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邂逅大理美食

2023-07-04无之

大理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过桥米线大理石榴

无之

大理之美,在我这个喜爱旅游观光的人看来早有所闻。但大理美食之美,在我这个自以为见多“食”广的吃货面前却显得孤陋寡闻了。平生第一次走进大理,每到一处,舌尖上的“探索与发现”都有新的收获,想想那些馋涎欲滴、欲罢不能的时刻。原来不光大理的美景值得一看,还有很多特色美食也值得一吃呢。

抵达大理当晚,我这个肉食主义者就邂逅了惊喜,一大盘红烧腊排骨被我吃了个精光。入口咸鲜,腊味十足,肉质紧实弹牙,不硬不柴,再就一碗当地优质大米(粗梗29号),令人半天美得说不上话!几天后又吃到了腊排骨炖萝卜,别有一番风味,排骨嫩而不烂,汤很鲜,萝卜很入味,一行人吃得兴起,只剩个锅底儿。

第二天,一大早,刚出门迎面就飘来一股熟悉但久违了的味道,似是乳香。果然,师傅介绍说,是邻村奶农早晨现挤的牛奶。这牛奶色如白玉,润如滑脂,上面还结出了一层奶皮子,漂着片片黄色的亮油。我被这奶香馋得不行,喝下一口,一股久违难忘的儿时味道从味蕾袭来,顿觉回到了童年。可惜早餐没有油条,小时候把油条撕块泡入牛奶,油条蜂窝里吸满了牛奶,咬一口满嘴爆汁,那叫一个过瘾,想起来就流口水。如今物质很丰富,唯牛奶的质量始终难遂人意。老同学昊君开玩笑说道,有的牛奶像是奶里掺了些水,有的牛奶则像是水里兑了点儿奶。这些年,总盼着新疆或是内蒙古的牛奶能给我惊喜,怎么也没想到会是大理本土的鲜奶让我找到儿时的乳香。

虽说孤陋寡闻,但过桥米线还是略知一二的,且在北京吃过几回。这碗米线不能算是人间至味,却也不敢等闲视之,毕竟是一道名冠华夏的云南特色。在游览双廊古镇那天,吃到了一款云南正宗的过桥米线,名曰“金榜过桥米线”。这道美味用一个仿真小木桥为容器,上面摆放着鸡肉块、猪油渣、鹌鹑蛋、油焖鸡 、腰果、豆芽、木耳、虫草花、茉莉花、豆皮、百合、海带等共12种配料,另还有一个大圆盘上摆满了鸡胸脯、火腿、猪里脊、洱海弓鱼、墨鱼等5种肉片,还特意外加了1只鲍鱼和4只大虾,以彰显“金榜”二字。一个汤盆装着大半盆鸡汤,漂浮一层滚烫金黄的鸡油。在服务员的耐心指导下,我们先把鱼、肉、蛋倒进汤盆,再加入其它配料和米线,调味、搅拌即食,美味自不必说。

关于过桥米线的由来,传说纷纭,但都说是妻子因疼爱丈夫而倾心制作,又不辞辛劳跨桥送达的,这让过桥米线有了浓厚的感情色彩。试想一下,若不是妻子带着感情烹饪,一碗普通的米线怎能显得如此鲜美,又怎能从古至今如此受人追捧?各种版本又都说,这米线是送给埋头苦学的秀才丈夫的,这又让过桥米线有了文化底蕴,甚至有了一点儿励志的味道。这几层含义,眼前这盆“金榜过桥米线”可以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了。只是,多加了鲍鱼和大虾,夹带着现代人的饮食特色,其实这过桥米线汤味原本就鲜美极致,即使没有名贵的食材,也是令人回味无穷的。

一日在大理街头赶集,我指着蔬菜摊儿上一把把从未见过的形似蒜苔的绿茎问卖主:“请问,这是什么蔬菜?”

对方回答:“水性杨花。”

我惊叹:“啊?水性杨花是蔬菜啊?”

我原以为“水性杨花”只是个成语,没想到它竟是活生生的客观物性的存在,还是当地一道好吃的美食。不禁连叹自己的無知。后来有一天,我在洱海公园湖畔又看到了遍布湖面的“水性杨花”,原来,当地人叫其为海菜。看那绿色的根茎长在水中,还有着黄色的花蕊,白色的花瓣,静静开在水面,随着流水轻轻浮动。在几次的邂逅下,令人高兴的是,几天后,我在餐桌上亲口尝到了清炒“水性杨花”的味道,怀着好奇的心情咀嚼,一开始的口感非常爽脆,但慢慢咀嚼后感觉有什么粘液附着在这根茎上,在唇齿之间有些粘滑,很像吃山药、芋头一样的那种粘滑感,这菜在嘴里滑来滑去还有些把握不住,缓缓咽下后却还想继续夹上一筷,这种味觉的享受是很神奇的,我还是在大理才吃到这样美味独特的蔬菜。

云南的水果,可谓品类繁多。在大理期间,有两种水果征服了我的味蕾。其中一个是石榴,我一向只认为新疆喀什的葛尔石榴最好,不想大理的石榴也这么好吃。这种从突尼斯引进的软籽石榴软到可以忽视石榴籽的存在,在嘴里可以随着果肉咀嚼,汁多味甜。我的母亲酷爱吃石榴,尝了云南石榴后断言,比新疆石榴的口感还更胜一筹。另一种令人映像深刻的水果是大理本地产的小苹果,色泽深红,甜而微酸,大小、口感颇似新疆的海棠果,是饭前开胃、饭后消食的极佳选择,北京亲友尝后都赞不绝口。都开玩笑说除了云南至北京的运费有点儿贵,别无抱怨,可以再有。

中国人从来不乏对美食的自信,即便作为舶来品的咖啡,我们也不落人后。感谢云南小粒咖啡,给了我说出这番话的足够底气。我喝咖啡的历史可谓久矣,算是喝过一些咖啡,也是懂得一点儿咖啡文化的人了。小粒咖啡虽说最初也是引进的品种,但在我国扎根已有百年历史,尤其是经过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面积种植、培育、改良,早已成了地道的国产品牌,喝起来口感不输任何国外品牌。在大理喜洲一带流行的稻田咖啡,真正是走过路过不能错过。直接坐在金灿灿的稻田之中,手捧一杯热气蒸腾的小粒咖啡,望蓝天白云,闻十里稻香,沐深秋暖阳,迎习风拂面,心醉忘归。坦率地说,在咖啡问题上,我此前是崇洋媚外的,此次喝到小粒咖啡,收获了自信,提高了觉悟,今后断然不会再迷信那些进口咖啡了。

当然,还有鲜花饼和黄焖鸡吃起来也不错,鲜花饼的口感很像咱们北京的稻香村的酥皮点心,但是里面不一样的是鲜花饼的馅料是云南特有的玫瑰酱料,一口咬下去,酥皮配上花香,可谓口齿留芳。黄焖鸡的味道跟我想象的也不一样。我是酷爱吃鸡的,云南的黄焖鸡口感更干一些,所以吃起来也更加鲜香。

大理此行还有几道被我错过的美味,首先就是炸乳扇。乳扇由鲜牛奶和酸木瓜混制凝固成扇状,颇似奶酪,晾干后油炸,是当地非常有名的小吃。听说似奶酪,又是油炸的,两者均非我所欲,心中顿生排斥,于是抗住当地朋友的热情推荐,硬是碰也没碰。事后不断听到朋友们赞美这道小吃如何美味,还说我既然到了大理,就应该遍尝当地美食,不留遗憾,说得我很是后悔,决心寻机夺回这一损失。绝知此“食”要躬行,凭感觉辨别食物是不靠谱的,是很容易错过美好的。

行胜于言。信誓旦旦喊着绝知此“食”要躬行的我,却还是在另一道名气更大的白族美食面前望而却步了——蘸水生吃猪肉,猪皮、猪肝、猪头肉……当地人视之为美味中的美味,也是大理特色菜品中的佳肴。他们热情地反复向我推荐,保证我一定会吃得欲罢不能。我几番纠结下,还是无奈这舌尖和胃拒不配合,只好拱手作罢。

原本以为仅有初来大理观光美景的难忘体验,不想却还收获了如此丰厚的美食记忆。回京后有朋友问及此行最深刻的感受,我不假思索,但严肃认真地回答:大理的美食!

猜你喜欢

过桥米线大理石榴
石榴红了
石榴籽
紧紧抱在一起的“石榴籽”
做梦都要去大理
大理好风吹
想念大理
过桥米线
好吃的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
石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