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背景下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2023-07-16邓奎彪张海珍

软件导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石 慧,彭 强,邓奎彪,2,张海珍

(1.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工程学院;2.汕尾市创新工业设计研究院 云计算与数据中心工程设计研究所,广东 汕尾 516600)

0 引言

教育部在教职成司[2019]89号文件中提到,探索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在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高职院校积极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试点工作[1-2]。2020年12月,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名单,汕尾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获得立项[3-4]。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教师联合企业积极参与专业群“X”证书研发,根据研发过程中的调研和讨论,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岗课赛证融合,将“X”标准对接教学标准,从而使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经过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截至目前,汕尾职业学院围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修订了2019版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软件技术等5个群内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引入企业项目课程进课堂,企业技能大师上讲台,通过学校和企业人才的双向流动与在线平台的课程开发,给书证融通改革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5]。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系列措施的开展,对于建立高职院校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1 专业群“1+X”证书制度建设背景

1.1 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型人才需求空间广阔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十四五”规划文件中多次提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面对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创新和人才,而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短缺也影响行业的长远发展。国内高校计算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很多还集中于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类高端人才,而在未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应该打造全链条式的阶梯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有基础研究的科学家、技术应用与产业融合的工程师和设计师,而且必须有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广大一线技术产业工人。

在此背景下,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体系,强化职业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统计,2020年全国共有385所高职院校成功申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2021年广东省增设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专业的职业院校数量最多,一场人才机遇战已经打响。高职院校需要积极联系相关产业与企业,校企双方联手进行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专业服务产业、企业与行业的能力。同时,考虑到高职毕业生现实的就业环境,面向高职院校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岗位较多集中于软件和信息服务、信息网络、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创意、人工智能等方向,偏向于应用、运维和服务等岗位类型。因此,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培养,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不同的职业定位,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岗位的需求。

1.2 职业证书内容与学历教育缺乏有效融合

随着“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开展,新产教融合模式即将在国内很多高职院校落地,职业证书内容如何有效融入学历教育中,已经成为不少高职院校和企业需要共同解决的问题[6],高职院校需要与企业协同推进“1+X”证书制度。拿一个学历证就能毕业并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除学历证外,高职学生还要再取得一个职业技能等级“X”证书。“X”证书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正是因为“X”证书中的职业技能是从企业对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角度设定的,所以“1+X”证书的试点与实施是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体现,也逐渐成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之一。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在制定专业群教学计划时,要根据专业群与产业链的对应性,明确专业群所对应的岗位群,针对岗位群对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分层次需求,制定专业群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并构建专业群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使专业群所培养的学生既具有特定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操作能力,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能适应不同工作岗位,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获取只是一个推手,要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竞争力与含金量,需要把育人工作落实到专业群建设全过程,分析岗位群需要的职业能力目标和标准,结合现有教学内容积极纳入职业能力标准,将职业能力的标准内容转化成具体教学模块,融入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7]。

2 专业群定位与岗位梳理

2.1 专业群定位与建设目标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分别于2020年、2021年公布的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名单显示:第一批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立项5个,第二批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水平专业群立项2个。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对接汕尾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属于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规划电子信息大类专业群。专业群办学定位为“立足汕尾,面向粤东,辐射全省,服务基层”,积极对接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省级重点高水平计算机专业群,重点培养服务本市、粤东地区和珠三角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与软件服务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和互联网产业等相关岗位群的高技能应用技术型人才。

广东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提到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是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之一,重点打造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按照 “深圳研发+合作区落地”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深圳创新产业承接地。汕尾作为沿海经济带东翼的重要节点城市,发展空间广阔,进一步推动了IT产业人才需求的增长。

2.2 专业群岗位梳理

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引起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目前已经形成对经济社会和人类生活生产产生深刻影响的产业分布链条。专业群由核心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其他专业(云计算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共5个专业组成。通过对产业链进行分析和提炼,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主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信息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服务、运维测试3个方面展开建设。信息产品开发设计主要包括数字多媒体产品、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开发等,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应用场景和产品,对应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技术服务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涵盖数据采集、数据分析、软件测试等岗位,对应大数据技术专业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运维测试保障信息技术产业相关业务的长期稳定运行,保障数据安全,对应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专业[5]。

目前群内各专业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对接的企业主要有汕尾地区数字媒体、信息技术服务类公司,粤东地区主要对接数字媒体、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类公司,珠三角地区主要对接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数字内容和云计算服务类公司。下面以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介绍“1+X”证书制度背景下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

3 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3.1 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

在明确专业群的定位和建设目标后,通过改革教学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根据“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把工作任务引入课程体系,强化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岗位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平台共享+专业核心+专业拓展+顶岗实习”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彩图扫OSID码可见,下同)。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roup图1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示意图

“平台共享”模块包括公共基础模块、专业思政课模块和专业平台课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包含英语、体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专业思政课模块包含思想道德、劳动教育等结合专业群特点开设的思政课程;专业平台课模块由专业群共享课构成,突出对专业群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是下一阶段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基础。学生通过接触计算机相关课程和教师的职业指导,逐渐明确自己的专业兴趣及方向。“专业核心”模块针对群内各专业的特点,突出基于就业岗位课程群的设置,围绕就业岗位开设方向性更加明确的专业核心课程,突出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针对性培养,坚持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形成“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解表”,并以此为教学标准,实现职业能力分级培养。“专业拓展”模块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紧跟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交叉融合,培养专业特色,努力打造专业群的亮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就业作好充分准备。再通过最后一学期的校外“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断适应行业发展趋势。

制定多元整合的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法,既要突出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综合素质方面的综合考察,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沟通表达、团队协作的能力,又要弘扬新时代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专业严谨的工作态度。把职业教育贯通在学历教育过程中,将学业成绩考核与项目考核、职业技能考核相结合,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构建学分银行,探索将相关专业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同步进行,提升学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8]。

3.2 专业群职业技能证书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需要学校、企业、行业和评价组织共同推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框架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证书以职业技能和职业标准衡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是否达到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专业群的职业技能证书模块体系由各专业对应的岗位技能决定,根据专业群的人才培养目标,每个专业对应具体的职业技能证书。

Fig.2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joint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图2 学校、企业共同推动课程体系构建

专业群主动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汕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校企联合,积极探索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积极开展“岗位契合、技能复合、双创发展”的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围绕“1+X”证书模块体系,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书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围绕不同阶段人才培养标准以及模块化教学课程设置、实践项目开展、师资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建立日常教学培训与“考证培训”相融合的常态化教学实训机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将新一代信息化技术领域行业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等纳入到学生学习实训的必修模块[9]。

多途径开展项目化教学实践活动,围绕产业链、岗位群设计共享课程,解决实践教学体系分散、课程共享度低、学生实践能力差等问题。课程群构建紧扣岗位群,通过开放共享的专业群课程教学资源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共享课程建设,提高资源共享度。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在校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依托校内外优质资源,围绕专业方向,对照职业岗位需求,通过搭建省级创新型协同育人平台,打造以专业带头人、博士、教授、技能大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为主体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渠道培养具有多种专业技能,具备一定专业跨界能力的教师队伍。对接产业链上的典型企业,确定工作领域,解构“X”证书模块的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重构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绘制“知识和技能导图”,开发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10]。

3.3 课证融通、“用以致学”

“用以致学”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因为要用,所以才学,学习的知识技能最后需要为应用服务。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上,强调“用以致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评估学习效果。课证融通,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职业技能认证、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页式”教材建设等多种形式引导课程的改革与升级[11]。通过项目化教学的引导,鼓励把企业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打通课堂教学与实践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循序渐进地推进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能尽快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以专业群中大数据技术专业对应的大数据应用开发(Python)(中级)“1+X”职业技能证书为例:大数据专业主要培养学生从事互联网与软件信息、商业服务、医疗、教育、金融、生产制造等行业的平台管理、大数据采集与存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师、大数据挖掘工程师、数据可视化工程师、爬虫工程师等岗位,岗位技能主要体现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展示5个方面。

对照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学生精通一门编程工具(Python),通过Java程序设计、数据采集与清洗、Linux服务器管理、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Hadoop集群部署与开发(HBase、Hive)、OpenStack云平台部署等专业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再围绕大数据应用开发(Python)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岗位技能的要求,把数据采集、ETL数据迁移、数据标注、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深度学习原理与应用等岗位技能要点融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与实验中,最后通过企业项目实战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能胜任平台搭建、大数据采集、大数据处理与存储、大数据分析挖掘、大数据可视化等相关工作。

3.4 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评价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指导下,创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测评方法,多维度构建人才培养质量综合评价机制。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构建数据监测平台,打造智慧校园应用与教学质量保证应用系统,构建数据开放平台和大数据管理平台,实时采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以及智慧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状态数据与过程数据,使学生的专业化成长过程可视化,实现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课堂转型。

自专业群实施“1+X”证书制度以来,学生参加“1+X”考试的报名人数、证书通过率、学生就业率均得到提高。以2021年为例,“1+X”考试的报名人数相比2019年提高了57.4%,证书通过率达到88%左右;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4.2%,提高了6.7%;就业对口率为86.58%,提高了12%;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为87%,提高了2.5%;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平均起薪为3 506 元/月,较2019年提高了500元/月。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达到90.6%,较2019年提高了5.3%,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欢迎。

4 结语

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亟需改革与升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落实立德树人,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的岗位人才需求,强调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通过课证融通指导课程改革与升级,从而打造特色高水平的专业群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竞争力与含金量的提高也将进一步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地,从而有效提升国家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课程体系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