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舞蹈的当代传承及传播

2023-07-13王芙蓉

百花 2023年5期
关键词:传播传承河南

王芙蓉

摘 要:非遗舞蹈文化经过长期洗礼,沉积了丰富的文化因子,具有深刻且多元的文化内涵,并在群众中广泛流传。数字化时代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机遇与新平台,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应当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传播工作,从而确保优秀民族文化能够永续传承,发挥其文化价值,丰富我国舞蹈创作的素材,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文章以河南省叶县“霸王鞭”为例,从纵向传承、横向传播两方面,阐述非遗舞蹈文化的当代遗存发展,分析其当代价值及传承传播策略,以期为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传播把薪助火。

关键词:非遗舞蹈;河南“霸王鞭”;传承;传播

一、河南省非遗舞蹈——叶县“霸王鞭”

在河南省叶县仙台镇董寨村广泛流传着一种热闹欢快、极具当地文化特色的舞蹈——“霸王鞭”,因霸王鞭舞动时,道具上所带的铜钱会发出极清脆的响声,当地董寨村村民也称其为“响杆”。2011年,“霸王鞭”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叶县仙台镇董寨村老一辈的人讲,该舞蹈在董寨村已流传四百多年,相传源于秦末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相约,最先进入咸阳者为王,后来项羽过关斩将,横扫千军,每攻破一座城池,便挥鞭凯歌起舞,与士兵们共同庆祝,这种欢庆胜利的形式由軍营传至民间,后成为民众们节日、丰收或战胜自然灾害时庆祝的舞蹈形式。

在民间,霸王鞭还有“打莲香”“连厢棍”等叫法,它是舞者在跳舞时手中所持的道具,由一根约一米长的竹子做成,此竿的独特之处在于竹竿的两端,竹竿两端有两个镂空,其中有用铁丝串起来的三组铜钱,这也是发出声响的关键位置,因道具与西楚霸王项羽所使用的兵器“鞭”相似,因而得名“霸王鞭”。霸王鞭最开始是高跷队的道具,音乐是河南曲剧中的大起板,舞蹈时,表演者随着曲剧大起板的音乐节奏,边走边打鞭,后因演出频繁,一天需多次绑跷、解跷,便不再绑跷,成了平地舞形式。

霸王鞭的表演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当地居民大多会舞鞭,在盛大节日时,男女老少纷纷舞起霸王鞭,热闹非凡、朝气蓬勃,极具团结力与凝聚力。叶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为弘扬霸王鞭文化,在该村设置了传习所,并购买了服装、道具及相关设施设备,助力非遗舞蹈霸王鞭的保护与传承;叶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也在董寨村小学建立了霸王鞭传承培训基地,并将霸王鞭的学习扩展到仙台镇的各个中小学;叶县霸王鞭的传承人也一直致力于霸王鞭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在继承原生态舞鞭动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与推动下,霸王鞭在叶县董寨村流传至家家户户,成为当地一张特色文化名片。

二、非遗舞蹈的当代价值分析

(一)个体价值

非遗舞蹈文化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各地区所独有的特色,积淀着各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生活特色,具有重要价值。首先,非遗舞蹈具有健身价值。谈及健身价值,可能大部分会考虑到体育项目,专业性高的体育运动也对普通民众的身体素质提出了高要求;专业性低的体育项目虽可实现全民参与,但往往比较单调,缺乏趣味性。而非遗舞蹈作为一种舞蹈形式,本身是由一连串肢体语言组成的,在舞蹈中,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肢体舞动,可以让自身各部位肌肉、膝关节、肘关节以及腿、腰、肩等部位的韧带得到充分的拉伸锻炼,同时具备动作即兴性且运动量较为适中的特点,相比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运动强度需求,且更具有趣味性。河南省叶县非遗舞蹈霸王鞭,在表演过程中,舞者用霸王鞭敲打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手、臂、背部、腰部、腿部和脚部等,这种方式舒筋健骨,能发挥出按摩经络的作用,并且以群体参与为活动形式,有益于沟通交流。其次,具有健心价值。群众在舞动中,实现情感上的宣泄、身心上的愉悦,释放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从而达到健心的效果;民间舞蹈常常是集体活动,可使参与者获得参与感与满足感,消除苦闷、隔阂,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人们不分年龄、性别、地位,聚在一起跳古老的霸王鞭舞,同歌共舞,互相沟通,身临其中的观赏者都会被相互的情感所感染。最后,具有审美价值。在民间舞蹈活动中,民众以情带舞,以舞传情,可看到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精神风貌。观众在观赏叶县霸王鞭舞时,可以充分感受到当地人们热情、淳朴的性格。

(二)社会价值

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非遗舞蹈同时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物质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方面,这一时期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为非遗文化保护提供更多新方式新平台的同时,也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既可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不断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能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非遗舞蹈从人民的生活中来,与民众的关系密切,非遗舞蹈弘扬民族个性,潜移默化中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形成,进而为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实施把薪助火。在经济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非遗舞蹈文化被用来发展产业经济,从中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促使各地区的非遗舞蹈文化在文旅融合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非遗舞蹈经过大浪淘沙的洗礼,所蕴含的文化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它都将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永远不会褪色。

三、非遗舞蹈当代传承的问题及思考

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与沉淀后,非遗舞蹈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非遗舞蹈的存在总能提升节日的仪式感,散发出调动人民情绪的热情感,这份弥足珍贵的文化在数字时代保留了多少?它的留存又经历着何种机遇与挑战?随着国际性的文化交流增多,多元化的舞蹈文化对非遗舞蹈文化造成了冲击。如美国嘻哈文化的代表“街舞”,随着嘻哈文化在年轻一代人中的流行与传播,街舞文化也迅速发展,并风靡于年轻群众中,赢得众多青少年的青睐。在广大青少年眼中,街舞使人朝气蓬勃,使他们变得魅力十足,能够反映出他们的青春气息与内在气质,相比之下,传统民间舞蹈艺术就有些黯然失色。此外,非遗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以非遗舞蹈作为旅游开发资源,在提高当地知名度、打造地方文化品牌的同时,对文化的承续、传播也具有独特意义,然而现在有些地方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暴露出商业化的弊端。

基于此,笔者对当下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出以下几点思考。第一,应发挥政府主导功能。政府应积极重视并主导非遗舞蹈的商业化发展,在非遗舞蹈的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前期政府应以监督人的身份,重视其背后文化底蕴和历史人文价值,后期要积极以引导人的身份去引导更多的群众关注非遗舞蹈文化,使之得到更好的发扬与传播,同时要出台相关政策,协助各方面的平台积极宣传当地非遗舞蹈,确保这些舞蹈文化在宣传过程中充分展现出艺术美与底蕴美。第二,应借助高校教育新平台。各地高校应担起文化传承的重担,开设当地特色非遗舞蹈课程,舞蹈教师要把握非遗舞蹈的内涵与实质,让学生深刻了解该舞蹈的文化底蕴,有条件的情况下,老师应带领学生实地体验当地非遗文化,去田野采风,让学生真正领略到非遗舞蹈的文化魅力,达到传承发展各地非遗舞蹈艺术的目的,提升学生们的舞蹈技能及实践能力,增进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第三,应挖掘深层价值,创新表现形式。在传承非遗舞蹈时,要与时俱进,不断融入新的艺术形式和理念,同时也要把握适度原则,既要创新,也要坚持各地区特色,坚持本地区的文化本质。非遗舞蹈是不同地区特有的文化符号,蕴含着该地区的文化背景、文化精神与文化风貌,在编排各地非遗舞蹈时,应当注重挖掘其深层价值,展示其风俗习惯、民族风貌,为非遗舞蹈的传承发展贡献力量。

四、非遗舞蹈文化传播策略

新时代发展形势下,要深入挖掘非遗文化价值,把陈旧的表现方式转化为现代化的表现方式,把传统的传播模式转化为新的传播模式,从而使非遗舞蹈文化在创新模式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一)开设非遗舞蹈网络课程

互联网推动了网络办公、网络学习的发展,网络课堂成为当下人们获取学习资源、收获知识最快速、最便捷的途径。利用网络课堂开发非遗舞蹈文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将各地非遗舞蹈的源起、道具、形式等方方面面进行系统、有效的传播。在非遗舞蹈霸王鞭的网络课程设计中可分为两大部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首先在理论部分,重点介绍叶县霸王鞭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道具服饰、曲调乐器等,让群众对霸王鞭的整体形象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在实践部分,从基礎入手,在课程教学中将霸王鞭舞蹈的动作进行上肢、下肢的分解,细化到霸王鞭舞中每个动作的要领及动作名称,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此外,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受众群体及其学习需求,进行不同组合的编创,将符合不同年龄段的课程上传网络或进行网络课程直播。

(二)利用新媒体推广传播

相较于传统媒体电视、报纸等,新媒体的出现迎合了人们日常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具有共享性、交互性等特点,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新平台与新机遇。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既要依靠传统媒体的传播力量,也要借助新媒体的宣传方式。一方面,可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建立公众号——河南非遗舞蹈霸王鞭,在该公众号上发布相关演出信息和相关历史文化知识,插入相关图片、视频等,以此来帮助大众增加对霸王鞭的了解;另一方面可借助短视频平台,如抖音App、快手App等一些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小视频平台,建立河南省叶县霸王鞭自媒体账号,发布与叶县霸王鞭相关的内容,来获得大众对霸王鞭的关注度。借此形式,潜移默化中拉近群众与非遗文化的距离,让不同的用户都能接触到非遗舞蹈文化知识,增强其传播力,扩大其影响力,促进非遗舞蹈文化的传播。

(三)融入广场舞

现代生活中,脑力劳动变得越来越繁重,舞蹈作为以身体为媒介的艺术,在大众健身、娱乐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舞蹈参与者。广场舞作为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悄然兴起的民间运动,赢得了广大居民的青睐和全民参与的热情。作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舞蹈形式,广场舞让众多参与者的身心获得了释放,身体得到锻炼。非遗舞蹈霸王鞭具有自娱性、即兴性、群体性、健身性等特点,队形变化多样,如剪子股、穿十字、龙摆尾、双套环等极具特色,能够与广场舞实现较好的融合。结合韵律感较强的音乐,将霸王鞭中抖鞭、上下击鞭、手背击鞭、转击鞭、踩八板、横跨步等动作元素融入广场舞中,既有特色,又不乏创新,在提升广场舞自身观赏性、艺术性的同时,也有效促进了非遗舞蹈霸王鞭的传播及创新。

五、结 语

河南省叶县霸王鞭是表现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对非遗舞蹈霸王鞭的传承和发展就是对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霸王鞭的保护与传承任重道远,需要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努力,久久为功。

(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仝妍.“非遗”舞蹈进校园:舞蹈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J].舞蹈,2018(3):82-84.

[2] 廖燕飞.传承:将过去送给未来:记“第二届非遗传统舞蹈保护研讨会”[J].当代舞蹈艺术研究,2021,6(1):25-29,37.

[3] 张倩.“非遗”传统舞蹈的当代构建与审美表达:以朝鲜族农乐舞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2(4):156-160.

[4] 李瑶钿.非遗视野下的湖南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传承和保护研究[J].文化学刊,2022(7):18-20.

[5] 王晶.河北非遗民间舞蹈信息化传承的意义和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22(15):118-120.

[6] 李晶.新媒体助力非遗文化传播与传承[J].中国报业,2022(19):98-99.

[7] 梁莉莉.非遗语境中回族传统舞蹈的地方表述与传承实践:基于槐店文狮舞的田野观察[J].回族研究,2020,30(4):11-18.

[8] 王岩,王欣悦.非遗舞蹈艺术文旅融合发展的路径研究[J].齐鲁艺苑,2022(4):32-36.

猜你喜欢

传播传承河南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