢云龙区推行集团化办学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跨越发展期。当时,区教育局王艳局长和我谈起城市东部城中村改造带来的生源激增问题。我意识到,这是难题更是学校跨越发展的时代机遇,我决定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我反复论证“理解生命,做志趣多元的生长教育”这一学校发展目标,积极优化学校教育管理,在遵循“五统一、三共享”原则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化立校、资源共享、和而不同、联动提升的集团化发展思路。

事业是干出来的。按照局党委部署,当年暑期云兴融合了江苏省徐州市复兴南路中心小学,并在当时的城乡接合部创办第一所分校——江苏省徐州市华润小学(以下简称“华小”),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新征程。当时分校待建,借地办学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凝聚人心。一方面,我鼓励首批教师团队实施种子计划,面向未来办学;另一方面,我组织开办了每月一期的系列化家长学堂,“云兴华润是怎样一所学校”“我的办学思想走向学校文化的实践与思考”“如何做睿智的家长”“让我们一起静等花开”等系列讲座,如星星之火点亮了家长的心灵,云兴爱心同盟在分校落地生根。一位学生的祖父曾激动地跟我说:“刘校长,我们家长就应该主动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你说的‘有温度的教育需要大家一起保温啊。”

最先进驻分校的教师郑晓薇、张旋、祖雪飞等,作为核心成员带着一份种子情怀,在校本课程、课堂改革、科研育师、精细化管理、校园环境、校园节、亲子园系列活动等具体工作中,真心实意地耕耘,成就了一段段佳话。华小从最初只有140多名学生,逐渐发展为现在拥有3600多名学生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的蓬勃发展,成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多中心建设创新实践中的一部分。

分校办学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社会期许的提高。2014年,我受命接管江苏省徐州市土山寺小学,进行村小改薄。热情的村支书对我说:“我们种下的梧桐树终于引来了金凤凰。”他们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渴求,突然让我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校长不一定是教育家,但要以教育家的思想和情怀来办学。面对期许和责任,我将拿什么回馈这份信赖,奉献给这里的学生?我决定以实施完全融合的策略推进对村小的托管工作。

为了有效推广学校的新发展愿景,我发动师生家长广泛参与校徽、校旗、校报、校歌、校园集体舞等学校文化元素的创新创编,共同进行学校品牌的定位、品牌价值的诠释、品牌增值战略的勾画和实践。当时,许多师生家长都积极参与校歌征集活动,我们先后收到2000多份歌词,先在校园广播站展播、宣传栏展示,再让师生从中推选出优秀歌词,印成口袋歌词本,进行交流共享。热爱是很具感染力的,一位家长深情作词感慨学校的日新日进,赞叹云兴教师的倾心奉献,全体教师饱含深情演唱了这份真挚的热爱和鼓励,获得全区校歌比赛特等奖。师生家长对云兴校徽的理解、对校歌的传唱、对校报的传阅,增强了师生家长对学校跨越发展的自信和理解懂得,加速了学校文化的传承和嬗变。

“从叶流根,是为敦本;因云兴雨,所以济时。”我们致力于办学思想的前瞻、远行和创新,致力于教师能量的激发、聚集和释放,致力于课程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和特色化构建,致力于学校文化的传达、感知和呈现。我们完善了多元生长教育的顶层设计,修订了学校集团化发展“十三五”办学纲要,实施了教师发展的四个中心建设,推进了“因能启智”学讲计划教学改革,开发了“万花筒”社团活动课程等。经过艰苦奋斗,短短一年云兴通过文化建设、师资融合、制度创新、课程建设,实现与新建分校和村小的无缝对接。共建多元融合共同体、共绘优质均衡同心圆,丰富了云兴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现实价值和内涵。

推动一所百年老校的集团化办学

2017年春天,我被调任为江苏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学(以下简称“青小”)教育集团书记、总校长。为尽快融入这所百年老校,我对学校历史文化进行溯源和学习。在韩秋红老师的帮助下,我查阅档案、探望老校长、开展教师分层座谈会、寻访学校创始人杨维周先生的后人,认真观察、倾听、感受学校的历史,用心触摸学校文化的核心内涵。考察后,我从区域文明演进的视角,撰写了学校文化考察报告。我感怀于杨维周先生教育救国的办学气魄和情怀,其“儿童是学校的中心,学校是儿童的乐园”办学立场,至今仍可为教育者所借鉴。我立志,要继承和发扬这种超越时空的教育思想。

小学就是我们的大学

我担任青小教育集团总校长的那五年,正值徐州基础教育规模化发展时期。面对徐州基础教育体量庞大、城乡二元结构鲜明的现实,集团积极聚合名校教育资源,服务徐州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教育发展需求,先后托管了一所涉农薄弱学校,统一管理六所紧密型学校,对接了一所联盟校,学校成为徐州市基础教育阶段规模最大的教育集团。

集团化办学要想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积极突破优秀教师资源稀释的瓶颈问题。我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发展条件调查,进行SWOT分析,梳理转型升级清单,并提出问题:一是面对教师队伍迅速扩大、教师身份属性多元、学校文化归属感有待增强等局面,如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激发、聚集和释放的教师团队能量;二是在办学环境更加现代化与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的背景下,学校空间重组应关注什么,如何聚焦環境空间的儿童性、交互性、课程性和学习性,建设支持学习的学科教室、主题教室,从而使融通空间的自主自在的教育生活得以实现;三是如何让行政管理向学术管理转化,提高基于组织行为学、行为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的学术管理效能。

总部校区简政放权,各分校校区结合实际适性扬长,探索联盟化发展的有效策略,从而激发各校区执行校长的组织角色潜能,加强各校区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师生主体的发展活力和对学校的归属感。同时,集团通过“名校+”“名师+”“特色项目+”等工作统筹资源,形成自组织集群的合力,探寻自主性组织发挥自主权的有效路径。

“小学,就是我们的大学。”我和我的团队坚持把小学办成引领师生家庭共同成长的大学,让每一所分校都成为区域的文化坐标。

让教师成为“新时代先生”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不断思考:如何以高远的职业理想为引领,让教师团队突破“发展舒适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构建科学的体系化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自觉觉人,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主张推行价值共同体建设,让教师做“新时代先生”。

我领衔的团队入选了江苏省首批“四有”好教师团队重点培育团队,我们从价值认同、专业成长、自觉觉人、教育服务四个方面架构建设目标,明晰了教师培养路径:一是指向四重境界,即有信仰、会学研、能创新、有家国情。二是实施五项修炼,即从涵养师德、锤炼专业、“书式”生活、身心健康、形塑团队五个方面,构建好教师团队长程培育课程。

青小集团通过链接行业内外“网、馆、室、园、班、院”构建教师发展师德培育平台,通过青蓝工程、“一三五”工程、名优工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六百”工程、茶桌派沙龙等提升教师生活品质,通过综合素质运动课程、心育育师课程、幸福教师成长课程、EAP教师服务课程等让教师强健身心、丰盈生命,通过拓展训练、研学研修等创立教师专业规范、行为标准。青小集团的“新时代先生”价值共同体建设体系日臻完善。

做“最儿童”的教育

“校长,青小就像一颗钻石,闪闪发光的那种,虽然很小但是很珍贵。”一次课间活动时,一个孩子对我说。

我听了心头一暖:“谢谢你,孩子!作为校长听你这么一说,我仿佛在领一个大大的奖状啊。”

相视一笑间,我不禁感慨:光荣和使命从来都是一对好朋友。

要做优质的教育,就要感知时代旋律,立足儿童素养发展和成长需要,着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最儿童”教育的文化生成和实践,是青小生生不息、自主力学的教育力量。

2017年,我和我的团队借修撰校史的机会,对青小乃至整个徐州基础教育的历史进行了梳理。我们更坚定了青小百年来的办学信念,那就是要尊重儿童、遵循教育规律,让儿童适性成长,因此我们提出“百年童心,快乐生长”的教育理想和追求。我们组织并开展“青小精神寻访”“功勋教师讲述”“校长有约”等活动,借助关键人物、关键事件、关键成果等,开辟全员创新学校文化的行动路径。我们创设了“小能豆”这一学校文化意象,将学生比作一颗萌芽生长的种子,以此挖掘儿童生长的现实需求,协同家校社,打造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境和谐关联的教育生态,共建“理解儿童,激发儿童,成全儿童”的文化共同体、学研共同体、生活共同体,推动有故事、有温度的协同共育样态形成,构建突破认知、持续发展的正向机制。

为了推动“小能豆”们的蓬勃生长,办好“最儿童”的教育,我和我的团队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进行自主发展评价改革,二是推进跨学科实践共同体的建设。

自主发展评价改革是“最儿童”教育的价值支点。教育评价改革,内含育人力、学习力和生长力,具体体现在理念、关系、结构的自组织变革。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前瞻性项目“‘小能豆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立项后,我们进一步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梳理提炼相关外在表征,建构小学生美德、智慧、健康、审美、创造五个维度的自主发展评价体系,并设计三级指标:一级指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二级指标为学生可能的发展轨迹提供指引,三级指标清晰描述学生的行为表征。三级评价指标为我们明确、客观、立体地描述儿童自主发展的素养指向,是构建学生自主发展评价体系的目标和意义所在。自主发展评价改革激发了教师团队高质量发展的自觉行动力,促进其对学校育人價值进行维护和再塑造。

跨学科实践共同体的建设是推进“最儿童”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课堂表征是舒展的、开放的、思辨性的、创造性的。儿童的素养发展和成长需求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我鼓励教师共建实践共同体,通过田野研究、项目式研究、课题式研究等丰富的研究形式探索课堂建设路径。我积极引导教师到儿童中去,以一颗儿童之心,与儿童进行深层交往,看见各学段儿童生命成长的复杂需求,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权利与人格,尊重儿童的个性与差异,尊重儿童的情感与梦想。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基于“理解儿童、激发儿童、成全儿童”的理念,持续提升专业认知和能力,从不确定的生命可能之中,寻找每一个儿童的自主发展潜能,为儿童提供充满尊严感的教育,培养儿童独立精神,从而培养阳光健康、自主发展、责任担当、面向未来的自主学习者。

学校像一个生活小剧场。多年来,我不断思考:如何尊重教师,让每一位教师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如何理解学生,让学生成为校园的主人;如何懂得家长,让家长与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2020年,我成为江苏省首期教育家型校长创新培育计划培养对象,2021年成为“苏教名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期待自己的成长叙事不仅记录生命成长,赋予学校发展活力与生机,更让我们坚定地朝向未来。

责任编辑:汪天颖

猜你喜欢

学校发展集团化办学学校管理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的制度化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跃升的校企合作症结及其破解
诚朴决策管理学校的探索研究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情感管理是最高效的管理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