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机遇与战略选择

2023-07-11黄婉青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7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文旅融合民族文化

黄婉青

[摘要]  目前,黔东南州正全面打造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为黔东南州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新时代,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黔东南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深挖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实施国际化、全域品牌化、区域协同化战略,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  黔东南州;文旅融合;民族文化;区域协同

[作者单位]  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

文化产品与旅游产品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用旅游承载文化,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是我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导向。2022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商务厅等多家部门单位制定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同年6月,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关于公布2022年贵州省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深度融合发展示范点名单的通知》。这些文件为黔东南州围绕多元文化发展主体,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黔东南州文旅融合发展迎来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定位。黔东南是一个民族歌舞多姿多彩、民俗节庆丰富多样的文化大州,在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的新时代,黔东南州文化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从国家层面来看。 一是文旅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四五”时期是我国文旅融合发展的纵深发力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就黔东南而言是一次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黔东南州要立足自身特色,充分发挥多民族文化大州的资源优势,向全国文旅融合先行示范迈进。

二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为区域发展打开了新局面。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贵州被列为重点建设省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整合了各种文物和文化资源,这些文物和文化资源既有突出意义,又有重大影响,同时,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还具有保护传承利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贵州省被列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这既是贵州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黔东南州文化建设的新任务。

三是“一带一路”倡议引领新时代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贵州作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紀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将加快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发展。这为黔东南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旅游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为区域发展持续加力。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加快推进脱贫地区乡村产业、乡村人才、乡村文化、乡村生态、乡村组织等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是当前及未来“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为黔东南州文旅融合发展,实现产业振兴,建设和美乡村提供了持续动力。

五是全国主体功能区制度的逐步完善规范了文旅项目建设。2010年至今,国家印发了两个重要文件,即《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使主体功能区的相关制度不断得到完善,从国家到地方各个层面各项制度建设持续推进,建立了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强化了监督措施,确保该规划体系顺利实施,使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黔东南州应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保障黔东南州文体广电旅游项目的落地实施。

从区域协同发展来看。一是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发展战略的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结合与对接区,将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将发挥巨大的发展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贵州被视作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迎来产业升级新机遇,应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生态环境条件以及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支持政策,积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深化与大湾区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区域之间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是新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我国顺应新时代和新发展阶段的全新要求,党中央统筹国内大局、国际大局而做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制定“转向内部、聚焦庞大国内市场”的战略蓝图,有效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重庆、广西、贵州、甘肃等西部12省区市以及海南省和广东湛江市,沟通南北。黔东南将充分对接新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利好,把握区域联动机遇,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文化和旅游区域合作。

三是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加速推进,让贵州开放经济活力日益增强。自2016年贵州获国务院批准设立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开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建设亮点纷呈。黔东南将积极对接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从贵州省层面来看。近年来,贵州全力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如今的贵州已成为空气清新、气候凉爽、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目标是要将贵州旅游做成大众旅游时代的全域旅游样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时期,文旅产业呈现出消费大众化、需求品质化、竞争国际化、发展全域化、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旅游品质的提升,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满足旅游消费者需求的必然选择。推进文旅业高质量发展,成为黔东南发展的一大机遇,助力贵州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

同时,在《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建成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打响“温泉省”“索道省”“桥梁省”和世界名酒文化旅游带、国际天文地质科普旅游带、千里乌江度假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带、民族文化旅游带等文化旅游品牌,创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全国体育旅游示范区,建成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的度假康养目的地,力争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规划提出将黔东南州建设为“山地旅游+民族文化”康养医养旅游功能区,打造国际苗侗旅游特区和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黔东南州要积极充分衔接,勇当先行。

黔东南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挑战

生态环境禀赋极高,但保护要求愈加严格。黔东南州森林覆盖率达68%,自然保護区核心面积11.51万公顷,占保护地面积20.59%。黔东南被纳入黔东南桂西北丘陵水源涵养功能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3处,黄平县、施秉县、锦屏县、剑河县、台江县、榕江县、从江县、雷山县等8个县获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雷山县获首批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受生态红线与用地指标制约,多数优质资源服务配套设施欠缺。如何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突破瓶颈限制,实现黔东南的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融合发展,成为黔东南旅游发展重点难题。

文化资源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黔东南是全国苗族侗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有中国传统村落409个,数量占全省725个的56.41%,占全国6799个的6.02%,数量在全国地州市级居首位,其传统村落分布的密集度、保存的完整性以及民族特色等方面均为全国之最;有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世界级乡村旅游村寨30个;国家级、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共计536个,其中,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26个、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410个,数量位居全国、全省各市州之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72处,是世界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授予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黔东南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处,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仅有的23个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因此如何有效保护民族文化持续传承成为黔东南文旅产业的发展一大挑战。

外部区域综合交通条件优越,但“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黔东南具有良好的区域性一体化交通运输优势,是贵州省向东抵达长江三角洲、向南抵达珠江三角洲的必经之路,湘(湖南)黔(贵州)铁路、贵(贵阳)广(广州)高速、沪(上海)昆(昆明)高铁穿境而过,黔东南的黎平机场和凯里黄平机场已建成并通航运营,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实现了全州每个县(市)通高速公路,形成了“两高铁”“两机场”“多高速”相结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格局,极大地拉近了黔东南与沿海地区之间的距离;随着规划或建设中的沿榕高速、雷榕高速的建成,将促进州域内南北快速交通的衔接畅通,将有效改变黔东南的地缘条件,为黔东南文化旅游发展奠定良好条件。黔东南虽然已经形成综合交通基础条件,但没有国际航线,国内直飞较少,制约着州域文化旅游发展,同时没有与京津冀地区的直飞航线,对京津冀地区的游客有一定的制约性;州域内重点旅游市县之间的交通联系不足,景区(点)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

黔东南州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

民族国际化战略。立足国际视野,深度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发挥黔东南作为国内苗、侗民族最集中聚居地的文化影响力,坚持以国际化理念打造国际苗侗民族文化交流高地,拓展黔东南民族文化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升黔东南州民族文化国际地位,全力建设世界苗侗文化中心。

融合产业化战略。以旅游产业化为枢纽,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化、旅游产业化以及文旅融合产业化。从不同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构成多元化产业,探索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模式,推动文旅与工业、农业、民族医药、教育、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文旅带动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不断培育新业态、丰富新供给、优化新消费环境,全力创建国家文旅融合样板、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

全域品质化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实施“满意黔东南”创建行动,持续增加文旅产品有效供给和高质量供给,构建国际化、高品质的文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进文旅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完善品牌规划和建立价值导向体系,推动旅游产品与文化活动融合,引导黔东南文旅全面迈入品质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轨道。

区域协同化战略。借助新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等区域发展机遇,充分发挥黔东南作为贵州东进长三角、南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区位优势,解放思想,促进理念融合,不断加强与四周地区县(市)合作措施,即在产业上相互开展协作,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相互连通,在生态环保上共建共保共治,相互开放、合作共赢,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分享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红利,共塑区域协调共荣、经济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文旅融合民族文化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