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演化轨迹、机制审视与实践通路

2023-07-13马越斐李海

山东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体育旅游文旅融合资源整合

马越斐 李海

摘 要: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改革,成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本研究立足文体旅融合发展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演化轨迹、现实困境进行系统审视,并对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政策规制匮乏,协同联动性不强;管理主体分散,资源整合力不足;资源配置不均,产品同质化严重;跨界融合不深,人才结构性短缺等症结进行多维探讨及肇因剖析,从政策制度、资源整合、创新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优化方案,以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体育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审视;实践通路

中图分类号:G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840(2023)03-0010-07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Mechanism Review and Practical Access of China's Sports Tourism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MA Yuefei1,2, LI Hai1

(1.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Abstract:Deeply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cultural, sports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and efficienc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cultural, sports and tourism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this stud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o systematically examine the evolutionary trajectory and realistic dilemma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 integration. Through a multi-dimensional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policy regulation and weak synergy of sports 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scattered management bodies and insuffici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uneven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products, lack of 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nd structural shortage of tal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system, resource integrati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alent training, the authors gives an optimization program to promote complementarity and form development synergies, with a view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ourism.

Key words: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sports tourism; resource integration; mechanism review; practical access

文旅融合發展是体育改革、文化建设以及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倡议,体育旅游作为文体旅交叉融合的新兴业态,文旅融合发展有效赋能体育旅游业提质扩容。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成为推进区域优势资源互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有效整合文体旅资源要素,“推进幸福产业服务消费质量提升”,以推进文体旅协同创新发展。文体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对文体旅资源的普遍共生性、空间层次性等进行有效整合,能够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推动体育旅游业提质增效。然而,新时期立足国内外深刻复杂的发展环境,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过程中存在公共服务不完善、市场主体较分散、区域发展不均衡、政策法规不健全、科研创新能力较薄弱、人才队伍分层化、资源配置不协调等现实问题[1-2],阻碍了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鉴于此,本研究立足于文体旅融合发展背景,审视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机制现实状况,诊断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症结及诱因,并基于文旅融合理念提出针对性发展策略,以期推动体育旅游业提质增效、增量扩容。

1 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演化轨迹

1.1 国外演化轨迹

文化旅游研究始于20世纪中叶,美国、加拿大等率先对文化旅游现象展开探究。1977年,Mcincosh & Gerbert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理论》中正式提出了文化旅游概念,认为文化旅游是人类互为了解的桥梁。随着文化旅游业兴起,其出现在城市发展规划、人文景观布局及地方经济发展之中,旅游目的地开发、文旅资源配置等成为热点内容。体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形式,以体育资源为基础、以休闲项目为载体的特色旅游项目在欧美国家迅速崛起,且在资源的配置、整合、优化等方面具有发展优势[3]。西方社会发展背景、旅游资源禀赋各具差异性,但整体可将体育旅游整合优化的相关研究划分为20世纪末期的起步阶段以及21世纪初期的发展阶段。首先,20世纪末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是以国家体育文化旅游发展为中心,由国家体育委员会或旅游研究中心以体育旅游年会、国家学术会议等形式,不断开拓体育旅游市场、拓宽体育旅游发展方向,如1986年英国体育旅游主题研讨会、1997年TEAMS体育年会以及2000年澳大利亚的世界体育与旅游大会等,聚焦于体育旅游城市发展、体育赛事旅游经济、体育旅游市场开发、休闲旅游小镇建设等内容展开深度探讨,体育旅游逐渐向全域覆盖、共建共享、自游自助等形式发展,为新世纪体育旅游资源配置及整合优化等奠定基础[4]。

跨入21世纪以来,全球文化旅游业规模稳步增长,为文体旅融合发展奠定基础条件[5]。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相关研究随着文化、体育及旅游业横向拓展以及纵向融合,而不断转换空间载体、整合发展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6]。随着体育旅游城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发展壮大,以运动项目为核心的体育名城逐渐兴起,如足球之城里约热内卢、滑雪之城奥斯陆、网球之城温布尔登、田径之城赫尔辛基、水城威尼斯等,不仅增强了城市的体育活力、文化魅力以及旅游人气,并且推动了文体旅资源互补、协同发展。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涌入,体育旅游整合了“食、住、行、游、购、娱”多重资源,推动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及服务管理一体化、智慧化,为体育与相关业态融合以及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撑。综合上述发展状况,国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研究起步较早、内容较为丰富,体育旅游资源演化历程经历了由小变大、由浅入深等系列变化,研究内容的焦点逐渐由体育旅游城市发展、体育赛事旅游经济、体育旅游资源市场开发等,过渡到空间整合、业态融合、信息建设合等方面,为我国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2 国内演化轨迹

目前关于我国体育旅游演进历程尚未形成明确划分标准,具有代表性的划分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以体育旅游项目产品开发状况为划分依据,将其划分为初创期(1980—1993年)、上升期(1994—2000年)以及发展期(2001年至今)等[7];以体育赛事运营状况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初步萌芽阶段(1989—2000年)、快速发展阶段(2001—2008年)、波动增长阶段(2009年至今)[8];依据国内体育旅游市场发展实践[9],将其划分为萌芽期(1986—2001年)、觉醒期(2001—2008年)、发展期(2008年至今)等。本研究依据上述体育旅游发展划分标准以及其阶段特征,通过梳理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的演化轨迹,将其分為萌芽期(1980—2000年)、形成期(2001—2014年)、发展期(2015年至今)3个阶段。(1)萌芽期(1980—2000年)。体育旅游发展萌芽期主要用于拓展文化、体育、旅游事业,因地制宜地开发休闲旅游活动产品,其中较有影响力的包括东北滑雪旅游、南方赛龙舟、青藏高原登山、内蒙古那达慕大会、湖北赛龙舟等旅游项目[10],学界相关研究聚焦于上述体育旅游项目嬗变过程及发展方位、休闲旅游规律及资源配置等,但受限于该阶段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基础薄弱,研究内容多为学理探讨,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审思。(2)形成期(2001—2013年)。新世纪开局之初适逢申奥成功以及《2001年中国体育旅游健身活动方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政策发展红利时期,我国休闲旅游业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有效促进了体育旅游与相关业态融合发展[11]。体育旅游跨界融合、资源整合、优化配置等内容成为研究新热点,且形成了广泛的研究主题,其主要侧重于体育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体育旅游核心竞争力、体育旅游经济圈、体育旅游资源有效配置等,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相关研究实用性逐渐增强[12]。(3)发展期(2014年至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国务院先后发文提出“文旅融合”“体旅融合”以及“文体旅融合”等发展理念,文体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等已成为重点内容[13]。国内学者指出文体旅融合发展源于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形成了多业态相互促进、协同共生、向高附加值推升的动态过程[14],逐步演化成了“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文化+体育”两业融合以及“文化+体育+旅游”三业融合的新型价值链[15]。综合上述发展状况,国内体育旅游发展受限于社会经济状况,致使其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较为薄弱,随着近年来文化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政策红利释放,关于文体旅融合发展、休闲资源开发、资源整合优化等研究内容逐渐丰富,但尚未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可见本研究立足文旅融合发展背景,审视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现状,探寻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路径、完善文体旅融合发展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 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机制审视

2.1 政策规制不足,协同联动性不强

文体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业依靠政策红利、业态融合等实现快速增长,推动体育旅游相关组织部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但受传统体制藩篱,文体旅融合仍存在政策扶持不到位、协同机制不顺畅、融合领域不宽泛等现象,阻碍了体育旅游资源协同共享以及联动发展,如何健全体育旅游资源的政策规制,加强多元主体协同联动机制已提上日程。根据中共中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实施要求,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进行职责整合,以用于统筹文化旅游业协同发展[16]。目前诸多省市已贯彻落实文旅职能部门改革,如长三角、泛珠三角和海西三大经济区等文化和旅游厅正式挂牌,而海南省基于此组建了“海南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不断打破文体旅融合发展壁垒、纵深推行文体旅资源整合,但实践过程中由于文体旅组织界限明确、协调密切度较低,导致体育旅游发展仍面临着“条块分割”“貌合神离”等困境。如文体旅协同联动发展仅限于体育旅游活动实施阶段,而对于前期旅游产品开发推广、中期活动方案实施以及贯穿全程的宣传推广工作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此外,目前我国已出台文体旅融合以及资源整合的政策文本,为文体旅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长三角区域文体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经验来看,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资源整合要素不突出、融入不充分等现象[17]。究其缘由,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统筹规划,还需要相关地方政策的全面支持以及贯彻落实,但由于各省市财政扶持领域多、范围广,无法精准扶持体育旅游业发展,尤其在现有文化管理体制下,由于利益冲突获知权责不清,出现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政策自相矛盾难以落实、融合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多维系统规划、主体协同联动不足等问题[18]。

2.2 管理主体分散,资源整合力不足

文体旅跨界破圈、融合创新,需要多方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力量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体育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体育旅游融合发展需要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发改委、工信局等多部门统筹推进,贯彻实施“体育赛事搭台、旅游文化唱戏”等发展格局,但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文化、体育和旅游隶属于不同行业,其普遍存在管理主体分散、职能目标差异等现象,进而制约了体育旅游业协同发展、造成文体旅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具体而言,文体旅职能定位差异决定了其运作方式不同,如旅游部门侧重于统筹体育旅游空间布局、加强旅游服务质量保证;体育部门着力于增强全民健身活动参与度、推进城市人文景观建设;文化部门聚焦于体育传统文化发掘以及城市文化形象融合贯通;市场监管部门聚焦于规范体育旅游主体行为、维护市场运营秩序等,可见,基于不同发展目标的各职能部门较为关注自身效益,导致体育旅游资源发展合力不足、发展机制不完善[19]。上述可见,文体旅融合发展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动力不足,主要源于主体权益博弈以及管理职权分散等,导致其发展不均衡、不完善。首先,从主体权益博弈层面来看,由于相关利益主体从自身价值标准出发推进体育旅游发展行动、谋求体育旅游业发展红利,而不同主体之间权益博弈存在矛盾冲突、协商无效等现象,也就导致体育旅游发展不协同、融合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其次,从管理主体职权层面来看,虽然国家体育总局作为体育旅游管理中心角色,但在执行过程中地方文体管理部门、项目协会、旅游市场、体育企业等均具有管理职权,致使体育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牵涉的相关组织机构众多,进而使其形成执行瓶颈、整合动力不足等现象。如运动项目协会主要职责是普及和推广马拉松、登山、滑雪等旅游项目,加强体育旅游行业治理和优化市场管理等;而体育旅游市场的主要职责是服务于体育旅游企业、维护合法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不同价值目标导向下体育旅游业发展合力分散、资源整合难以平衡、治理行为易发生偏移,阻碍了体育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及合理配置[20]。

2.3 资源配置不均,产品同质化严重

资源配置作为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资源禀赋空间布局及项目丰裕程度对体育旅游业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虽然我国自然生态以及社会文化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不同地域资源禀赋差异、社会发展定位及特色项目不同,在体育资源开发的广度及深度参差不齐,致使我国体育旅游相关资源开发呈现出项目不均匀、区域不平衡、体系不完善、产品不新颖等现象。目前我国体育资源全域开发过程中涉及东部、西部及中部地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北上广深等正深度开发体育旅游资源、创新体育旅游产品供给等[21],且初步形成了马拉松、冰雪运动、山地户外等休闲旅游生态圈,但不同项目所形成的旅游生态圈的产品供给形式及服务产品内容等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无法有效匹配社会群众的个性化需求的矛盾依然存在。而在中西部地区资源禀赋差异性大、特色性强,现已形成了青海湖自行车赛、西藏登山大会、吉林长春滑雪节、内蒙古马术节等精品项目,但其开发力度、业态规模与发展质量等相较于东部发达地区,仍存在市场发展规模小、特色资源挖掘不充分、供给内容不新颖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发展矛盾,近年来我国全力打造一批覆盖全域、因势利导的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线路、赛事等,以促进中东西部体育旅游资源深化开发及创新发展。由于体育赛事旅游开发仍然采用传统发展思维,体育资源整合注重“大而全”为非“精而深”,引致体育赛事资源特色不明显、體育旅游同质化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如,2019年中国山地马拉松赛事的广州站在温泉镇正式开跑,学者王亚坤等指出本届马拉松赛事在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同时,未能将马拉松赛事与城市旅游活动、景点文化资源充分结合,不利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及服务质量优化[22]。

2.4 跨界融合不深,人才结构性短缺

从国内外产业融合发展进程来看,体育旅游业跨界融合包括一体化发展、业态重组、产业延伸、市场渗透等多重模式,不同模式下体育核心资源及产品业态略有差异(如表1)。目前我国体育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包括上述4种发展模式,通过对标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目标要求发现,其尚存在融合整体水平不高、文旅融合机制创新不足、品牌辨识度不强、融合质量不高及程度不深等问题,导致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仅停留于浅层次的组合层面。究其缘由,我国体育旅游资源重组、跨界融合起步较晚,目前尚停留于市场渗透、产业延伸阶段,表现为旅游资源吸引力不强、文化创新能力不足、产业转型缺乏助推力、旅游项目投资匮乏、资源发展布局狭隘等方面,阻碍了新时期体育旅游业的创新发展。如何突破体育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困境、推动文体旅多维融合发展,需要厘清体育旅游发展本质规律,这将对专业化人才资源整合及利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23]。目前我国体育旅游人才数量不足、发展质量不佳现象较为突出,从体育旅游人才发展总量上看,体育旅游规模扩大使得相关人力资源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适应成本高、留用要求多,使得体育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的问题依然突出;从体育旅游人才结构层面来看,文体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业纵深发展,休闲旅游、赛事运营、信息服务等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急剧增加,但目前体育旅游发展的低端的技能人才较多,中高端的技术、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因此体育旅游发展人才结构性矛盾等质量问题较为突出。以体育赛事旅游营销活动为例,目前体育旅游业储备的人才队伍中专业型、执行型人才较多,但对于体育赛事旅游营销活动所要求的“爱体育、懂经营、会管理、能策划、可咨询”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数量较少,据此

难以为体育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3 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实践通路

3.1 聚焦多维统筹布局,完善政策制度供给

文体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离不开政策规制统筹布局,强化资源整合保障机制,努力破除体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障碍。(1)健全政策规制,强化主体协同。政策规制作为体育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应以政策制度为基础保障、主体协同发力为关键支撑,聚焦体育旅游发展理念、规划标准、资源开发、行业边界等内容,健全体育旅游“多规合一”的发展机制,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协会为主体、组织为助手”的协作模式。在政策制定方面应建立多主体协同机制,打通部门合作壁垒、加强部门协同发展,不断调整和完善体育旅游发展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在政策落实层面应构建跨界协同运作模式,积极引入文化、旅游、信息等部门参与体育旅游业跨界融合发展,合理划分各个主体的隶属关系、职责范围以及治理任务,实现体育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2)优化融合发展机制,破除发展障碍壁垒。目前我国就文旅融合、体旅融合等出台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提供经验。新时期应贯彻“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发展理念[25],加强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机制、统筹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破除体育旅游供给内容不健全、主体协作不合理、产品创新不足等障碍壁垒,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及协同优化创造积极、宽松的外部环境。(3)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促进文体旅规范化发展。加快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体育旅游市场监管机制,拓宽监管渠道、完善监管平台、贯穿监管全程,形成多部门协同监管、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管、有效调控执行效果的发展局面,有助于避免体育旅游业资源整合发展异化或扭曲化,进而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方案有效落地及纵深推进[26]。

3.2 建设信息技术平台,强化资源整合机制

数字时代为体育旅游智慧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发展际遇,如何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服务于体育旅游组织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智能服务管理等重要环节,为完善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机制提供工具支持。(1)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打破自为政困局。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以及双边市场平台搭建,通过体育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可以有效整合体育旅游资源要素,完善体育旅游资源信息库中旅游目的地、赛事咨询、旅游产品、周边餐饮住宿等信息供给,并通过体育旅游智慧信息平臺的智能导游、服务导航、智慧推送及反馈评价等多重功能,以满足供需双方及政府监管部门等互动反馈,提升体育旅游资源配置效果及服务质量[27]。(2)动态调整旅游信息资源,强化多边市场交互能力。文体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多边市场信息平台是以产品信息交互为基础,以文体旅等多边市场主体为主导,实现体育旅游资讯信息共享以及常态化动态监控,但在体育旅游信息技术平台运营管理的过程中,随着多边市场信息数据更新以及冗余数据筛选,体育旅游市场信息资源库动态调整状态,以提高文体旅等多边市场主体信息交互的高效性以及供需适配的精准性。(3)强化文体旅资源共享力度,推进体育旅游智慧化整合。体育旅游智慧化平台建设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多方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打破了传统经济模式下的体育旅游信息不对等情况,全面掌握体育旅游资源要素及数字信息,还应充分挖掘体育旅游企业、体育项目协会、旅游市场监管部门、社会普通大众等多方主体的资源优势,通过体育旅游信息技术平台识别不同主体发展需求,加强体育文化旅游资源共享内容,建立紧密的利益相关者社会组织网络,延长体育旅游业发展链条的广度及深度,以期实现体育旅游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3 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创新旅游特色产品

文体旅融合背景下,创新发展成为了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资源配置优化、产品优质供给的有效形式。新发展阶段,创新驱动作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创新旅游特色产品,推进体育旅游业将从低层次向高品质和多样化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推动融合发展,创新产品供给。文体旅融合发展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模式为特色资源开发、服务产品创新提供了充足要素及资源,而创新产品供给则为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形态,因此依托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生态环境资源、体育赛事资源等多重资源禀赋,发展“体育旅游+”和“+体育旅游”等业态融合模式,加快体育旅游业供需求两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文体旅等多元市场主体活力,通过文体旅多重要素渗透、加速产业重组、促进市场叠加,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体育旅游投融资、创新制造以及价值共创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大优质体育旅游产品、精品赛事的供给力度,推动体育旅游消费市场提质扩容。(2)整合区域资源要素,优化体育旅游空间布局。体育旅游业发展空间布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区域范畴来看,应以新时期城市群发展布局为要素单元,综合考虑人文地理、交通干线以及区域发展规划,以资源要素整合、创新产品供给为核心构建“点状辐射、带状串联、网状协同”的体育旅游空间新格局;从新型城镇发展来看,文旅产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一脉相承,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优化提供了良好空间环境,打造了更完善的体育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也催生出了更多的体育旅游新组织、新产品、新业态,因此推动体育旅游融入新型城镇建设[28],应以城市更新行动为载体,整合休闲旅游资源、塑造城市与建筑风貌、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推动新型城镇体育旅游品质提升。(3)深化“互联网+旅游”,扩大体育旅游场景应用。加强体育旅游智慧平台建设,提高“互联网+旅游”的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整合交通、气象、测绘、监管等相关服务信息,以便于推进体育旅游分时段预约游览、科学引导人群分流、动态流量监测监控、安保服务全覆盖等,增强体育旅游服务的便利度和安全性。

3.4 加快推进业态融合,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

文旅体深入融合发展不断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推动体育旅游产业变革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具备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29]。(1)文体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发展遵循产业融合规律、加快跨界融合及协同创新,本着“外来人才引进、本地人才培养以及、复合人才留存”的原则健全体育旅游人才培养体系,除了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财力支持及规范监督等激励措施外,且要减少文体旅部门在复合人才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划桨”行为,不断强化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业态发展支撑功能,形成多元协同参与、分工明确的发展状态,为文旅体融合人才培养及其结构优化营造良好环境。(2)文旅体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人才体系构建需要从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及人才流动养3个层面具体着手,为体育旅游跨界融合发展后备支撑力量[30]。一是强化源头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针对当前体育旅游人才学历层次较低、专业技能差、高端管理人才匮乏等发展现状,需构建以“政府部门主导、高校参与、社会协同”的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关注文体旅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对内加强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学科交叉领域人才培养,提升体育旅游发展所需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对外重视人才引进,将更多优质的文旅人才纳入体育旅游运营发展流程,为推动体育旅游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31]。二是构建人才规划体系,优化体育旅游人才结构。人力资源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适时更新体育旅游市场人力资源需求以及专业人才培养动态,及时地对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补充、更新等内容安排,才能与时俱进地规划、调整体育旅游人才结构,以保证岗有其人、人尽其才,为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理论和实践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撑。[JP+1]三是设计人才流动体系,完善人才跨区域引导机制[32],即通过建立适度宽松的体育旅游人才流动机制,完善人才跨区域流动配置、供需信息共享机制,不仅有助于体育旅游人力资源实现人才合理流动及最优配置,而且有利于激发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4 结 语

资源整合作为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前提条件,体育旅游资源整合体现了“以文铸魂、以体促旅、以旅彰文”等活动方式,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本研究立足于文体旅融合背景下,通过全面厘清国内外体育旅游资源整合的演化轨迹,系统诊断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整合机制现存困境,深入剖析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动力不足、协同联动性不强、产品同质化严重、人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发展症结以及引发诱因,并据此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体育旅游资源协同优化策略应从完善政策制度供给、强化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旅游特色产品、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等具体纾困之策,以实现优化整合优质文化体育旅游资源、推动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强.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与路径机制[J].体育学刊,2016,23(4):55-62.

[2]张晓磊.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困境应对与高质量发展前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40(1):16-22.

[3][JP2]PIANZIN,MAURICE T.Manag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a case study of Sabah,Malaysia[D].Strathclyde: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1992.

[4]赛斌芸.济宁市体育旅游资源评价及品牌化发展路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5]花建.论文化产业与旅游联动发展的五大模式[J].东岳论丛,2011,32(4):98-102.

[6]GRIGORYEV V,FILIPPOV S.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culture,sport and tourism in Russia on the basis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J].Uchenye Zapiski Universiteta Imeni P F Lesgafta,2014(108):60-66.

[7]于素梅.全面建設小康社会进程中河南省特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周口:周口师范学院,2005:4.

[8]翁李胜,雷燕.中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6):12-19.

[9]王庆生,王春蕾.我国体育旅游研究与实践进展[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1):89-93.

[10]李丽梅,楼嘉军.我国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09(10):16-17.

[11]刘晓明.产业融合视域下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5):187-192.

[12]翁李胜,雷燕.中国体育旅游研究进展:基于文献计量的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8,54(6):12-19.

[13]陈毅清,廖祥龙.安徽省体育产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评价研究[J].鲁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4):379-384.

[14]马越斐,李海.体育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知识谱系:理论溯源、焦点议题、动向研瞻[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22,38(1):58-64..

[15]尹宏,王苹.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理论、经验和路径[J].党政研究,2019,(2):120-128.

[16]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2022-12-24].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17]任鹏博,张健,李婷文,等.长三角区域文体康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2(4):83-89.

[18]郑芳,黄炜逸.乡村振兴战略下体育旅游目的地发展路径:基于可持续发展五要素视角[J].体育科学,2021,41(5):44-52.

[19]范仓海,张晗.农村环境污染的网络治理研究[J].生态经济,2021,37(1):201-205.

[20]司林波,聂晓云,孟卫东.跨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困境成因及路径选择[J].生态经济,2018,34(1):171-175.

[21]胡建忠,邱海洪,邓水坚.“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1):42-46.

[22]王亚坤,武传玺.全域旅游视域下我国体育赛事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0(7):67-72.

[23]曾玉兰,沈克印.体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与实现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20(10):84-91.

[24]尹宏,眭海霞.文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的城市路径:以成都为例[J].开放导报,2020(3):93-100.

[25]黄先开.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策略与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4):1-8.

[26]刘建明,米靖,金乃婧,等.我国冰雪运动产业政策演进特征及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22(2):1-7.

[27]程文广,王宁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对居民亲环境行为的影响:地方认同、自然共情多重中介效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5):79-89.

[28]张晓磊,宋歌,李海.体育旅游小镇助推“人的城镇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6):16-22.

[29]左芬,郭璇瑄.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41(1):162-167.

[30]黄益军,吕振奎.文旅教体融合:内在机理、运行机制与实现路径[J].图书与情报,2019(4):44-52.

[31]黄先开.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策略与路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4):1-8.

[32]张晓磊,李海.推动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问题探析[J].中州学刊,2021(4):21-26.

收稿日期:2023-01-0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9BTY012)。

作者简介:马越斐(1990- ),女,上海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通讯作者:李 海(1972- ),男,河南开封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猜你喜欢

体育旅游文旅融合资源整合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智慧高速资源整合方式实践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