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银会:让“意会”可以“言传”

2023-07-11王银会吴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意会感性语言文字

王银会 吴锋

“王银会老师倡导的语感教学观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从单纯的感性理解转变为感性理解与理性认知的统一,突破了机械教学语言文字的窠臼,将语言文字的教学置于语境之下、情景之中。她所带班级学生受益于语感教学观,语文成绩、语文素养尤其是语用能力均高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语感教学观也因此被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借鉴,并被逐渐推广到兄弟学校。王老师也因突出的教研能力被县教研室聘为兼职语文教研员。”

6月14日,记者到随州市随县炎帝中学采访湖北省第四届“教研名师”王银会前,随县教研室主任叶青松给记者做了这样的介绍。

语文成绩不一定代表语文能力,也不一定代表语文素养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的工具性也体现在语感上,而语感是人们面对语言文字时产生的一种难以名状的美妙感觉,包含对语言的理解力、判断力、联想力、想象力等,以至于一些教师将语感视为玄而又玄的存在。其实,语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正由于此,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语感教学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小成绩。所谓语感教学,就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为重要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感悟力解读语文文本、分析语言现象、总结语言规律、准确表情达意、参与语文实践的一种教学观念。”谈及语感教学观,王银会兴致极高,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仿佛就在眼前。

1997年7月,年仅19岁的王银会从随州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随州市三里岗初级中学担任初一年级语文教师。初上讲台,王银会非但不露怯意,反而激情飞扬,再加上她活泼的性格、开放的视野和扎实的语文功底,淳朴的农村学生很快就喜欢上这位年轻的老师,进而爱上了她的语文课。

那时的王银会把语文教学看成一门技术,既然是技术,就要有规程、有范式。那时的她认为,语文教学无非是教师指导学生先掌握字、词含义,再理解句子含意,接着分析段落大意,最后概括全篇内容,挖掘中心思想。于是,她根据自己掌握的语文教学理论中规中矩地教,借鉴学校其他语文老师的教法循规蹈矩地教,学生随着王银会的教学节奏按部就班地学。这样的教学虽然显得有些程式化、技术化,但在各种大型考试中,她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也差强人意。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她渐渐感觉到这样的教学似乎有问题,但又找不出问题所在,一种说不清的困惑萦绕在她心头。

2007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王银会被调到随州市洪山镇第一中学。来到新的学校,那种说不清的困惑并没有消减。为了消解困惑,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优秀教师讨教,还自费参加了湖北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自修学习。在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她的困惑逐渐明晰并慢慢被消解:语文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引导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规律、运用语言文字解决语言现象的艺术,语文教学目标不能停留在学生机械掌握语文知识的层面,而应该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解读语文文本,分析语言现象,实现高效交流。有了这样的认识,她的语文教学开始转型,她不再一味追求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机械掌握和强化记忆,而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迁移、运用到其他文本或阅读材料上。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她发现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答题质量尤其是大型考试的主观题答题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她同时发现,学生虽然在课堂学习和考试检测中表现不错,但在日常交际、演讲活动、即时交流、分享汇报等方面表现不佳,要么说话卡壳、结结巴巴,要么言不由衷、词不达意,要么前言不搭后語、缺乏逻辑。显然,学生的语文素养未能得到发展,所谓的语文能力仅停留在解决书本和试卷中的问题上。这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凡事力求完美的王银会开始了新的探索。从那时起,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为核心、引导学生将语言感悟力运用于语文实践的语感教学思想在她心里扎下了根。

“人云我不云”——探索者的座右铭

2017年,鉴于王银会出色的教学成绩,她被调到随县炎帝中学。来到新的学校,王银会的思考仍在继续:“学生在语文考试中能得高分,为什么在现实语言交际、语文实践中的语用能力就不高呢?学生的语文知识为什么不能有效转化为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为什么不能落实到语言实践中呢?”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王银会查阅相关教育理论,并向语文教育专家虚心请教,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即学生的语感能力差。明确了这一点,她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语感的研究中。

在对语感的教学研究中,她对“语感”二字逐渐有了新的认知。所谓语感,就是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感觉,即人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它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读就懂的功能。“语感”二字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人们对语言的感性认知,王银会在研究中发现,语感实际上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从感性和具象角度看,语言或语句是由字或词组构成的,如“语文”一词,其”Yǔwén”的读音是感性的,也是具象的,即人们一听到这个读音,就能立即联想到语言文字、语言文学或与语言文字相关的事物;从理性与抽象的角度看,同样的语句在不同的场景里、语调下、口气中会产生不同的含义。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某个词语或语句读音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它们所蕴含的意义,而不是分步进行的,这就是语感的重要特征——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具象与抽象的统一。俗话所说的“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言为心声,行为心表”“听说不分家”等就是“两个统一”的具体体现。听得懂才能说得明,说得明才能让对方听得懂,一个人只是会倾听是不够的,还要善倾听,要能从倾听中分析、理解对方说出的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并根据对方所说话的含义,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储备,对语言文字进行合理搭配,才能说出准确、恰当的话,对方也才能听得明白,如此,才能构成一个成功的交际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听、说是具象、感性的,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含义是抽象、理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就是交际闭环的循环往复。

在很多语文教师的心目中,作为一种抽象的存在,语感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甚至是不可捉摸的。王银会在研究和探索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语感几乎与视觉、听觉同步,即人们一听到、看到语言文字,就立即感知了字面信息,就会自觉追溯语言文字的内在联系、音韵、节律等,在心中描摹出其形状、颜色、状态等,领悟其意境、情感。比如,我们一见到“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眼前就会浮现出花园、粉墙、杏枝、红杏,以及诗人驻足欣赏的模样等具象事物。语感既然具有感性和具象的特点,就意味着它是可以“言传”的,也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培养的。谈到这里,王银会给记者举了一个教学活动中语感可以“言传”的事例:一名学生上课时因头痛而趴在书桌上,教师以为他在睡觉,就批评了他,对这样的误解,一般情况下,学生会否定批评并解释原因,如“老师,我没有睡觉,我因为头痛才趴在书桌上”等,但这名学生这样否定:“老师,你凭什么说我在睡觉呢?我因为头痛才趴在书桌上。”同样意思的话,一个用了陈述句,很容易取得教师的谅解;一个用了反问句,很容易让教师反感。这就是语感的具象表现。“通过这个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句式表达角度理解语感,明确语感是可以‘言传的。语感可以‘言传的例子有很多,只要用心积累,勤于归纳,善于总结,我们一定能找到可操作、可‘言传的语感培养的方法或策略。”

付出未必有收获,不付出肯定无回报

发现了语感可以培养的属性,王银会非常兴奋,从此,她在语感教学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平坦,越探索越顺利,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出语感教学的“六字诀”——听、说、读、背、写、用。聽,就是指导学生听主要内容、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说,就是引导学生敢说、善说;读,即默读、朗读、品读,不仅要读出文字内容,更要读出重音、停顿、语气、标点等;背即背诵,要求学生背诵经典名篇,在背诵中揣摩经典名篇遣词造句的妙处;写,就是写作,语感的高阶表现就是写作,只有通过写作,学生的语感能力才能得到巩固;用即语用实践,就是让学生运用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高效交流,并通过大量的交流实践,形成敏锐、准确、丰富的语言感悟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王银会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文本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抓手,将“听、说、读、背、写、用”巧妙嵌入文本教学中。比如,教学《济南的冬天》时,她首先给学生范读课文,让学生“听”出文本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随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文本语句的停顿、语调等,从中挖掘作者表达的情感,通过默读和品读,揣摩文本中有深刻意蕴的词语和句子。比如,学生在品读中发现量词“一髻儿”、动词“卧”等词语很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一髻儿”中的“髻”本为名词,这里用作量词,就有了比喻的意味;用“卧”形容小村庄,就把小村庄的可爱写出来了。在此基础上,王银会让学生背诵第4段,并借鉴这一段的写法,仿写“校园的池塘”。最后,王银会鼓励学生借鉴本文的抒情手法,以文学性语言即兴演讲“这一节语文课”。对于这样的即时语用实践,学生兴致很高。

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王银会还通过开展“你说我听”“新闻‘联播”“诗词接龙”“辩论赛”“分享交流会”等语感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力、判断力、表达力等。这些语感培养策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初步掌握了语言文字搭配、组合、运用的规律,学生对语句的重音、停顿、节奏、弦外之音,以及语言文字运用的环境等更为敏感,学生的语言感悟力逐渐增强。

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王银会的语感教学观逐渐形成并得以完善,随县其他学校的教师也开始借鉴这种教学观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主动把自己的借鉴心得反馈给她,王银会将反馈信息与语感教学观相互印证,最终凝结成前文所介绍的语感教学观。王银会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快乐和成绩。她执教的语文课被评为湖北省第三届“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精英赛”一等奖,她本人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被随县教研室特聘为兼职教研员,在2022年湖北省第四届“教研名师”评选活动中,王银会凭借语感教学观执教的《从“猫生”到“人生”》得到了全体评委的肯定,她本人也获得了“教研名师(金奖)”。

责任编辑 吴锋

猜你喜欢

意会感性语言文字
论柯林斯的意会知识观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启示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陈思照:音乐可让两岸神通意会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意会(TASTE ITALY)正式上海成立
感性的解放与审美活动的发生——对马克思一个早期思想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