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叙事之抒情真挚

2023-07-12陈妹君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卓嘎史铁生真情

陈妹君

话题导入

《淮南子·缪称训》中说:“文者,所以接物也,情系于中而欲发外者也。”白居易也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可见,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心、直击读者灵魂,“抒情真挚”是首要条件。反之,如果情感不真挚,抒情矫揉造作,读者一下就能感受到,甚至会生出反感与厌恶。对于叙事类文章而言,真挚的抒情尤为重要。“文必有情,抒情贵真。”那么,情从何来?如何才能做到抒情真挚呢?

范本呈现

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待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我也看见过几回她四处张望的情景,她视力不好,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过一会我再抬头看她就又看见她缓缓离去的背影。我更是无法知道有多少回她没有找到我。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待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

我的母亲是个普通人,只是千千万万个母亲中的一位,但她在我心里却如皎皎明月,无时无刻不陪伴照亮我。

我的父亲与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母亲一个人把我拉扯长大,岁月鞭打着她的皱纹,生活的艰辛染白了她的黑发。母亲没有什么学历,却经常陪伴我写作業到很晚。劳累了一天,她常常坐着坐着就打起了盹,却总能听见什么动静时,下一秒就立即抬起头观望我,我见此心疼不已,便劝她去睡吧,不用陪我了。她总是轻声细语地说:“我没事。”晚风吹拂,母亲微微抬起头,向窗外望去。我分明看到了她的疲惫。

那年中考我取得了好成绩,考上了一所不错的高中,需要去外面住校。走的那一天,母亲没有像往常那样唠叨,只是给我献了哈达。火车快要发车了,母亲牵着我的手不愿松开。我一步三回头,母亲仍站在原地。火车一点一点开向远方,我回眸望去,分明看到了她的泪水。

〔摘自湖南岳阳市第一中学(663)班,旦增卓嘎《我的母亲》〕

众说纷纭

雷笑嫣:史铁生《我与地坛》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挚情感,如涓涓细流一般让我感觉很温暖。这种情感,不仅源于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还有他对生命的体悟。

余乐萱:史铁生《我与地坛》中尽管没有描写母亲太多的语言,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单单通过描写母亲在地坛里寻找儿子的背影,就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不敢表达的担忧和关心。这里有一位母亲平凡而隐忍的爱,也有儿子曾经的倔强和如今的懊悔。“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与其说史铁生在地坛找到了他心灵的寄托,不如说他在地坛理解了母亲的爱与关心,理解了幸福的根源,解锁了生命的密码。在旦增卓嘎同学的作文中也刻画了这样一位“少言”的母亲。作者选择“陪伴”这一细节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如皎皎明月般默默陪伴孩子的母亲形象。人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然而这日复一日的陪伴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由此可见,写作素材的取舍,与其说作者是“有心为之”,不如说是作者的“真情感怀”。

张书睿:我认为一篇文章最打动我的一定是文章中流淌的真挚情感,是不留痕迹的抒真情、记真事、说真话。无论是作家史铁生,还是旦增卓嘎同学,他们写的都是自己平凡的母亲,记录的都是自己与母亲的日常生活琐事。而最珍贵的就是她们日复一日毫无怨言地为孩子做着这些日常小事。

万子千:无论是史铁生笔下压抑着自己心头的担忧、默默寻找孩子身影确认孩子安全的母亲,还是旦增卓嘎同学笔下压抑着自己心中不舍、牵挂孩子、不忍孩子独自求学的母亲,都将自己至深至切的爱藏进心里,化为了行动。是啊,真情实感的流露有时候并不需要语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表情就足以将真挚的情感表露,这就是细节描写的魅力。

李佳薇:史铁生说母亲视力不好,四处张望寻找儿子的时候,“端着眼镜像在寻找海上的一条船”。旦增卓嘎同学说在火车快要发动的时候,母亲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不舍和难过,“牵着我的手不愿松开”。两位作者都善于将母亲的千言万语和复杂的内心通过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来,把抽象的情感通过具象的方式表现出来。

陈宇轩:我还注意到了旦增卓嘎同学的作文里的一处小细节——“我要走的那一天,母亲没有像往常那样唠叨,只是给我献了哈达”,这短短一行字深藏了母亲浓浓的爱。这份爱是平日里母亲的唠叨和关切,这份爱是临行前母亲反常又特别的举动,让我联想到《游子吟》里的一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嘉钦: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在史铁生的文章里忆起母亲时写了这样一句:“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而旦增卓嘎同学的作文里也提到了风,他说“晚风吹拂”,我想这就是情景交融的魅力吧!这轻柔的风与母亲温柔的形象交织在一起,感人肺腑,这风不仅吹过母亲和孩子,还吹进每一位读者的心里。

技法点睛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是叙事的灵魂,叙事应叙真情真事,写作之人应是“有情之人”,如此读者方能动真情。那么,如何才能抒真情呢?

1.走进生活,于生命中掘真情。写作时选择那些自己经历过的或者最熟悉的、情感最深厚的生活和事物来写。例如对亲情、友情的感念,对故土故乡故人的感怀,对真善美的感受等。现实的生活和身边的世界,永远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并且只有那些充满生活气息的、富于时代特色的、蕴含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打动人心。回避生活、凭空杜撰,不可能做到感情真挚。

2.捕捉细节,于细微处见真情。真挚的情感表达不能过于抽象和空洞,要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不妨“化抽象为具象”,即把抽象无形的情感表达转化为生活中具体可感的几件小事,或是几处细节,再通过细腻真切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感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表达出来。

3.巧妙点染,于自然里探真情。在叙事时可以适当地借助景物描写来营造意境,渲染出浓郁动人的情感氛围,增强情感的表现力,以收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卓嘎史铁生真情
我用真情守护你
2010—2020年青稞应用技术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我还能陪你一小会儿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最美格桑花(剧本)
以心换心见真情
五星红旗,在卓嘎心中升起
真情扶贫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