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 联合CA153、NSE、CEA 诊断原发性肺癌的价值分析

2023-07-10杨慧刘继伟于喜红杨瑞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原发性影像学肺癌

杨慧 刘继伟 于喜红 杨瑞

原发性肺癌是一类好发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疾病,具有较强的转移性、侵袭性,严重影响患者生存[1-2]。而原发性肺癌因早期症状无特异性,极易与其他肺部疾病混淆,耽误最佳诊疗时间,影响后期治疗效果[3]。病理活检是目前肺癌常用的诊断方法,但其具有一定侵犯性及创伤性,导致部分患者对该项检测有较高的排斥性。因此,临床学者在保障原发性肺癌精准诊断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提高其实用性[4]。近些年来,肿瘤标记物的检测逐渐发展成临床诊疗、评估的热点,但综合多数研究显示,单项肿瘤标记物的应用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检测结果易出现误差。癌抗原153(Carcin Antigen 153,CA153)、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均是肿瘤类疾病的常用测评指标[5]。高德宏[6]学者也提出影像学检测可有效辅助临床进行诊疗。对此,本研究将对原发性肺癌进行MSCT 影像检查与CA153、NSE、CEA 检测,并分析其联合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8 月至2022 年9 月期间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诊治的146 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肺癌组,选择同期96 例良性肺病患者作为良性组,另选68 名健康体检志愿者纳入健康组。肺癌组男146例,女52 例,平均年龄(48.53±2.42)岁;病理分期:Ⅰ期47 例,Ⅱ期62 例,Ⅲ~Ⅳ期37 例;病理类型:腺癌81 例,鳞癌56 例,腺鳞癌9 例。良性组男71例,女25 例,平均年龄(47.92±2.46)岁,疾病类型:肺炎24 例、肺结核32 例、肺气肿18 例、支气管炎22 例;健康组男51 名,女17 名,平均年龄(48.01±2.74)岁。三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受试者或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肺癌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肺癌诊疗指南》中原发性肺癌诊断指标[7];②未合并其他肺部疾病患者;③既往无胸腔、腹腔外科手术治疗史患者;三组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②出现严重精神异常者;③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合并严重脏器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病理活检:肺癌组均于CT 引导下定位穿刺取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CA153、NSE、CEA 检测: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3 500 r/min,15 min,离心半径10 cm,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CA153、NSE、CEA 水平,试剂盒均由上海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均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阳性:CEA>3.4 ng/mL[8];CA153>25 μ/mL[9];NSE>12.5 ng/mL[10]。

MSCT 检查:应用飞利浦64 排CT 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时采用仰卧位姿势,并在扫描前对患者呼吸进行训练,先常规平扫,再行双期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到膈肌下缘。扫描管电压参数范围80 kV~120 kV,管电流100 mAs~300 mAs,转速0.5 s/r,FOV 350 mm。探测器准直宽度64×0.625 mm,层厚及层距分别为3 mm,原始数据按层厚及层间距1mm 重建图像。增强扫描: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 mgI/m1),经右侧肘前静脉,以4.5~5.0 mL/s 流率,1.5 mL/kg 注射剂量,于注射后1 min 开始双期增强扫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描述,两两间使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F检验,进一步两两对比采用SNK-Q 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人群CA153、NSE、CEA 水平比较

三组CA153、NSE、CEA 水平呈现:肺癌组>良性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期CA153、NSE、CEA 水平比较:Ⅲ~Ⅳ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三组CA153、NSE、CEA 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ion of the CA153,NSE,and CEA levels of patients among three groups()

表1 三组CA153、NSE、CEA 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ion of the CA153,NSE,and CEA levels of patients among three groups()

注:与肺癌组比,aP<0.05;与良性组比,bP<0.05。

表2 不同分期CA153、NSE、CEA 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ng the levels of CA153,NSE,and CEA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表2 不同分期CA153、NSE、CEA 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ng the levels of CA153,NSE,and CEA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tages()

注:与Ⅰ期比,aP<0.05;与Ⅱ期比,bP<0.05。

2.2 CA153、NSE、CEA 检测对原发型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

经CA153、NSE、CEA 检测分别得出83 例、79 例、81 例阳性患者及63 例、67 例、65 例阴性患者。见表3。

表3 CA153、NSE、CEA 检测对原发型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n(%)]Table 2 The diagnostic results of CA153,NSE and CEA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n(%)]

2.3 MSCT 检查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及其影像学表现分析

2.3.1 MSCT 检查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

经MSCT 检查得出有74 例阳性患者,72 例阴性患者。见表4。

表4 MSCT 检查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结果[n(%)]Table 4 Diagnostic results of MSC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n(%)]

2.3.2 典型病例分析

癌灶呈现类圆形包块且无序生长,其边缘出现膨胀,远端有“腊肠样”尾巴,出现血管包埋、“分叶”征、结构“集中”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呈现明显不均匀强化,肿块内部结构可见CT值变化,早期增强CT 值为55 HU,延迟期增强CT值为72 HU。见图1。

图1 肺癌CT 检查图Figure 1 CT examination of lung cancer

2.4 CA153、NSE、CEA、MSCT 影像检查的诊断价值分析

CA153+NSE+CEA+MSCT 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项CA153 检测、NSE 检测、CEA 检测、MSCT 检查。见表5。

表5 CA153、NSE、CEA、MSCT 对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诊断效能Table 5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A153,NSE,CEA and MSC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

3 讨论

据研究显示,大量肺癌患者确诊时病情已发展至Ⅲ期或Ⅳ期[11]。手术治疗难以彻底清除晚期肺癌患者的病灶,放疗、化疗、药物治疗等也难以保障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命,导致其后期生存时间较短。原发性肺癌癌灶并未破坏基底膜,且未发生侵蚀转移,故对原发性肺癌进行精准诊断、行早期治疗、预防癌灶转移病情恶化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据报道,多层螺旋CT 影像学表现结合相关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于磨玻璃结节肺癌的诊断效果显著[12]。CEA 是一类特殊的多糖蛋白复合物,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的成人血清内CEA<3.4 ng/mL,当机体组织发生癌变,血清CEA 水平会随之出现异常改变;CA153 是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糖蛋白抗原,主要由上皮细胞分泌而成,正常情况下机体内CA153<25 μ/mL;NSE 是目前临床常用的诊断肺癌的指标之一,有报道显示结合NSE 检测可提升肺腺癌与肺鳞癌的鉴别效果[13]。本文收集资料,对比不同人群CA153、NSE、CEA 标志物水平,发现不同人群中CA153、NSE、CEA 水平存在差异,以肺癌组三者水平最高,健康组三者水平最低,Ⅲ~Ⅳ期高于Ⅱ期、Ⅰ期者,进一步经CA153、NSE、CEA 检测分别检出86 例、79 例、81 例阳性患者及63 例、67 例、65 例阴阴性患者,间接证实CA153、NSE、CEA 检测均对原发性肺癌有一定诊断价值,与严孝岭[14]学者所得研究类似。分析原因为,原发性肺癌患者的癌细胞可以一定程度上分泌出CEA,穿透癌细胞膜后逐渐进入血液,致使血清中CEA 水平直线上升;肺癌细胞会导致机体黏蛋白发生改变,造成糖链结构缩短,将膜外表位暴露,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形成CA153,同时黏蛋白会扩散至血液中,故血清CA153 也随之升高;NSE 作为参与糖酵解途径的烯醇酶之一,可用于肺癌的检测,NSE 于神经内分泌组织起源有关的肿瘤中过表达,当人体的正常细胞转变为恶性细胞时,新陈代谢的加快将导致细胞表面表达的糖原增加,从而导致其在血清中水平上升[15]。

MSCT 对肿瘤诊断的实用价值较高,其无明显的创伤性,分辨率高,在临床使用率高。MSCT 检查可显示出肺癌常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如“分叶”征、胸膜“凹陷”征等。通过分析上述影像学表现,可鉴别病灶性质,例如原位癌及微浸润癌内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成分居多,密度淡,与正常肺组织间缺少过渡。进一步深入分析可知,CA153+NSE+CEA+MSCT 联合检查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项检查。单项检测分析发现,CA153 特异度不高,慢性炎症及老年人群体内也可发现CA153 的显著升高;CEA 也受吸烟、妊娠等多种因素的干扰;单项NSE 检测在试剂盒、检测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也会出现一定误差,干扰其诊断结果。而在MSCT 检查的精准辅助下,进行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有效降低了其他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MSCT 影像检查联合CA153、NSE、CEA 检测对原发性肺癌患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进一步改进后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原发性影像学肺癌
中医防治肺癌术后并发症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