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病程、2 h CP、Cys-C、UACR的相关性

2023-07-10刘艳郑红军章国平侯娟娟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肌酐病程血清

刘艳 郑红军 章国平 侯娟娟★

2 型糖尿病是以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长期的高糖毒性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2 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DPN 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果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导致多种并发症,严重情况下会直接危及生命安全[2-3]。临床研究结果显示[4],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增加,糖尿病容易并发DPN,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感染、坏疽以及足部溃疡等)。但目前DPN 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氧化应激、血液流变学异常以及高血糖等密切相关,而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rinary microalbumin/urinary creatinine,UACR)水平作为DPN的有效反应指标,对疾病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相关风险因素发生率[5]。研究显示,DPN 的患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6];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餐后2 小时C 肽水平较低[7];血清Cys-C 在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高表达[8]。本文主要对DPN 患者病程、餐后2 小时C 肽、Cys-C、UACR 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阐明早期DPN 发生可能的原因,更好地管理全身代谢,控制血糖水平,减少DPN 发生,延缓DPN 进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双下肢肌电图及足部定量感觉检查结果,选取庆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021 年1 月至2022 年1 月的DPN 患者100 例作为观察组、2 型糖尿病非周围神经病变(NDPN)患者73 例作为对照组t,平均年龄分别为(59.28±10.90)岁、(54.88±11.74)岁。纳入标准:①入选的173 例患者均确诊为2 型糖尿病,100 例患者均符合DPN 诊断标准[9-10];②自愿签署入组同意书;③临床资料完整;④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均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智力、意识、语言障碍者;②严重肝、肾、骨髓等脏器病变者;③恶性肿瘤疾病;④依从性差;⑤凝血功能异常者;⑥中途退出研究;⑦重大疾病史、过敏史;⑧自身免疫性、血液疾病;⑨酒精及药物依赖者;⑩精神疾病者。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血液学指标的采集与检测

无菌采集各组患者的清晨空腹及餐后2 小时静脉血5 mL,用日本AU27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 aminotransferase,γ-GGT)、肌酐(Creatinine,Cr)、胱抑素C(Cystatin C,Cys-C)、糖化血红蛋白A1c(Hemoglobin Alc,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免疫球蛋白G、UACR;美国Abbott Architect i2000SR 免疫检测分析系统测定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餐后2 小时C 肽、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结果采用(),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Logisitc 回归分析相关性。ROC 曲线分析其灵敏度、特异度、Youden 指数等。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DPN 组与NDPN 组,两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收缩压(SBP)、舒张压(DBP)、TG、FBG、LDL-C、Cr、ALT、AST、TSH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DPN 组与NDPN 组一般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DPN group and NDPN group[(),n(%)]

表1 DPN 组与NDPN 组一般资料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DPN group and NDPN group[(),n(%)]

2.2 DPN 组与NDPN 组临床指标比较

DPN组餐后2小时C肽水平显著低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NS、尿免疫球蛋白G、尿肌酐、病程、Cys-C、UACR显著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 组HbA1c 高于ND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DPN 组与NDPN 组临床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DPN group and NDPN group()

表2 DPN 组与NDPN 组临床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indexes between DPN group and NDPN group()

2.3 DPN 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糖尿病病程、餐后2 小时C 肽、Cys-C 是DPN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DPN 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itc 回归分析Table 3 Logisit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DPN-related risk factors

2.4 病程、餐后2 小时C 肽、Cys-C、HbA1c 及四项联合的预测效能

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餐后2小时C 肽、Cys-C、HbA1c 四项联合的Youden 指数最高,AUC 最大,预测效能最好,其次为Cys-C。见表4、图1。

图1 ROC 曲线图Figure 1 ROC curve

表4 病程、餐后2 小时C 肽、Cys-C、HbA1c 及四项联合的预测效能Table 4 Course of disease,2 hours postprandial C peptide,Cys-C,HbA1c and the predictive efficacy of the four combinations

3 讨论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较为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以运动神经及肢体感觉障碍为主要特征,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病死的主要原因[11]。DPN的患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是发生DPN 的一个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6,12],6~10 年病程的2 型糖尿病患者有一半合并DPN,其DPN 的患病率高达75%;病程小于1 年的患者DPN 患病率较低,约为8.94%。本研究中,DPN 组糖尿病的病程显著高于NDPN 组,同时经Logisit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与DPN 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除了对长病程糖尿病患者定期筛查DPN 外,对新诊断的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筛查也是必要的,以便提供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

研究表明,血清C 肽缺乏在DPN 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血清C 肽可延缓和减少神经病变,促进神经纤维的再生,恢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13]。当DPN 发生时,空腹血清C 肽变化不大,主要表现为餐后2 小时C 肽下降。本研究中,DPN组餐后2 小时C 肽水平显著低于NDPN 组,餐后2小时C 肽水平低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为C 肽能够结合特异性受体,提高一氧化氮合酶以及Na+-K+-ATP 酶的活性,促使NO 的生成,可舒张血管,有助于改善微循环以及神经元活性,提高细胞对氨基酸核糖的利用率,可降低血糖水平,减少高血糖导致的血管硬化和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14]。DPN 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体内C 肽水平下降越明显。建议2 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达标,延缓血清C 肽的下降,维持血液循环中C 肽水平,延缓DPN 的发生。

血清Cys-C 在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高表达,其可对释放血管内因子产生刺激,从而引发微血管基膜增厚,导致神经组织内的血流变少,进而引发缺血甚至坏死,最后导致周围神经病变[8]。因此,血清Cys-C 水平可被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程度的反应和预测,同时也可作为一项监测指标,用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发展的判断[15]。本研究中,DPN 组Cys-C 水平显著高于NDPN 组,同时Cys-C 与DPN 有显著相关性,并对DPN 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UACR 反应肾血管内皮受损以及肾动脉硬化的程度,是糖尿病肾病早期的敏感指标,同时也是全身广泛微血管病变的标志,研究表明,其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密切相关,UACR 越高,糖代谢异常越重,周围神经病变发生风险增加[5,16]。本研究中,虽然回归分析显示UACR 与DPN 无相关性,但DPN 组UACR 显著高于NDPN 组,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一定关系。因此,临床应对此引起重视。

DPN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免疫因素、代谢因素、血管损伤及细胞因子异常等,本研究发现,糖尿病病程、餐后2 小时C 肽、Cys-C 与DPN 具有相关性,同时病程、Cys-C、餐后2 小时C 肽、HbA1c四项联合对DPN 的预测性能较好。综上所述,糖尿病病程、餐后2 小时C 肽、Cys-C、HbA1c、UACR 与DPN 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2 小时C 肽、Cys-C、HbA1c、UACR、病程的监测,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以延缓2 型糖尿病患者继发性DPN 的进展,改善治疗及预后。

猜你喜欢

肌酐病程血清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胰腺炎病程的影响
手术科室用血病程记录缺陷评析
血肌酐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肌酐-胱抑素C公式在糖尿病肾病超滤过检出中的作用
高频超声评价糖尿病膝关节病变与病程的关系
血肌酐、胱抑素C、简化MDRD和Le Bricon公式在评估肾移植术后肾功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