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数控专业“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3-07-11林子武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课赛融通高技能

林子武

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是我国加工制造业重要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应用型人才市场缺口很大,为了满足市场对高质量数控专业人才的需求,本研究通过对合作企业毕业生进行中职学校数控专业人才质量情况的深度了解,探索“岗课赛证融通”的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实施一体化的“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本质上讲,“岗”引领着专业课程设置的方向,也就是根据岗位要求设计课程,最大限度地匹配企业的生产程序和相关领域的职业标准,在校企合作中协同发展。在该环节中要构建模块化的分工组织方式。“课”的中心目标是进行育人体制的创新,利用改革措施的落实完成“课堂革命”,促进中职生源的多元化,以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性评价的要求。“赛”是中职数控专业成果展示,利用从国家到院校的各级比赛机制的构建,以保证数控专业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证”是检验学校教学效果的标准,通过对各类职业等级证书、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的确认和融通,以验证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职业生涯和职业活动所需的实践能力,让数控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大幅度拓宽,让结构性就业矛盾得以缓解。同时,也为有升学意愿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对口专业继续学习深造做好准备。

二、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数控技术是制造行业的核心技术,在制造行业中一般将人才归类为三种:工程型、技术型与技能型。简单地说,技能型人才是利用动作技术开展工作任务。现代制造业在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操作者具备一定的知识,包括专业的基础性技术理论、比较全面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的多项技能。而高技能型人才就是对技能型人才的新概括。数控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支柱技术,在制造行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方面的人才倍受市场青睐。数控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也就是基层数控操作人员中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他们具备机械制造相关的专业数控知识,以及熟练的操作技能。具体来说,包括数控机床、加工中心、铣床等车间的技师、高级技工等。一名合格的高技能数控操作人员,必须具备如下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数控加工的各项工艺与刀具;能够全面了解数控机床加工的技术以及熟悉其原理,并且能够实际应用;有能力自主化地对数控设备进行编程和操作;可以对数控机床的电气化进行良好的控制;有能力诊断和处理数控机床的常见故障,并能够进行有效维修。

三、“岗课赛证融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一)重构课程体系

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岗课赛证融通”育人模式的核心要素,尤其像数控这样技术特征明显的专业,课程建设是促进“岗课赛证融通”联合育人效果提升的重要措施和基本抓手。在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中,中职院校要根据企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的实际要求,以培养数控专业的基本操作能力、岗位综合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在专业群的课程体系中融入培训内容、数控技能等级标准,所构建的专业群课程体系真正实现了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以原有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发挥“岗课赛证融通”的导向性,进行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课程重构,形成“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1.增设“赛”“证”专项课程

(1)“课赛”融通中的与数控技能相关的竞赛赛项,大部分内容都能够利用专业课以及技能竞赛训练完成,比如,讲解数控铣床知识和竞赛技巧、强化竞技训练等。(2) 通过“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课,降低学生考取证书的难度,同时设置补充型和提高型两类课程模块,提高型主要针对专业课,补充型则是针对专业课以外的补充内容。

2.强化模块化设计

针对中职数控专业课程特点,重构课程内部模块至关重要。可以成立教研小组,针对职业技能和技能竞赛等级证书的能力需求、具体内容、考核标准等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融入点、结合点,以项目模块为单位,将原有课程内容重新排列组合,并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参与研讨的人员包括所有专业课负责人、证书考评教师、技能竞赛指导教师等。通过课程设置的优化,确定“岗课赛证融通”模式的实际实施路径,让重复的课程内容得到缩减,构成系统的融入课程的态度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标准。

(二)通过“课证融通”培养实操能力

通过“课证融通”的教学模式,实现数控专业与企业证书的有效对接,在中职的教学过程中纳入企业的培训认证体系,实现知识、技能与岗位的良好匹配。在该模式的实践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强化,结合校企合作等诸多教学模式,利用中職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模拟实操演练,进而培养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数控机床操作的技巧,并能够准确诊断数控机床的常规故障,进行有效维修,之后安排学生去相关的制造企业参与生产的实践操作,以积累实操经验,满足自身就业和企业用人的双向需求。

(三)构建“赛教融合”模式

1.将大赛项目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实现课程与技能赛事的无缝对接,需要教学化的模式改造大赛项目,在课程项目中纳入单独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项目中纳入综合运用,在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增设相关的拓展课程,包括技能大赛以及X证书类、基于“课程+学期”的创新综合实践等,实现课程设置的创新。在这些拓展类课程实施中,充分发挥导师指导和项目实施结合的优势。

2.课程教学内容融入大赛内容

传统的技能大赛只有少数学生参与,为了解决该缺陷,学校通过项目改造整合技能大赛的资源,构建了工学结合、网络学习等诸多项目。该专业利用X考证平台和各类技能大赛平台,以考证任务和大赛为中心,编写与赛事相关的文件,包括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评价体系和课程标准。

3.将大赛评价机制融入课程评价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实训中,融入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真正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教学,并且在评价体系中融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不但增强了安全性、经济性的目标,而且体现了评价标准的客观性,突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改变了主观评价的弊端。

(四)构建“赛证课相通”模式

1.构建“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在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最新制造行业认证标准。核心课程标准经过企业和学校协商制定,并进行专业课程的合作开发,确保课程内容随时动态更新。该专业还将“数控编程”“数控技能应用”赛项,以及融通中的有关创新创业项目比赛技能点、新技术与课程内容结合,实现“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

2.设计逐级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利用主辅结合的模式。围绕课堂教学主线,即理实一体化、岗位实践、公共实践等环节;同时,辅线则突出课外的第二课堂培养,主要是以专业认知与实践、社会实践、特长生、技能竞赛、行业认证、创新教育等为载体进行,以配合主线协同培养。

3.构建多方评价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中职数控专业围绕制造业岗位的用人要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通过校企双方协同制定。按照岗位要求、专业课程、行业认证考核标准、技能竞赛等状况设计评价标准,通过企业评价、学校评价、行业评价、技能竞赛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等手段,有效规范进行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质量。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在“岗课赛证融通”的育人模式中,数控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利用竞赛推动新内容的学习。教师在辅导竞赛过程中不断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例如,某院校在参加国家、省、市各级赛事的同时,还在学校内举办各种赛事,接连两年承办了院系的三维软件建模大赛和数控仿真加工技能大赛,促进了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岗课赛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系统、全面、复杂的工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工作,需要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各项条件保障,将改革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去,包括教师、课程、赛项、证书、实训室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切实提升教师在育人模式改革中的积极性、获得感、价值感、责任感。本文通过上述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希望借助研究的相关结果,为今后的数控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责任编辑 魏家坚

猜你喜欢

课赛融通高技能
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及成效——基于“岗课赛证+思政融通”模式的探讨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课赛”融通课程改革研究
高职英语“课赛”结合中的教学映射
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课赛”有效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包罗融通的艺术探索家
论教读与学写的生活化融通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融通生物借直销上市?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