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量山中觅茶踪

2023-07-04杨训波

大理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南涧南涧县茶场

杨训波

春光明媚的一天,我们到无量山藏茶谷看茶园风光。当日一早,我们从南涧县城出发,车在祥临公路上行驶一个多小时后,进入到公郎镇凤岭村。穿行在林间公路上,鸟鸣声不绝于耳,次第绽放的各色山花与一片片绿美茶园,勾勒出一幅幅春日南涧的美丽山水画卷,车在其间穿梭,犹在画中。参观过北纬25度茶庄园、云南南涧茶厂后,我们驱车直抵罗伯克生态茶园。

车停在茶园一角,透过车窗望去,就见茶园像一片绿海荡漾开去。见此美景,大伙儿欢呼着跳下车跑进茶园,开始欣赏美景,有的低头观看新发的绿芽,有的拍抖音短视频,有的拍照,有的与采茶人交流。茶园里,一株株林荫树伸出绿色的枝头保护着脚底的茶树,它们大多是水冬瓜树,自然还有正开着花的樱花与梨树,茶园四周被成片的森林包围着,远望去,茶园又似一块碧玉,泊在林海中。

到茶山游玩,品茗是少不了的。当日,我们坐在罗伯克茶场的茶室里品茶。茶场的工作人员忙着给我们沏茶,将绿茶放进茶壶中,冲入热水,茶叶枝条便在滚烫的热水中舒展开来,原本清澈的水在绿茶的作用下变成了淡绿色,倒入茶杯里,汤色金黄中透着绿,伴着清香扑鼻,喝入口中,鲜香回甘,生津润喉。待再次注入水之后,汤色变得更深,茶味更加醇厚。在茶园里喝茶,有别于在城中的茶室里品茶,眼前有绵延的大山和成片的茶园,听着鸟鸣,闻着茶香,人在草木间,一杯清茶洗心尘之感顿生,人间的许多杂事俗事都消释在茶味中了,整个人便安静了下来。

古人曾言,幽人采摘日当午,黄鸟流歌声正长。当天,我们虽然没有听到“黄鸟流歌”,却听到了一个做茶近60年的耄耋老人李正林的茶道人生。

时隔多年后,回忆起2007年自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场景时,李正林依然激动不已。那一年,他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到北京领奖。归来后,他将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放大,装裱后挂在茶场的荣誉厅里。当天,他带着我们参观荣誉厅,介绍完茶场发展历程后,他就站在那幅照片下面,指给我们看他在照片中的位置。

30岁时,李正林还没见过大片的茶园,他所生活的罗伯克片区到处是荒山。一天,县委书记来到村里调研,告诉李正林,这里的土壤非常适合种植茶叶,办个茶场,生活就会好起来。李正林由此开始了自己的茶道人生,这一干就是60多年。

1964年,李正林与彝族同胞们一起开挖了275亩台地,种下了一排排茶树,建起了罗伯克茶场。1981年,他毅然承包了茶场,实行按工分定收入、定分配的绩效工资制度,并在茶园里栽植了许多水冬瓜树和梨树,既可以遮阳保水保肥,还可以增加茶叶里的氨基酸含量,茶场生产的罗伯克绿茶,因条索紧结、汤色翠绿、滋味回甘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经过近60多年的发展,罗伯克茶场已形成了1000多亩的生态、高产、优质、高效茶园,发展成一个集生产、加工、流通一条龙的茶叶生产辐射圈。依托罗伯克茶场,农民种茶的收入逐年提高,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罗伯克茶园与周边的茶山构成了美丽的万亩生态茶山。从2019年开始,南涧县开始打造无量山藏茶谷,按照“文旅引领、三产融合、多业叠加、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的产业思路,实施精品半山酒店,茶品体验坊、标志性观景平台、生态公厕、美丽公路等茶旅融合项目,依托独特的高山生态茶资源优势,着力打造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和游玩、采摘、民宿、休闲于一体的精品休闲旅游体验线路,其核心区就在罗伯克万亩生态茶山,罗伯克茶场也由单一的卖茶转型升级为茶与风景一起“热卖”的旅游景点。

如果说罗伯克万亩生态茶山是将多个“绿美茶园”串联起来的“美美于共”,那么,无量山樱花谷的美所展示的则是“各美其美”了。

无量山樱花谷位于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与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相邻,距离南涧县城约60公里。驱车从南涧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就可到达。每年冬季,茶园中的冬樱花竞相开放,与高山、茶园、云雾一同构成了全国冬日游中不可错过的一处美景。

冬天到无量山樱花谷看樱花,已成为时下许多游客的不二选择。一进入冬季,他们就开始忙碌起来,谋划出行时间,准备好相机,问好路线,有的甚至已经定好房间,大有不到无量山樱花谷一次,这个冬天就没有开始的感觉。作为本地人的我也不例外,于是,选了个初冬的周末,携上家人前往无量山樱花谷,去奔赴一场冬天花事的约会。当天中午,我们驱车从无量山镇小河底出发,10分钟后拐入老 214 国道,半个多钟头后,就到景区广场了,这是进入樱花谷的首站。广场上有一座文化墙,墙体上雕着《天龙八部》 里的主要人物雕像,雕像周围刻着字,墙前是一个有两人对弈的棋盘,一些小孩正在那里玩耍拍照。棋盘前是12个石墩,每个石墩上都刻着一个兽神。墙体的背面则刻着《道德经》,周围还有许多新增的景致,吸引人流连在其间,加深一些对景区的认识。从广场出发,转入左边是一号景区,转入右边继续向老 214国道行驶抵达的则是二号景区。 进入一号景区,我们加入到赏樱的队伍中。从这条樱花大道上看二号景区才发现那边的樱花还没有完全盛开,但这并不影响游客的热情,依然有一些美女以那些含苞待放的樱花树为背景在自拍。继续往前走,就到了一个观景台。站在这里往华庆公司方向看去,发现那里的樱花开得更加热闹,于是我们一行人加快了前行的脚步。此时,通往华庆公司的大道上已是人来人往,热闹得像在赶集,他们要么手持相机,要么拿着手机,还有人在航拍。显然,无量山樱花谷是摄影佳地,到此一游,拍照是必须的,那莽莽苍苍的无量山与错落有致的千亩茶园自成一体,上万株火红的樱花长在茶园里似美丽的仙女在舞蹈,天空高远,有蓝天白云在游走。面对这份天造地设的无法复制的美景,人们等了一年,今天终于来了,自然要发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和朋友们分享。越往前走,人流越多,一打听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刚从华庆公司观看茶艺表演和跳菜欢乐宴后出来的。我们急忙赶上前去,在公司门前的一个观景台上,见两位美女, 一位弹奏着古筝,另一位则在古筝的乐器中表演茶艺,周围早已围满了人,我们无法挤身进去,只好离开公司,顺着茶园的小道往上走,山顶的观景台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我站在上面放眼远眺,只见无量高山横亘在天地间,当早晨的太阳爬上那个山头,射下一天的第一缕阳光时,从这个角度拍去,恰好可以拍到。记得有一年冬天,我就是在这里拍摄朝阳的。当时还是半夜,我们守候在这个位置上,摆好相机,耐心等待着朝阳的到来。不多時,朝阳终于露出半个黄金的小脸,朝着樱花谷射下万道柔和的金光来,那金光照在樱花上,使樱花变得更红艳了。既而,朝阳爬上了山顶,整个脸庞也由刚才的薄薄一块“铂金”渐渐变厚了,随着阳光大片挥洒,无量山温暖了起来,整座山也亮堂了起来。终于,阳光完整地从高处热烈地泼洒了下来,暖暖地照在大地上,无量山的那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也在冬天的阳光下显出了它持久的绿来,盛放的樱花就点缀在那大片的绿色海洋中,颇有万绿丛中一片红的柔美。

冬日的樱花谷很美,谷雨过后,樱花谷呈现的则是另一种美,那是上百人一起采摘茶叶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记得一年谷雨过后,我曾携妻女到无量山樱花谷游玩,并在那里邂逅了黄先生。黄先生是台湾茶人,在来无量山投资做茶之前,已在云南的许多地方考察过,最终选择了无量山。2000年,黄先生和他的同伴来到这片茶园,重新开发种植小叶种茶,并成立了云南大理华庆茶业有限公司。通过20多年的用心经营,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知名的无量山樱花谷景区。每年冬季,许多游客都要从全国各地赶来,犹如《天龙八部》里描写的各路英雄、美女齐聚无量山一般。谷雨过后,冬樱花树转绿,谷里开始了一场茶树尖尖与手指尖尖的美丽邂逅。一时间,附近村民纷纷前来采茶。黄先生介绍说,刚开始采的那几天,只有100多人,而后,人数会逐日增多,最多的时候会有500多人同时在樱花谷里采茶。

“本地人种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清明节前开始采收。我们的小叶种茶是要在谷雨过后才开始采摘的。”黄先生介绍道。谈话间,新沏的乌龙茶特有的香味已飘溢在办公室里。黄先生说道:“北纬25度是最适宜种茶的地方,我们的茶园就在这个纬度上。”交流中,他一再赞美说,无量山这座山真是太好了,可以做出许多好茶来。

早就听说山花村是一个适合“听水、看花、品茶、发呆”的地方,到村里一走,果不其然。

山花村地处无量山樱花谷脚下,是一个有着44户人家的彝族村落。20多年前,这个村还很穷,水电路不通,村民到最近的集市小河底赶集都要“两头黑”。2012年以后,随着无量山樱花谷声名鹊起,南涧县因势利导,投入570多万元在村里实施了基础设施提升、产业发展转型、人居环境改善等工程,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提升,村名也由“羊圈房”改为“山花村”。

从无量山樱花谷二号景区驱车直下,沿着蜿蜒在林中的水泥路行驶十多分钟后,便到山花村了。到村口就有一个大门,上书“山花村”,两边的對联写道:“世外桃源山花村、小桥流水农家乐”。走进大门,潺潺流水声涌入耳中,继而就有大片核桃树映入眼帘。在核桃林下建有一条长长的栈道,走在上面,凉意渐生,空气异常的新鲜,水流声不绝于耳,走过栈道,我们踏着石板路走进村中。

当日,由山花村党支部书记罗兴富带着我们看古树茶、喝古树茶。

山花村古茶树多,那些茶树就生长在村边的地上,从村脚到村头,到处都是。走近一瞧,才发现那些古茶树都已挂上了树牌,树干都粗壮高大,枝叶也甚是繁茂。在古树茶地边新修的一条小道上,罗兴富边走边介绍:“我家有古茶树80多棵,省里的专家曾经来鉴定过,说这些茶树年代都很久远了。2016年,县茶叶站的技术人员来村里调查,用红旗标了3200多株古茶树。”据他介绍,古树茶的口感、香味都要比一般台地茶好,所以价格也会高出很多倍,能卖到300多元一公斤。

“为了拓宽山花村的茶叶销路,2016年,山花村注册成立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和‘印象山花古树茶品牌,2018年,产品正式对外销售。大部分茶叶卖给我们县的制茶公司,有一部分卖到四川、贵州。”罗兴富说道。

看完古茶树,我们移步到罗兴富家的农家乐。这是一个用老院改造而成的民宿,取名很直接,就叫“兴富农家乐”。院中装饰很是简单,犁头、蓑衣、玉米棒挂在墙上,几盆兰花栽在院中,还有一个当年农村里用来磨面的石磨被放在一个角落里,室内还放置了三五张小篾桌,很有乡愁的味道。

1979年出生的罗兴富初中毕业后曾到下关、昆明等地打工,做过保安、也跳过菜。2015年10月,他回到村里开起农家乐,如今已是山花村党支部书记。

他一边介绍一边给我们泡古树茶。很明显,古树茶的汤色、味道都有别于一般的绿茶,古树茶的汤色黄绿透亮,清香持久醇厚,回味悠长绵远,喝起来很有“古”味。

“一年中12月份,是收入最好的一个月了。樱花节期间,十多天的毛收入就能突破3万元。”罗兴富高兴地说。现在,随着村内各种条件的改善,游客不断涌入,不少村民在家里开了农家乐,将自家养的猪鸡和栽的蔬菜变成美食端上餐桌。看着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我相信山花村的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从山花村众多的古茶树可以看出南涧人兴茶历史的久远。当然,说到南涧的种茶历史,还有一个传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曾在征战时误闯无量山。千军万马穿梭在古木森森的无量山中一时找不到出口,山中无粮,军粮又将耗尽,大军只能以野果充饥。孟获之弟孟优听说后,派出驮牛骡马将粮草运送给诸葛亮。为了感谢孟优的救济之情,诸葛亮不仅向孟优赠送茶苗茶籽还传授了茶树种植要领,从此茶籽便在这里落地生根。传说自然不能全信,但南涧是“茶叶之乡”这一称谓却是名副其实的。

夏日里的一天,我与同事一起到无量山镇古德茶场,还观看过一株“大山茶王”。

小古德茶场建在海拔2100多米的无量山中,茶园依山就势开垦在斜坡之上。站在茶场外的平地上仰望,就见群山绵延,云雾缭绕,茶树葱茏,而那株“大山茶王”则长在相对平坦的茶园中,其树高十余米,枝叶繁茂亭亭如盖,枝干覆盖了20多平方米的地面。由于目前国内发现的古茶树多为野生茶,而“大山茶王”却属栽培型古茶树,具有家茶的典型特征,为国内古茶树中的珍品,是无量山悠久栽茶历史的最好佐证。

走进建在茶园一侧的茶厂,就见墙面上有文字:“小古德彝族部落,善种茶,善制茶,村寨四周,高达丈余的老茶树比比皆是。更有奇者,一族群以‘茶为姓。”文中所述,并无夸张之处。无量山镇地跨无量山与哀牢山,中间有江水相隔,两山中皆有茶园,全镇拥有3万多亩茶园,是南涧县的第二大产茶区,而古德又是茶区中的茶区,全村有茶园1500多亩。据资料记载,在南涧县境内,除无量山镇之外,宝华镇、公郎镇和碧溪乡等其他乡镇也有大量的古茶树存在,现存百年古茶树多达3万多株。这些随处可寻的百年老茶树充分说明了南涧人种茶历史的久远,种茶人数众多,还有范围之广阔了。多年前,南涧县境内居民种茶多以散种为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南涧县将茶叶生产发展作为群众致富增收的骨干产业来抓,使茶叶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无量山高,南涧茶好,一杯茶承载着一方山水,一方山水成就着一地茶叶。南涧县境内有无量山、哀牢山两座大山,其间有澜沧江、黑潓江等河流纵横穿过,湿润的空气,充沛的阳光,加上茶人的用心呵护,形成了“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的生长环境,使得境内的茶性涵养到极致。2022年开始,南涧县全面提升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力,构建起“山、水、田、园、城”一体的“绿美茶区”建设,通过茶旅融合发展,让每片茶园都变成美丽风景,形成了“一片森林一片茶,片片都是生态茶”的生长环境,使得境内的茶性涵养到极致,让茶农既可卖茶,又可以“卖”风光,还可以卖土特产,游客来到南涧,就可感受到“绿美茶区,跳菜南涧”的神奇魅力。

猜你喜欢

南涧南涧县茶场
州文联组织27名作家到南涧开展“文艺助力乡村振兴”采风创作活动
冬日,共赏无量山烂漫樱花 南涧无量山樱花节
云南“南涧跳菜”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南涧县总工会:举办农机维修培训
茶场劳动用人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因为一个镇 爱上一座城 古茶场文化小镇的一缕风情
论茶场劳动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
伊马茶场
南涧县总工会:举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竞赛
勇于开拓创新 大胆探索试点 积极推进经济林木(果)权证改革步伐——南涧县经济林木(果)权证核发工作调研报告