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师范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2023-07-10蔡虹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师范生

关键词: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法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1研究背景

广东“新师范”建设最早于2018年提出。2022年5月广东继续启动“新师范”二期建设。“新师范”建设方案的推行对广东省实现教育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新师范”建设方案明确提出要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以及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紧抓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韶关学院作为“新师范”方案中点名要加强建设的粤北师范院校,目前共有12个专业招收普通类师范生,4个专业招收公费定向师范生,每年为粤北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输送大量的师资。韶关学院历来重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本研究调查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及建议,改进和完善培养模式,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2研究设计与实施

2.1访谈调查

访谈调查的对象有2类,即师范生和相关教师。访谈的形式有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访谈调查着重了解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解与认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真实水平及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而提出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与建议。

2.2问卷调查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问卷》主要由3部分构成。第1部分是师范生基本情况的调查,主要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第2部分是问卷调查的核心内容,从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教学基础素养、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3个维度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师范生信息化资源整合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第3部分是让经过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师范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对学院信息化教学课程、培养方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优化措施。

3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投放时间为2022年第一季度,调查样本为韶关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问卷通过网络进行发放,收集到有效问卷103份。利用SPSSPRO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出Cronbachsα系数为0.92,表明该调查问卷的可信度高。

本研究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判定标准划分为4个等级,判断标准如表1所列,满分赋值5(Ⅳ表示)。

问卷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有效问卷使用SPSSPR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再结合访谈调查信息,可得出以下结论。

3.1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处于较好的水平

在调查问卷中,对经过教育实习的学生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自评,26.2%的学生非常满意,46.6%的学生满意。对调查问卷第2部分进行整体分析,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均值为N=4.30(如表2所列),根据表1的等级判定标准,能清晰得出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整体处于较好水平的结论。

3.2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意识和学习意识强

调查问卷中对信息化教学意识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如表3所列),均值Ⅳ=4.55。在对信息化教学工具在教育实习中使用普遍性的调查中,67%的学生每节课都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31%的学生一半以上课程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以上数据可以判断出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意识和学习意识强,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利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助力课程教学。

3.3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基础素养整体较好,但个体差异大

调查问卷中对信息化教学基础素养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如表4所列),均值N=4.23,由此数据可以得出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基础素养整体较好的结论。但在对师范生进行访谈调查和平时教育实践的观察中发现,在信息化教学基础素养方面个体差异明显,部分师范生在教学资源的收集、分析、加工和整合,以及教学软件使用等信息化教学技能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

3.4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整体较好,但个体差异大

调查问卷中对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各项统计数据进行整体分析,得出分析结果(如表5所列),均值N=4.24,由此数据可以得出我校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整体较好的结论。但在对师范生进行访谈调查和平时教育实践的观察中发现,部分师范生对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学习模式掌握不透彻,不能很好地将其使用到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4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连续的工程。经过调研发现,韶关学院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是多方协同的综合培养模式,即韶关学院与各师范专业院系上下联动、学科教育与教师教育协同培养。多方协同的培养模式系统性强、可持续发展性强,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但这种模式还需要在学院、教师、师范生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4.1学院层面

4.1.1优化完善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

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的是信息化教学课程。韶关学院针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课程体系为:大一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和“多媒体技术”课程、大三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多媒体技术”这两门信息化基础课程是以应用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更注重于技术支持教学的导向,该课程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优化的地方。首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根据师范生不同知识结构的需求,进行分层次培养。其次,“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课堂时间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议在学院的在线学习平台建立相关的微课资源,辅助学生的课外学习。最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加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多媒体课件创作技能、微课创作技能的训练,这3大技能是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

4.1.2將各类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教学技能大赛常态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和教学技能大赛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实践创造了机会。调查发现,我校师范生参加省级、校级各种教学设计及教学技能大赛的主动性不强,参与度较低。今后学院应该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各类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教学技能大赛,将比赛常态化。另外,要制定相应的奖励机制,激励师范生积极参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

4.1.3利用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契机,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2022年,韶关学院共有16个师范专业纳入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的范围,为落实教育部的相关政策,韶关学院出台了《韶关学院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办法(试行)》,严把师范生培养质量关。韶关学院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由笔试和面试2部分构成。面试全面考察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师范生需根据要求提交一份微课教学视频,并提交与该微课视频对应的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课件。面试考核的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核心技能训练息息相关。今后,要利用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契机,严抓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要严格要求,并且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给予指导,提高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的能力。

4.2教师层面

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信息教学模式、手段对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科专业教师、信息化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示范作用。

4.2.1充分发挥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示范作用

师范生在校4年期间,接触最多的是自己学科的专业教师。学科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愿的强弱、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高低,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观、师范生核心素养、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极强的示范作用。因此,学院要营造积极探索的教学氛围,鼓励各学科专业教师积极探索、践行信息化教学,进一步推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新模式的实践和普及,让師范生对课本中学到的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更加直观的理解,让师范生在本专业的课堂中加深对学科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和理解。

4.2.2充分发挥信息化课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示范作用

信息化课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调查中发现,信息化课程教师普遍存在注重技术教授、忽视技术支持教学导向的问题。对于师范生而言,步入工作岗位后,最需要的是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支持学生学习与核心素养发展的能力,以及使用信息技术支持自身专业发展的能力。所以信息化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力贯彻技术支持教学的导向,重点培养师范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教育效率、达到教学目标的意识与能力,注重信息技术与相关学科的紧密结合。

4.3师范生层面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师,具有双重角色,即学生角色和未来教师角色,根据其双重角色特点,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应服务于2大目的——支持自身学习以及支持未来教学。所以,师范生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4.3.1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当代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作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后备力量的师范生,对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范生要紧跟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信息伦理和信息道德,加强自身信息技术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不断提升信息教学能力,面向未来培养中、小学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而成为基础教育阶段教育变革的推动者与先锋力量。

4.3.2重视信息化教学实践

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不同的教育实践情境中获得的。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学技能竞赛等。韶关学院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为期一个学期。教育实习既是检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综合实践环节,也是进一步提高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所以要特别重视。

4.3.3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教师专业成长的意识

信息化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观念每天都在涌现,作为师范生,要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的专业成长的意识,要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密切关注信息化教学中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勇于实践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有做到终身学习和持续的专业成长,才能与时俱进,成为教育信息化下的合格教师。

5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多方协同的综合培养模式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建和提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延续这种多发协同的培养模式,并从学院、教师、师范生层面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作者简介:

蔡虹(1972—),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和教育技术。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校级标准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