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023-07-11吴刚平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预设教学资源师生

吴刚平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资源与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主编《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计划丛书》《教师新视野丛书》《校本研究丛书》《课程资源与课程管理丛书》《做悟教育丛书》等,著有《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资源论》《校本课程开发》《学校课程管理实务》《新方案新课标新征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读》等;主要研究领域是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主要研究方向是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教师发展及校本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可以理解为一切可以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教具、基础设施等。简而言之,教学资源是在教学过程中被教学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在众多的教學资源中,有些是可以预设的,因为中小学要教、要学的是人类成熟的知识,对教师而言是已知系统,具有确定性;但有些资源是无法预设的,因为相对教师而言的已知系统,对学生而言却是未知系统,具有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和积极建构。从这个角度看,教师只有合理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生成资源与预设资源是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

从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出现的时段和过程特征看,那些可以预先准备或提前设置的内容来源和支持条件就是预设的教学资源,如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参、教辅、考试说明等教学文本,以及教室、实验室、教学场馆和实践基地等常规教学设备、设施等教学硬件。

那些无法事先确定、只能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产生或呈现的内容来源和支持条件就是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如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过程中即时生成,或被引入、借鉴的知识、经验、问题、创意、思想、观点、主张、情意、态度、价值观等抽象资源,以及有利于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环境、情境、氛围和时空条件等具象资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预设资源与生成资源是一个有机整体,虽然它们的功能、对教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各有侧重,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时不能顾此失彼。教学不仅需要引入、利用、开发可预设的教学资源,更需要灵活处理因教学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此,预设资源和生成资源就可以相互协调和补充,共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生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防止忽视和滥用现象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实践探索中,教育者都可能意识到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存在和意义,但缺乏足够深入且系统的支撑性成果。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对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存在不少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忽视或滥用生成资源。

中小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经过专家预先筛选和设置的人类成熟的学科知识,所以很容易让教师把预设资源唯一化,缺少动态生成资源的眼光,甚或对于生成资源视而不见,误以为只要合理运用预设资源即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导致教学行为固化为“教教材”,忽视了“用教材教”。这种误解源于学科知识是客观知识的理论假设,即认为中小学生所学的学科知识是人类成熟的知识系统和智慧结晶,是有标准答案的,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标准答案。结果,原本十分丰富的教学过程被异化为单一的传授书本知识和解题技能的过程,而师生在教学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师生在教学互动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被忽视甚至被压制了。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不仅否定了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主观属性,也否定了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共同的生活过程和人生过程的现实性,而且最终把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甚至陷入“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怪圈。

与忽视生成资源相应的是滥用生成资源。所谓滥用生成资源,是教师因为误解或曲解生成资源而误用甚至滥用生成资源,最终沦为“为生成而生成”的教学行为。殊不知,并非所有的生成资源都是正向的或有教学意义的。有些生成资源是反向的,是妨碍教学甚至有害于学生成长的;有些生成资源即使是正向的,但因为与教学目标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其作用也大打折扣。所以,开发或利用生成资源时,教师需审慎行事,如果不顾教学实际,一味强调生成,甚至是胡乱生成,教学就会演变为脚踩西瓜皮式的“飘移活动”,学生也会陷入迷茫的窘境。比如,教学活动中的小组讨论会激发出很多生成性的教学资源,这些被激发出来的生成资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教师应该仔细甄别,舍弃反向的,利用正向的。这样,小组讨论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笔者认为,小组讨论要满足6个基本条件:一是有主题,讨论不能跑题,跑题就会沦为漫无边际的聊天;二是有主线,学生要在同一个逻辑层面上表述自己的观点,了解彼此的观点,否则,小组讨论就会变成单向的自说自话;三是主次分明,没有主次的讨论就会变成零散杂乱的信息堆积;四是有主见,不能人云亦云;五是求同存异,不能强加或盲从各种观点与想法,要寻求富有启发性的共识,尊重和宽容不同意见和观点;六是有小结,这是小组讨论让知识结构化的重要环节。只有这样,小组讨论的教学意义才能不断得到确认和深化。也就是说,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有条件的,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不能因小失大,以辞害意。只有与教学目标的方向和重点相一致的生成资源,才是真正有教学意义的。

三、在知识转化连续体中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

书本知识是基本的、重要的预设教学资源,具有客观属性,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对象,政策性很强,但知识也具有主观属性,是人类主观认识的成果,因而也可以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建构起来的。仅仅把知识当作纯粹的客观对象学习,很容易把学生学习的知识演变为唯一结论或真理,导致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简单的传授标准答案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止于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接受与掌握,忽略了学生面向未来和面对未知的能力与信心,与核心素养的目标要求格格不入,很难支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利用或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许多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学校和教师摸索、总结出一些利用、开发生成资源的实践经验。这些实践经验表明,教师与学生个体、群体在教学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困惑、理解方式、新颖观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丰富的教学资源,都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植入相应的教学过程中。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参与教学过程的必要性,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样的道理,如果教师自己的经验、理解、智慧、困惑、问题等教学资源也能嵌入相应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就能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获得教学成就感,切身体会教学工作的价值。

预设资源尤其是精选的书本知识为教学提供了公共知识标杆,具有客觀性、外在性、静态性和统一性等特点。但是,教学真正的意义在于每个学生个体都能够内化公共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知识。这个内化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内在性、动态性和差异性等特点。同时,个体内化的知识必须再次转化,通过考试、评价等机制重新回到公共知识中,以防止个体知识的片面和偏颇。通过这个确认过程,公共知识因为更多个体的内化而获得更多个体的贡献,成为新的更为丰厚的公共知识,使更多学生个体成为新的公共知识的建构者和贡献者。作为预设资源的公共知识内化为学生个体知识是知识转化连续体中的第一次转化;作为生成资源的经学生内化的个体知识外化为新的公共知识,这是知识转化连续体中的第二次转化。预设的公共知识转化为生成的个体知识,再转化为新生的公共知识,交替运行,循环往复,成为人类知识传递、保存和迭代的重要机制。只有置于这个知识转化连续体中,教师才能寻到有效策略,更加合理地利用生成教学资源,更为积极地开发和生成教学资源。

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一个教学过程,一旦实现了师生间的真诚交流、相互理解和彼此感动,也就恢复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价值。教师和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时,要学会倾听、尊重和分享他人的理解与感受,善于从他人的认知成果中获取启示。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他们所表达的认知和感受才变得有意义。在表达各自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书本知识,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对话的关系,师生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认知成果,才能加深师生对世界、人生、价值的认识与理解,丰富师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使教师和学生得到成长和发展。

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教学客观知识的过程,还应该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完善人生的创造过程。只有当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生成资源真实地进入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才会真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是他们的人生过程,是他们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才有可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健全发展,也才有可能在客观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恢复生成资源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四、教师对于生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决定作用

在所有的教学资源中,教师是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教师决定着教学资源的鉴别、积累、利用和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的素质水平决定了教学资源的识别范围、利用效果与开发程度,以及教学资源发挥效益的水平。事实上,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学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师是教育改革关键因素的观点已成为社会共识。事实证明,许多教师在自身以外的教学资源极其紧缺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实现教学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

毫无疑问,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教师必须做好准备以便给在能力、需求、经验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各有所需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教师应该获得充分的专业发展机会,以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学资源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意识及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提高教师识别、捕捉、积累、利用和开发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的能力。如此,课程教学才能拥有更丰富的内容来源和支持条件,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才能有更充分的保障。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预设教学资源师生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麻辣师生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