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之人物传记

2023-07-12许兰兰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周有光冠军

许兰兰

解题技巧

人物传记,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记述人物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阅读人物传记,首先要梳理人物的生平经历,了解人物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形象;其次,从不同角度概括作品的写作特点;最后,深究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和给予读者的思考和启示。考查形式如下:

一、结合文本分析传主的人物形象

该题要求学生抓住人物主要形象特点,凸显人性光芒;用具体的词语概括,措辞精准,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避免点与点之间的重复。

二、作品如何塑造传主的人物形象

人物传记中,为使人物鲜明、生动和立体,一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段。正面描写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而是通过与人物相关的人、事、景、物的描写来刻画,如用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烘托人物形象。

三、分析人物传记的写作特点

这一问法比较宽泛,一般来说,关乎作品特点的且有明显说服力的特点都可取。为顺利答题,需要积累一定的答题技巧,但在答题时,还须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具体分析,不可全盘照抄。可以从以下角度解答:传记的选材应具有典型性,且做到详略得当;表达方式,或长于记叙,或注重抒情;语言特色,或含蓄淡雅,或简洁凝练,或豪放飘逸等;表现手法,或对比衬托,或欲扬先抑等;其他方面,诸如引用诗词,引用故事等。

四、探究传主的时代精神和对读者的启示

探究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传主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就像一束光,指引着后来人。同学们在仰望的同时,也要思考它与当下的关联。由他人到自己,由思想到行动,由前人到后人,这就是人物传记的价值和力量。

模拟演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周有光的传奇人生

周有光年轻时的经历并不算顺利,甚至有一种隐隐的“错位”:大学毕业,本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去当外交官,他却选择了学经济;圣约翰大学、光华大学的毕北生都到美国留学,可他由于经济原因去了日本;本想到日本京都大学跟随著名经济学家河上肇学经济,河上肇却被捕入狱,周有光只好专攻日语;本来可以在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他却毅然选择了回国;本来研究经济已经有所成就,他却被指定研究语言。

面对这样的“错位”人生,他却很坦然:“人生很难按照你的计划进行,因为历史的浪潮把你的计划几乎都打破了。”

1955年,时任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的周有光到北京参加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组织通知他到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工作。而早在1920年,周有光就参加过上海的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这一运动当时还受到苏联支持。

于是周有光扔下经济学,半路出家一头扎进语言学中。改行之后的周有光负责拟定拼音方案的工作,该方案于1958年正式公布。而这段“改行”的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 “既来之,则安之”。“要真正改行,就要深入语言学和文字学的研究。一直到今天,我都没有离开这个机构。”

“有人曾给我们讲笑话:你们太笨了,26个字母干三年。”周有光回想起这段往事仍不忘调侃,但他认为,“这三年时间花得还是很值得。”“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人在提意见,而他们提的意见我们都研究过,几乎没有新的意见,今天就得到了这么点安慰。”1958年,周有光开始在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讲授汉字改革课程,讲义《汉字改革概论》也于1961年出版。

周有光曾有“周百科”的外号,拜其连襟沈从文所赐。1980年开始,他成为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中美联合编审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中方三委员之一。谈到当年翻译的细节时,周有光称:“我们翻译《不列颠百科全书》,由于当时国内购买力很差,就压缩成10本,称为《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此后,周有光又曾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社科部分总编委。

80岁时,周有光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他把80岁当作0岁。92岁那年,他收到一张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提起这事,老先生乐不可支。

“开阔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历史眼光”,这是后辈学者对周有光的评价。当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时,一些人推断21世纪将是汉语的世纪,周有光保持了相当的冷静:“汉语的国际地位,应当作恰如其分地正确估计。汉语的国际性最弱,这是很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的,但是,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事实。要想改变事实,只有改变汉语本身,提高汉语的规范化水平。”

他的专业研究因年老体衰告一段落,但他并未停止思考,更未放弃一名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他在桑榆晚年再扬帆,开辟新领域——研究社会现实问题,撰写有关文化、历史方面的文章。晚年的周有光又先后出版《百岁新稿》《朝闻道集》等数部新作。周有光曾在纪念自己华诞的座谈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问好。他在视频中说到读书,称“读书要和生活发生关系,如果读了书不能立言,就白读了”。在旁人眼中,老人依然在与时俱进。虽然处于高龄却天天上网,喜欢接触电脑,对外面的事情了解得很清楚,也有自己的看法。

(有删动)

相关链接:

周有光(1906-2017),原名周耀平,出生于江苏常州,著名语言学家、经济学家,因主持制定《汉语拼音方案》而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百度百科)

1.分析周有光先生的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為人物传记,本文引用了周有光先生的很多话语,请结合文本概述这样表达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我小时候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不能进行剧烈的运动,为了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把精力转移到凭智力取胜的活动中去,这使我从小养成一种极强烈的争强好胜的性格。

我的父母并没有教过我们下围棋,但我们经常看他们下棋,久而久之,自然也就看會了。大概是在我9岁时,我和弟弟继波便常常学着大人的样子下起来。那段时期,我下围棋已经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

我10岁的时候,当时文化宫有一个少年围棋训练班,张福田先生在那里当辅导员。张先生是当时的棋坛名手,他在围棋教学上颇有独到之处,不仅是我,北京现在的高手程晓流、谭炎午、吴玉林等,也都多多少少地受过他的教益。

印象最深的是1988年,我在日本参加了一个世界桥牌综合锦标赛的选拔赛,赛后喝酒时,沈君山说起桥牌的事,我一听桥牌就来了劲儿,借着酒兴跟他们猛吹我们是如何如何拿到冠军的。这时我最崇敬的老一辈棋手吴清源先生冷不丁给我来了一句“搏二兔,不得一兔”,意思是批评我在桥牌上花费的精力太多,势必会影响围棋。我口若悬河,正说在兴头上,一下子就呆了。我当时确实狼狈至极,着实让吴清源先生给教育了一下。

在青少年时期,我从来没敢想过将来自己能成为一位全国冠军,因为我觉得那些冠军们都是才华出众、高不可攀的人物。但自从参加集训队之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把夺取全国冠军当成了“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对局胜率的提高,这一愿望也越来越强烈。1975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届全运会恰好给我提供了机会。

当时舆论界一致认为,冠军将在陈祖德和我之间产生,但一想到要和他进行一番生死搏斗,我就有些心惊胆战。陈祖德曾三次荣获全国冠军,又是第一个战胜日本九段的中国棋手,1974年我就惨败在他的手下。陈祖德在棋盘上那种咄咄逼人的威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没有和他比赛过,根本无法想象。

这和一年前的情景是多么相似啊!想到此,我悚然一惊,去年那令人痛苦的一幕还会再次上演吗?我马上鼓励自己:“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一年来的苦练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即使输了也要拼得“壮烈”一些。这样一想,我的心平静了下来。

9月24日,景山公园的围棋比赛大厅里,坐在我对面的陈祖德久久地注视着棋枰,然后轻轻地揿下按钮,使比赛计时钟停止了走动——这是棋手认输的表示。我感到一股狂喜的热流迅速地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由于激动,当我在裁判员递过来的对局记录上签名时,我的手颤抖得无法把字写工整。离座之际,连腿都发软了,这是我在争夺全运会冠军征途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后来,我又战胜赵之云、王汝南,以十四连胜的战绩获得了第三届全运会围棋比赛的冠军,此为我获得的诸多冠军中的第一个冠军头衔。获得冠军,当然高兴万分,然而夺取冠军的艰难征途使我深深感到自身棋艺未精,只是运气好而已。

(选自《聂卫平:围棋人生》,有删改)

作为人物传记,本文在写作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周有光冠军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抢跑“抢”来的冠军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周有光的长寿五句话
汉语拼音之父 周有光:一个人的百年史
周有光语萃
郁闷的冠军
没有冠军的赛跑
清洁工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